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问题说明一、塑件类材料A、 尺寸问题a、 材料在承认或在做样件评审时有很多只能依据实际使用状况判定是否可以使用。尺寸在承认时无法做到 100%准确,在后续的进料时不能完全检验标准作为判定依据,导致在各类材料都没有办法做到精确,最终结果屡次出现匹配性问题。b、 来料尺寸问题由于无法依照检验标准作判定,每次来料只能靠实际装配判定是否可用。在实配后上线的材料无法确保来料上线良率。c、 检验图纸中无此尺寸或标示的尺寸无检测工具检测。B、外观问题a、材料的外观判定标准不全(无公司内和客户标准) ,导致检验时实配可以后,上线后存在出入。b、批峰&注塑口(1、厂商对批峰和注塑口未削或未削到位导致;2、对
2、产品的要处理的位置和标准不明确)c、飞油(飞油主要是针对按键有滑轨的产品,经到厂商现场学习,此问题唯一解决方案必须开夹具方可改善)d、透光e、按键回弹不良C、硅胶按键问题检测工具不全无法检测和判定a、 硅胶按键的荷重问题,在来料检验和产线组装判定回弹是否符合要求上,只能靠员工的手感做判定依据。无法确认材料的实际荷重有无达标。b、 硅胶按键内的碳膜和柱子的尺寸问题,检测时无法做到精确。c、 硅胶按键透光问题D、实配问题来料尺寸不在规格内,但实配是好的。其间又无法确保此批所有不在规格内的来料在上线后实配都可以使用。E、图纸刷新问题a、公司内部检验图纸刷新后,刷新图纸被回收,在新的检验图纸上无变更内
3、容说明。b、图纸刷新后,供应商的模具等是否已经更改好,供应商的库存变更前的库存数,新品的导入(交货)开始的时间点。F、退货问题检验时发现来料与检验图纸不符或存在不良,需 SQE 和厂商协商得到厂商同意后相关人员才做退货动作。二、五金类材料A、 孔径问题在来料检验时无相关检验工作,无法判定孔径是否合格。目前在检测孔径时只能依靠螺丝来检测孔径,但在使用螺丝检测时无法检测出孔径是否偏大。B、 实配问题因部分尺寸问题在承认时以样件实配作为判定此材料是否合格,故在后续的来料时也只能依照适配作为判定标准。导致在机构内材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都依照实配作为判定依据时在后续使用时,若两个材料走相反的上下限时,
4、在产线就出现很高的不良。C、 同样料号不同厂家问题同样的料号在不同厂家生产,在同一料号在产线发生不良时无法明确判定生产厂商,对处理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影响供应商改善的效率与进度。三、线束类材料A、 组装问题a、 组装作业手法问题线束问题主要集中在输出线上,此种线材由于此端子和塑胶的存在活动空间,在组装作业时,员工在若无法直接插入,应轻微晃动端子后端的线束使端子与其配合的公座吻合后在组装,若强行组装易导致端子歪斜和端子脱落之风险。B、 保险丝问题a、保险丝内的电阻丝与两端护套接触不良b、保险丝的玻璃管与两端的护套保持不良C、端子脱落问题a、端子与塑胶组装未组装到位,组装时未能将端子插到位导致
5、端子与塑胶脱落b、端子与线束铆合不良,端子和线束在铆合时由于铆合不良导致线束与端子保持力不够易脱落C、线束拉力问题每款规格的线束与端子或端子线束与塑胶的保持力(拉力)定义应与该款线束对应的保持力相符;四、扬声器A、接插件不良端子脱落(端子与塑胶件组合后未插到位与塑胶脱落)线束脱落(端子与线束铆合不良)组装困难(PIN 歪、护套靠近端子底部,塑胶内端子变形,作业时需要注意不能强行组装,在组装困难时需轻微晃动端子后端的线束使端子与插入的公座匹配)B、声音不良a、 声音大b、 声音小c、 无声d、 杂音C、外观不良a、海绵垫未粘贴好易脱落b、防尘网易脱落c、文字与检验图纸(d、来料变形(货运公司问题
6、)e、一个料号两家供应商(6.5 寸扬声器声威&飞乐-原先与飞乐符合与声威不符,现与声威符与飞乐不符)f、高音杯脱落D、尺寸问题a、部分尺寸与检验图纸不符,但实配可以(瑞风一代&三代、6.5 寸扬声器-)b、磁缸尺寸-厂内的磁缸尺寸公差与磁缸业界公差存在出入;五、电子类材料A、PCBa、 贯孔不通b、 折断边易断c、 开/短路d、 孔径无法检验(需有相应的检验工具,既孔径规)e、 线路、焊盘等无法检验(此部分需在材料承认时,厂商提供菲林有开发确认符合后,签署发行供检验单位作为检验依据)B、LCD 屏a、 少划材料本身不良制程问题导致不良b、 屏内有污点(防尘问题)C、LED 灯a、 灯不亮(制
7、程发现)b、 灯光不均匀(来料在包装上有每包材料的波长范围)D、背光源a、 遮光膜与 LCD 屏 PIN 脚接触短路b、 背光源保护膜与黑色防透光贴反c、 背光源 PIN 脚氧化E、晶振起不到相应功能之作用(材料本身、运输、使用过程导致晶体损坏)F、轻触开关G、绕线发光二级管中间的玻璃管直径大于两端的焊盘直径导致在焊接时不良(1、厂商改善;2、管控锡膏厚度使其焊接饱满)材料问题改善一、塑件类材料A、尺寸问题a、新产品1、在承认时所有尺寸和外观必须符合检验图纸和检验或样件评审规范,其中任何尺寸或外观不符合检验图纸的尺寸和检验规范或样件评审规范,均不可视为合格品。需要改善之处需彻底改善好之后评审合
8、格后方可合格或小 批量,最终方可确保量产产品品质。2、新产品承认时必须有完善的材料承认规格书(如:外观、尺寸、电性、特性、使用条件、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方法等)3、检验图纸刷新时必须由开发、采购、品管、物管、生产、仓库共同确认签署后方可下发刷新后图纸。4、新产品发现样件与图纸不符,开发、采购、品管三方立即联系供应商确认处理。b、老产品1、所有老产品在进料检验时 100%依照检验图纸检验,只要不符合检验图纸和检验规范的均不可正常入库(有需求单位开立特采,会签各部门后方可入库,针对要求整改的部分由相关部门或人在指定的时间内给予解决) 。2、针对第 1 项在来料发现与检验图纸不符之处,开发、采购、品
9、管共同立即联系供应商确认不符问题导致的原因,无论确认结果为供应商还是厂内问题,双方(厂内和厂商)立即召开会议解决。3、在第 2 落实后后续来料产品检验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图纸。C、外观问题a、来料检验在对产品外观判定依照检验图纸上要求和样件评审外观要求为外观标准,依照检验图纸和样件评审外观要求合格之产品上线后超出此规范方可判定为不合格。b、客户判定不合格的项目需要客户给出明确的文件有销售和 QA 确认同意经过讨论后方可纳入产品外观检验规范c、在没有发行文件作为依据需要各部门讨论认可后方可作为判定依据,且要长期执行需更新判定标准。D、飞油问题针对目前我司所有按键设计为滑轨的塑胶件,品管统计好后必须有
10、采购和开发与厂商确定开夹具方可杜绝轨道有飞油不良的问题。E、常态问题(商祺)a、招驻厂检验人员培训后长期驻厂商祺,每批出货森力之产品经其加大抽检力度后 OK 再出货,否则判退返工直至合格为止。b、公司要求商祺安排厂商品管人员长期驻厂森力直二、五金类材料A、 尺寸问题a、 新材料在承认时应该以尺寸做判定标准,实配应该是在出现问题时衡量是否可以应急使用做判定的依据。B、 孔径问题检验孔径需孔径规作为检验工具;螺丝孔需牙规作为检验工具C、 实配问题实配应该是在出现问题时衡量是否可以应急使用做判定的依据,在进正常检验时判定材料是否合格应该依照检验图纸和检验规范。三、线束类材料A、 端子与塑胶件脱落B、
11、 端子与线束脱落 督促厂商改善(建议采购&SQE 共同至供应商端或要求供应商至我司勒令其限期 C、 保险丝不良 整改, 限期不能整改者取消供货资格) 。D、 PVC 套管开口错误督促供应商针对此不良现象加强检验力度(组装&包装 100%全检)E、 组装困难端子和塑胶的存在活动空间,在组装作业时,员工在若无法直接插入,应轻微晃动端子后端的线束使端子与其配合的公座吻合后在组装,若强行组装易导致端子歪斜和端子脱落之风险。四、扬声器A、接插件问题a、要求供应商督促其二级供应商在端子铆合和线束组装上改善b、在来料检验上加大检验力度,针对所发生之问题重点检验。c、要求供应商在组装热缩套管时要与塑胶底部的线
12、束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塑胶内的端子平行易于组装) 。B、声音问题督促供应商分析改善C、外观问题a、针对用胶水(或胶带)固定的元件要求厂商增加胶水增加固定点确保不易脱落。b、外观严重变形,要求厂商在包装上做好防呆,来料检验重点检验。D、尺寸问题a、新产品在后续承认时相关尺寸、电性等必须 100%符合方可评审合格,其中有任何与图纸不符的均视为不合格,待厂商改善确认符合后才可合格。b、老产品排查不符之处召集相关部门或人员确认并改善。五、电子类材料A、PCBa、开发制作各产品制定检验工装,便于在来料检验时可检测出不良(如:贯孔不通)b、请开发要求供应商提供菲林经过开发确认正确后签署发行以便来料检验。B、
13、LCD 屏a、少划 -请开发和工程针对我司使用的 LCD 屏类型,制作各类型工装以便检验。b、屏内有污点(防尘问题)要求厂商对无尘车间做好严格管控C、LED 灯a、灯不亮(制程发现)c、 灯光不均匀(来料在包装上有每包材料的波长范围)D、背光源d、 遮光膜与 LCD 屏 PIN 脚接触短路e、 背光源保护膜与黑色防透光贴反f、 背光源 PIN 脚氧化E、晶振起不到相应功能之作用(材料本身、运输、使用过程导致晶体损坏)F、轻触开关G、绕线发光二级管中间的玻璃管直径大于两端的焊盘直径导致在焊接时不良(1、厂商改善;2、管控锡膏厚度使其焊接饱满)总结:就材料而言个人认为需要开发、品管、采购三方共同督促供应商改善,在来料这块作为检验人员的严格依照检验指导书检验,实配只能作为在检验发现材料与检验标准不符时,在产线急需的情况下衡量是否可应急使用的依据。针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SQE 应该及时反馈供应商,针对 SQE 判定不良的材料立即判退打入不良品仓,采购协助及时将不良材料退供应商。在来料发现问题时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处理(判定为供应商问题 SQE 立即打入不良品仓,采购做退货和下批来料跟催,若产线急需必须特采上线)针对材料问题 SQE 督促厂商改善,在屡次(后需连续 3 批来料依旧同样问题)督促无效的情况下,针对新产品开发不可在提供新机种,采购需削减订单量,SQE 要求厂商相关人员前来我司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