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岩石。(一)了
2、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CAI 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2 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 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 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
3、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 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首先来看,老师手上的 1 号岩石花岗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它进行最直接的观察呢?(摸)板书:摸摸什么?(表面是否光滑) 很好,还有什么最直接的方法?(看)看什么?(看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你想得真周到,可能有的岩石直接用肉眼看它组成颗粒大小比较困难,因此看颗粒
4、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现在老师再强调一遍:最直接的观察方法,同学怎么把直接用肉眼看颜色的方法没想到呢?一看颜色.提问:看什么?(看颜色) CAI 出示:颜色.它的颜色怎么描述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事先把它拍摄下来,并放大了,请看。里面有哪些颜色?(有肉红或黄,有白,有黑).说明:我们可以这样记录CAI 出示:花斑状(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 颗粒.谈话:借助工具放大镜,在放大镜下我们会发现组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谈话:除了可以看颜色以外,我们还可以看什么?(颗粒) CAI 出示:颗粒要做到能仔细看清,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在放大镜下我们会发现组
5、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说明:所以我们确定颗粒粗细时,可对比着不同的岩石来判断。二刻.提问:除了可以用看的办法来研究岩石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敲)为什么敲?(判断岩石的硬度).介绍:在教室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指甲或钢钉刻、划,看痕迹的办法研究岩石的硬度。我们规定:用指甲划,能留下明显划痕的岩石,硬度称为软;用钢钉用力划,几乎都不能留痕的岩石,硬度称为硬。.提问:据此推断,怎样的岩石硬度称为中呢?(用指甲用力划不能留痕但用钢钉划能留痕的,硬度称为中。 )很好,你很会推理。过会儿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和标准来确定各种岩石的硬度。 CAI 出示:硬度三滴.介绍:为了
6、鉴定岩石中是否含某种成分,人们还经常用在岩石表面滴稀盐酸的办法。.演示、说明:因为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滴稀盐酸实验的方法,而且稀盐酸有一定的腐蚀性,这里老师要做演示,请大家仔细看。请你做老师的助手,举托着这本书表示课桌面(1)把岩石放在铺有纸巾的桌面上,不要拿在手里;(2)手捏滴管的玻璃部分,而不是胶头部分,因为你一捏胶头部分,事先装好的稀盐酸就会流失;(3)对准岩石较新的断面处,在距离岩石表面约 1 厘米的高度滴 1 滴,仔细观察岩石表面是否冒泡;(4)为了让同学们顺利进行观察,老师提一个要求,在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好所有岩石的颜色、颗粒、硬度特征后,小小组长举手示意,老师再发稀盐酸。(二)实验
7、前准备1提醒好了,大家了解了这么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也研究了号岩石,等会儿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其他的岩石,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齐读)CAI 出示:安全操作提示(1)刻划时小心手指。(2)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别滴在衣服或皮肤上。(3)在每个岩石的表面滴 1 滴就可以了。(4)用过了滴管,迅速放回滴瓶。(5)滴好稀盐酸的岩石不要用手直接去触摸,用纸巾擦干后才行。 2检查材料现在请小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实验器材,清点一下:标有5 号的岩石各一块,放大镜一只,钢钉一枚,纸巾一张,记录单一张。如果没有差错,观察、实验开始。(三)观察、实验、汇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1.请一个小小组的汇报员大声汇
8、报本组对花岗岩的研究,要求:一个组同学汇报时,其他组的成员仔细听,对与本组不同的特征拿笔做记号,回头补充、修正。 用 CAI 以文字方式显示花岗岩特征:颜色:花斑色(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 ;颗粒:大,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2.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砂岩的研究。 用 CAI 以文字方式显示砂岩特征:颜色:牙黄色,白色;颗粒:中,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1)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颜色有较大分歧,教师解说:砂岩的颜色各种各样,大家说得都有道理。(2)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砂岩颗粒粗细呢?(如果没有学生答得出,教师提示:请同学把砂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你
9、会发现砂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有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砂岩的颗粒为中等。(3)学生可能对砂岩遇酸是否冒泡有分歧,教师首先调查有多少学生出现以上现象,如果多的话,引导:请你把 2 号和 4 号岩石送交到讲台前来。 (等 4 号岩石特征汇报后,再对比演示实验)3.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页岩的研究。 用 CAI 以文字方式显示页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软;遇酸是否冒泡:否。 提问:组成页岩的颗粒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你有没有发现组成它的颗粒的明显特征?(呈层状排列)这是判断此类岩石的重要标准。4.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石灰岩的研究。 用 CAI 以文字方式显
10、示石灰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若有学生对遇酸是否冒泡产生怀疑(认为滴不冒泡)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意见?(我们组滴了稀盐酸后岩石表面没有冒泡)教师还有哪些组的现象和他们组相同?(只有极少数的组得出不冒泡的结论)我们现场来论证一下,请你们组的实验员同学拿石灰岩到前面来,我们当众操作一遍。请你们大声汇报这次的实验结果(冒泡)那刚才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展开辩论(可能他们没有把稀盐酸滴在岩石的新断口上,可能他们滴的稀盐酸太少)那为什么没有滴在新断口上岩石表面就不冒泡了呢?(岩石被风化的结果)你真了不起。我想请刚才说 2 号岩石遇酸冒泡的实验员到台上实验。所以我
11、们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抓住实验的要领操作”很关键。同时我要对大胆地、实事求是地亮出自己研究记录的同学表示钦佩。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并解决了它,这真是一个意外收获。5.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大理岩的研究。 用 CAI 以文字方式显示大理岩特征:颜色:白;颗粒:中,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可能对大理岩的颗粒有分歧有学生判断为粗粒,有学生判断为细粒,有学生判断为中粒,教师引导:怎么确定大理岩颗粒粗细为中呢?(把大理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会发现大理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又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大理岩的颗粒为中等。有了上面的研究,如果我让你不看编号,从这些岩石中很快
12、认出大理岩吗?(能)根据什么?(雪白的颜色和均匀的、粗细中等的颗粒)抓住颜色特征,不错。你能从这些岩石中认出石灰岩吗?根据什么?(颜色或颗粒,再结合遇酸是否冒泡特性)仅看颜色容易与页岩混淆,仅看遇酸是否冒泡容易与大理岩混淆,所以可以结合颜色与遇酸是否冒泡两个特征辨别石灰岩。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页岩吗?根据什么?(薄层状的结构)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花岗岩吗?根据什么?(花斑状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同学们对岩石的特征抓得真准!三、拓展、总结、延伸1.拓展:人们常常根据岩石的这些特征去区分它们,运用它们。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岩石例子的图片,请同学仔细观察、欣赏。岩石与我们的关系真
13、密切!你还能举出哪些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岩石的例子?(建筑材料:建造石屋、石墙(万里长城) 、石桥、墓穴、水泥等;工业原料:从矿石中提炼各种矿物;艺术品原料:较常见是使用大理石;装饰用途:一般切割打磨后使用,常见于建筑物外墙、内墙、地板、天花、家具及各类石碑等;宝石:可造成珠宝首饰,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翡翠和各种玉石)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老师相信,课后,我们一定可以根据研究出来的特征到生活中去辨别它们,而不是再见到它们时只会以“石头”相称。当然,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种类的岩石,它们的种种特性有待我们大家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去发现。2.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有关岩石的哪方面
14、的知识?附:常见岩石特征记录表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研究岩石的一般方法,并通过亲自观察和实验,知道常见的五种岩石的特征。采用“教师引路,学生发现”的教学模式,不编号岩石名称 颜色 颗粒 硬度遇酸是否冒泡 其他特征1 花岗岩2 砂岩3 页岩4 石灰岩5 大理岩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启发式。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于鉴别岩石的方法、五种常见岩石的特征,教师通过“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以上各方面分别用什么方法观察?”的问题来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
15、启发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找出岩石的特征,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特征,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还使他们“会学”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当尽量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正是这种“难度”,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在学生独立探索后,老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这种安排,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有好处。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实验材料的选择,困难之处的点拨,关键之点的指导,研讨过程的引导,都是由教师完成的。比如,用滴酸的方法鉴别岩石,学生没有旧知识作基础,是不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就把方法直接告诉他们。鉴别岩石硬度和滴酸实验,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实验,教师不但做了示范演示,还采取了出示“操作提示”的方法作指导,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的研讨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不以教材列出的特征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不明确或者错的意见,老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再实验或思考,引导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