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思维:知乎作为国内目前最为知名的知识型问答社区,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而这本书,则是由 500 万知乎用户亲自甄选出近百篇知乎创业问答的精华,并以众筹的方式,成就了本书的出版。500 万人共写一本书、首次尝试众筹出版,限量 1000 本十分钟抢光知乎的互联网思维体现总结为以下几点:1. 知乎从 2010 年到 2013 年开放注册后,发生巨大变化。融入各类行业、各类问答、各类形式等。这种互联网思维拯救了不温不火的知乎。将一个“高冷”女神演绎成下凡“仙女” 。上线之初,知乎对注册用户采用的是“邀请+认证”制度。在周源的坚持下,知乎团队严格的审核环境保证
2、了这个平台在初创阶段就拥有质量较高的用户群:严格筛选下来的用户,他们已经是特定领域中的专家。对于这些专家用户,只要在回答中表现出认真、专业和对相关知识的负责态度,他们就能得到这个领域高权重用户的认可,成为新的高权重用户。这就是“认真你就赢了”的机制,它不管用户是什么背景,生而平等,而随着用户的认真和专业程度不断体现,权重可以差别很大。开放注册的 9 个月,知乎的注册用户规模增长了 10 倍,从 40 万增长到 400 万。但知乎运营总监成远表示,知乎团队更在意的则是另一个数字:相比内容开放前的仅仅几万在线用户,在一年内,目前知乎每月的独立 UV 已超过 4 000 万。明年一月,这个数字很可能
3、将继续攀升到 5 000 万级别,这样的增长大大超出了知乎团队的预期。2. 知乎不止是一个问答社区,同时还是一个通过内容的组织和筛选来形成人际关系的平台,知识与人、人与人之间都包含在其中,这就是一个由内容和人组织起来的自生长网络,每一个网点、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新的可能性。3. 知乎在被输入的同时兼具输出特性。它是协同这个时代娱乐化的方式在做一定的科普。迭代思维:如下图所示2011 年开始内测,主要是邀请制。方向还是往专业领域、精英阶层去做的。从 2011 年 到 2013 年 2 月份,几乎是持平的,或者说实话,就是并没有多少用户。从 2013 年 2 月份起,直到今天,知乎的增速很稳定,斜率差不多。而 2013 年初,就是知乎开始公测的日期。所以知乎的迭代应该是这样的实名 +邀请 用户极少公测+可匿名社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