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奇心的成长需要自由繁叶基的大树一定是长在开阔的土地上,好奇心的种子,如果要发芽生长的话,也需要一个宽广的空间,好奇心的空间就是自由。果给你了孩子好奇心以生长发芽的自由,孩子们对知识的学习就有着像海绵吸水般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学校的人体骨骼课的学习吧:老师首先问孩子们:“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孩子们叽叽喳喳开始讨论。老师又说,你们摸摸自已的骨头是什么样,把它们画出来,再给大家讲讲。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人骨头,有的画像棍子,他们说这是胳膊;有的像一个圆球,孩子说那是脑袋。老师把他们的画挂在教室里,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已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才带他们去看 X
2、 光机映出的人体骨骼。 “喔”原来骨头是这样啊!我们看到,整个学习就是一种自由地探索,老师通过一些启发,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好奇心又使孩子的探索精神发挥到极致,探索精神又使孩子知识的掌握更加极致。多美妙呀,当好奇心有自由空间的时候,竟然能带来这么好的结果。自由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奇思妙想,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奇心的成长需要疑问在生活中,当孩子发出好奇的疑问时,你是不是常常这样说:“没时间跟你聊这个,长大你就知道了。怎么就你话多?问这么多干吗?这跟考试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二去,孩子没有了疑问的兴趣,好奇心也就逐渐萎缩了。当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成年人往往习惯于强调“听话“,而不习惯让其质
3、疑 或批判。少年时代是胡思乱想的时代,自然也是胡言乱语的时代,这是上帝赋予孩子的权利。可是,有些父母常常呵斥孩子:闭嘴!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许乱说!结果,童言无忌变成了集体失语,即小孩子不想信自已的眼睛和大脑,更不相信自已的语言,盲目地跟从大人,人云奕云。有一天,北京光明小学四年级某班正在上语文课,学习课文麻雀 。 麻雀一文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意是:一个猎人牢着猎狗一见,立即想扑过去吃。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发出凄厉的叫声,并用身子挡住小麻雀,与猎狗周旋。那猎狗一见竟被吓住了。猎人见此情景,对老麻雀顿生敬意,把猎狗带走了。小小一只麻雀,何以敢与猎狗较
4、量?因此,读完课文,老师问同学们:请问,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按照标准答案: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老师愣住了,问他什么。他回答。您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这篇课文从头到尾没一个地方说明它是母麻雀,怎么就表现了母爱呢?为什么不是父爱?全班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却表扬这位男生说:“你善于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们应当把答案改为: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这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值得称道,因为这样鼓励学生,将有助于养成他们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当然,这个答案也未必正确,因为这只老麻也可能非父非母而是“见义勇为”呢据北京的小学教师们反映,今天的小学生提出了许多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