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四至十五世纪中叶为前期(或早期),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为后期。(1)文学三杰但丁(12651321 年),是新旧交替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早年受到完备的教育,懂得神学,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学,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早期的作品新生写他青年时代对一位少女碧雅特丽丝的爱恋之情。其代表作神曲主要描写作者在梦中由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他的恋人碧雅特丽丝引导他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这部诗作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采用民族语言开辟了道路。彼特拉
2、克(13041374 年),是佛罗伦萨诗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写了大量的十四行抒情诗,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弥漫着浓厚的资产阶级人情味和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它缅怀古罗马的光荣伟大,渴望意大利的和平统一。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了一代诗风,他也是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他反对经院哲学,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把它称为“野心狼的寺院”,他对欧洲人文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簿伽丘(13131375 年),他根据民间口头传诵的故事,赋予它以现实的生活气息和人文主义思想,而写成十日谈,书中主要
3、暴露了教会神职人员的虚伪、贪婪和淫荡,揭露了贵族的昏聩、卑鄙和残忍,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罗马教廷,它全力歌颂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个性自由、感官享受和个人主义。小说发表后,由于受到教会攻击,他转而致力于清理意大利古老寺院的藏书,研究古典文化,推动了研究古典文化和古代历史的风气。(2)艺术三杰达芬奇(14521519 年),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14751564 年),著名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1530 年以后教皇让他去罗马专门从事绘画和雕塑,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了创世纪、末日审判等壁画,还担任过罗马圣彼得大
4、教堂的总工程师。拉斐尔(14831520 年),画有各种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都被塑造成充满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亲的形象,而不带丝毫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这类画的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他在梵蒂冈宫壁画中的代表作是雅典学院。(3)政治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萌芽,这种思想的著名代表是马基雅维里(14691527 年)。1513 年,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乔凡尼出任教皇,即利奥十世(15131521 年),于是他在这一年完成了君主论,奉献给声名显赫的美第奇家族,劝他们在意大利危机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专制统治,把外国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认为君主应当
5、比狮子更凶猛,比狐狸更狡猾,他把国家利益作为一切政治行为的准则,为了国家利益,君主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正当的,包括使用暴力、欺诈、背信、伪善和违背道德准则等,他主张外交依靠实力,无需遵守信义和诺言。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的要求,他首创了不遵守宗教和道德规范的资产阶级政治学,他的国家至上、为目的不择手段和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等主张构成了马基雅维里主义,成为以后专制独裁者的理论依据。他还潜心于历史研究,1520 年底以后他又创作了佛罗伦萨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是康帕内拉,代表作太阳城。4、欧洲其它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略)(1)德国文
6、艺复兴伊拉斯莫、勒克林(2)法国文艺复兴拉伯雷(3)英国文艺复兴托马斯莫尔、莎士比亚(4)西班牙文艺复兴塞万提斯5、自然科学和新哲学的兴起(略)(1)天文学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2)医学萨维留斯、塞尔维特(3)新哲学法兰西斯培根、笛卡儿、斯宾诺莎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活动的评价:第一,路德一生的活动确有一些是值得肯定的,如他酝酿了宗教改革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等,但也有不少应该揭露和批判,如他维护诸侯的利益,背叛人民等,因此对这样的人物,不应给以过高评价。第二,他不是“封建主义社会崩溃和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这场变革的开拓者”,只不过是宗教改革的引发者,因为他从未想到对现存社会作根本的、制
7、度上的改革。第三,他并没有要求运用国家暴力去推翻这个罪恶的社会,相反,而是要维护这个罪恶的社会,他虽然宣扬过暴力,但他是要诸侯和国王掌握暴力,而对农民和平民进行的武装斗争却竭力反对。第四,对于他后期翻译圣经和改革宗教的活动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肯定和赞扬。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革命运动。当十四、十五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束缚,因此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资产阶级学者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文物,重新研究已被埋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君
8、士坦丁堡陷落后,许多拜占廷学者逃到意大利并在那里讲学,因而意大利迅速形成研究古典文化的高潮。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研究古典文化在于古为今用,从古典文化中吸取养料,以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并把它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十六世纪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把这一文化运动称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所以这种新文化运动后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但文艺复兴决不是古典学术、艺术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所以恩格斯称这个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文艺复兴为什么从意大利首先开始?第一个理由是意大利的古典文化传统比西欧任何其它一个国家更为强烈。在整个中世纪,意
9、大利人始终保持着一种信念:把自己看成是古罗马人的后裔。他们骄傲地回顾其祖先,无疑忘记了他们的血液一再被伦巴德人、拜占庭人、诺曼人等民族的血液所混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意大利的城市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由于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地位,自十一世纪以后就垄断了欧洲和西亚各国的贸易,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佛罗伦萨是手工业中心,1388 年时已拥有 200 多家呢绒纺织工场,从业工人 3 万人,该城以丝织业和锦缎业而远近闻名;银行业也很发达,素有“银行城”之称,其分行遍及欧洲各地。威尼斯
10、除丝绸、玻璃制造业外,造船业也很兴盛,十五世纪中期,它拥有庞大的商船队,船员达 11000 人,贸易活动十分广泛。在这些城市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治权力,这保证了这些城市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因此,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在新的阶级关系条件下,文艺复兴运动于十四世纪从意大利开始兴起,至十六世纪中期渐趋衰落。从十五世纪起,文艺复兴运动又在西欧各国先后发展起来,十六世纪达于鼎盛,至十七世纪渐趋衰落。由于基督教会在西欧各国占有大量地产,是最大的地主,也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它为封建制度蒙上了神赐的圣光,因而,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是对教会的攻击,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把反封建
11、斗争的锋芒首先指向了基督教会,他们以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反对基督教的思想体系。新航路的开辟对近代世界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1、历史背景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
12、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时欧洲流传很广的一部书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时代随其父叔到中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经商,元世祖时在中国朝廷做官,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回国后,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威尼斯战败,马可波罗被捕下狱,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东方的见闻,由比萨作家罗斯蒂生记录整理成书,广为流传),该书对印度、南洋和中国的财富作了夸张描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上层分子到东方寻金的热情。(2)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来有三条:一条陆路,由中亚沿里海
13、、黑海到达小亚;两条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克里米亚,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因此,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少且价格高,而欧洲上层社会把亚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价购买,这种贸易造成西欧的入超,大量黄金外流,于是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现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
14、条件,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时得到普遍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辩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总之,十五世纪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世界各地航海经验的积累,使欧洲的航海员敢于远离海岸,到从未去过的大洋里航行,从而导致新航路的开辟最终获得成功。2、新航路的开辟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从十五世纪初开始,葡萄牙
15、的贵族阶级在专制王朝的支持下,为了寻找黄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于 1415 年占领了非洲西北角的休达城。七十年代,葡萄牙人到达加纳,发现那里黄金丰富,后被欧洲人称为黄金海岸。八十年代到达刚果和安哥拉,每次出航都带回大批贵重物品。这种情况对西班牙人是个刺激,为了同对手竞争,西班牙朝着另一方向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其结果是开辟了横渡大西洋的欧美航线,发现了美洲大陆。意大利人哥伦布根据地圆学说,认为从大西洋到一直西航可到达印度,西班牙国王采纳了他的意见。1492 年 8 月 3 日,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于 10 月 12 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瓦特林岛,他认为所到的地方是印度,把遇见
16、的土著居民叫做印第安人,然后继续南航,到达古巴、海地,于 1493 年 3 月返回西班牙,这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随后哥伦布出航又发现了一些岛屿。就在哥伦布探航期间,意大利人阿美利哥味斯普奇考察了南美洲东北部海岸,他返回后绘制了最新地图,并出版了海上旅行故事集,书中断定这个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后人用他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为“阿美利加洲”,但哥伦布最先到达的南北美洲间的岛屿后来一直叫西印度群岛。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推动各国掀起了一个新的海外扩张浪潮。葡萄牙不甘落后,早在 1486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 年,达伽马率船队沿迪亚士走过的路线绕过好望
17、角,沿非洲东岸北上,靠一个阿拉伯航海员的领航,于 1498 年 5 月 22 日到达印度卡里库特港,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达伽马满载香料、丝绸回到葡萄牙,获得的纯利超过航行费用的六十倍,这在欧洲又引起极大震动,西班牙贵族尤其眼红。1519 年 9 月,由于在本国受不到重视而投效西班牙国王的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船队到达南美东海岸后沿岸向南,穿过南端的海峡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进入一片海洋,由于沿途风平浪静,于是船员称之为太平洋。1521 年 3 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企图征服各岛屿,结果被当地居民杀死,其余船员经过印度洋,绕好望角北上,于 1522 年 9 月回到西班牙,这样人类第一次环
18、球航行宣告成功。3、早期殖民征服和掠夺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没落贵族和商人,在各国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的,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 1494 年 6 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 2220 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529 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
19、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 17 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开始侵占美洲大陆。在十六世纪头十年,首先占领了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在海地岛的圣多明各和牙买加、古巴、波多黎各等岛屿建立了殖民据点,然后进一步侵占广大的中南美洲。到十六世纪中叶,除葡属巴西外,北起墨西哥,南至阿根廷南端合恩角,整个中南美洲大陆基本上被西班牙人征服,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十分卑鄙残忍,其中对墨西哥和秘鲁的征服最为典型。(科泰斯、皮萨罗的征服活动)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以后,在那
20、里设立殖民政府,派驻总督,实行直接统治,随后西班牙人大批移民。到 1574 年总数就达 15 万,西班牙贵族、僧侣、商人和其他冒险家在那里霸占土地,成了大地产的主人。原来土地上的主人则沦为农奴或奴隶,殖民者在种植园和金银矿中推行奴隶制度,残酷压榨和剥削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口锐减,例如:1503 年西班牙入侵牙买加时,岛上居民约 30 万,1548 年时则几乎绝迹。到十六世纪中叶(1541 年),据估计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被消灭了 1500 万人。由于印第安人大批被虐杀,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十六世纪起,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斥黑人,运往美洲为奴。十六世纪内,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
21、奴约 90 万,十七世纪约 275 万,十八世纪约 700 万,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运到美洲的黑人共达 1500 万,加上猎奴和贩运中死亡的人数,非洲损失人口约 6000 万至一亿,由于奴隶贸易获利丰厚,因此西欧各国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竞争。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这项贸易,后来荷兰一度夺得垄断权,但不久它的地位又为英、法所取代。美洲大陆沦为殖民地后,西班牙每年有两支船队,在春夏两季开往美洲,满载黄金、白银等,由军舰护航回国。十六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的黄金有 5500 公斤,白银 24 万 6 千公斤。十六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中将近 83%归西班牙所有,葡萄牙是一个经济
22、落后的小国,而它侵略的对象却是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东方大国。因此它很难直接占领如此广阔的领土,不得不采取建立军事据点,控制海运,保护商站,以垄断东方贸易的政策,它不但在公海上抢劫其它国家的船只,还经常劫掠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群岛沿岸居民。十六世纪他们从非洲抢走了 27 万 6 千公斤黄金,掠夺了大批象牙和奴隶,每年都有大批物品被运回里斯本,然后以垄断价格卖给欧洲商人,获得惊人利润。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从事殖民侵略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由于他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工业发达,国势发达,可用商品和大炮打开西、葡殖民帝国的大门,所以逐渐在亚、非、美各地排除了西、葡势力。荷兰人对殖民地的经营主要通过贸
23、易公司,1602 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印尼为主要活动区。1621 年又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和西非贸易。他们对殖民地的掠夺手段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样野蛮、残酷。英国的殖民活动开始于十六世纪晚期,主要是一些工场主和商人集资组织贸易公司,从事固定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扩张。从 1613 年开始,英国以印度为主要殖民侵略对象,不断渗透其势力,但与葡萄牙势力发生抵触。于是英国采取结好印度王公共同对付葡萄牙人的策略,排挤了葡萄牙人,并继承了他们的权益,随后英国插手印王公间的内争,借机扩充势力。但十七世纪末以前,英殖民者只能采取蚕食政策扩大力量,因为莫卧儿帝国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具有一定制止力量。4、新航
24、路开辟的社会后果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金,他们夺得的财宝,纷纷流入宗主国,并在那里转化为资本,西欧资产阶级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但对殖民地来说,殖民统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还引起了两场革命。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
25、开始形成,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原来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已大大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因而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和国家,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如荷兰、英国,因处于有利位置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十六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十七世纪之后安特卫普的地位才逐渐被阿姆斯特丹和伦敦所取代。价格革命。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仅在十六世纪之内,欧洲黄金数量从约 55 万公斤增加
26、到 119.2 万公斤,增加一倍多,白银从 700 万公斤增加到 2140 万公斤,增加达两倍多,而这些金银是用殖民地人民廉价劳动力开采的,成本极低,因而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西欧各国城乡雇佣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生活更加困苦,而新兴资产阶级及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却从谷物上涨中获得好处,所以“价格革命”也是资本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一方面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5、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评价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如果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评价他,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1、哥伦布发现新航路,虽然在一定限度
27、的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进步的、必然的,但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是屠杀和掠夺,根本没什么功劳可言。2、资本主义虽然比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先进,但没有哥伦布的发现,他们终究也要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发展,不关印第安人的事,印第安人没有义务用千百万人的骸骨去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种意见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新大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2、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3、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哥伦布的实践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动摇了天主教世界观的基础
28、。第三种意见认为,对哥伦布航行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既要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其所表现的海盗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世界史之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1、十六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六、十七世纪西欧各国进入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封建生产关系渐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又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在漫长的中世纪社会里,由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因而不断改进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到十六世纪初,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首先,在动力技术上,人们逐渐以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风车经过改进在磨粉业中广泛使用,特别是
29、发明了一种在构造上与过去不同的上击水轮,安装在河流或水渠附近,利用水流落差冲击轮叶,推动轮叶旋转,来完成大量工作。因为上击水轮可以安装在远离河流的水渠上,这就突破了下击水轮只能安装在急流险滩的局限性。上击水轮的推广,在技术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采矿业可将其联结在起重机、重力锤等机械上来运送、压碎矿物,冶金业可用水轮带动鼓风炉的风箱,纺织业可以用水轮推动漂洗机等等。动力技术的进步使冶金和金属制造业发生重大变化,水轮机鼓风能力大大超过了手风箱,因而使熔炉炉温增高,炉体增大,容量和效能都有提高,能将生铁炼成熟铁,甚至可得到一层薄钢,这是现代冶金技术的基础。冶金技术的变革,引起金属加工制造方法
30、的改进,铸造法取代了锤锻法,可制造出较复杂的工具,如旋床、钻床、磨床、起重机、重力锤等,这些技术成就使最繁重的采矿业逐渐机械化,此外,人们还发现了炼铜和制造铜铅合金的方法。在纺织业中,从十四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手摇纺车,使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又发明了小型脚踏纺车和脚踏织布机,使用脚踏纺车可使纺线、缠线两道工序同时完成,这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冶金和金属制造技术的进步,逐渐兴起了新的工业部门军火工业。十四世纪前后,中国发明的火药、火枪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铸造枪炮,十六世纪他们发明了轮机枪(由小钢轮与燧石相击而发火)和燧发枪(用弹簧作用发射,用燧石引火)。大炮也不断改进,最远
31、射程可达 2000 多米。由于铸造枪炮需要更多的生铁、铜和钢,反过来刺激了冶金和铸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比较缓慢,但受工业发展的推动,十六世纪在农业方面也有改进,铁犁逐渐推广,开始大片垦荒,增加耕地面积,在耕作制度上采用多田轮作制,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劳动的社会分工也更加复杂,十六、十七世纪,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大为加强,法兰克福有手工业行业 190 多种,伦敦有 100 种以上,巴黎有 350 种,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缝衣、制面包等,这时也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体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分离。手工业专业
32、化程度的加强,便产生了地区的分工,出现了地区生产的专门化,英国的绒面呢、尼德兰北部的船舶、西班牙托利多的刀剑、意大利米兰的甲胄等产品,不仅在欧洲享有盛名,而且远销世界各地。到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工业中心: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威尼斯、罗马等,人口都在十万以上,巴黎甚至可达 20 万人。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引起城市对粮食和原料需要的增长,因而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些商品农业区,如荷兰的奶牛和奶制品,德国莱茵地区和法国香槟地区的葡萄和各种酒类,卡斯提的美利努羊毛等地方性农产品远近驰名,农村越来越广泛地卷入商品市场,为城市和市场的需要而进行商品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
33、一步瓦解。2、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建立,在社会上和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和商品要转化为资本,二是直接生产者要与生产资料分离。商品和货币并非一开始就是资本,只有当小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在一部分人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就需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以增殖自己的财富,这样就需要能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在封建社会,农奴和依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手工业中的帮工和学徒受缚于封建行会,都不能成为自由劳动者,因此直接生产者必须从封建束缚和行会强制下解放出来,并且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才能转化为雇佣劳动者。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条件,是
34、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其表现形式为:强制剥夺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推销国债,提高赋税,实行包税制,在国内外实行武力征服、掠夺等等,表现在具体国家和地区虽不大相同,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则是全部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马克思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圈地的过程后,把它称之为“生产关系革命”。所谓圈地,主要是用暴力剥夺个体农民的份地。英国的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出现在十五世纪后期,延续至十七世纪初,另一个发生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前次是对农民份地的最初冲击,后者是最后消灭了小农,使小农赖以存在的份地制化为乌有,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最终崩溃。殖
35、民掠夺是原始积累的另一要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英等国殖民者用最残忍的暴力手段掠夺亚、非、美洲各族人民,从十六世纪起的 350 多年间,他们从非洲掠夺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奴隶贩子通过黑奴交易谋取暴利,这些金钱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并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此外,原始积累的方式还有商业战争、国债制度、现代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这些原始积累的不同形式,都是通过运用国家权力、运用暴力来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方式的产生。3、早期的资本主义关系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在西欧,从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七
36、十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一直是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初的繁荣是在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但发展最迅速的是英国。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步伐,其中以毛纺织业最为兴盛。十三、十四世纪英国还是一个羊毛原料生产国,所产羊毛独占欧洲市场,由于羊毛原料充足,价格低廉,英国政府又鼓励外国织工移入本国传播纺织技术,同时,在与外商竞争中,英国采取措施,如征收羊毛出口税、禁止羊毛出口、禁止外国呢绒输入等,来保护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到十六世纪,英国从羊毛输出国一跃而成为呢绒输出国,呢绒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
37、。由于呢绒销路广,需求量大,依靠作坊手工业的小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势在必行。早在十五世纪,英国便有“呢绒商”在活动,他们握有大量资本,购买大宗羊毛原料,零售给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经他们织成呢绒后由呢绒商收购,然后投入市场。“呢绒商”从供给原料到收购成品,把家庭手工业者纳入他的生产体系,切断他们同市场的联系,这就使家庭手工业者完全依赖于“呢绒商”,实质上变成受雇于“呢绒商”的雇佣工人,“呢绒商”则成为新兴资本家。这种新的生产组织便是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到十六世纪,英国毛纺织业中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集中的手工工场开始出现。十五世
38、纪行会手工业者的竞争使得阶级分化日益加剧,不仅帮工和学徒已沦为事实上的雇工,而且比较贫穷的行东也丧失了独立,富裕的行东运用手中的资本购买厂房、原料和工具,将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集中在工场里,按照统一指挥,从事分工生产,这些富裕行东完全脱离劳动,专靠剥削为生,成为新兴的资本家。但十六世纪时千人以上规模集中的手工工场为数不多,一般多在百人以下,英国直到十七世纪末,那种分散的手工工场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生产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劳动生产率高,生产过程的分工、劳动和工具的专门化都有利于技术改进,是向机器生产过渡的重要阶段。但手工工场主对雇佣工人的残酷剥削,又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的
39、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而且雇佣工人的工资极其微薄,1583 年,英国采煤工一天工作1214 小时,工作只有六便士,而且工资的提高和物价上涨之比不成正比。此外,手工工场的劳动条件也十分恶劣,这也是为什么无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跟资本主义剥削展开不断斗争的原因。在农业方面,十五世纪的英、法和尼德兰地区,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趋于衰落,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这种变化与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有关,商品经济到处瓦解了自然经济,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让位于货币地租。早在十三世纪末,货币地租在英国地租总额中就超过了 2/3,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多数农民陷于破产,被迫出卖劳
40、动力,少数人则富裕起来,购买土地,剥削雇工,变成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的农场主,这个变革过程由于圈地运动而加速,圈地以后,有的贵族地主把大片土地改营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有的把土地出租给乡绅、富农或市民,自己坐收地租。贵族地主与这种租佃者的关系,已不是过去那种按传统的封建惯例租地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依契约来维系关系,租约期满,土地才有可能被收回,这种租地在性质上已不同于封建地租,而是剥削雇工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地租。这种租地经营农场的人,称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他们与贵族地主订立的租约一般都是长期的,即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时租额仍不变,租地农场主靠这种牺牲贵族地主和雇佣工人利益的方法
41、不断积累资本。日本史上岛原起义与锁国政策德川幕府初期,为了增加收入,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商人不仅同中国、朝鲜和东南亚诸国进行广泛贸易,并且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贸易往来密切。与此同时,西方的天主教和枪炮火器传入日本,十七世纪初,日本有教徒 70 多万人,尤其九州最多。天主教的传播对日本人思想和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对幕府统治带来严重威胁,丰臣秀吉时曾察觉到这一点,因而一度下令禁止。德川幕府初期为贸易利益所吸引,对天主教实行宽容政策,后来也感到了日益发展的严重性,于是于 1613 年下令禁教,并开始对天主教徒进行迫害,对九州的天主教徒迫害尤为严重,于是 1637 年 10 月,岛原农民爆发起义
42、,附近天草岛农民也揭竿而起,两地群众推举天草四郎为首领,同幕府军队对峙,后来由于幕府军队求助荷兰人,让他们从海上炮击起义军据点,持续了半个月,起义军因弹尽粮绝,战斗失败,起义群众全部被杀。岛原起义后,德川幕府对天主教更加害怕,1639 年就颁布了“锁国令”,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在日本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都被驱逐,住在外国的日本人也不准回国,此后的对外贸易,只许中国人、荷兰人在长崎一带同日本人通商。锁国令一直实行到明治维新前夕,对日本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使日本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受到遏制。古代日本的幕藩体制德川家康夺取政权后,没收了丰臣氏和其他战国大名的领地,把最富庶和
43、最险要的地区作为将军的直辖领地,称为“天领”,其余的土地则分别赐予其他大名。大名的领地称为藩,共有 200 多个。“天领”分布全国各地,全年产米量 700 万石以上,占全国大米总产量的 1/4,而且拥有一些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重要矿山,独占全国的铸币权,而藩一般产米量万石以上,最多百余万石,因此大名在经济实力上无法与将军相比。在军事上,将军有自己的直属武士(其中有资格谒见将军的称为“旗本”,没有资格的称为“御家人”),武士的俸禄世袭,绝大多数领取禄米,必须为将军作战,他们为将军具备了同时同三、四十个大名对抗的军事实力。依靠这种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德川家康建立了一个集权制的封建政权。幕府在将军之
44、下设“大老”(1 人)、“老中”和“若年寄”(各 4 人)等三个重要官职,合称“三役”,辅佐将军掌管幕府政务,大老是非常任的最高行政长官,老中掌管全部日常政务和对天皇、大名的统制,若年寄协助老中统制幕臣。三役之下设寺社、勘定、江户三奉行,分别管理寺社、财政和江户的市政、司法等事务。将军在自己的直辖领地上设“郡代”或“代官”,掌管所辖地方的行政、司法,直辖城市则设奉行。大名的领地藩,是隶属幕府之下的小王国,藩主在其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征税和指挥军队的全权。幕府为了控制大名,就把大名的藩国分为三种:一种是与德川氏同族的大名,称为“亲藩”,其领地都是比较富庶和重要的地区;一种是“谱代”大名(谱代指
45、 1600 年前属于德川氏部下的大名),称为“内藩”,其领地也是较好的地区;第三种是“外样”大名(外样指德川氏在统一战争过程中征服的大名),称为“外藩”,其领地多在边境或不重要的一般地区。三种藩国的领地互相交错,很利于中央的控制,这样,中央集权的幕府加上地方政权藩国,就形成了所谓 “幕藩体制”的政治形式。十七世纪中期,由于幕藩体制的确立,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它的最高和最后阶段。为了巩固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和兵农分离制度,即把全国居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得混淆;武士必须集居城里,农民固定在农村。中古日本经济的发展与日本的统一1、经济的发展十三、十四世纪,即从镰仓幕府末期和
46、南北朝内战时期以来,日本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由于庄园制的没落和瓦解,大部分中小武士破产,农民从庄园里解脱出来,逐渐成为以实物地租为主要负担的小农,相当一部分人则上升为小自耕农。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当时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如水车灌溉、稻麦双耕作等,稻田产量和耕地面积也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农民剩余生产品的增加及其日益商品化,在寺社门前和交通要道、渡口等地逐渐形成集市,并出现了专门贩卖商品的商人,这些地方以后就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十六世纪日本共有 200 多个城市,它们是商业中心,也是手工业生产中心。这个时期的日本对
47、外贸易也很发达,除中国、朝鲜和琉球岛外,还与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出口刀、漆器、金银制品等,进口生丝、棉花、瓷器、象牙、香料等,其对外贸易尤以日中贸易最为繁荣。从 16世纪中叶起,日本与葡萄牙、西班牙建立贸易关系,主要引进枪炮等火器。2、日本的统一十五、十六世纪日本封建割据势力长期混战,人民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再加上领主、庄头、地头的盘剥,处境艰难,于是农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起义遍及全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为全国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在长期内战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旧贵族完全没落,新兴的武士地主阶级(战国大名)代之而起,他们为壮大力量,注重发展经济,废除了关卡和手工业者、商人
48、组成的行会、座,这使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国内统一的大市场逐渐形成,商人用自己掌握的金钱支持大封建主的统一运动,中小武士也希望建立能镇压农民起义、确保封建秩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他们的支持下,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开始了统一斗争。织田信长从 1558 年到 1573 年 15 年间,先后打败了 36 个大封建主,并于 1573 年推翻了室町幕府。1582 年,织田由于受叛将袭击被迫自杀,这时,日本的统一运动只完成了一半。织田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打败其它对手,控制了政权,1586 年他任太政大臣,在拥护天皇的名义下,先后发动了四次战争,征服了九州、四国和关东等地,到 1590 年基本完成了国内的统一
49、。丰臣秀吉还有更大的野心,他想征服琉球、台湾、菲律宾、朝鲜甚至中国,当完成国内统一后,他便发动了侵朝战争,1592 年、1597 年两次进攻朝鲜,但在中朝两国联合打击下都遭到失败。1598 年,丰臣死去,其部将德川家康乘机夺取政权,1603 年当了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日本从此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期(16031868 年)。古代日本庄园制与幕府政治1、庄园制的形成八世纪,日本为增加耕地而鼓励人民垦荒,于是,贵族和寺社就驱使奴隶和依附农民大量垦荒,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这样,私有土地越来越多,公地却越来越少,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破坏了土地国有制的原则,国家无地可班,班田制到九世纪后期基本废弛。在班田制破坏的同时,贵族、寺社领地上形成了庄园,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结构,也成了封建主剥削农民的基本组织单位。庄园的基本生产者是庄民,庄民原为国家公民因破产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农民,庄民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主要耕种水田,向领主交纳实物地租和负担各种劳役,庄民的另一项任务是必须无偿为领主耕种直辖地,庄民不经领主许可不能迁移或改业,其实际地位等于农奴。2、幕府政治的产生与早期幕府地方行政长官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极力侵占公家或别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