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百首鉴赏.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3617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百首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百首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百首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百首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百首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百首夏 日(宋)戴复古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注释】乳鸭:雏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熟梅:梅子成熟。这里指梅熟季节。 半晴阴:指梅雨季节。此季节 天气多是半阴半晴,雨多晴少,即古诗词中常描写的“黄梅季节雨。 ”载酒:携带着酒。枇杷:一种常绿乔木,开白色小花,果实成熟时浅黄色或橙黄色,味道酸甜美好。 一树金:枇杷树结满了果实,黄澄澄的像镀了一层黄金。 【解 析】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游园畅饮时的情景。诗的大意说:一群刚孵出不久的小鸭,在水塘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游到浅水,时而游向深水。黄梅 季节天气,总是时晴时雨,阴晴不定。我带上好酒,到东园西园游玩,

2、在那 里喝个痛快。常常是为了劝酒和为了醒酒,把树上金黄色的枇杷差不多摘尽 了。“熟梅天气半晴阴”写出了时令的特点, “东园载酒西园醉”透露出诗人的心情。写得很含蓄。南宋时,金人南下,主战派同主和派斗争激烈,朝 廷时而主战,时而主和。对“天气半晴阴”可作广泛的理解。而诗人醉酒的 心情也就较容易理解了。莺 梭(宋)刘克庄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注释】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 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 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花如锦

3、: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 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 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得用多少功夫才能 织得出来!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上京即事(元)萨都剌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4、注释】上京:上都,元代初期的都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闪电河北岸。牛羊散漫:这里是形容牛羊遍布原野的样子。乳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食品。朔风:北风。行帐:帐幕,也就是蒙古包。 毡(zhn)帘:用毡子做成的蒙古包 的帘子。【解析】 萨都剌是蒙古族诗人,对蒙古族的游牧生活很熟悉。这首诗就是写了作者在上京时看到的生活场景。诗的大意说:上京一带原野上,夕阳西下,牛 羊遍野,景色独特。草原上的牧草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家家制成的奶酪甜美 无比。忽然一阵卷地风吹起,北风夹带着白沙,像漫天的大雪纷飞。这时, 家家的帐篷门前都赶紧放下了毡帘。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北方人民放牧的劳动生活情景,画出了一幅辽阔苍茫

5、的草原风光图,富有民族特色。画 鸭(元)揭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注释】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春雏(ch):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 幼子。茸茸(rng rng):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 前的细小茸毛。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 解:懂得。 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 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

6、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 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 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 了。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莲藕花叶图(元)吴师道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注释】玉雪:这里是形容莲藕雪白玉润的颜色。 窍:这里指莲藕中间的孔。 玲珑(l ng lng):这里形容莲藕精巧空明的样子。纷披:这里形容莲叶莲花交错散铺在水面上的样子。生生:指生命延续不断,富有生机的意思。 意:含有意趣的意味。苦心:莲籽中间的绿心有苦味。这里是双关语,寓有刻苦、勤苦之意。【解析】 这也是一首题画诗,是

7、诗人在一幅莲藕花叶图上题写的五言绝句。诗中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诗的大 意说: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 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 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 当中。这里表面说莲心苦,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起码可以让人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题郑所南画兰(元)倪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注释】郑所南:宋遗民,著名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 的民族气节

8、。兰蕙:香草名,是兰花中的一种。 茅:茅草。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 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泪泉:泪水。 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为南宋爱国画家郑所南画的墨兰而题写的诗。诗中赞扬了郑所南的民族气节,寄寓了作者的爱国情操。诗的大意说:在秋风的摧残下,香草兰蕙化为茅草,随风乱飘。秋天的江南一片凄凉,生气已经消 尽。只有郑所南的复国之心永不改变,他用泪水和着墨汁画出的香草,恰如 爱国诗人屈原借香草以喻志,写下了千百年传诵不衰的离骚 。这诗运用象征、寓意、对比、比喻等手法,抒发了爱国之

9、情。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释】除夜: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太原:地名,在今山西 省。寄语:传话,告诉。 天涯:天边。 天涯客:居住在远方的人。轻寒:轻微的寒冷。 底用:何用,何须。屋东头:这里是说春天解冻的东风已经吹到屋东头。意思是春天已来 得很近了。【解析】 诗人客居太原时,在特别寒冷的除夕写下了这首诗。环境虽然极艰苦,但作者坚信,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诗的大意说:请捎个信去告诉居住在远方的友人,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何须为它发 愁呢!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诗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现

10、了诗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蔑视严酷的恶劣气候,满怀信心地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乐观精神。诗的语言虽浅,但寓意却 很深。咏石灰(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注释】千锤万凿:形容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开采出来。等闲:平常。粉骨碎身:石灰石烧成石灰,比喻牺牲自己。青白:指石灰的色泽,实际上是喻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 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 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

11、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 留在人世间。“诗品出于人品” ,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 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就义诗(明)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注释】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 太空。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 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解析】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是为了

12、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 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 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贞溪初夏(明)邵亨贞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 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注释】楝(li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 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 漾(yng)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 纹。野渡:

13、指郊野溪头渡口。临水立:靠近水边站着。戏:玩耍,戏耍,嬉戏。 将:拿着。 饲:喂。 新鹅:小鹅。【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 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 鹅玩耍。诗中前两句写静景,以动衬静。后两句写天真烂漫的儿童手拿萍叶逗引小鹅玩耍的情景,虽是写动景,但更烘托出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的气氛。诗 人以动写静的艺术技巧很高,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暑 夜(明)宗泐(l)此夜炎蒸不可

14、当,开门高树月苍苍。 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注释】炎蒸:形容天气热得厉害,使人感到像蒸笼里蒸烤那样难耐。 不可 当:这里指热得受不了。苍苍:青白色。这里用苍苍形容月亮的颜色,已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 彩。天河:银河。即人们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由许多遥远的恒 星构成的光带。一滴:一点点,形容事物极小。 凉:这里是凉爽、凉快的意思。【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夜间异常闷热的情景。诗的大意说:这天夜里闷热得厉害,简直就像被放进大蒸笼里蒸烤一般。睡不着觉,开门走到庭院,见高高的树梢挂着一轮青白色的月亮,也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天河里的水该是 凉快的吧,天河离此也并不远,只是横亘在南楼的上边

15、,可是它怎么就不肯 借一点点凉意给人间呢!热,是只能用感觉才能感知,要形象化的描绘出来颇不容易。这首诗用恰当的比喻,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好像 126 置身其中一般。冬(明)康海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注释】欲雪:将要下雪,就要下雪。 未雪:还没下。梅瘦: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无花叶的样子。 将花:将要开花, 就要开花。山寺:建筑在山中的寺庙。竹篱: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 茅舍:用茅草之类盖的房舍,多指 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的房舍。【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隆冬季节景象的诗。诗用六言写成,读来别具韵味。诗的大意说:严冬,天空布满了寒云,云也好

16、像冰冻了一样,越积越厚,看起来似乎立刻就要下雪,可是此时还没有下雪。不畏寒冷的梅花,虽然身体看来 瘦弱,却在与严寒抗争,枝头上的花苞正要迎着寒风开放,此时也还没有开 放。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中的水淙淙地流向远方,有一座如月如弓 的小桥横架在小河之上。河的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有一座古寺;山水掩 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有茅草小屋,说明那里有居住的人家。诗的后面两句很有名,它是把几个入画的名词并列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冬季田园风景图,与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渔 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注释】呵(h)冻:天气寒冷,

17、用口呼气来暖和冻僵的手。 未苏:没有复 苏。这里指冻僵的手没有暖过来。雪模糊:指飘飞的霜雪模糊了视线。不解:不了解,不懂得。好(ho):喜好,喜欢。 寒江钓雪:寒冷的雪天在江上垂钓。古人 往往以“寒江钓雪”为题材入诗作画,以表达闲适的心情。【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天寒飞雪的环境中在江上捕鱼的诗。诗的大意说:在朔风吹雪的寒天,撑船的手冻得僵硬,连篙竿都握不住,想呵口暖气暖一暖,可这点暖气怎么能把冻僵的手暖得过来!寒夜里在船上劳作,一切都是冷冰冰 的,连照到船上的月光,也让人感到冰凉,而空中飘飞的霜雪,把视线都弄 得模模糊糊。画家们不了解渔民劳作的艰苦,却喜欢画那些以寒江钓雪为题 材的图画。诗写出了

18、严寒季节,渔民在江上捕鱼的艰苦情景,诗人对渔民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同时指出,有些文人墨客,虽然以“寒江钓雪”为题材吟诗作画, 其实并没有渔民的感情,也不了解渔民的艰苦生活。军中夜凉(明) )张家玉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注释】惨淡:形容天色阴暗无光。 地荒:大地荒凉。冷沙场:阴森寒冷的战场。冷:这里形容环境艰苦。 沙场:战场。裹尸马革:战死沙场,尸体用马皮包裹。 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子 汉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体。 英雄事:意思是英雄分内之事。纵:即使。 汗竹:指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要用火将竹简烘烤。 竹简水分蒸发像出汗,所以把记事的竹简叫汗竹

19、,也叫汗青。【解析】 这首诗写守边将士夜宿军营中的感受,写了战场的荒凉,环境的严酷,也写了将士为了捍卫祖国,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诗的大意说:天空昏暗,大地荒凉,一片惨淡萧条景象。西风吹刮处,残月映照下,是严酷 而寒冷的战场。战死在沙场,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本来应该做到的事。即 使战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册上千古留芳。春日杂咏(明)高珩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注释】黛(di):古时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的颜料,这里形容远处青 山呈现出黛绿般的颜色。嫩绿:浅绿色。 柳絮:柳树种子上面有白色的绒毛,随风飘散,像 飘飞的棉絮,称为柳絮。郊野:城市

20、外面的地方,泛指村镇外面一带地区。穿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庭:小小庭院。【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色。诗的大意说:村东的青山,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片墨绿的颜色,就像女孩子用来描眉的青黑色的黛墨一般漂亮。一条长溪,溪水蜿蜒曲折地向着远方流去。岸边嫩绿的杨柳开花结籽,微风 吹来,片片柳絮随风飘舞。鸟雀不知道郊野外如诗如画的风光这般美好,反 而留恋那小小庭院,只是在院内的花丛中飞来飞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郊外的春景,后两句借景写情,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题画竹诗(清)郑燮(xi)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注释】潇湘

21、:指潇水和湘江汇合之处,在今湖南省境内,这里泛指潇湘流域 一带地区。惯作狂:习惯性地发作其狂暴威势。 作:发作。 狂:狂暴。浑不怕:全然不惧怕。 浑:全,都。挺然:勇敢挺立的样子。【解析】 这诗的作者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同情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这是 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 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 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 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郑燮还写过好多歌颂竹子的诗

22、,大家熟悉的名诗竹石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也是借 赞美竹子的斗争精神来表明自己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的诗。途中小雨(清)阮元春来何处不风沙,小雨才能醒麦芽。 出见野田憔悴色,愧教庭院日浇花。【注释】何处不风沙:意思是到处都扬起风沙,无处不卷起风沙。醒麦芽:使麦芽苏醒,使麦芽返青。憔悴色:这里形容田间农作物瘦弱枯槁没有精神的样子。愧:这里是感到惭愧的意思。 日浇花:每日浇花。【解析】 阮元是位非常同情农民、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他在郊野行走,途中遇上小雨,本来会感到不舒服的。可是作者却反而高兴,因为他看到越冬小麦 得到春雨滋润,返青了。这小雨尽

23、管给自己带来不便,对农作物却有好处。 由此,他又想到自己平时只关心小庭院里的花草,对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 的庄稼关心不够,为此而感到惭愧。诗的大意说:入春以来没下雨,到处都 刮起大风、扬起飞沙。今天这场小雨,才使麦苗刚刚返青。出门时看见田野 里庄稼都枯干得要死的样子,想一想自己只顾每天在庭院里浇花,真是感到 惭愧。己亥杂诗(之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 1839 年。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 天涯: 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化作春泥

24、:变成春天的泥土。【解析】 龚自珍是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因为要求改革现实,遭受挫折,去官由北京返回杭州。在南归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组诗,共有七言绝句 315 首,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抒发了诗 人坚持改革的激情,即使遭到严重挫折,仍要坚定地支持进步的事物。诗的 大意说:在日落西斜之时,我怀着许多无法排遣的离别愁绪离开了京城,我 的马鞭指向东方,就要到远离朝廷的海角天涯。要知道,落花并不是无情无 意的无知之物,它即使化作春泥,也还是要培育、护持新花的成长。这是一首借物抒情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强信念。这也是为人们喜吟乐诵的名句。慈仁寺荷

25、花池(清)何绍基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注释】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 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 能发带绿色的光。【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夏天夜晚,人们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

26、水也没兴起波纹。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 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春 愁(清)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注释】难遣:难于排遣,难于消除。 强:勉强。往事:过去的事。 潸(shn):形容流泪的样子。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省四百万同胞。去年今日:指 1895 年 4 月 17 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 府与日本订立的丧权辱

27、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解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 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 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 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作者是台湾省苗栗县人,近代爱国诗人。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时,他曾领导义军抗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失败后退到大陆,他心怀故土,想 起家乡被侵略者占领,家愁国恨交织在一起,对着春景,不免有“感时花溅 泪”之慨。全诗直抒胸臆,十分感人。汉口遇风(清)谭嗣同白浪舡头聒旱雷,逆风犹自片帆开。 他年击楫浑闲事,曾向中

28、流练胆来。【注释】舡(chun):船。 聒(gu):声音嘈杂。 旱雷:旱天雷,只打 雷不下雨的雷。逆风:跟船行进方向相反的风,顶风。他年:将来的某一年。 击楫( j):敲击着船桨。晋代爱国名将祖 逖,渡江作战,中流击楫,发誓要收复中原。这里借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救国 的决心。 浑闲事:全都是平常之事。练胆:锻炼自己的胆量。【解析】 这是作者乘船行经汉口江面,遇到顶头的风暴时写下的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救国,虽遇到险恶的风浪也不退缩的精神。诗的大意说:掀天的白浪拍击着船头,声音嘈杂轰鸣,有如响着旱天炸雷一般。尽管顶着打头的逆风, 船还是要张开船帆迎风前进。有朝一日,中流击楫,为收复中原,不管遇到 什么

29、样的惊涛骇浪,也完全看成是平常之事,因为我曾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过 自己的胆量。题芝龛记(清)秋瑾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注释】薄女儿:轻视女子。平台诗句:明崇祯皇帝在平台赐诗,奖励女将秦良玉的战功。 蛾眉: 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这里用来代指女子。吾侪(chi):我辈,我们。 添生色:增添了光彩。雌:这里指女性,女子。【解析】 秋瑾是清末著名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曾和徐锡麟等分头在安徽、浙江组织武装起义,失败后壮烈牺牲。这首诗是为传奇戏曲芝 龛记题写的七言绝句。 芝龛记写明代女将秦良玉领兵抵抗清兵的故事。 秋瑾借此歌颂了女英雄,批判了重男

30、轻女的封建思想。诗的大意说:世人不 要只看重男儿而轻视女性,平台赐诗奖励战功,就是奖赏女子的。秦良玉这 样的女英雄为我们妇女增添了勇气和光彩。这才让人相信,英雄不是男子专 有的,妇女中也有抗敌救国的女英雄。出 塞(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注释】大刀环:指一首爱国战歌的歌名。胡奴:古代指西方北方边境入侵的外族侵略者,这里泛指外国入侵的 敌人。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沙场:战场。何须:不须,何必要。 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战场,用马皮包裹尸 体。这是东汉名将马援的话,这里是反其意而用。意思是说,好男儿应当为 国战死于战场,不须用马皮裹尸

31、运回。【解析】 徐锡麟是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领袖,曾发动过反清武装起义,失败后英勇牺牲,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为爱国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诗的大意说:唱军歌就应唱大刀环那样的战歌,立誓要消灭入侵的外国侵略者,我从 军出征到玉门关之外,只知道上战场为保卫祖国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好男 儿应当为国战死在战场上,尸体何必要用马皮裹上运回来呢!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释】宦游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的人。物候:标志着不同季节的各种自然现象。云霞:彩云。这里指朝霞。 曙:破晓,天刚亮。淑气:温和的春气。

32、指春天温暖的气候。 黄鸟:黄莺。晴光:指春光。 绿蘋:绿色的浮萍。古调:指陆丞早春游望诗。称陆丞的诗格调高古,是对陆丞的尊 重。归思:指思念家乡的心情。 沾巾:流泪。【解析】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是借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天刚破晓时,朝霞绚丽多彩,好像新春与太阳一起从大海中升腾出来,早开的梅和报春的柳,争 相渡江北上。温和的春天气息催着黄莺发出悦耳的啼叫声,春天的阳光使水 面上的浮萍更加碧绿。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 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是历代传诵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城阙:城垣宫阙,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辅:护持,拱卫。 三秦: 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 南津。这里泛指蜀州。宦游人: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之内。 知己:彼此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这里指送别分手之处。沾巾:落泪沾湿了佩巾。【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大意说:我在三秦拱卫的都城长安为你送行,遥望你将去的蜀州,为迷蒙的风烟所遮。

34、跟你离别的意绪啊彼此一样,我们同样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之人。四海之内有彼此了解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 天涯海角,也和近邻一样。可不要在临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哭鼻子流眼 泪,让眼泪沾湿了佩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秋暝:秋天的傍晚。 暝:日落,黄昏。竹喧:指竹林间的喧笑声。 浣(hun)女:洗衣服的女子。莲动:莲花茎叶摇动。 下渔舟:顺流而下的渔船。春芳歇:春天的花草都已开过凋谢。王孙:指诗人自己。【解析】这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之一。在诗情画意之中,

35、寄托着高洁的情怀和 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大意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一场秋雨之后,天气 分外凉爽,傍晚时,秋意更浓了。雨过天晴,皎洁的月色透过松枝洒向大地, 清澈的泉水淙淙地从石上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喧笑声,是洗衣服的姑娘们 洗罢衣服往家里走;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叶频频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划 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尽管春花春草都已开罢凋零,山中的秋景自有它独特 之美,可以继续留在这里。人们说,品味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 。欣赏王维的画, “画中有诗” 。 大家品味他这首诗看看,是否有这个特点?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

36、剑,直为斩楼兰。【注释】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笛中:从笛子吹奏出的声调中。 折柳:即折杨柳的曲调。晓战:早晨出征作战。 金鼓:古代作战时的军中乐器。一般是击鼓 进军,鸣金则退。宵眠:夜晚睡觉。 玉鞍:泛指马鞍。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楼兰国王 贪财,屡次截杀汉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使者。傅介子受大将军霍光派遣,用计 斩除楼兰王,为国立下大功。【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地区的寒冷和戍边战士的紧张战斗情景,表达了边防将士为国立功的决心,也写出了他们的豪迈气概。诗的大意说:仲夏季节的农历五月,天山的积雪仍然不化,这里看不见花开,只有苦寒。在笛声里听 到折杨柳的曲调,想

37、象着杨柳披绿的春夏景色,这里却根本看不到任何 春天的模样。战士们天一亮就随着进军的金鼓去作战,晚间只能抱着马鞍打 个盹儿。战士们的心愿是,要用腰下所挂的宝剑,去斩杀一切敢于入侵的敌 人,为国立功。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唐)李【注释】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宣城:今属安徽省。谢朓(tio):南北朝时南齐诗人。江城:这里指宣城。两水:指宛溪和句溪。两条溪水绕宣城合流。双桥:指宛溪上的两座桥,即凤凰桥和济川桥。 彩虹:天空中的小 水珠经阳光照射,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念:想到。怀:怀念。 谢公:指谢朓。【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

38、到宣城,登上谢朓所建的北楼时写的。诗中描绘了江城的美景,抒发了怀念前朝诗人谢公之情。诗的大意说:宣城临近水边,风景优美,就像镶嵌在一幅美丽的图画之中。在夕阳西下时,远远望去,山色和晴 空互相映衬。宛溪和句溪两条溪水有如明镜一般将江城夹在中间,宛溪上的 两座桥梁倒映在水中,如同彩虹落入水底。居住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使人 感到橘柚也都带有寒凉之意。深秋时节,梧桐叶枯,看上去,梧桐显得苍老, 而苍老的梧桐又染深了秋天的景色。有谁能想到此时在这北楼之上,我正迎 着萧瑟的秋风,深深地怀念谢公呢?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39、雁洛阳边。【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潮平:潮水上涨,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海日:指从江海水面上升起的太阳。 残夜:黑夜将尽但还未尽之时。乡书:家书,家信。归雁:北归的大雁。据说雁足可以传递书信。这里是想托归雁给洛阳 家中带信的意思。【解析】 诗人乘船江行,停泊于北固山下,时值冬末春初,诗中描写了此时此地所见景色的独特感受。诗的大意说: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抬头远望,江水相接之处,一抹青山,而自己要去的路,还远远在青山之外,航行的船只,就 在碧绿的水面上前进。潮水上涨时,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视野 也因之更为开阔。江上风正,一面风帆悬挂在船上,舟行平稳。东方江面上

40、 一轮红日,生于夜将尽而未尽的残夜,将驱尽黑暗。旧年还没过去,江上已 感受到了春意。这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隆冬严寒。想写封家书,不知何处 可寄达,还是托北归的大雁替我带到洛阳家中吧。“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是有名的佳句。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感时:感伤国事。 溅泪:落泪,滴泪。恨:怨恨。 别:离别。烽火:古时边疆遇到敌情时用来报警而点燃起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家书:家中的来信。 抵:价值相当,顶得上。浑欲:简直要。 不胜:不能,承受不住。 簪:用来

41、别住发髻的簪 子。【解析】 唐代安史之乱,叛军攻破长安,玄宗李隆基逃到四川,战争延续了七年多,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这首诗是杜甫被困于叛军占领的长安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诗的大意说:国都长安被安史叛军攻破,山河还依 旧存在,草木不知人间之事,春来时,城内的花草仍长得很深。因感伤时局, 见到花儿也忍不住籁簌落泪,因有离愁别恨之苦,听到鸟的鸣叫也使人感到 心惊不安。战火蔓延,已持续了三个多月,在这战乱的年月里,一封家书真 比万金还贵。常言说, “忧愁无奈只搔头。 ”头上的白发也越搔越少,简直 连发簪都别不住了。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42、,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释】时节:季节,节气。乃:就。 发生:这里指降雨。潜入:悄悄地进入。润物:滋润万物。野径:田野间的路径。红湿处:指被雨水润湿的花朵。锦官城:指成都。【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间降雨的情景,写出了春雨对植物的作用,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的大意说:庄稼所需要的好雨好像知道季节似的,正当春耕的时候,雨就应时降落了。夜里随着春风静悄悄地飘来,无声无息 地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田野的路径被乌云笼罩,一片漆黑。只有停泊在江 边船上的灯火,还在雨中闪闪发亮。早晨出门一看,锦官城里被雨水润湿的 花朵,显得沉重、饱满,因而也更加鲜艳。秋夕贫居述怀(唐)孟郊

43、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高枝低枝风, 千叶万叶声。 浅井不供饮,瘦田常废耕。 今交非古交,贫语闻皆轻。【注释】卧:睡卧,睡眠。听秋:听到秋声。秋声,指秋风吹刮树叶发出的萧瑟声等。浅井:井中水浅,即井的水量不足。 不供饮:水不够供应人们饮用 的。瘦田:指贫瘠薄田,不能生长庄稼。交:交情。贫语:穷人说的话。【解析】 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孟郊,在秋天寒冷的夜晚,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抒发了积在胸中的感慨。诗的大意说:衣衾单薄,睡卧时冷得难耐,不能熟睡,连梦也做不长。听到窗外吹起萧瑟的秋风秋雨之声,勾起了心中酸楚的 离别之情。那高高低低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来摇去,一霎也不得安宁,被风 吹打的树叶纷纷飘落,

44、这秋声更添加了我悲秋的愁绪。生活贫困,好像井中 水量不足,不能供人们饮用,又像贫瘠的薄田,不能耕种,不长庄稼。如今 人们之间的交情淡薄,远不能与古人的交情相比。穷人说的话,即使是真理, 也没有人重视,没有人肯听。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是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孤山:在杭州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 贾亭:在孤山上修筑的亭, 也叫贾公亭。云脚:流荡在地面上的云气。早莺:早来的黄莺。 暖树,指向阳的树枝。乱花:繁多的花,各种颜色的花。 渐欲:渐渐要。没马蹄:指深度没过马蹄。白沙堤:即

45、白堤,在西湖东畔。【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春天,诗人到西湖游览,将所见到的美景,连同自己 的感受,用律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诗的大意说:初春,骑马漫行在孤山寺 北贾公亭之西,春天冰雪消融,湖水上涨,与岸平齐,地面上流荡的云气却 很低。几处地方有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温暖向阳的枝条,不知谁家新来的 春燕在啄泥回去筑巢。各种花儿都争着开放,渐渐要使游人眼花缭乱,嫩绿 的小草长得还不太高,刚刚没过马蹄。最使人百赏不厌的西湖东畔,那杨柳 树阴下的白沙堤上,别有一种美的情趣。咏田家(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注释】粜

46、(tio):出卖谷物。眼前疮: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剜却:挖掉,用刀挖除。 心头肉:身体的关键部位,这里喻指赖以 生存的劳动果实。绮(q)罗:贵重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绫罗绸缎的人。 筵(yn): 筵席。逃亡屋: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解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诗人对贫苦农民表现了深切的关怀与同情。诗的大意说:二月里,春蚕还未吐丝的时候,农民为了眼前的困难,就已经事先把新丝贱价卖掉了。五月里,新谷未熟,也为生活所逼,不得不把 它预先贱卖。这好比为了医治眼前的疮,不惜剜掉心头的肉。这种为了解决 眼前困难,不借把赖以活命的劳动果实贱价出卖的作法,是很痛心的。我希 望皇帝的心

47、能变成一支明亮的蜡烛,不要去照那穿绫罗的富豪人家的酒筵, 要多照一照穷苦百姓逃亡后留下的那空空的草屋。村行(宋)王禹偁(ch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释】信马:指骑在马上任马随意而行。万壑(h):千万条山沟。 籁(li ):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棠梨:一种果树。何事:什么事,这里含有“为什么”的意思。 惆怅:伤感,形容心 中若有所失的样子。【解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山村秋天黄昏时的景色。诗的大意说:菊花初黄的季节,我骑着马穿过山间小路前行。因为是闲游,任马由缰,听凭马随意漫步而走。

48、这山村的自然景色,引起我浓厚的游兴。千山万壑,在晚风的回荡中发出了 清幽的响声,几座高耸的山峰却默默无语地立在斜阳之中。经霜的棠梨树叶 像胭脂般红得可爱,秋风吹来,吹落了片片殷红的红叶。田间荞麦花开了, 雪白的一片,晚风送来阵阵清香。为什么吟过诗后忽然又有惆怅的心情呢? 因为村头的小桥和田野上的树木太像我的故乡了。这怎能不使人产生思乡之 情呢!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释】野情:指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怀。 惬(qi ):满足。幽径:幽深僻静的小路。熊升树:野熊爬上树。鹿饮溪:鹿在溪边饮水。在何许:在什么地方。云外:指山高云深处。【解析】 鲁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鲁山漫游的情景。诗的大意说: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壮丽的山峰,随着我脚步的移动,每到一处都呈现出不 同的形状,真是一步一个美丽的画面。贪看美景,在幽静曲折的小路上独自 行走,竟迷失了方向。霜后树叶落尽,林木显得空荡荡的,由于人迹罕至, 老熊在攀爬高树,溪边小鹿喝水,它们也不怕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