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讲 易经的智慧,目录,壹:引言贰:入门叁:学易,壹,引言,(1)以阴阳对立统一的易经文化。 (2)孔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 (3)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4)以印度为发源地的佛教文化。这四种古文化称为“东方文化”的核心,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遗产。但至今,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东方古文化四个体系,一命二运三风水的简单回顾,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功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遇贵人十养生 十一择业与择偶 十二趋吉宜避凶,逢凶化吉,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数术学著作,其
2、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各个领域。历史上的易经有三种:一是夏代的连山易,二是商代的归藏易,三是周代的周易。现在人们所说的易经一般指的是周易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易传共种篇,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周易,易经是本怎样的书?,坊间传说:有一定道理,不全对。 很神秘,是本算命书吧 很古老,好像很重要吧 很好奇,真想了解一下呢专家学者提出:核心之核心说 中华文明的核心在国学经典 经典的核心在易经,中外专家学者如此说,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华文明的
3、文化基因 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言: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以为说,而好异者又可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千载学者各据其为典,引以为源: 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周密玄奥的数学理论 神奇科学的归纳方法 探究索隐的思维模式,荣格: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曾说过:“谈到人类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有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 相延四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4、易经的占筮预测功能,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就是把周易定为占筮之书而幸免于难。 古代的占筮之官,我们从筮字的写法上可以看出,那是一些上通天神、下察地理用竹签蓍草为君王起卦决策之人。 刘大钧教授说其知识地位不亚于目前的二院(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筮,竹:竹签为筹,上横为天,下横为地,左右各一人,探索 预测吉凶,1、会意词。从竹,从巫。“竹”表草木,“巫”表占断者。本义:古代用蓍( sh)草占断的一种活动称“筮”。 2、筮,易卦用蓍也。说文 3、卜之,不吉;筮之,吉。左传僖公四年,孔子也占,帛书易传要记载:“子赣(贡)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
5、” 古代占筮“单行为事,不问前程。”,大都是一些国家大事,在决策上有困难才去占筮,而不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民间小事或个人小问题去进行占筮预测。 宋代大儒张载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链接:孔子,【孔子】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其及门人作易传(又名十翼)是第一个专门注解周易的人。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6、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周易用什么方法筮占?,易传系传记载是用蓍草起卦法,十而八遍而成一卦”,因方法严谨而繁琐,非一般江湖术士说能掌握和应用。后来被汉代京房简化为用三枚金钱起卦,但其结果二者的概率是完全不同,以乾卦九五爻为例,用蓍草起卦法概率为万分之一,而金钱起卦法为千分之五。金钱起卦法唯一的好处是省时,对于我们玩易研理可以节省时间,但对于占卜决策于事无补。,链接:蓍草,【蓍草】 (1)辞海解释“蓍”字说:“植物名,别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篦状羽裂,裂片边缘有锐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密集于枝顶
7、成复伞房花丛,夏秋间开白色花。用分根或种子繁殖。全草供药用,民间用治风湿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茎、叶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庭院内有栽培供,观赏的。” (2)相传,太昊伏羲氏曾用此草揲蓍起卦。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易经系辞上也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3)古往今来都把“蓍草”誉为“神蓍”“灵物”、“神物”,就连自命为“真命天子”的历代帝王,每年春秋二季派大员来太昊伏羲陵祭拜时,返京也都要取回一束“蓍草”,以作信物。,链接:京房,【京房】 京房(前77年前37年),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 西汉学者。本姓李,因其爱好吹奏音律,自定为京氏,
8、羌笛原本有三个音孔,京房改进后成了多一个,音孔定为商声,从而使它能奏全宫、商、角、征、羽五声。汉元帝时为郎、魏郡太守。 治易学,师从梁人焦延寿,详于灾异,开创了京氏易学,有京氏易传存世,又提出考功课吏法。 当时宦官石显担任中书令,诬陷其诽谤朝政,归恶天子,元帝将京房下狱,死狱中。,易经结构特殊在哪里?,张其成教授曾说过,周易是世界文化史“轴心期时代”唯一一本“符号”加“文字”的书,也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本道家、儒家共同信奉的经典。这“符号”加“文字”就是周易这本书的特殊结构,编纂体例。,从“卦符”着手,易有三解:简易、不易和变易。 易经入门简易,读懂不易,变易更难。明白周易的“符号”卦符之后
9、,留下文字部分与我们读其他书一样了。,1、易经的符号八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写道:“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所谓“三圣”、“三古”,就是指 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文王及周公 孔子为下古:孔子及其弟子伏羲氏画卦的传说,易学中的数,易学中的数字是“阳奇阴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凡阳爻皆称为九,凡阴爻皆称为六。 一为太极,二为两仪,三为三才,四为四象,五为五行,六为六爻数,七为七星,八为八卦,九为九宫。,链接:伏羲氏,【伏羲氏】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
10、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河图与洛书,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中的数,北方:一个红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
11、为水。 (一六为水) 东方:三个红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三八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红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二七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红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四九为金) 中央:五个红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中央为土),河图之数天地之数,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1、3、5、7、9为阳 2、4、6、8、10为阴 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洛书中的数,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四为肩,
12、左三右七;六八为足,戴九履一;五为中间。,后天八卦九宫排列,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以上后天八卦九宫排列数,横竖相加、对角相加之和,均等于15. 即: 6+1+8=15;7+5+3=15;2+9+4=15。 6+7+2=15;1+5+9=15;8+3+4=15。 6+5+4=15;2+5+8=15。,五行相生相克,五行乃易学之精髓,乾为金 兑为金 艮为土 坤为土,坎为水 离为火 震为木 巽为木,链接:八卦,【八卦】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近代有人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
13、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从老子角度来认识“八卦”,无中生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上二点是我们认识八卦的基础,也是古圣先贤老子认识自然的根本。,一是:无中生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是宇宙万物从“无极”到“太极”的过程,是0到1的过程。 用现在的话是自然的新生,它与创新有联系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链接:太极,【太极
14、】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无极是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二是: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就是“无极”,“一”就是“太极”,老子认为通过三次的演变,衍生出万物。 这就是八卦的每个卦有三爻组成的根本原因。 古圣先贤通过对有生命的万事万物观察,发现它们都从下往上生长的结果得到启示,爻的排列顺序也是从下往上排。,从孔子角度来认识“八卦”,孔子在解释易经的易传中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凶吉, 凶吉生大业。”
15、,“易有太极”,孔子的“易有太极”就是老子的“道生一”,这是二位圣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表达方法,这也是形成八卦的第一次演变。,“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对于阴阳的表达方式在周易书中有3种: 用文字表示为:阴和阳, 用符号图像表示为: -(二小短横为阴)爻(一横为阳)爻 用数字表示为:六(偶数为阴)和九(奇数为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两仪生四象”,孔子的“两仪生四象”就是老子的“一生二”,这是形成八卦的第二次演变。 从“两仪”即阴阳的第一根阳爻()上再放一根阳爻()就是太阳,从第一根阳爻()上再放一根阴爻(-)就是少阴。 从
16、“两仪”第一根阴爻(-)上再放一根阳爻()就是少阳,从第一根阴爻(-)上再放一根阴爻(-)就是太阴。 古人排字从右到左,数数次序也从右到左,一、三(奇数)位为阳位,二、四(偶数)位为阴位。 这点与张家麟教授的图示不一样,在此一并纠正。,四象,“四象生八卦”,孔子的“四象生八卦”就是老子的“二生三”,这是形成八卦的第三次即最后一次演变。 “八卦”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次序依旧从右往左数,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同时这八卦与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一一对应,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四象生八卦”,“四象”中 “太
17、阳”之上放根的阳爻()即成“乾”卦,放根阴爻(-)成“兑”卦; “少阴”之上放阳爻成“离”卦,放阴爻成“震”卦; “少阳”之上放阳爻成“巽”卦,放阴爻成“坎”卦; “太阴”之上放阳爻成“艮”卦,放阴爻成“坤”卦。,张家麟教授图示八卦生成,此为张教授课件图示,为我们提供了很直观的理解“八卦”的形成,但少阳与少阴命名错了,应予以纠正。,八卦生成图,八卦取象歌,为了方便记忆八卦的符号,南宋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里写了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盌(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大道之源,从老子和孔子的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让我们明白了伏羲氏画卦的意义,也就是伏羲氏是想通过画卦让
18、后人明白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 从中找出道(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表达道,继而让我们认识道,从而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张其成教授也说: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2、文王重卦六十四卦,周文王“拘而演易”,就是在伏羲氏画出八卦基础上,把两个八卦下上两两相重而成为六十四卦,形成这六十四卦卦图,写上卦名和卦辞,而其儿子周公补上爻题和爻辞,这些组成了易经的六十四卦经文。八卦相重后六十四卦,每卦就有六爻组成,排列自下而上,其爻位分别是初(一)、二、三、四、五、上(六),前三爻组成内卦,后三爻为外卦。因此易经的结构体例是,卦象(符号)、卦名、卦辞。爻题、爻辞。,链接:周文王,【周文王】 周文王(前11
19、52年前1056年 享年97岁),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商末周部落首领。商纣時为西伯侯,故亦称“伯昌”。 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国力日盛,却为纣所忌,囚之于羑里,囚禁期间,写下周易一书。 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宝物及疏通朝臣始得获释。 他曾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国、邗,又击灭崇国,修建都城豐邑,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作灭商准备;文王43年,改元“受命”。在位50年,传说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正妃太姒為其生十子:依次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链接:
20、周公,【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以“乾”卦为例认识其结构体例,以“乾”卦为例 六条阳爻是“卦象” “乾”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是“爻题” “爻题”由“爻位”与“爻名”组成 “九”代表“阳爻名” “六”代表“阴爻名” 初、上爻位写在爻名之前 二、三、四、五爻位写在爻名之后 爻题后面写的是爻辞,如“乾”卦“初九”“爻题”后面的“爻辞”是“潜龙勿用”。,http:/
21、比小畜兮履泰否p,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sh嗑k贲b,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jin解损益夬gui姤gu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为了方便记忆这六十四卦,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卷首载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把六十四卦的卦名按次序编成七言诗句,颇便记诵。,研读六十四卦的意义,六十四卦图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普通人很难去理解演绎。周易的六十四个卦名是周文王向我们提示了周初时期人生大业必须遭遇和克服的六十四个大方面。因此我们现在去学习研究周易,就是从这六十四卦中去感悟
22、人生大业的64个智慧。 周文王通过这六十四案例成就了周武王的人生大业,建立了周朝。中国社科院余敦康教授说:周易给我们后人提供了64种决策模型,成就了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辉煌。,学经,从卦符着手,先来了解易经古经的内容,来明白卦爻辞的基本含义继而通过卦爻辞来体会卦符及爻位的含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相互关系从而理解为何吉凶悔咎,达到趋吉避凶,开人智慧。,链接:曾仕强,【曾仕强】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代表作有中国式管理之组织行为学、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 现任于易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仕强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我读经
23、典之易经与人生和胡雪岩的启示。 2009年10月7日-10月12日,他携新作易经的奥秘重登百家讲坛。,对易传的理解及启示,易传的“传”作“解释”解,不作传记解。也就是说,易传是解释周易的书,据传是孔子及其后儒作的解释。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论。”许多研究易经的学者,特别是后儒,都是通过学习易传来研究周易,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也是如此。,链接:易传,【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种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24、”。在易经上安装了十个翅膀,让它飞了起来。,孔子学易,论语述而篇知道,孔子是主张50岁才开始学周易,因为五十知天命,通过学习周易,可以使人无大过,换言之,易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可以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退趋避,不至于犯下不可救药的大错。帛书周易要篇:“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孔子是从“求其德”去解释体会周易,也就是从儒家的角度解释周易,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史记孔子世家,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里也找到了这样的文字:“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晚而好易”,晚年的孔子儒学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25、 “韦编三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说孔子学周易,把穿周易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翻断多次了。 我们从西汉马王堆帛书周易要篇也看见了这样的文字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在家、外出都把周易带在身边,可见其对周易的喜爱、用功和用心。,“善为易者不占”,大儒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不占并不是不会占筮,而是不轻易地去占。 易经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不但给儒家以启示,也给当时的道家、墨家、兵家、医家等诸子百家以启迪,甚至也给在中国发扬广大的佛学带来智慧。,易传的局限性,在看易传时要明白它是从儒学的角度解释易经,而不是易经的全部这也就是为何有那么多人去研学易经据统计,截止晚清共有二千多部与易经有关的书,而至今仍然没有一部著作能把易经解释得明白透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