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62085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朗诵中声情结合之美摘要:朗诵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需要朗诵者具备较好的声音条件,较高的艺术情操与娴熟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且朗诵者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在朗诵艺术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关键词:朗诵;表演艺术;声请结合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12-01在朗诵过程中,朗诵的发声技巧是为稿件内容服务的。当作品中描述的场景在朗诵者心里荡起涟漪并且逐步让情感升温的时候,需要一种表达手段,这时候,声音形式就成了表达的手段。情感表达的需要使朗诵者对声音质量高的高要求成为必然。当未谋面先闻声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个人的性格有了初步的判断,声音可以为受众制

2、造意境,可以引人入胜,声音的表现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声音的音高高低变化自如、音强大小变化自如,结合规范的语音,结合强大的气息,才能在朗诵中完美表现。一、朗诵作品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它的产生反映出当时时代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了解到这些才能根据内容将富有艺术魅力的声音形式内容传到受众耳朵里,再到受众心里。稿件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情感,还要在细节去表达情感,情感的把握在细节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传播效果也会更好,往往细节是浓缩深厚感情的地方,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理解后去感受作者当时表达的意境,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矛盾的冲突上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魅力,理解了之后

3、才能具体的感受,再形成语言传播给受众。朗诵者在创造的过程中,首先被文字所感动,这样的感动如同波涛汹涌的河流要呼之欲出一样,让作品内容在朗诵者心里萦绕,感情调动起来了,声音才会动情的传达出去。当朗诵者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在情感的太空中畅游,情到深处泪流满面,把情感从心里感叹出来的时候就动情了,能够打动自己了,就能打动别人了。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原创的朗诵作品,他们的朗诵不能称之为艺术,只是在展示自己圆润动听的声音,声音形式很美,却没有和稿件的内容相结合,只在乎声音的美而没有注重情感的表达,这样的朗诵没有触及人的情感,自然打动不了人,也就成不了艺术。在网上传送的一个朗诵视频祖国,我多灾多难的母亲,

4、只看到朗诵者对着摄像头自己录制的一段视频,在他的朗诵中,虽然他的声音运用很好,语音规范,声音圆润集中,很有磁性的嗓音,声音虚实自如转换,在加大音高时也未出现破音等处理不当的迹象,这样的朗诵是在展示语音和声音的美感,却感受不到他对多灾多难母亲的心疼和关爱,朗诵时只有声音表现力,没有情感的表达,就不能打动人心。只有理解和感受到这样一份真情实感,在朗诵中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思想的情感。朗诵稿件能不能充分的表达情感要和朗诵者的嗓音条件相结合,根据嗓音条件选择适合自己朗诵的文章,比如沙哑的嗓音给人一种沧桑感,就比较适合朗诵那种有凄凉、沧桑之韵味的文章。朗诵的情感感受也要顾及到观众,朗诵者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5、观众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表现也不够完美,朗诵者要和观众相互沟通,相互感染,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二、声情结合的体现声音准确的表情达意是朗诵者需要一直研究钻研和实践,达到吸引受众,极佳传播效果的目的。朗诵状态应该情声结合、声情并茂,朗诵者在以文字稿件内容为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来表现作品的内容。 “语言是人的思想感情的直接现实,传情达意达到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是语言的最终目的。如果抛开词目的,但求字正音准,字正腔圆,那岂不只有了语音的物质外壳,而没有了语言的精髓与实质?这样的语言岂不太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太苍白无味了吗!”朗诵是把感情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感情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表达

6、技巧的运用。思想情感的表达,可以概括为动于衷和形于声。动于衷,需要运用内部技巧进行激发和理清;形于声,则需要通过运用外部技巧进行雕琢。感情和技巧的统一,是正确的有声语言创作道路所坚持的核心问题。因此,技巧必须服从感情的需要,为感情来服务,情感与技巧相结合从而达到情感和技巧的统一。再别康桥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母校怀念的深厚感情,这样的感情积藏了很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已是物是人非,景色还是那样的宜人,看景的人心情却完全不一样。诗歌独具作者的个人色彩,并且巧妙的把感情和景色结合,朗诵者很好的把握文章的节奏,烘托出的气氛和意境,才能引人入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文中前四段是节奏舒缓,第五段是文章的高潮,欲

7、扬先抑,第四段和第六段的抑来表现第五段的扬,前四段的节奏,由于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需要,语言流动基本上是舒缓的。营造出一个回忆逝去事物依然清晰美好的意境。但是,也要在慢中找到需要加快的地方,要体现波浪式,要显示曲折性,这样听起来更让人回味无穷。在第五段的时候,就加快了节拍,达到了整首诗的高潮。这样与前面的轻重快慢对比,更能感受到朗诵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由回忆过往的美好到沉默于现实的凄凉,不禁道出: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诗的最后,又以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舒缓节拍结束,但这次的舒缓,带着些许无奈与忧伤。给受众以回味无穷之感。把第五段中写诗人回国后的所见所闻毁灭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诗人现在重返康桥,他

8、要重新寻梦,要“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空中“放歌” 。诗中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的感情在这句中达高潮然而,梦毕竟是梦,不会出现在现实中。这样的激情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人是情感复杂的动物,情感的复杂是文学的生活原型,经典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是朗诵这一形式的基础,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声音的创作,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声音的表达离不开情感的依附,没有情感的声音表达是失去了灵魂的空壳,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声音的表现形式一定有情感支撑,但是声音没有能力去表达情感,朗诵家的情感再丰富和真挚,但是声音里却表达不出那深厚的情感,还是一事无成,不被受众认可,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 “以情感人,以声动人” 。声音和情感紧密结合的朗诵更能吸引受众的眼光,更加容易使受众产生共鸣,现实的社会是复杂的,人总是希望能找到心灵相通的方式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朗诵这样的艺术性就是让人们找到了慰藉心灵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艺术形式会激励更多的学者和朗诵家去研究和实践,给受众带来更好的朗诵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