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申论教案第一讲 什么是“申论”“申论”:词源来自孔子“申而论之” , “申”就是说明, “论”就是论证、论述之意。就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申论的资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网络安全、网络扫黄、足球赌博、打击黑社会、西部大开发、低碳生活、新农村建设问题、医疗制度改革、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
2、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申论是自隋朝以来(605 年至 1905 年,共 1300 年)科举(开科取士,为国家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恩荫“父辈有功于朝廷,皇帝特准让儿孙承袭父辈的爵禄”和捐纳“就是拿钱买一个功名,捐一个官职。 ”但是这些人就不是科甲出身。 )考试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四书五经”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的思想精髓为基础,对如何治理国家,管理民众所进行的书面论述,所讲的都是些忠君、爱国、治民、理政的道理,古时候又称为“策论” 。今天的“申论”2可以看做古代科举考试“策论”的延续,用今天的话来讲
3、就是作文章(八股体式) 。有一句话叫做“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 ,讲的就是既有坚实的肩膀担当起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重任;又有写作精彩文章的能力。过去科举考试的及第者都是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物。如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 治安策 ;东汉桑弘羊的盐铁论 ;诸葛亮的出师表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家的文学造诣和书法技艺都不低,这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基本素养。但申论的文体不是“八股”体式,说的也不是忠君、爱国、理政、治民的内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是在总结借鉴“写作” 、 “应用写作” 、 “公文写作” 、 “ 案例分析” 、 “策论” 、
4、 “政论”等命题形式基础上的创新。就是根据所给予的材料,分析、理解、认识和解决、处理当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生存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统一或者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等问题,并就如何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就是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具体讲,就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应考者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综合测试的方法。作为国家公务人员非常需要具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概括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论”考试就是在这一要求之下设计并产生的。“申论”考试具有很强的时政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概括性。要求应试者具有
5、扎实的文字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3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正确掌握文章格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受过书法训练、书写流利快捷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国家和各地方社会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分析、论述,运用文字进行表述,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申论测试的特点 (5 点)1. 测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就是选拔具有四种能力的人才。2. 测试方式借鉴国际经验,具有先进性3. 测试资料为社会热点问题,应对难度较大考试时会给出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常常是当今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人人都知道,人人都认为应该解决,但就是长时间
6、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原因是解决起来很困难,或有一定难度。组织部门就用这些问题来考我们,看我们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医难问题等等。当然,材料也不会太大,通常 500800 字左右。让我们谈看法,或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4、测试文体多样,形式灵活。 最常见题型:概括题。请用 15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析题。就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450 字左右的篇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策题。用不超过 40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某问题的对策方案。作文题。或直接命题作文;或根据给定资料自拟题目;或给材料又给题目,要求根
7、据材料内容写。 (30 分)5. 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发挥空间大二、申论的作答方法。 (重点)1. 如何阅读给定资料?资料往往 “半成品” 。为了读懂并梳理清楚,至少需要看 3 遍材料。2. 如何回答概括题?最常见的是概括“主要问题” 。4主要问题:是指给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核心的、深层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某印刷厂生产噪音严重超标例。 如参考答案:这是一起由企业噪音污染引发的矛盾,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而根源则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不能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公民正常生活环境的问题。由于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的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已成为城
8、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如何来概况主要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结果查原因,从当前推断长远,从中得出理性的思考。具体怎么做?常用的方法: 抽象概括法。即从个案推及一般的方法。它可以使结论拥有一定的高度和广度。 挖掘原因法。原因又有多种:要善于挖掘主要的、内部的、直接的和根本原因。 从材料里找。找出关键性的句子。一般表述的方法和层次:(仅供参考) 这是一个样的事件(或现象、或案件) (定性) (可略) 它反映了主要问题(概括句) (2、3 可以合并) 对主要问题略作展开说明(或产生根源、或问题的严重性、恶劣影响等) 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或必须尽快解决)(可略)3、如何答分析题
9、? 分析题的具体出题角度也很多,在此,仅讲原因型5的分析题。如何来分析? 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找出问题产生的需求因素。 (有需求有行为动机有行为有问题) 。需求主要包括:心理需求、利益需求等。第二步:找出需求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三步:确定其中重要的原因。 (包括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可控制的间接原因。太次要的原因舍弃掉。 )第四步:再将原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部分(或依次纵向排列后)表述表述清楚。4. 如何提出对策建议?出题的类型至少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以往的小题型,写三四百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0 分) 。 (最常见的)一种是直接作为大题考。如 “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
10、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不少于 600 字) (较少见)无论哪种情况,在作答时,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对策建议时个人角色定位要准确。 要针对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对策。 (即有针对性)方法很简单:将原因反过来,即可变为对策。 要力争标本兼治。如: 关于状告某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进行印刷厂的噪声处理,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 5 00010 000 元的罚款。 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脑溢血病人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 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病人致
11、残,应赔偿经济6损失 10 000 元。 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 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郊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 市环保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 所提对策建议要有可行性。这是方案的生命。所谓可行性,是指所提对策建议要合情、合理、合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行得通,并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才能使对策具有可行性?应具备四个基本要素:是“问题”要明确“归口” ,要有直接能解决“问题”的政府部
12、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 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是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不要假设前提,脱离材料提对策。 对策宁多勿少。 在保证能够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措施的成本尽可能低,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提对策时的答题顺序: 急缓 近远 具体宏观 若具体问题:现象本质(宏观问题:本质现象)下面也是份不错的对策方案。吉林市 215 火灾后,原省长洪虎火速从北京赶回吉林市。听取汇报、察看现场后,提出了以下处理意见: 全力救助伤员,特别是重伤员,确保不再发生人员死亡事件。并责成主管政法工作的副省长牛海军率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负7责同志一起,火速赶往吉林市,具
13、体指挥救援工作,统筹地方和军队资源,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抢救和治疗。所有医疗费用由政府承担。 尽快确认遇难者身份,并全力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工作。 (具体讲:组织 200 名干部,对遇难者家属做好安抚工作。每个家庭由一名县级干部牵头,组成 3 人小组,实施包保。同时研究赔偿办法) 。 配合国务院调查组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包括直接起火原因 和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其它原因,尽快拿出结论性的报告。 实事求是地做好对外新闻发布工作。防止误传、误报、误导。 维持好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对涉案人员依法采取措施,并对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同时,认真吸取教训,制定具体整改方案。 积极恢复生产经营,规划中百大厦的修复方案,对商
14、厦里原有的 113 户主,尽快创造新的营业场所。对策作为大题时的写法:例文: 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近几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差的问题,也有管理落后和欠缺的问题,法规不健全、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有效制约的问题,以及监督查处不力的问题。因此,要减少事故,保障安全,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和努力。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责成各地政府安全职能部要在近两个月内立即组织专人,对本地安全状况进行一次认真排查,特别是对矿井、违规建筑、大型公共场所要重点排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限期排除,重大隐患要上报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对施工或作业中的一些违规违章行为要予以坚
15、决纠正;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些小煤矿要坚决关闭。以后每年都要安排一至两次这样的排查活动,争取把事故隐患降到最低点。同时要把排查情况逐级上报给上级安全主管部门。2. 进一步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建议政府制定关于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规定 ,对业主应负的法律责任、地方政府及其相关8部门的行政责任,及处罚细则都一做出明确规定。事故一旦发生,对违法、违规责任人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3. 加强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查处工作。各市都要在年内,以安全主管部门为主,联合规划、城建、城管、工商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对城市内严重的违章建筑和有重大事故隐患的
16、建筑要坚决拆除。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无安全保障措施的生产项目、建筑项目坚决停产,限期达到安全标准,限期达不到标准的予以关闭。4. 加强日常安全的管理工作。保障安全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把安全防范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对地方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每季度至少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施工项日、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5. 要加强全民的安全防范教育。对重要安全岗位要施行执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训练,所有企业都要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介绍常见的提对策的角度(共性的)
17、 规章制度的角度。包括:是否建立了制度? (有没有)制度是否健全? (全不全)执行时是否公正到位? (遵守不遵守) 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到位?有无漏洞或盲区?是否有空子可钻?涉及到那方面的事情,就想:这方面的法律是否健全? 若有,执行的怎样?是否有 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问题。 体制和机制的角度,是否适应?是否需要改革?这是深层次提对策的角度。 舆论与监督体系是否健全?能否监督到位? 思想认识、观念的角度: (尤其是领导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否统一了对问题的认识?9是否应该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问题?是否应该重新认识问题?哪方面认识有问题,就在哪方面提建议。如:吉林中百商厦火灾:烟头。 投入
18、与增强能力的角度: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力的投入、物资的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教育培训的投入、技术上的投入、宣传上的投入等等。此外,就是具体事件的具体角度的问题。 5、如何作文? 30 分题。 作文将会怎样考?三种可能: 直接出命题作文(约 800 字) 。 一小段文字后的命题作文。 (约 800 字) 。 读一小段文字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约800 字) 。共性的评分标准: 准确地确立论点一是针对性。要么针对给定题目;要么针对材料的核心问题谈自己的观点。 决不能跑题。 二是科学性。包括思想的科学性和态度的科学性。 有“三忌”: 观点不正确。违反政策、法律、公理。如违“科学发
19、展观”就不行。 立场不公正。只代表一方说话。 忌思想偏激、不客观。 或浮夸,或武断,或凭想当然行事。三是新颖性。 言别人所未言,令人耳目一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思想界、理论界及政策、法律的最新动态, 时刻关注“新闻联播” 、 “焦点访谈” 、 “东方时空”以及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中的信息。 这样你提出的观点才是10新的,才能具有前沿性。 十七大报告中 10 个新提法、新表述: 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四是深刻性对人们经常忽略的一些民俗问题,如地方戏、特色小吃、生 如
20、活习惯、建筑、传说故事、古迹等上升到“地域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看待。 (深) 精心设计论文题目好标题的共同特征: 一是清楚。 二是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题目中有所反映。最好使用简洁、有力的句子。三是生动。能够“先声夺人” ,抓住读者,而且让人过目难忘。四是有新意。关于立题角度:应注意 5 点: 如果给材料,就要针对材料中的核心问题来立题。 (从原因的角度、意义和必要性的角度、后果的角度、对策的角度均可) 要选择一个自己能论证清楚或最有感觉的角度去写。常见的角度有:体制的角度、制度的、法律的、思想观念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专业的角度等。 立题的角度要小。尽量避免大而空、泛泛而谈。 要选一个有深度的角度。 千万不要跑题或立反题。不要与大政方针、法律、民心相悖。 布局谋篇 理论上讲,文无定法。但是不同文体的文章还是各有各的结构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