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周末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然:的样子 B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顺流而下C顺流而东也 东:向东,名词活用为状语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倚歌而和之/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知东方之既白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方其破荆州 其皆出于此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侣鱼虾而友麋鹿 到则披
2、草而坐,倾壶而醉4从句式结构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为其然也 D.客有吹洞箫者二、名句默写1、_,水光接天。_,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_,_。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 。4、顺流而东也, _,旌旗蔽空, _ , _ ,固一世之雄也。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_,虽一毫而莫取。_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_,_ 用之不竭。三、阅读理解赤壁赋节选 苏轼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孟
3、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4、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后赤壁赋 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5、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5解释下而加点的词语。正襟危坐_ 泣孤舟之嫠妇_ 山川相缪_ 举匏尊以相属_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荆州,下江陵(向下,指到下游) B、挟飞仙以遨游(偕同) C、是岁十月之望
6、(农历每月十五日) D、反而登舟(同“返”,返回)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 予亦悄然而悲 B、耳得之而为声 复游于赤壁之下C、而今安在哉 顾安所得酒乎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之久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吾从而师之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B赤壁赋作者运用对话,通过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C. 后赤壁赋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 后赤壁赋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道士顾笑,予亦惊寤。11、第一段大肆渲染古人曹操“一世之雄”,其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