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识时间》 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3546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间》 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认识时间》 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认识时间》 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认识时间》 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认识时间教学反思杨秀高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认识时间 时、分的认识。课的开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 ,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助我们不迟到” “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间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

2、都有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有 12 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 。 “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 5 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 60 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 1 分钟” 。 “我妈妈告诉我说 1 小时是 60 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实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 5 个 5 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

3、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 5 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 60 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 1 小时=60 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理想,好多的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理解的只是少数,课堂上总体来说有些乱。 2、在教学 1 小时=60 分的时候,过程有些罗嗦,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 1 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

4、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 12 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 12 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 5 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 1 时等于 60 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 “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

6、,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

7、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本堂课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时而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的。 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

8、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整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

9、,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 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

10、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 12 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 12 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 5 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 1 时等于 60 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

11、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 “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安排了认识正点半点,第二册继续学习了几时几分。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 上完了第一课时认识几时 5 分之后,学生掌握得不尽理想。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 5 分或 10 分的钟面最难识别。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一脸严肃。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打算开始题海战术了。 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 7: 55,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

12、。尽管我苦口婆心提醒他们慎重,看清钟面再写。大部分孩子还是不假思索地举了起来。我一看。失望!全班 47 人,正确的不到 20 人。 唉!怎么办?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陈述先看时针超过几再说几点多了吗?有用吗?看看那些错误的孩子的表情,他们浑然不知自己错了,还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我忽然心念一转。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对!就来个正反两方辩论赛吧!看看这群小不点怎么强词夺理,自圆其说。 我在黑板上贴了两张学生的答案纸 7:55 和 8:55。 “咱们来举手表决吧。同意 7:55的小朋友举左手,同意 8:55 的小朋友举右手。 ”这时,孩子们兴奋的出手了。我特意关注了一下趋势:一向比较

13、自信张扬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了手;一些成绩中等平时不常发言的孩子环顾了一下四周才举起来,很明显他们在求得同伴的赞同;而那些平时老是出错的孩子呢,把目光集中到了班中最活跃的学生身上,平时他们总是随波逐流的一群,总相信别人多于相信自己。而今天他们犯难了,因为那些他们公认的尖子生们各持两派。所以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一片混乱之后,正反两方小辩手上台了。我客串主持,首先让反方先阐述观点。 反方一号辩手是班中思维最活跃的女孩沈怡婷,伶牙俐齿,就是比较马大哈。她的发言振振有辞:我们早就知道看时间要先看时针走到哪里了,这里走到 8 就是 8 点到了,再看分针走到 11 就是 55 分了,连起来就是

14、8:55 分了!” 下面好多学生听了点头,那些支持者们更是兴奋的鼓掌。正方辩手显得很激动,头摇的象拨浪鼓,连说不是这样的。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开口了, “现在听听正方有什么理由吧!”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正方一号是班长顾维,平时说话很有权威:“不对的,现在 8 点还没到,你看时针是在 8 那里,可你要仔细看,其实它还没到 8,要分针到 12,它才会真的到 8 点,所以现在是7:55。你们说对吧?” (很有煽动色彩。可今天的话有点虚,下面的学生不以为然。关键时刻还真不卖她的帐) 正方二号甜甜急了,拉开顾维,上前一步,指着钟面说:“喏,你们看,我们说的 7:55 就是快到 8 点了,这个钟面就是快

15、 8 点了。如果是 8:55 的话,那就是快 9 点了,这里到 9 点了吗?不是啊。差远了!” (嘿!真行!居然还能用这一招!)再看下面众人的反应,有的认真的点头,还拿起笔改了,有的还是无动于衷。 ) 这时反方一号直盯着钟面不说话,好象在进行着一番思想斗争,而二号陈雷明,一个很稳重很执着的男孩还不肯认输, “我觉得还是我们对,因为老师说过,时针在 7 和 8 中间才是 7 点多,可这里已经到 8 了,所以应该是 8 点 55 分。 ” 这时,正方一号顾维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忽然,她一个箭步冲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自己的学具小闹钟然后又飞跑回来,大声喊道:“你们看着,我拨给你们看好了!” 她用稚嫩的小

16、手用力的转动后面的发条,把时间转到了 7 点“你们看,现在是 7 点对吧,我让分针转下去转下去就到 7 点半了,然后再转上来上来就到 11 这里了,现在就是 7 点 55 分了,再过 5 分才到 8 点。 ” 这时,我激动地一一去看孩子们的表情,反方的小女孩在咬手指,嘴里在说“我看错了”,陈雷明涨红了脸难为情的看着我。再看下面,那群胜利者们比刚才多了一份骄傲,其他的人也心无城府得叫着:“7 点 55,7 点 55!” 我颤抖着嗓子宣布:“今天的 4 个辩手都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7 点 55 分的为胜!”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顾维和甜甜激动的拥抱在一起。 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震撼。许多的话

17、语和行动让我汗颜。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样理智成熟的一面。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相信学生!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 ”静下来反思,那天的行为从理论的角度说,是在延长学生自我调整过程。由此,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方面目标是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认识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难点,产生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站在成人的立场去思考,以教师的传授代替学生的经历,缺

18、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其结果一定是机械死板、缺乏生命活力的。本堂课经历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钟面从 7 点到 7 点 55 分的动态过程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学生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形成了主动的建构,真正内化了知识,才有了最后寻得真理的欢呼雀跃。体现了“过程”的价值。虽然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 ,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我相信学生内化了方法,就会顺利的辨认“1:55”、 “2:55”等等诸如此类的时间了。 二、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生生互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19、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然而,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

20、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切磋、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教师把交流、讨论、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齐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知识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历了一个解剖自己、对知识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说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也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习越辩越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