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61107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驾驶员生理状况及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人是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车辆是由人来驾驶的,道路又是由人来使用的,所以说人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据道路交通事故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人的驾驶活动又受身体条件和心理特征支配,所以,只有掌握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特征,才能安全驾驶车辆,减少行车事故。1 疲劳驾驶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影响 (1)驾驶疲劳的外表征兆机动车驾驶人固定长时间坐在驾驶操纵位置上,活动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由于长时间精力集中和判断车外各种信息情况,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张中,从而出现驾驶疲劳。疲劳驾驶也是发生

2、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疲劳程度 征 兆轻度疲劳 经常打呵欠,眼皮沉重,换档不及时、不准确中度疲劳 眼睛痛,口干舌燥,全身发热,驾驶车辆走神重度疲劳 出现瞬间意识模糊,头不由自主地往下耷拉,心跳加快,浑身发颤,出冷汗(2)形成驾驶疲劳的原因要 素 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睡眠质量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睡眠环境差等生活环境 家务事多,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等车内环境 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过大,座椅不合适,振动剧烈等车外环境 路面状况差,交通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不良等运行条件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时间身体条件 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患有某种慢性病等驾驶经历 技术

3、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经验少,安全意识差等(3)驾驶疲劳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影响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注意休息,严禁疲劳驾驶。一般情况下,连续驾驶超过2 小时,至少停车休息 20 分钟,连续驾驶超过 2 个 2 小时,至少停车休息 1 小时,24 小时内累计驾驶不得超过 8 小时。机动车驾驶每天连续睡眠时间不得少于 6 小时。否则容易出现“过度疲劳”,导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使判断力下降,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疲劳特征 起 因 对驾驶人的影响急性疲劳 长时间连续驾车而发生的暂时疲劳 停车作短时间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慢性疲劳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没有恢复引起 短暂休息不能消失,极易发生事故

4、过度疲劳 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 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4)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提高对驾驶疲劳的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其危害,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其对策,提高思想警觉,形成预防驾驶疲劳减少车辆事故的氛围。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术、生理、心理素质。确保八小时睡眠,使机动车驾驶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严格控制日行车时间(每日 3-6 小时)。学会掌握持续行车的时间节奏,长途中两小时停车休息一次,要求机动驾驶人离开车辆活动几分钟,呼吸新鲜空气,变换体位姿势,使肌肉、神经感官得到短暂放松休息;长途出发前要休息好,使精力、体力充沛,安排好途中的食宿和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

5、带好食品、饮料、药品,以备急需。搞好车辆维护,确保良好车况,避免和减少途中抛锚,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体力的消耗。 2 机动车驾驶人饮酒的危害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发现道路标志的能力差,对速度、距离、信号灯和停车标志的错误判断以及知觉能力下降,大脑反应开始迟钝,头脑昏沉、神志不清、眼花缭乱,精神疲乏,失去自控力。判断失误、反应不当,对安全行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饮酒过量后果是极其危险的。3 机动车驾驶人对疾病、药物的反应机动车驾驶人比较常见疾病有:血压高、胃病、腰肌痛、肌炎、神经根炎、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机动车驾驶人在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动作

6、不协调,准确性和速度也会下降,慢性疾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药物服用如:催眠药物、使人恶心和产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后,会使机动车驾驶人反应迟钝,降低注意集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4 环境与安全行车(一) 道路因素:(1) 路面狭窄,平面交叉,混合交通,标志不全。(2) 弯急坡陡,不符合公路技术标准。(3) 养护不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4) 管理不严,公路上非法作业,摊卖、乘凉、晒谷物等。(二) 自然因素: (1) 气候条件不良:冰雪、风雨、雾障、烈日等。(2) 突发自然变化:飓风、滑坡、大水、大火、地震等。(三) 其它因

7、素:如交通指挥错误、指挥信号失灵,违反乘载规定,行人违反交通规则,老弱病残行动迟缓及非机动车违章行驶等,也都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之一。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广大机动车驾驶人不紧要懂得引起发生车辆事故的这些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照原因经常自己有无潜在不安全因素的苗头,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5 复杂道路安全行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其特点是泥水混合,路面黏稠,滚动阻力大,附着力小,车轮容易滑转和发生侧滑。一定要握稳方向盘,选择较好的路面行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在通过傍山险路等危险路段,机动车驾驶人要确保制动、转向万无一失,提前降低车速换入低速档,要沉着冷静

8、、胆大心细;如情况允许应尽量在道路中间或靠山一侧行驶;转弯时应提前鸣号并降低车速,禁止空档滑行。通过傍山险路段,如在下坡手、脚制动同时失灵时,首先要把好方向,松开油门,迅速减档并果断地利用天然障碍物体给车辆造成阻力消耗汽车的惯性力,情况危险时,可以把汽车靠向路边的大树、土坡,以达到迅速停车的目的。隧道光线暗,视线受限,道路较窄,进入隧道前应提前打开前照灯,在隧道内不准停车,通过较长的隧道时不准鸣喇叭,并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汽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提前换入低速档,机动车驾驶人要有正确的驾驶姿势,并且要有耐性,行驶中下腰紧贴靠背,两大腿分开,左脚放在离合器的左下方,两手握牢转向盘,依靠惯性使两前轮平稳降入沟底,再提速上沟行驶。身体尽量不要随车跳动或摆动。行驶速度要均衡,不要忽快忽慢。通过较大坑洼或较宽沟槽时,应减速驶入。雾天是最恶劣的气候之一,对行车极为不利,机动车驾驶人稍有不慎,将会酿成碰撞事故,行驶中如发现前方路段有障碍物时应判明情况,确认安全对面无来车时方可通过。 车辆涉水后,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检查进行必要的恢复工作。起步后应用低速档行驶,并连续轻踏制动踏板,清除制动器里的残余积水,确保制动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