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单元 过 关检 测 (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 择题(15 分,每 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 正确的一项是( ) A. 盥 洗( un) 窈 陷( o) 屏 风(p n ) 敛声 屏 气( b n ) B. 笑 靥 (y ) 驯 熟(x n) 症 候( z hn ) 不足 之 症 (zh n ) C. 瞋 视( c hn) 形骸 (h i) 间 苗( j i n) 间 或 一轮(ji n) D. 歆 羡( x n) 黏 液(ni n) 胳 膊( ) 挠胳 肢窝( ) 解析:A 项, “ 窈 ” 应读 “ y o”;B 项, “ 症候 ” 的
2、 “ 症 ” 应读 “ z hn ”;C 项, “ 间苗 ” 的 “ 间 ” 应读 “ j i n” 。 答案:D 2.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 字的一项是( ) A. 编纂/篡位 桅竿/ 垝垣 衔玉/ 衍生 B. 萌蘖/ 造孽 篷蒿/ 船篷 寒暄/ 煊赫 C. 雾霭/ 和蔼 舵手/ 蹉跎 软萼/ 惊愕 D. 戳穿/ 杀戮 怨府/ 花苑 两靥/ 梦魇 解析:A 项, “ 竿 ” 应为 “ 杆 ”;B 项, “ 篷蒿 ” 中 “ 篷 ” 应为“ 蓬 ”;C 项, “ 萼 ” 应为 “ 腭 ” 。 答案:D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 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心理专家告诉 我
3、们, 遭受突 然打击的 人在一段 时间内性 情会变得异常 , 反复无 常, 刚刚还是喜笑 颜开, 一转眼就暴跳如 雷, 常常 让人捉摸不透。 (2) 随着农村改革 的深入, 众多 涉及农民切身利益 的问题都 日益 出来, 对这 些问题, 我们不能敷衍逃 避, 必须认真解决。 (3) 唐朝是诗歌发 展的黄金时 代, 名家辈出, 风格各异, 如李白 的诗豪放飘逸, 杜甫的 诗沉郁 顿挫, 可谓 , 都对后世的诗人产 生了深远 的影响。 A. 乖张 凸显 平 分秋色 B. 乖张 突显 各有 千秋 C. 乖戾 凸显 各有 千秋 D. 乖戾 突显 平 分秋色 解析: 乖张: 怪僻, 不讲情 理; 不顺。
4、 乖戾: 性 情、 言语、 行为别扭, 不合 情理。 凸显: 清楚地显露。 突显: 突出地 显露 。平分秋色: 双 方各占一半。 各有千秋: 各有 各的存在的价 值, 各 有所长, 各有特色 。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词语使 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舌尖 上的中国 以富有 草根气息的语调, 把中 国饮食 文化讲述得 栩栩如 生 , 这既让 国人兴奋不已, 也向 世界发出了一张 “ 中国名片 ” 。 B.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 近 几年来, 出版了很多深 受读者 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喜爱的精 品图书, 不少作家都 对它 趋之若鹜 。 C. 据悉, “ 泉城美食节 ” 将于本 月
5、底举行, 消息 一经披 露, “ 美 食家 ” 们闻风而动, 争先 恐后地 赶到济南, 意欲大 快朵颐 。 D.“ 被电脑 ” 的后果, 在中 学生 的书写方面表现最 为突出。 你 让学生写篇作文, 他大 笔一挥, 龙飞凤舞 , 而卷面 字迹却无法辨认。 解析:A 项, “ 栩 栩如生 ” 指艺 术形象 非常逼真, 如同活 的一样。用 错了对象。B 项, “ 趋之若鹜 ”, 像鸭 子一样 成群 地跑过去, 比喻很 多人争着赶 去。 含贬义, 感情 色彩有误。C 项, “ 大 快朵颐 ” 指大 饱口福, 痛快 淋漓地大 吃一 通。用在此处 恰当。D 项, “ 龙飞 凤舞 ” 形容书 法笔势舒展
6、活泼。此处褒 贬失当。 答案:C 5.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 项是( ) A. 由于汽 车业牵扯面 广, 是支 撑经济增长的基础 产业, 世界 经济放缓导致的汽 车业业绩 下行也将影响整个 日本经济。 B.9 月 24 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 为了培养学生 的成人 意识、公民意识和 责任意识, 学校团委开展了高 三年级十八岁成人 宣誓仪式 。 C.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 现, 喜马拉雅山冰川退 缩, 湖泊的 面积扩张, 冰湖溃决的 危险性 增大, 引起了研究 者的广泛关注。 D. 国土资源部日前公 布稀土 采矿证最新名单, 全国 稀土采 矿证数量由此前的 113 个削减到 67 个。这
7、一决 定完全是出于环境 保护和资 源合理开发的考量 为目的。 解析:B 项, 搭配不当, “ 开展 ” 应改为 “ 举行 ”;C 项, 成 分残缺, 在 “ 引起 了研究者的 广泛关注 ” 前加 “ 这 些现象 ”;D 项, “ 出于 的考量 ” 或 “ 以 为 目的 ” 杂糅。 答案:A 二、阅 读理 解(33 分) ( 一)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完成第 68 题。(6 分, 每 小题 2 分) 古人 在建筑物中置 窗, 主要是为了 “ 通 ” 的功能, 即通 风采光, 红 楼梦中的窗 首先以其通透 实用功能 而存 在。此外, 作为小 说中众多景 象之一的窗, 不仅 与亭台轩院 、花草树木完
8、 美融合, 而且通 透的特点又使 其成 为欣赏美景的 最佳观察点, 从而体 现了其审美 功能, 并为小 说营造了一个 诗化的环境。 首先, 具有 作为采光和 通风功能的 窗, 它 形成了大观 园中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 从大观 园外面看, “ 那 门栏 窗隔, 皆是 细雕新鲜花 样, 并 无朱粉 涂饰 ” 。大观 园内, 潇湘馆有 “ 千 百竿翠竹遮 映 ” 的幽窗, 蘅芜 院的绿窗清 雅而 不失富丽, 怡红院 更有五色纱 糊就的小窗。 侵窗的月光不 仅使大观园的 女儿凭窗读书 成为可能, 也赋 予了 她们诗人般的 气质。 小说 第一回贾雨村 与甄家丫鬟隔 窗一见钟情, 第二 十四回中贾 芸与
9、小红之间 的恋情, 与窗户 有着不解 之缘 。窗户采光和 通风的功能, 使之成 为小说中人 物眉目传情 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情的通 道, 窗 在宝黛爱 情方 面发挥的作用 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 窗 户为宝玉提供了 传达心声的通 道; 宝玉挨打时, 黛玉 通过怡红 院的 纱窗去观看宝 玉, 窗户又为黛 玉表达关切之 情提供场所。 其次, 窗的 审美功能主 要体现在它 的借景、 对景、 隔景、 分景上。 这一 点古人早已发 现。 古诗十九 首 中有 “ 盈盈楼 上女, 皎皎当窗牖 ” 之句, 描述了一个 满怀愁思的 女子凭倚楼窗, 望见“ 青青河畔 草, 郁 郁园 中柳 ” 而引起对心 中所爱
10、的怀想的 情景。古人对 窗户借景、对 景的注意, 体现了 中国古代文 人主动的审美 眼光 。红楼梦 中的窗同样体 现了其取景、 对景之功用。 小说第二十七 回林黛玉对紫 鹃说: “ 把屋子 收 拾了, 撂下 一扇纱屉; 看 那大燕 子回 来 ” 此处, 取下 纱屉后的窗 户, 以 花草树木为 背景, 大燕子 盘旋其间, 构成 了想象中的一 幅 “ 燕归图 ” 。 窗户 还有隔景、分 景之功能。小 说第四十回, “ 贾母 论窗纱 ” 一节 对窗纱作了 精辟的介绍, 无论 是软烟 罗, 还是霞 影纱、 蝉翼纱, 均以薄透 为特色。 虽然薄透, 但窗纱对 窗外之景还是 起到了隔的作 用, 窗 外之景
11、在 窗纱 的阻隔之下变 得朦胧而隐约, 使人 在这一边看 到另一边, 本来咫 尺相望的景 物变得含蓄 幽深, 在恍惚迷 离中 扩大了空间感 觉, 从而使空间 得到了延伸 。 红楼梦 第三 十五回中, 黛玉让 丫头将那能 吟 葬花吟 的鹦 鹉连架子摘下 来, 挂在月洞窗 外的钩 子上, 自己 则坐在屋中, “ 只 见窗外竹影映 入纱来, 满屋内阴 阴翠润, 几簟 生凉 ” 。这里 的月洞窗不仅成 为黛玉取景的 佳处, 更在空间 上起到了一种 隔的作用。 “ 黛 玉无可释闷,便隔 着纱窗调逗鹦 哥作戏, 又将素 日所喜的诗词 也教与他念 。 ” 美人与 鸟儿隔窗对 语, 既有隔 窗取景的韵味, 又
12、将 同一幅画面分 隔成了内外两 个场景, 增加了画 面的立体空 间感。 小说 中窗的借景、 隔景等功能, 既营造 了一种审美 意境, 也丰富 了人们的审美 感受。这情形 有如现代 作家 宗白华所说: “ 无论是借景、 对景, 还是隔 景、 分景, 都是通过 布置空间、 组织空 间、 创造空 间、 扩大空 间的 种种手法, 丰富美 的感受, 创造 艺术的意境。 ” ( 摘 自 中的窗意 象, 有删改) 6. 下列关于 “ 红楼梦中的 窗 ” 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 一项是( ) A. 红楼 梦中的窗 既有通 风采光之功能, 也有审 美之功 能, 并为小说营造了诗 化的环 境。 B. 红楼梦
13、中的窗和亭 台轩 院、花草树木构成 一个整体, 是欣赏美景的最佳 观察点。 C. 红楼梦中的窗是大 观园 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线, 赋予了 大观园的女儿诗人 般的气质 。 D. 红楼梦中的窗 有使咫 尺相望的景物变得 含蓄幽深 、增加画面的立体 空间感等 作用。 解析:C 项, “ 赋予 了大观园的女儿诗 人 般的气质 ” 的是 “ 侵窗的月光 ” 。 答案:C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 楼梦中, 窗户促 进 了宝玉和黛玉爱情 的发展。 B. 无论古人和今人, 在文学创 作中都非常重视窗 户的作用 。 C. 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 创作 红楼梦时充分 发挥了
14、窗 户的隔景、分景等 功能。 D. 经典名著红楼梦 中如 果缺少了 “ 窗 ” 这一 意象, 那它 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 解析:C 项, “ 曹雪 芹受到古人启发 ” 无 中生有。 答案:C 8.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 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窗是 红楼梦中 众多景 象之一种, 能丰富读者 的审美 感受。 B. 潇湘馆、蘅芜院、怡红 院的 窗各有特点, 作用也各 有不同 。 C.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 审美 功能, 并在文学创作中 进行了 运用。 D. 黛玉与鹦哥隔窗对 语体现 了窗户在红楼梦 中隔景 、分景的功能。 解析:B 项, 从文中 看, 作用应该是相 同的, 如通风采光 、
15、审美功能 等。 答案:B ( 二)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完成第 911 题。(10 分) 鲁镇 永远是过新年, 腊 月二十以后 就忙起来了。 四叔家里这回 须雇男短工, 还是 忙不过来, 另叫柳 妈做 帮手, 杀鸡, 宰鹅; 然而柳妈是 善女人, 吃素, 不 杀生的, 只肯洗器皿。 祥林嫂 除烧火之外, 没有别的 事, 却 闲着 了, 坐着 只看柳妈洗器 皿。微雪点点 的下来了。 “ 唉唉, 我 真傻。 ” 祥林 嫂看了天空, 叹息 着, 独语似的说。 “ 祥林 嫂, 你又来了。 ” 柳妈不耐烦 的看着她的脸, 说, “ 我 问你: 你 额角上的伤疤, 不 就是那时撞 坏的么? ” “ 唔唔
16、。 ” 她含胡的 回答。 “ 我问 你: 你那时怎 么后来竟依了呢? ” “ 我么? ” “ 你呀 。我想: 这总 是你自己愿意了, 不然 。 ” “ 阿阿, 你 不知道他力气 多么大呀。 ” “ 我不 信。我不信 你这么大的力气, 真会 拗他不过。 你后来一定 是自己肯了, 倒推 说他力气大 。 ” “ 阿阿, 你 你倒自己 试试看。 ” 她 笑了。 柳妈 的打皱的脸 也 笑起来, 使她蹙 缩得像一个核 桃; 干枯的小眼 睛一看祥林嫂 的额角, 又钉住 她的眼。 祥林 嫂似乎很局促 了, 立刻敛了笑 容, 旋 转眼光, 自去看雪 花。 “ 祥林 嫂, 你实在不合算 。 ” 柳妈诡 秘的说,
17、“ 再一强, 或者 索性撞 一个死, 就好了。 现在呢, 你和 你的第二 个男 人过活不到两 年, 倒落了一件 大罪名。 你想, 你将 来到阴司 去, 那 两个死鬼的 男人还要争, 你给 了谁好呢? 阎罗 大王只好把你 锯开来, 分给他 们。我想, 这真是 ” 她脸 上就显出恐怖 的神色来, 这是 在山村里所未 曾知道的。 “ 我想, 你 不如及早抵当 。你到土地 庙里去捐一条 门槛, 当作你的 替身, 给千人踏, 万人跨, 赎了这 一世的 罪名, 免得 死了去受苦 。 ” 她当 时并不回答什 么话, 但大约非 常苦闷了, 第二天 早上起来的 时候, 两眼上便都 围着大黑圈 。早饭之 后, 她
18、便到 镇的西头的 土地庙里去 求捐门槛。庙 祝起初执意不 允许, 直到她急得 流泪, 才勉强 答应了。价目 是大 钱十二千。 9. 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 不多却作用很大, 简要 分析 “ 微 雪点点的下来了 ” 一句在文中 的作用。(3 分) 解析: 环境描写的作 用大体有如下 几个方面: 交 代事情发生的 地点或背景, 增加 事情的真实 性; 渲染气 氛, 烘托人 物的心情; 寄托人物的 思想感情; 反 映人物的性格 或品质; 推动 情 节的发展 。 一段具体的 环 境描 写, 它 的作用往往 是多方面的, 这需 要根据具体 的语言环境 去综合分析, 切忌 生硬地把它 归结为某一种 作用
19、 。 答案:(1) 雪是冬天所特有的景 物, 而在这里写雪, 有推动故 事 情节发展的作用 。 正是因 为看 到了雪, 祥林嫂才 又想起了阿毛的事, 引 出了下 面的事情。 (2) 雪还是祥林嫂悲惨命 运的 暗示, “ 微雪点点的下来 了 ”, 暗 示祥林嫂的又一不 幸来临了: 在她本来就 已经十分悲惨的生 活上又无 故地增加了一道精 神枷锁。 10. 这篇小说在收入彷徨 时作了修改。下面 句子是未 经修改的, 对照课文, 扼要说 明 修改后的好处。(4 分) (1) 然而柳妈是善 女人, 吃素, 不 杀生的, 只肯洗器皿。 微雪点 点的下来了。 解析: 课文多了 “ 祥 林嫂除烧火之外, 没
20、有 别的事, 却闲着了, 坐着只 看柳妈洗器皿 ” 一句, 柳妈 “ 只肯 洗器皿 ” 意味 着什么。由于 闲, 才有下面情 节的发展。 答案: 课文比原文多了一些补 充部分, 更进一步揭露 了鲁四 老爷剥夺了祥林嫂 洗器皿的 权利, 使得她只能 坐着看柳妈洗器皿, 这 是一种 精神上的伤害。也 正是由于 “ 闲”, 她才会从“ 自己再 没有开 口的必要了 ” 重新 想到阿毛的往事。 (2) “ 祥林嫂, 你又来了 。 ” 柳妈 不耐烦的看着她的 眼, 说, “ 我 问你: 你额角上的伤 疤, 不就是 那时 撞坏的么? ” 解析: 从语言的准确 性上考虑。 答案: 把“ 眼” 改为 “ 脸 ”
21、, 才能问 起伤疤的事。这一 改动, 显得 叙述更为准确。 11 . “ 唉唉, 我真傻。 祥林嫂看了天空, 叹息着, 独语似的说 。 ” 在这里祥林嫂又 要重复她讲 了多次的阿毛的 往事。对她这种反 复地、近 乎机械地讲述, 你是怎 样理解 的?(3 分) 解析: 祥林嫂因为丧 子而反复地、 近乎机 械地讲述自 己的遭遇, 更是一 种折磨, 但这种折 磨非但 没有人同情, 反而 引起人们的嘲 笑。 答案:(1) 祥林嫂的诉说重复过 无数遍, 达到了倒背如 流的程 度, 表现了一种没有变 化、 麻 木 迟钝的感情, 这正 是苦难留给 她的精 神伤疤。(2) 这不是一般的 追述, 而是在咀 嚼自
22、己的痛苦和不 幸, 但这痛 苦和不幸并没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 淡薄, 而是 始终缠绕着她。(3) 祥林嫂想 得到同情和安慰, 但所 得到的 是冷漠和嘲笑。她 丧子是不幸的, 但还要 接受冷 漠和嘲笑, 这就更不幸 了。 ( 三)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完成第 1215 题。(17 分) 赶 花 陈 毓 管桩 桩十七岁那年, 管 父以一个苍 凉的手势作别 了他十分留恋 的阳世。管父 是个养蜂人。 现在, 怎么 办呢? 管桩桩能做 的, 就 是子承父业, 做养 蜂人。 父亲 每年赶花的时 间和线路, 管桩 桩和他母亲都 知道。虽然他 们没走过那线 路, 但彼此爱着 的人, 心和 心是 相通的。那么
23、多年, 管父赶花 的线路画在他 们心上了。现 在, 管 桩桩就是把 心中的线路 在现实中用脚 勘踏 一遍。他知道 在那条路上, 什么时 间会有什么 花在什么地 方等着他和他 的蜜蜂到来。 一月 底的时候, 管桩桩 和他的蜜蜂 到达荆州, 荆州的 油菜花, 早的, 在二 月就有开的, 晚的, 会开至 四月。 管桩 桩在荆州待到 四月底, 五一前 后转场至河南, 平 顶山、 三门 峡、 陕县, 在 这段路程里, 迎接 他们的是一路 的槐 花。跟着槐花 的脚步走, 就赶 到了山西高平, 正 是六月时节, 高平 的野生黄荆 条开得漫山 遍野都是。管 桩桩 有时会给一个 诗意的比喻, 说那是 大自 然的
24、心 花一朵朵开 足了。 时间 很快走进七月 、八月。河南 的芝麻开花了, 他 们就折回去 赶芝麻花。 阳光 、 花香、 温暖, 似 乎还有父亲的 气息, 淡淡的, 有一点点 甜。 管 桩桩想, 在路上, 自己 的脚印没 准会和 父亲 的脚印重叠呢, 自 己这回搭帐 篷的地方, 是否正 是父亲上回 停留的那片地? 这样想的时候, 管桩 桩心里 会有 一片朦朦胧胧 的幸福与安详 。 九月 到来, 管桩桩他们 就不去更远 的地方了, 他们当 然可以一年 在路上追着花 走, 一年都活在 春天里, 如果 他们愿意的话 。但是, 他们在 九月要做的一 件事, 就是回家 。管桩桩一直 在说 “ 我们 ” 。
25、 “ 我们”, 从前是 他和 他的蜜蜂, 现在是 他、妻子和 蜜蜂。让妻子 待在自己和蜜 蜂之间, 管桩桩心 里的欢喜没 法和外人道, 但 他就 是这样排序的 。从前, 管桩桩 回家是要看母 亲, 现在回家, 是看母 亲和自己四 岁的儿子。 管桩 桩在独自赶花 的第三年结的 婚。结婚第二 年, 他们一起上 路赶花了。生 活真好, 管桩桩 感叹一般 在心 里说。 四月 的一天, 管桩桩在 如海的油菜 花田间忙着摇 蜜, 抬眼的间歇, 看见 一辆汽车一 颠一颠地向 自己这边 开来 。因为太忙, 他没 在意来人, 他猜他 可能是来这 里采风的艺 术家吧, 反正每年 管桩桩都会 和类似的旅游 者、 画
26、家、摄影爱 好者相遇。那 人倒安静, 只顾自 己忙自己的, 停车, 选 地方, 搭帐篷。 黄昏 收工后, 那人来到 了管桩桩的 帐篷前, 主动请管 桩桩夫妇喝 了点啤酒, 吃了点 铁盒子里装 着的食物, 管桩 桩就用蜂蜜水 招待来人, 还挖 了一大勺蜂王 浆劝客人吃, 管桩桩 说: “ 你吃了吧, 保 管你这 一年都不得感 冒。 ” 第二天, 当他们又 忙着摇蜜时 那人开车走了, 只 把一顶帐篷 留在半里外。 那人 傍晚归来, 带着如 枪炮的照相 机, 折 过管桩桩的 帐篷, 再次请 他和妻子吃上 一次吃过的东 西, 和他 们聊 天, 问 他们的收入 、每年赶花 的线路、聊一 些零零碎碎的 话
27、。管桩桩问 他是不是记者, 他说 不是。那 你是 做什么的呢? 那人就在一个本 子上画了一座 很好看的房子 。 你是个盖房子 的? 那人呵呵 笑了, 说差不多, 是收 拾房子里面的 。 管桩桩 推测说, 那你 是个泥水匠 了, 刷 房子的 吧, 这 倒真是不像 。 但是, 就算 猜错了又有 什么 关系呢。 第二 天一大早, 那人就 拔帐篷走了。 看 着他的车子像 来时那样一 颠一颠地开走。 “ 嗨, 他 倒是赶 场赶得 快呢! ” 管桩桩 心里说。一个 理想油 然而生, 并迅速生 根, 转 眼枝繁 叶茂。管桩桩 想要一辆能装 得下自己和 妻子, 以及 五十箱蜜蜂 的大车子。 那样, 在往后赶场
28、 的日子里, 车子就是 他们的房子, 是他 们在路 上的家, 车子 的样 子大概就是大 卡车的样子, 改装后 一边摆放蜂 箱, 一 边是他 和妻子的起居 间。 那时 候, 自 己就开着这 车, 带 着妻子 和蜜蜂, 在晴空下 追赶着鲜花 的踪迹。他们 到达的区域将 会扩大, 他们 要从海南沿海 北上, 要去云南 罗平、 贵州安顺、 安徽歙县、 江西婺 源、 江苏兴化、 甘肃陇 南、 新疆昭 苏大 草原, 还要去青海 湖, 去 陕西汉 中 那都是 他听别的赶花 人说过的地方 。他们夸说那 些地方的美, 说 那里 的油菜花田是 世界上最动人 的风景。 开着 那辆车, 追着赶着, 没准 他们就 把中
29、国走遍了 呢。 ( 有 改动) 1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 项是( )(3 分) A. 管桩桩 十七岁那年, 作为 养 蜂人的父亲去世了, 管 桩桩情 非得已, 只能子承父业 做了一 名养蜂人。 B. 管桩桩一年中大部分时 间在 外 “ 赶花”, 活在春天里, 但 跋涉 奔波的辛劳可想而 知, 而他却 发自内心地高 兴、喜欢这样的生 活。 C. 小说中写到的花如油菜 花、 芝麻花、 槐花和荆条 花等都是 “ 生活之花”, 而不是风 花雪月 之花, “ 赶花” 就是 管桩桩生存、生活 的手段, 在 管桩桩看来并不浪 漫, 也无诗 意。 D. 小说主要运用了心 理描写
30、来刻画主人公形象, 塑 造了一 个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 爱生活 、 热爱家人、 充满 幸福和理想的青年 农民形象 。 E. 二十岁的管桩桩 结了婚, 从 此他开始和妻子一 起 “ 赶花”, 这才开始体会到生 活的幸福, 他的心里也 开始有 了更多的牵挂。 解析:A 项, “ 情非得已 ” 不 恰当, 从文 中信息看, 管桩桩 虽有不得已 的原因, 但还是很 喜欢这个职 业的。C 项, “ 在管 桩桩看来并不 浪漫, 也无 诗意 ” 是错误 的。E 项, “ 二十 岁的管桩桩结 了婚, 从此他开 始和妻子一起 赶花”, 而文 中说 “ 结婚第 二年, 他们一起 上路赶花了 ”; “ 这才开始 体
31、会到生活的 幸福 ” 也是错的 。 答案:BD 13. 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题目 “ 赶花 ” 的含义及作 用。(4 分) 解析: “ 赶花 ” 是主人 公的生活方式, 也是 他实现人生 价值和生活 理想的方式, 可以 把它看作是 对生活和理想 的追 求。其作用就 是贯串整个故 事情 节, 并营造美 好的境界。 答案: 含义: “ 赶花 ” 就是 “ 赶”生活, 因为这是管桩桩养 蜂采蜜 赖以生活的手段; “ 赶花 ” 更是“ 赶 ” 理想, 它是主 人公追求幸福美好 生活的象 征, 是主人公实现人生 价值的 途径。 作用: “ 赶花” 是小说 结构全篇 的线索, 同时也给小说 营造了 一种诗
32、意的氛围。 14. 小说中写 “ 那人” 的情节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小说中出现的 “ 那人 ” 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 展, 从他那里主 人公管桩桩有 了新的理想追 求, 丰 富了人物 形象, 并进 一步彰显了 文章主题。 答案:(1) 引出下文管桩桩新的 赶花理想;(2) 推进 小说情节发展, 使文章叙事有波澜, 从而 吸 引读者;(3) 丰富 了管桩桩的人物形 象;(4) 深化 文章主旨, 突出了主人 公对生 活的热爱及对幸福 的不断追 求。 15. 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是当今 中国农村社会的主 流现象, 而 在赶花中读者 看到的却 是一个子承父业的 形象,
33、你认为这个形象 有现实 生活的基础吗? 他的存在有现 实的积极意义吗? 小说描写他 的幸福感合情合 理吗? 请你就这三方面的问题 任选其中一个加以 探究。(6 分) 解析: 不管明确何种 观点, 一定要紧 扣管桩桩通过 “ 赶花 ” 以得到幸 福生活的主线, 论 述要合理, 理由要充分。 答案: 观点一: 有现实的生活基 础。(1) 农民进城 务工的很多, 但大多数人最终还 会回到农 村, 回到农业上来, 他们的根在农村。 (2) 农村中还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 坚守, 管桩 桩只是他们中的一 个典型而 已。 (3) “ 以农为本 ” 的观念在中国人的 心中根深 蒂固, 这也是管桩桩这 样的青 年
34、农民能够坦然地 在农村生 活的原因。 观点二: 有现实的积 极意义。(1) 管桩桩积极乐观地 对待 “赶花 ” 的态度告诉读 者, 只要做好 自己的事情, 就会有幸福, 有快乐。(2) 管桩 桩 “ 赶花 ”, 经常奔波在 野外, 应 该是很辛苦的, 而管桩 桩却充 满幸福, 这告诉读 者, 生活也好, 工作也罢, 珍惜眼 前拥有的就会幸福, 就 会成功。 (3) 管桩桩的存在 使人们对现 实进行更深广的 思考, 解决“ 三农 ” 问题, 从 农民 方面入手可能也是 一个不错 的途径。 观点三: 管桩桩的幸 福感合情 合理。(1) 管桩桩 这种幸福感 符合小说赶花 自身的叙 事逻辑。(2) 从
35、 个性心理看, 管桩桩的 幸福感 与他对 “ 赶花” 的热 爱有着密切 的关系。 (3) 管桩桩在 “ 赶花” 的 过程中感受到了 亲情, 充满了快乐, 有满怀渴 望 想更好地去 “ 赶花” 的情感。 ( 认为不合情合 理的观点也可 以, 只要谈出得当的理 由即可) 三、语 言运 用(12 分, 每小 题 4 分) 16. 请从祝福和老人与 海两部作品的主 要人物中 各选一个, 为他们写一 份简要 的评语, 以表达自己 对他们的评价。每 份评语不 超过 25 字。 孔雀东南飞人 物: 焦仲卿 虽生性懦弱, 却也不惜 拼死反 抗, 其勇可嘉! 或: 忠 于爱情, 敢 于坚持, 信守诺言, 多情重
36、义 。 或: 一个信守诺言、 敢于反抗、勇于担 当的爱人 。 答 祝福人物: 老人与海人物: 解析: 对人物的评价 要从人物的主 要经历、事迹 等方面入手, 结合人 物性格、地 位进行。 答案 示例: 祥林嫂 善良本分、吃苦耐劳, 却最终被 吃人的 旧礼教吞噬。 桑地亚哥 一个面 临厄运、 绝不屈服、顽强坚 韧的硬汉 子。 17. 概括 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 。不超过 35 字。 对哥 斯达黎加 4 000 余人的一项研 究发现, 大约一半 人具有让 “ 咖 啡因 ” 在体内 停留的遗传特点, 被认 为是 “ 咖啡因 代谢缓慢 者 ” 。 这些 人喝咖啡容易 导致心脏病的 发作。 另一 半人则有
37、相反的 遗传特点, 这种 特点 使他们的身体 能迅速对 “ 咖啡 因 ” 进行代谢, 喝咖 啡反倒能帮 助他们降低心 脏病发作的危 险。 一位参与 研究 的人说, 此项发现 能解释为什 么早先那些检 验 “ 咖啡因 ” 对心 血管系统影响 的研究会出现 不同的结果。 解析: 阅读所给文字, 知 道有一个句 子对概括研究 的结论很重要, 这就 是 “ 为什么早 先那些检验 咖啡因 对 心血 管系统影响的 研究会出现不 同的结果 ” 。 我们抓住了这个 句子, 分析 “ 为什么 ”“结果” 的内 容, 之后用分 析出 的内容对 “ 为 什么 ”“ 结果 ” 进行 替换, 并在此基础 上对这个句 子
38、进行适当的 增删和语序调 整。 答案: “ 咖啡因 ” 导致或降低心 脏病发作的危险, 取决 于两种 相反的遗传特点。 18. 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创意 春晚公益广告筷 子篇有 关内容, 根据文意补充 设计, 或 描述生活或陈述见 解。要求: 语意相关, 句 式大致 相同。 筷子, 是一个含蓄的中 国人, 表 达情感与爱很重要 的工具。 它所传达的, 是启迪, 是传承, 是 明礼, 是守望, 是关 爱, 是感恩, 是睦邻 婴儿时, 长辈用筷子蘸 各种味 道来教你辨别酸甜 苦辣, 是一 种启迪; 幼儿时, , ; 孩提时, 爸爸敲打你先 下手夹 菜的筷子, 是一种明礼; 长大后, , ; 除夕夜,
39、 热气腾腾的饭 桌上摆 满了筷子, 是一种团圆 。 一双筷子, 承载中国数 千年的 情感。有滋, 有味, 幸福中国 味 。 解析: 一定注意先找 到所要仿写的 语句, 然后仔细揣 摩它的句式 结构, 同时还要注 意它的内容 要求。 要 研究 所给 句子内容上的 特点, 研究句中 对应的词语。 抓住例句中关 键性 词语, 充分展 开联想和想 象。根据第一 段 “ 是 启迪, 是传承, 是明礼, 是守望, 是关 爱, 是感恩, 是睦邻 ” 的提 示, 幼 儿时, 可从 “ 妈妈 ”“传承 ” 的 角度组织答 案; 长 大后, “ 摆满了筷子 ”“ 团圆 ” 提示 可从 “ 你 ”“ 感恩 ” 的角
40、度作答 。 答案: 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 夹起生活的喜乐年 华, 是一种 传承 你用筷子往 妈妈的碗 里夹上一块她爱吃 的菜, 是一种感恩 四、作 文(4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 作文。 有个 四五岁的男孩, 平 时总爱反着 穿袜子, 父亲有时 帮他把袜子 穿好, 他还要自己 脱下来, 再翻 个面穿 上去 。有一次父亲 生气地问他: “ 你 为什么总要 反着穿呢? 线头 露在外面, 多难看! ” 没想到他 竟理直气壮地 说: “ 袜 子是我在穿, 不是 穿给别人 看的, 线头在里面, 会使 我的脚 不舒服, 我当然要 把袜子翻过 来!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 你怎样的 思考?
41、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 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 自拟 题目, 自 定文体; 不少于 800 字;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写作 指导:(1) 从儿子角度立意。材料中儿子的话, 应 该是作 文立意的关键句。 审题的核 心要素是如何看待 自我行为, “ 自己 ” 一词 为立意 的关键点。 解读此 关键语句, 可有以下立意: 为自 己而活( 不 必活在别人的眼光 下); 勇于打破常 规, 选择适合自 己的; 坚持符合自己 发展的做 法; 人生如人穿袜子, 苦 乐自知; 别人只是观众; 快乐的感受因人而 异; 实践出 真知, 行不行要靠亲身 体验( 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等。(
42、2) 从父亲角度 立意。材料中, 父亲想 引导孩 子照常规穿袜, 孩子却 不听从, 父亲生气也是人之 常情。但 父亲也不能不尊重 孩子感受, 不能一味要 求孩子 按惯例做事。毕竟, 孩 子的做 法是建立在真实感 受上的。 解读此关键语句, 可有以下立意: 教育孩 子时要尊 重孩子的真实感受, 因 势利导; 人要努力适应、 遵守社会规范; 要多考虑他人的 感受等。(3) 综合 角度。可立 意为: 人既要保有本 真, 尊 重自 我, 又要努力适应社会 规范等 。 例文: 适于己方为最好 弱水 三千, 只取那一瓢 饮。 纷 繁尘 世, 事 物实乃多也。 为人处世, 百千 方式。 而物不独取华表, 事
43、非 随波 而流 。苍苍世间, 唯有 适于己, 方为 最好。 梅避 繁春而居凌寒, 终 得傲雪高洁 之美名; 竹无丽 花而挺立直上, 成千 古不屈佳话 。 自己的生 活自己的 人生, 该有 自己的选择, 选择 最适合 于自己, 最能让自 己活出价值 的, 才 是最好的生 活方式。 记得 有个爱反穿袜 子的男孩, 即使 父亲帮他把袜 子穿好, 他也会 脱下反穿, 父亲责 备时他回应: “ 线头在 里面, 会使 我的脚不舒 服, 我 当然要 把袜子翻过来 。 ” 天 真的回 应 体现了男孩对 适于自己的方 式的追求, 是啊, 舒服 才重要, 合适自己 才是最好。 男孩 的选择值得肯 定, 因为适于己
44、 的选择, 于个人而 言, 是 走向梦 想彼岸的大道。 国人引以为傲 的刘翔, 当初 专攻的是跳远, 但 教练的慧眼 识金, 引他入了一 百一十米栏, 这个 对黄种人来 说绝对弱势 的项目, 却成 就了 一段飞人佳话, 原 因很简单, 它适合 刘翔, 而适合才是 最好的 。 再看 至今仍有许多 人为之叹息的 弘一法师, 才华横 溢的他本可 凭借超群的才 华享人世富贵, 但他 最终 放弃 了尘缘, 在佛门净 地享另一种 人生。且不论 俗家与佛门孰 优孰劣, 然法师觉 得佛门清香 更适于己, 所以 选择 离开 了红尘。 而法师的圆满 与千古佳传, 不正 是对适于己 才是最好的最 佳诠释吗? 而另
45、一位才子, 南唐后 主李煜, 却因 错生帝王之家, 终 落得才华难 以尽展且国破 家亡的悲惨境 地, 如今, 后人 只得吟念着那 些伤感的词句 来惋惜这位没 能过上适于己 之生活的才子 了。 适于 己方为最好, 于个 人如此, 于民 族国家亦如此。 近代欧美因资 本主义而雄起, 国 人便学之, 但洋务 运 动、 辛亥革命却也 未能让中国走 上富强, 直到马克 思主义燎原 古老华夏, 中华民 族才重新奋 起。适于己才 最好, 适于 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才是 我国最好的选 择。 而三 年灾荒, 十年 “ 文革 ”, 中国又来 到了历史的十 字 路口, 一代伟 人邓小平为中 国点燃了前进 的明灯, 中
46、国 摒弃了苏联的 模式, 选择了适 合自己的改革 开放之路, 而三 十多年的腾飞 证明改革开放 是新时代中国 最好 的选择! 人于 世间寻寻觅觅, 终 需各取所需, 然而 留一份坚持 与清醒, 牢记 万物之中适于 己才是最好。 并为寻觅 适于 己不懈奋斗, 如是, 才能 实现自 身价值。而此 理, 于个人, 于社 会, 于 国家, 岂有异乎? 点评: 本文立意切合题意, 观点 明确, 全文紧扣“ 适合自 己的才 是最好的 ” 这一观 点展开, 中心 突出; 文章选择 刘翔、弘一法师、 李煜以及 中华民族近现代以 来直至改 革开放之路为材料, 可 谓材料 丰富, 而且从个人到 国家民族, 形成了
47、递进 关系, 思 路通畅, 气魄宏大。文 体特征 明显, 结构严谨, 是一篇规范 的 议论文。 目 标 预 览 (1) 了解中 国古 代文 化典 籍的 概况, 掌握 “四 部分 类法 ”以及 每一 部类具 有代 表性 的经 典作 品。 (2) 了解中 国古 代传 统文 化的 发展和 流变 ,学 会用 现代 人的眼 光来 观照我 国古 代的 文化 经典 ,了解 中国 古代 传 统 文化 在今天 的现 实意义 。 (3)了 解 中国 文化 经典 研 读一 书的 特点 ,以 及每 一单元 的侧 重 点,为 学习 本书 做好 准备 。 单 元 综 述 本单元 是全 书的 绪论 部分 。 采 用问 题提 示的 方法 , 引 导我们 对 中国文 化经 典及 其学 习方 法有一 个总 体的 了解 。 入 门 四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