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627577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代汉语》文选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汉语文选笔记王力古代汉语第一课 神话四则一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形刑,鼇=鳌,二虚词: 1、以: A 介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把” )B 连词(1)操干戚以舞。 (“而” ) (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 (“而来” )后三句同。2、于:介词。饮于河渭。 (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3、与:(1)介词。形天与帝争神。 (引进动作的参与者, “跟、同” ) (2)连词。夸父与日逐走。 (和)4、焉:(1)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 ”。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5、乃:副词, “于是、就”:乃以乳为目。三、词类活用:(1)欲得饮。 (动名

2、,饮的水。 ) (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四、常用词:1、逐:(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 ”(2)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2、干:(1)本义:盾牌。如“操干戚以舞” (2)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预。3、极:(1)本义:房屋的正梁。 (2)引申义:北极星最高的地位最高准则、标准、 、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非常、最(副词) 。4、济:(1)常用义:渡过水流。 (2)引申义:过河的地方帮助、给济、拯救,

3、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 (3)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5、天:(1)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 (2)引申义: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头等大事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把头发剃掉。6、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 (2)引申义: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 )遵循称道、述说。第二课 寓言四则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说悦,麤=粗,有又,部培,责债,譆= 嘻,端耑二、虚词:1、微:否定副词作

4、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 ”(“如果没有” )2、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 、“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导致的原因” ) , “是乃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的地方。 )3、是:(指示代词“这” ):“是必夫奇鬼也。 ”4、因:于是(连词) “鼠因往托焉” 。5、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 “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 “吏书之不善”:(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动词“到去” ) “与之去” 、 “则宓子贱为之怒” (代词)三、活用:1、 “扶而道苦之”:道:名状,苦:形使动(使苦) , “汝道苦我”:同上。2、 “灌之则恐败其

5、塗”:动名, (涂的泥) 。 (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动词“涂泥” )3、 “孽矣!”名动,作孽。4、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词性词组,是“相”的状语。意为“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 。四、特殊句式:(符号:主语、谓语、宾语。以下同。 )1 宾语前置: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 (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2、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五、常用词:1、过:(2)本义:走过、经过(2)引申义:超过、胜过过分、太甚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责备、批评过访、拜访。2、责:(1)本义:债款、债务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

6、索取、要求、责令责问、责备、审问责罚责任、职责。3、诛:(1)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引申义:要求、索取声讨、讨伐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4、相:(1)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2)引申义:相貌观测命运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 (名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以上各义均读 xiang) (3)用作副词读 xiang.互相递相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杂然相许”第三课论语八章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二虚词:1、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 “德之不

7、脩,学之不讲” , “道之不行” , “君子之仕” 。2、且:(连词“而且” ) “不义而富且贵” 。3、焉:“又何加焉” (“于之” ) , “则将焉用彼相矣” (疑问代词)4、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5、夫:“君子疾夫舍曰” (指示代词,那个) “夫如是” (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 “今夫颛臾” (与“今”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 )6、 “予与尔言”:“予” ,我,代词。 “与” ,介词。7、 “遇诸途” , “之于”的合音字。28、 “亟失时” ,副词,屡次。9、 “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三、实词:1、 “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

8、候。2“学之不讲”:研究、讨论。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 ,憋闷、郁积。 “启” ,开导。 “发”启发。4、饭疏食:“饭”吃(动) 。疏食:粗粮。5、子适卫,冉有仆:“适” , “到去” 。 “仆”指驾车的人。6、庶矣哉:“庶” ,众,指人多。7、无乃尔是过矣(动,责备)且尔言过矣(形,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过错)8、相:“将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 。 “相夫子” ,辅佐, (动) 。9、陈力就列:“陈” ,陈列,摆出来。 “列” ,位、职务。10、萧墙之内:指宫内。国君宫门内的矮墙,叫萧墙。11、有事于颛臾:战争。12、有国有家:“国” ,诸侯统治的区域:“家”

9、,大夫统治的区域。13、岁不我与:在一起(动) 。14、归孔子豚:小猪。15、时其亡:不在。16、亟失时:时机。17、吾将仕也:动词,做官。18、子路从而后:“从”跟随:“后” ,动词,走在后面。19、四体不勤:“四体” ,四肢:“勤”辛劳、劳苦。20 杀鸡为黍:做粘黄米饭。21、而乱大伦:指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四、词类活用:1、 “敝之而无憾”:“形使动”使坏“。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都是使动用法, ”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归依“。3、 “曲肱而枕之”:“曲” ,形使动“使弯曲” , “枕” ,名动“用头枕物。 ”4、 “富之”

10、:形使动“使富起来” 。5、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来之” ,使之来, “安之” ,使之安。6、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后省“之” 。7、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使动, “使之见”读。后“见” ,及物动词,会见。8、 “怀其宝而迷其邦” ,形使动“使迷乱” 。9、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使动用法, “使之吃” 、 “使(其二子)拜见” 。10、 “欲洁其身”形使动“使洁” 。五、句:1、判断句:(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2、宾语前置:(1)无乃尔是

11、过与?(2)何以伐为?(3)又何加焉?(4)岁不我与。3、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六、常用字:1、饭:(1)本义:动词,吃(饭) ,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2)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2、食:(1)动词,读 shi,吃。 ( 2)动词,读 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 ”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 。(3)名词,读 shi,泛指吃的东西。 (4)名词,旧读 si,特指饭。如本课: “饭疏食,饮水。 ”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 (1)本义:开门。 (2)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兴起发生、萌生、萌发开拓、开

12、关陈述、禀告开始。4、发:(1)本义:把箭发出去。 (2)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出发;使出发、派遣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表达、抒发、传布。5、国:(1)古义:A 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 ”B 诸侯国的国都。 (2)今义:国家。6、家:(1)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 家庭, (2)今义:家庭。7、至:(1)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 (2)引申义:抽象义,到某时达到最高的职位极、非常(副)最完美的(形)8、遇:(1)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 。 (2)

13、引申义:接触知遇、遇合。第四课老子二章一字:伯佰二、虚词: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 。2、 “是以欲上民”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 ,因此。3、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 “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 。4、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 。三、实词: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2、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 ,推举:“厌” ,厌恶、抛弃。3、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 “虽有舟舆”:车。四、词类活用:1、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

14、形容词作意动。 “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 。2、 “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 “小”是“使小” 。 “寡”译为“使少” 。3、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形容词3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 、 “认为好看” 、 “认为安适” 、 “认为满意” 。4、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 (即“看重、不轻易” ) 。五、常用词: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 (1)本义:升登,上。 (2)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驱马驾车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借助、利用、趁机会。 (3)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 sheng兵车单位出使、畋

15、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2、先:(1)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2)引申义:先做某事带头,做出表率。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表示时间,在之前。 (4)形容词“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辈(名) 。3、后:(1)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 。 (2)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 (形)表时间,在之后后代、子孙(名)(注意“后” “後”是两个不同的字。 )4、与:形声字,从舁牙声。 (1)本义:赐予

16、、施予(2)引申义:附和、亲附赞许、称道参与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连)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一字:=吝二虚词:1、 “因以为号焉”:“因” ,连词,于是、就:“焉” ,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3、 “造饮辄尽”:每每、总是。三实词: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名词) 。2、 “不详其姓字”:清楚。3、 “或置酒而招之”:邀请。4、 “造饮辄尽”:到、往。5“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 ,离开。6、 “环堵萧然”:墙。7、不戚戚于贫贱:

17、愁苦的样子。8、不汲汲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四常用字:1、造:形声字,从辵,告声(1)本义:到、往,如本课“造饮辄尽” 。 (2)引申义:造访、拜访达到某一境界。(3) 、今义:制作、做。 (此义与古义同) 。2、去:(1)古义:离开,如掣肘 “辞而去也” 。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除死亡的委婉语。 (2)今义:往。 (与古义相反) 。3、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 (1)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引申义:A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 B 打开、开放 C 破碎、离散 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 xie,后来写作“懈” )-D 对事理的分析、

18、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不求甚解” 。4、读:(1)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 (2)引申义:阅读、诵读。如本课:“好读书,不求甚解” 。句读(dou) 。第六课 送董邵南序一、字:彊=强,邪 耶,二、虚词:1 郁郁适兹土:这(指示代词) 。2、董生勉乎哉:语气词连用,语气重点落在感叹语气的“哉”上。3、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苟” ,如果、只要是。 (假设连词) “焉”:语气词。4、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邪”:句末疑问语气词。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词) 。6、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 ,何况(转折连词) “乎” ,介词,同“于” 。三、实

19、词: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怀有任侠激情,以义气为重。2、郁郁适兹土:往。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谓,说。4、董生勉乎哉:努力。5、为我弔望诸君之墓:凭吊。6、为我谢曰:恳切相告,殷勤致辞。四、常用词:1、适:(1)本义:到(某地)去。如本课“郁郁适兹土” 。 (2)与“之” “如”是同义词,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与“往”的意义较接近,但用法却不相同, “往”在上古不带宾语,而其他三个字都可带宾语。 (3)与“嫡” “敌” “谪”等字的声符都是“啻” ,上古读音相同相近,常互相通假。 (4)古书中“適”与“适”不是一个字, “适”读,主要用于人名。2、举:是形声字,从手与声。 (1)本

20、义: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2)A 捧着、提起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抽象意义,举出、提出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即推举。如本课“董生举进士”特指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即纠举、检举 B 做、举动、发动拔取,即占领。C 整个拿出、全部发动 包举、穷尽整个(形) 。3、利:(1)本义:刀剑锐利,刀口快。 (2)引申义:迅速、敏捷顺利、方便利益、好处特指财利特指功名利禄,如“不慕荣利”重要的、贵重的、要害的(形) 。4、谢:形声字,从言射声。 (1)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引申义:A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告辞告诉,如本课“为我谢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以言辞相问候 B 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

21、。C 衰退、消亡草木凋谢。第七课 祭十二郎文一字:羞馐,彊= 强,歛殓,已 以。二虚词:1、乃能衔哀致诚:才, (副) 。2、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 ,谁。 “遽” ,突然、很快地。 (副)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诚” ,如果确实如此, (副) 。“其” ,代词,它。 “虽” ,即使(假设连词) 。 “以” ,表时间(介) 。4、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然而, (转折连词) 。5、其能久存乎:难道, (副词,表反诘语气) 。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用法同。6、虽然,吾自今年来:两个4词,虽然如此。7、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

22、或脱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无定代词) 。8、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多少,这里指多少时间。9、其无知:如果(假设连词) 。10、比得软脚病:最近、近来。11、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或是、还是(选择连词) 。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当于“是还是” (用于并列的选择问句,表示推测语气) 。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13、然后惟其所愿:他们(代词) 。其又何尤:难道(表反诘的语气副词) 。14、吾其无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拟测语气副词) 。15、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对象,译“和” “跟” 。三、实词:1、乃能衔哀致诚:内心的感情。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 ,

23、幼年丧父。 “及” ,等到。 “省” ,明白。 “怙” ,依靠。 “所怙”:依靠的人,指父亲。3、请归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统称。4、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悲痛、悲伤。5、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与上句“存”义近。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能。7、未可以为信也:诚信、真实。8、弔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向死者亲属致以慰问。8、窆不临其穴:“窆”把灵柩放入墓穴。 “灵” ,哭悼死者。9、曷其有极:穷尽。10、其又何尤:责怪、怨恨。11、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 ,本指婴儿和尚须牵抱的幼儿,这里泛指小孩。 “冀”:希望、指望。四、词类活用: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名,祭奠用的供品。2、就成家而致

24、汝:使动,使来到。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名动,继承家业。五、句:1、惟兄嫂是依。2、何为而在吾侧也?3、其又何尤?六、常用字:1、信:会意字,从人从言, (1)本义:言语真实,不虚伪。 (2)引申义:忠诚、诚实真实、确凿可信,如本课:“信也, ”表确凿的情态语气,含有果真、的确之意。 (副词) 。实践诺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 “其父信之”信约、盟约可作凭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传送信讯书信的人书信(名词) (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 (3)假借为“伸” 。2、实:(1)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2)引申义:财货、物资实利-充实、充满果实及谷物实际内容、实际

25、情况实心实意、忠实实在、确实(副)如本课“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3、诚:(1)本义:心意诚挚由衷恳挚,如本课“乃能衔哀致诚” (2)引申义:真实可信实在、的确(副词)如本课“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4、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状。 (1)本义:护养幼儿(2)引申义:保护、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据有安、安定保育幼儿的妇女,后来写作“媬”保护婴儿的包裹衣,后来写作“褓”护卫用的城堡,后写作“堡” 。5、旅:(1)古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2)引申义:军队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这一意义的专用字是“穞” ) 。第八课送薛存义序一字:直值,蚤早二虚词:1、若知其职乎:你,

26、 (第二人称代词) 。2、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 (同上)3、盖民之役:大概, (语气副词)4、出其十一佣乎吏:“于” (介词)5、使司平于我也:我们,这里是以民的口气说话。6、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们,此处是以“吏”的口气说话。7、如吾民何:对怎么办 8、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9、吾贱且辱:又(连)10、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以”介词,译为“用、拿” ,介宾结构作补语。11、向使佣夫于家:假使(假设连词)三、实词:1 柳子载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设宴用的一种木制礼器。2、有达于理者:明白、通达。3、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为” ,动词,做、干。

27、“的”的确、真实。4、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词,仆役;后“役”是动词,役使、驱使。四、词类活用:1、饮食之:使动用法“使饮食” ,即给(他)吃喝。2、凡吏于土者:名动,为吏,做官。五、常用字:1 理:形声字,从玉里声。 (1)本义:治玉。 (2)引申义:对国家对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治理狱讼的法官纹理条理、情理、道理、规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条,天下太平(形) ,与“乱”对。2、达:(1)基本意义:到达、通达(2)引申义:通达事理,如本课“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宽广、豁达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通行的、共同的。与“通”意义相近。3、直;(1)基

28、本意义:不弯曲,与“曲” “枉”相对。 (2)引申义:道德品质的正直、忠直径直、直接简直(副词)当着、迎对,此意后写为“值价值、工值” 。如本课“今受其直怠其事者”仅仅、只不过(副)特意、故意。4、受:形声字,从舟省声。 (1)本义:给予、接纳。如本课“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2)引申义:遭受(是接纳义的引申。 ) (3)给予义后起分化了,写成“授” 。第九课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字:隟=隙,游 遊,谿= 溪,遯 =遁,志誌.二、虚词:1、居是州,恒惴慄:“是” ,这(指示代词) 。恒,常常、经常。2、其隙也:那(指示代词)3、日与其徒上高山:同上。4、醉则更相枕以卧:又(副)5、以为凡

29、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凡” ,所有、全部(副) 。 “是” ,这,指示代词。5、因坐法华西亭:因为、由于。6、莫得遯隐:没有什么, (否定性无定代词) 。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词尾,相当于“然” 。 “俱”一起, (副) 。 “莫” ,没有什么,无定代词。8、游于是乎始:句中语气词。三、实词:1、恒惴慄:恐惧不安。2、施施而行:慢步缓行的样子。3、漫漫而游: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样子。4、日与其徒上高山:门徒。5、意有所极:至、向往。6、觉而起:睡醒。7、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异非常。8、箕踞而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状,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清单自得、无拘无束的一种坐姿

30、。9、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 “袵席” ,坐垫、席子。10、不与培塿为类:小土丘。11、心凝形释:散。四、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状,每日。2、入深林,穷回溪:形动,走完。3、始指异之:形意动,认为奇异。4、外与天际:名动,交接、相连。五、句: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 “岈然”承“高”而言。 “洼然”承“下”而言。 “若垤”又承“岈5然”而言, “若穴”又承“洼然”而言。2、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 “青”指代青山, “白”指代河流山川。3、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六、常用字:1、特:形声字,从牛寺声。 (1)本义:雄性的马。 (2)

31、引申义:突出、特别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单独、单单仅仅、只不过(副) 。2、徒:形声字,从辵土声, (1)本义:徒步而行。 (2)引申义:步兵同一学派同一主张的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门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课“日与其徒上高山”服劳役的人空、白白地。3、趣:(1)本义:疾迅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 (2)引申义:泛指一切动作行为的疾速、紧迫,即赶快、立即催促、督促,这种意义写作“促”归向于某一方面,倾向于某种情况旨趣、意向、情趣、兴趣,如本课“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坐:(1)古义: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为所坐的位置。此义后来写作“座”

32、 (2)在古代还用作法律术语,指因犯罪、触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广汉竟坐要斩” (3)在中古时还用为介词,表示原因。第十课 郑伯克段于鄢一字:寤牾,佗-他,辟避,厌 餍,暱=昵,阙掘,锡赐,无毋。二、虚词:1、亟请于武公:屡次(副)2、无使滋蔓:不要。3、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表敬副词,请允许我。4、公伐诸鄢:“之于”的合音。5、请以遗之:同 3.6、其谁曰不然:语气副词,难道。7、焉辟害:哪里、怎么(疑问代词) 。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 ,你。 “繄” ,句首语气词,与“唯”相近。 “独” ,偏偏、唯独(副) 。三实词:1、亟请于武公:请求(动)2、及庄公即位:等到。3、都城过

33、百雉,国之害也:“都” ,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 ,城墙。 “雉” ,量词。长约合古尺三丈。 “国” ,指诸侯国家。4、先王之制:制度。5、君将不堪:能忍受,能支持。6、况君之宠弟乎:处于尊荣地位。7、多行不义必自毙:倒下去。8、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贰于己:“鄙” ,边境上的城邑。 “贰”分为两下(动) 。9、无庸,将自及:“庸” ,用。 “及” ,到达,这里指招致。10、不义不昵,厚将崩:领土广大。11、大叔完聚:修葺城郭。12、具卒乘:“具” ,准备(动) 。 “乘” ,战车, “卒乘”泛指军队。13、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到达。14、食舍肉:放置、搁置在一边。15、爱其母,施及庄公:

34、“施” ,延伸。 “及” ,到。1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尽。四、活用:1、惊姜氏:使动,使惊。2、今京不度:名动,合限度。3、无生民心:使动,使生(二心) 。五句:1、谓之京城大叔。 (双宾语)2、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不如早为之所。 (双宾语)4、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双宾语)6、君何患焉?(疑代)7、其是之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六、常用字:1、都:从邑者声, (1)本义:人民聚居的城邑(2)引申义:泛指邦国的都城城市建都(动)聚集、汇总总是、完全(副)此义成了现代汉语的常用义。2、所:(1)处所,如本课“不如早为之所” 。抽象

35、的处所、场所,即地方虚化为特殊的代词(2)表示约数,后来写成“许” 。(3)用于表示被动。3、毙:(1)本义:向前倒下。如本课“多行不义必自毙” (是比喻用法) , 鞍之战 “射其右,毙于车中” 。 (2)引申义:死。也是今义。4、羹:(1)本义:煮熟的带汁的肉。如本课“未尝君之羹” 。 (2)引申义:煮熟带汁的蔬菜汤(后起义) 。5、舍:(1)本义:放置、安放。 (2)引申义:放下留置待用或弃置不用,如本课“食舍肉”表留置义留着生命不杀安身止息特指军队住下来住宿的处所军队每住宿一天所行的路程(约二十里) 。6、完:(1)基本意义:完整、完善、没有损坏,如本课“大叔完聚” 。 (2)引申义:使

36、之完整(动)修缮、修整。 (注意:古时没有今天所讲的“完了”的意思, “完了”是用“毕” “竟” “尽”来表示。 )第十一课 公孙无知之乱一字:期=期,適 嫡,绌黜,女 汝,队坠,御籞,见现,反返,辟避,税脱。二虚词:1、二人因之以作乱:“因” ,依、靠。 “以”连词,而。2、吾以女为夫人:介词。3、我奚御哉:何, (疑代) 。4、师及齐师战于乾时:与(介) 。5、管夷吾治于高傒:比(介)三、实词:1、期戍,公问不至:“期” ,一周年。 “问” ,音讯。2、衣服礼秩如适:“衣” ,衣冠礼服。 “服” ,服饰,如佩玉之类。“礼秩” ,礼遇级别。3、使间公:伺其间隙探听消息。4、捷,吾以女为夫人:

37、“捷” ,事成。 “夫人” ,诸侯正妻。5、遂田于贝丘:田猎。6、伤足,丧屦:鞋子。7、诛屦于徒人费:责求。8、君使民慢:“使” ,役使。 “慢” ,轻忽,对人对事态度轻浮傲慢。9、乱将作矣:起,发生。10、是以皆止:住、走不脱,指被俘。11、管夷吾治于高傒:治国的才干。12、召忽死之:为之而死。四、活用:1、豕人立而啼:名状,像人一样。五、常用字:1、问:从口门声。 (1)本义:询问。如“敢问何为谓也?” (2)访问责问慰问、问候问讯、音讯,如本课“公问不至” 。2、田:象形字, (1)本义:农田。 (2)又表示打猎,如本课“宣子田于首山” 。 (3)耕作田地也叫“田” ,后写作“佃” 。3

38、、队:(1)本义:坠落。如本课“公惧,队于车。 ”(2)又表示队列军队编制单位。4、慢:(1)本义:轻慢。如本课“君使民慢”怠慢(3)不及时、迟了缓慢。5、示;象形字,象神主牌位。 (1)本义:代表祖先神灵的神主。 (2)引申义:让人看、显示。如“袒而示之背” 。与“视”音同意近。6、故:(1)古义:事、事情。特指不幸的或意外的事、事故、事变。 (2)引申义:A 旧的、原来的旧的、原有的事物旧交、6老朋友。B 原因、缘故因此、所以( 3)副词:常用义有原先、从前本来故意。第十二课 鞍之战一字:道導,无毋,禽擒,桀揭,陈阵,介,俛=俯二、虚词:1、克于先大夫:比(引进行为比较对象)2、卻子使速以

39、徇:用(介) ,引进行为动作的工具,宾语省略。3、若其不许,亦将见也:如果,表假设。4、桀石以投人:连词,连动宾,表示手段、目的。5、系桑本焉,以徇齐垒:“焉”代词。 以连前后两分句,表顺承。6、卻克伤于矢:被(介)引进行为主动者。7、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苟” ,如果, (假设连词) “岂” ,难道,哪里。8、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若之何”奈何、哪能, “其”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 ,因(介) 。9、固即死也:本来。10、射其左,越于车下:他的,代词。11、射其御者:那个(代词) 。12、再拜稽首:两次。三、实词:1、臧宣叔逆晋师:迎接。2、及卫地:到达。3、卻

40、子使速以徇:遍行。4、师从齐师于莘:跟踪。5、无令舆师淹于君地:留。6、桀石以投人:揭,举起。7、系桑本焉:树木的主根。8、欲勇者贾余余勇:买。9、不介马而驰之:“介” ,编结马尾。 “驰”驱马奔驰。10、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险” ,地势不平,难行的路。 “识” ,知道。1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病” ,古代凡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等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 “及” ,至、到达。 “勉” ,努力。12、毙于车中:倒下去。13、将及华泉:到达。14、故不能推车而及:追上。15、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承担。16、以劝事君者:“劝” ,鼓励。 “事君者” ,事奉君主的人。17、有

41、一于此,将为戮乎:被杀。四、活用:1、皆主卻献子:名动,以()为主人。2、君无所辱命:使()受辱。3、三周华不注:名动,绕着走了三圈。4、故中御而从齐侯:名状,在中间。5、皆肘之:名动,用肘撞。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 ,形动,把()看作是难事。 “免” ,使动,使()免。7、乃免之:使()免死。五、句:1、此城濮之赋也, (判断句)2、晋与鲁卫,兄弟也。 (同上)3、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 (同上)六、常用字:1、险:从阜声。 (1)本义:地势高低悬殊。如本课“苟有险” (2)引申义:地势险峻危险抽象道路情势倾危,抽象意义的危险防御工事险恶。2、识:(1)本义:记录下来作为标志。 (2)

42、引申义:用心记住知道、认识,如本课“子岂识之” 。3、败:(1)本义:毁坏。 (2)引申义:用于抽象的意义。如本课“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军队被摧毁击破,如本课“齐师败矣”使动,摧毁敌军事情没办成鱼肉腐坏。4、如:从口女声, (1)本义:随从、顺从。 (2)引申义:A 照办理像一样比得上。B 往去,如本课“如华泉取饮” 。(3)如果,连词,表假设。 (4)或者,选择连词。5、病:(1)本义:重病。 (2)引申义:动词,有重病毛病、弊端困难、不利(形)忧虑、担心。6、陈:(1)常用义:陈列、排列,如“陈力就列”战阵、行列。 (2)引申义:向上陈述、陈说久、陈旧。7、定:(1)本义:安定。 (

43、2)引申义:A 固定,如“韩厥伏,定其右”平定确定、决定。B 止息、停止。第十三课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一字:说悦,二虚词:1、侨也惑之:句中语气词。2、夫令名,德之舆也;发语词。3、无亦是务乎:为什么不呢。4、有令德也夫:“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夫”句末语气词,表感叹。5、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 ,而谓子“浚我以生”乎?“毋宁”常用于反问句首,对后面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否定。 “实” ,副词,确实。 “而” ,连词,表转折。三、实词:1、诸侯之币重:此处指礼物。2、且晋国贰:怀有二心。3、诸侯贰,则晋国坏:“贰”同上, “坏” ,此处指国或家的损害。3、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与晋国相对,指范氏

44、私家。春秋时诸侯称国,卿大夫称家,指宗族而言,与今义很不相同。4、夫令名,德之舆也:好的(形) 。5、德,国家之基也:根基。6、无亦是务乎:致力(动) 。7、恕思以明德: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表示“以心揆心” , “恕思” ,用“恕”的思想。四、活用:1、郑人病之:名意动,把当作忧患。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形动,作长,即掌管 3、恕思以明德:使动,使显明昭彰。4、宣子说,乃轻币:形使动,使(币)轻。5、无令名之难:形动,忧虑、畏惧。6、是以远至迩安:“远” ,形名,远方的诸侯。 “迩” ,形名,近邻的诸侯。五、句:1、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复指前置宾语)2、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45、 。3、有令德也夫:判断句。4、夫令名,德之舆也。 (判断句)5、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六、常用词:1、币:(1)本义:用于馈赠或献神的缯帛。 (2)上申义:用作礼物(包括敬神)的皮、帛、玉、禽等也统称为“币”礼物诸侯之间贡纳的财物,也叫“币,如”诸侯以币轻“泛指财物汉代后,才主要用于指钱币。2、贿(1)本义:财物。如本课“夫讲侯之贿,聚于公室。 ”(2)引申义:赠送财物贿赂(后起义) 。 “贿” 、 “赂”义近,但通常“贿”为动词, “赂”为名词。3、贰:(1)本义:一分为二。如“西鄙北鄙贰于己” 、 “国不堪贰” 。 (2)常用义:分开、离心离德。如本课“诸侯贰

46、”原物的仿制品、复制品也叫贰事物不统一。4、坏:(1)本义:建筑物之类毁坏。 (2)引申义:使动,破坏,如本课“有基无坏”事物的毁坏败坏,如本课“诸侯贰则晋国坏”生物受到损伤军队溃败。 (注意:古代汉语中“坏”没有不好的意思。5、务:(1)本义:致力从事。 (2)引申义:所致力的事情,事务一定、务必(副)6、临:(1)本义:俯视。如“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引申义:从上往下,如本课“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上级面对下7级、高贵的面对卑贱的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遇到、碰见(3)哭,多指哭悼死者,读。如“窆不临其穴” 。第十四课 邵公谏厉王弭谤一字:尽进二虚词:1、以告:介词,把。宾

47、语省略。2、道路以目:介词“用”3、国人莫敢言: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4、乃不敢言:就。5、是障之也:这,指示代词。6、防民之口:助词,连定中词组。7、为川者、为民者:特殊代词,用于动词性词组后,形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8、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使之成为偏正词组。9、财用于是乎出:“于” ,介词,从。 “是” ,代词,指山川。 “乎” ,句中语气词。10、犹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称代词,它。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12、若壅其口:如果。 (假设连词) 。13、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1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48、。三、实词:1、国人谤王:“国人”住在国都内的人。 “谤” ,公开批评指责。2、民不堪命矣:经得起,受得住。3、吾能弥谤:消除,制止。4、是障之也:阻挡,堵塞。5、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增多。6、其与能几何:参与,赞同,此处指帮助。四、活用: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义堤坝,名动,堵塞意。2、师箴:名动,本是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这里指献上韵文。五、常用字:1、谤: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 (1)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如本课“国人谤王” 。 (2)引申义:毁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言:(1)本义:说、说话。本课“国人莫敢言。 ”(2)引申义:谈论、议论说出的话,即言语如本课“口之宣言也”一句话或一个字也称为一言。3、听:(1)本义:用耳听取声音(2)引申义:听从,如本课“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听凭、任凭治理、处理,如君王听政。4、成:(1)本义:完成、成就。如本课“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2)引申义:成功成为特指成盟、讲和。第十五课 苏秦连横约从一字:肴殽,庭廷,禽擒,伯霸,從緃,餝=饰,章彰,冲,羸累,蹻屩,犁黧,归愧,受授,溢鎰,熿= 煌,掘 窟,伉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