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颞骨的解剖,颞骨的解剖颞骨是人体中最复杂、多变异的颅骨。具备开展耳外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 硬 件即具有分辨率高,清晰度佳的耳显微手术镜;专用可冲冼的耳科手术电钻。二是 软 件手术者熟悉并掌握颞骨的应用解剖学。,颞骨为一复合骨块,分五部: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部(一) 鳞部(颞鳞)可分二面及边缘:,鳞部内侧面(大脑面):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沟,鳞部外侧面(颞面):颞肌附着,颞中动脉沟颧突根部扁宽,分前、中、后三个根:前根关节结节中根关节后突(盂后结节) 后根颞线起始部,乳突上嵴:是从颧弓根部向后至顶切迹之间呈嵴状的弧形骨线,是乳突上部的一段颞线。它是乳突手术时确定鼓室顶的重要标志,
2、同时也可作为颅中凹底高度在颅外的标志。,道上棘(Henle氏棘、外耳道后上棘):是骨性外耳道口后上缘处的一骨性小突起。A 道上棘处相当于鼓窦的外侧壁,它是乳突手术时常寻找鼓窦的标志。B 道上棘向深部的投影,由浅而深依次可遇鼓窦、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内淋巴囊。C 道上棘也是确定颅中凹的标志。,道上棘,外耳道上三角 (Macewen氏三角) :是乳突上嵴、外耳门后方延长线、道 上棘之间的一浅凹。该处骨面含有多数小孔,为导血管经过之处,又称为筛区。,外耳道的前上方有外耳道前上棘及嵴前沟。耳颞神经鼓室支由嵴前沟穿出,为鼓室手术时注射麻药的部位。,(二) 鼓部位于鳞部下方、乳突前方及岩部外侧。鼓部又
3、称鼓骨,为一“U”形薄骨板,构成外耳道的前、下、后壁的一部分。,鼓盖下突前方有岩鳞裂,后方有岩鼓裂(有鼓索神经、鼓室血管经过)。,面神经垂直段紧靠鼓乳裂之内侧,是乳突手术中确认面神经之有用标志。鼓部鞘突 (茎突鞘),鼓部内侧端有:鼓环鼓沟(鼓膜附着)鼓切迹(又称Rivinus氏切迹,鼓膜松弛部即 附在此切迹处的颞骨鳞部上)鼓大棘鼓小棘,(三) 茎突部茎突起于颞骨鼓部鞘突之后,茎乳孔的前方,细长形突起。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茎突有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及茎突舌骨韧带附着。,(四) 乳突部位于颞骨之后下方,外耳门之后方。外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与头最长肌之肌腱附着处,有乳突孔。,
4、经乳突孔的乳突管是乳突导血管的骨性隧道,有乙状窦和耳后静脉之间的导静脉、枕动脉乳突支通过,经乳突进路的手术常遇到乳突导血管。,乳突尖部的内侧有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附着。切迹前端有茎乳孔,内侧伴行枕动脉沟。,乳突内面为乳突小房,乳突窦(鼓窦、乳突腔)。乳突窦前上方为乳突窦入口(鼓窦口),可见砧骨短突。,鼓窦口内侧界为外半规管凸,面神经鼓室段在外半规管凸下方转折形成锥曲,向下移行为垂直段。,乙状窦颅外标线:在顶切迹与乳突尖间之间的一直线,它标志着乙状窦在颅内之走向。顶切迹与乳突尖分别为乙状窦上膝与下膝的颅外标志。,(五) 岩部(锥体)位于颅底,介于蝶骨、枕骨之间内耳迷路位于岩部内有一尖、一底、三
5、缘、三面,岩尖:与蝶骨大翼根部、蝶骨体及枕骨底部构成 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开口于破裂孔。 岩底:朝向后外方,与鳞部、乳突部、鼓部融合。,岩部三缘 上缘:最长,其上有岩上窦沟,内容岩上窦。 后缘(下缘):其内侧段有岩下窦沟容岩下窦,外侧段有颈静脉间突与在其外侧之颈静脉切迹。,前缘:有上下并列的鼓膜张肌半管与咽鼓管半管骨槽。,锥体上缘最长,为大脑面与小脑面之分界,呈沟状即岩上窦沟,有小脑幕附着和容纳岩上窦。锥体前缘之外侧借岩鳞裂与鳞部相接,前缘之内侧有蝶岩裂与蝶骨大翼相接,此处有肌咽鼓管开口。管内有发自前缘之薄骨片,即肌咽鼓管隔将之分成上下两个半管:上部的鼓膜张肌半管,下部的咽鼓管半管。锥体后缘将
6、骨分隔为小脑面与下面,其内侧有岩下窦沟,与枕骨之同名沟相合。,岩部三面锥体前面(大脑面):是颅中窝底之后份,可见脑压迹。从内向外依次有下列结构:颈动脉管切迹三叉神经压迹岩浅神经沟(其外侧末端有面神经管裂孔)弓状隆起 (深面有上半规管)鼓室盖,锥体前面的壁有时很薄,尤其在幼儿明显,有岩鳞裂斜穿过此。当此裂尚未愈合时,鼓室粘膜可直接与硬脑膜相接触,成为耳源性脑脓肿传播途径之一。,锥体后面(小脑面):为三个静脉窦(岩上窦、岩下窦与乙状窦)围成的三角 形骨面,顶朝内,底朝外;构成颅后凹之前壁。,若凿开乳突显露乙状窦,从它的前缘将乙状窦及贴在岩部后面的硬脑膜一起向后掀起,沿骨面向深部探查,将由浅而深可见
7、内淋巴囊裂、弓形下窝及内耳门。,内淋巴囊裂的裂底有前庭水管外口,通骨性前庭水管,它的另一端通前庭。 骨性前庭水管中有膜性前庭水管与同名小静脉,膜性前庭水管又称内淋巴管,系沟通内淋巴囊与椭圆球囊管。 内淋巴囊裂中容有内淋巴囊。,内耳的淋巴,内耳门向外通入内耳道,内耳道以一垂直骨板(内耳道底)与内耳相隔并封闭。其内有前庭神经、蜗神经、面神经、迷路动脉静脉通过。 内耳道底被一小平镰状嵴(横嵴)分成上、下两部,每部又分前、后二部分:下部后份前庭下区,有至球囊的神经通过。在此区之后有一单孔,有至后半规管的神经通过。下部前份蜗区,有螺旋状孔列,有耳蜗神经通过。上部后份前庭上区,有至椭圆囊及上、外半规管的神经通过。上部前份面神经管区,有面神经管入口。,内耳道底,面神经,球囊的神经,椭圆囊神经 外、上半规管神经,蜗神经,后半规管神经,面蜗后球椭外上,锥体后面 穿内耳道底结构及内淋巴管,面蜗后球椭外上,锥体下面:粗糙不平,构成颅底的外面的一部分,结构较多。前内侧部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与咽鼓管软骨的附着部。其它结构如下:颈内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窝 岩小窝及其鼓 室小管下口 蜗水管外口 乳突小管开口,岩小窝及其鼓 室小管 下口,岩小窝中有鼓室小管下口,管内有舌咽神经发出的鼓室神经、咽升动脉发出的鼓下支(鼓室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