收藏 分享(赏)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63841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科高考趋向,2006.9.5,来源于【http:/ 详细出处参考:http:/ 友情链接:,,一、理想状态中的新课程高考是怎么样的?二、新课程高考在实践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三、对新课程高考改革方向的展望。,一、理想状态中的新课程高考是怎么样的?,高考的基本功能不会改变 高考的命题思路必须改变 新旧课程、新旧高考的关键性变化“课程观”取代“教材观”,1.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的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的知识。,例1: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

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木夹,其无菜者不用木夹。(木夹,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3、例3: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请回答:(1)分别简述这两部巨著出现的社会背景。(2)编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3)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明确材料题的功能定位。尝试评价考生的思维过程。,例4: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

4、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3.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尝试从专题史的角度来命制题目。灵活处理命题中的时事热点问题。,二、新课程高考在实践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1. 由于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导致考生在拥有的课程资源的质和量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高考的公平性。,2. 对历史学科的“能力”、“方法”、“过程”等概念缺乏清晰科学的阐述,极大地阻碍了这些考查目标的实施。,关于题型问题的思考,美国高中AP课程的历史试题,其主观题分为三类,每一类都对应一种学科能力,分别

5、为“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历史变迁的能力”和“理解历史对比的能力”。,关于课程标准功能问题的思考,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时序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对编年史的理解能力、对历史事物、人物及变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历史探究能力、组织与交流能力。,关于历史教材功能的思考,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编撰的世界历史:“社会科学”、“批判性思考”、“技术应用”和“研究与写作”四大部分,每部分下面又分为若干个专题,全书共计有“历史地图分析”、“理解因果关系”、“分析政治漫画”、“使用电子邮件”等30个思维训练专

6、题。 伊丽莎白所编撰的世界历史:“学习使用地图”、“学习使用历史图表”、“解释历史图片”、“分析基本史料”、“比较各种观点”、“分析不同的信息源”、“分析原因和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使用互联网”等十种历史技巧,每种技巧下面又分为57个专题,。,关于能力表述方式的思考,明确能力的分类明确分类能力的概念明确分类能力的层次,3.主观题的评价技术仍局限于传统的采点评分法,而要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需要大力探索和完善新的评分方法。,主观题和开放性试题有区别吗?制约开放性试题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三、对新课程改革方向的展望,探索出考查历史课程内容的有效办法。教学大纲教材考试大纲的

7、关系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的关系,两种思路:增加选择题的题量,降低选择题的难度。以新材料、新情景来带动历史知识的考查。,2.探索出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有效办法。,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能力种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能力的层次如何划分?,3.探索出有效评价主观题的方法,评价主观题的四种方法:采点评分法能力种类评分法能力层次评分法能力核心评分法,能力种类评分法,美国高中的AP课程历史考试中,关于材料题的基本核心就有7点:论题是否成立?是否运用了所有的材料?是否运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论据?是否真正理解了材料的意思?是否能够分析材料中的论点和偏见?是否懂得组合材料?是否能够运用材料外的知识来

8、论述主题?,能力层次评价法,SOLO分类评价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它认为所有的历史问题都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前三个层次强调历史知识的积累,后两个层次是强调历史理论思维的飞跃。,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层次,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答对5个要点给8分,答对4个要点给6分,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3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

9、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8分。第二层次,要求考生在第一层次信息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5分。,能力核心评价法,美国学者提出的PTA量表法。PTA是英文Primary Trait Analysis的缩写,意为“基本要素分析”。其基本的做法是根据问题所包含的能力种类和层次制作PTA评价量表,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该量表来评分。,例:请就日本新教科书问题给日本国民写一封公开信。,立论水平1水平2水平3论据水平1水平2水平3 史论结合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文字表达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谢谢大家!,请提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