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好家规传承好家风.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16700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家规传承好家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好家规传承好家风 “我最欣赏的家规是:勤奋、担当、谨慎。” 7 月 12 日,湖南省株洲市民老李带着一家人第二次来到市档案局参观家规展,他说,“我们也要确立自己的家规!” “百姓家规”展出已将近一年,参观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 “您家的家规是什么?”去年 3 月,株洲市开展家规征集活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活动结束,市档案局共征集到家规 1056 条,并挑选部分优秀家规集结成株洲百姓家规故事一书。 翻开厚厚的株洲百姓家规故事,我们发现,每个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无 不打上各自家风的烙印。 好家风是孩子“隐形的翅膀” “认真学习、时刻谨慎、实在办事、勤

2、恳为民、堂正做人、清白为官”,这是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谭冬生创作的家规。谭将军出生在攸县莲塘坳乡, 40 多年军旅生涯,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将军,他始终奋发进取,清正廉洁。这条家规既是他平生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他对后辈的期待。 好的家规,既是优秀家庭文化 家风的总结与升华,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重要法宝。原郊区纪委书记张海华的 12 字家规“德为本、礼为先;和为贵、仁为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子张中平 是一名下岗职工,他至今记得,初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汽车制造厂上班,做最基层的冲压、下料工,一次操作失误,他手指被轧成粉碎性骨折,“我想通过父亲的关系换工作,可父亲却搬出

3、了家规训我,他说: ?做干部,要有德,不能做违背行为准则的事 ?。” 2003 年,张海华去世后,家规仍被子女牢记。现在,张中平虽然下岗了,但他不抱怨、不言弃,选择了重新创业,是邻居眼中的热心人,“我们会把家规一代代传下去。” 80 多岁的胡国柱老人立下家规“以贪为耻,以廉为荣,见强莫怕,见弱勿凌。”胡老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被人欺负,逐渐养成了疾 恶如仇的性格。年轻时,胡国柱多次著文批评一些不正之风,虽然自己遭受损失也无怨无悔。 市委原秘书长湛毅强留下家规“居世一日,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做一日清官。”现在, 12口之家,四代同堂,在家规的影响下,全家有 6 个党员, 3 个团员,二儿子袁京成

4、长为市公安局刑侦队公认的“破案专家”,还被评为市级劳模。 好家风靠父辈言传身教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天元区雷打石镇砖桥村主任陈正集的家规是:“要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忠诚于党和国家,造福于人民。”泥工出身的陈正集,从小工到班长再到自己做项目、开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在建 筑业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致富不忘感恩,他始终记得小时候家贫,没有饭吃,是左邻右舍的接济,才让自己不至于饿死,“喝你一杯茶,就还你一壶茶”,他以焦裕禄为榜样,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使砖桥村从人均收入几百元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几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在他 78 岁高龄时,依然被乡亲们选为村主任。 陈正集常跟家人说,财富是国家的、集体的,

5、不能存有私心,要扶贫帮困,为群众谋福祉。正是在这种家规影响下,陈家 38 口人,一直没有分家,资金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全家每天早上 5 点就起床跑步,孙辈们小时候都睡大通铺,从小培养起 强烈的大家庭意识。如今,陈家后辈人也相继得到乡亲们的认可,陈正集的大儿子被村民选为村支书,续写着父亲的风采。机关干部郑云霞的家规是“自己的东西保管好,别人的东西我不要。”她要求自己以及家人,对不属于自己的物品、钱财切不能起贪心,不能占为己有,在工作中要保持正直、纯洁、无私。 荷塘区八旬老人郭尹迪制定的家规“凡事一碗水端平”,虽是平凡的大白话,但老人家却以自己的行动,为子女树立了榜样,其子女个个公道正派、行事踏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