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古论文.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61073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古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古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古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古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1良渚地区考古发现及其意义姓名:支钟振 大类:理工大类 学号:11121679【摘要】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 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 1959 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 5300 年至 4200 年前,属于新石器晚期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 5300 年至 4200 年之前。【关键词】良渚文化;新石器文化;遗址群;国家起源一、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过程应当指出,所谓的良渚文化遗址不仅仅指某一

2、处遗址。考古学上“文化“ 的概念是指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内,某个人们共同体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体现,习惯上以该类文化遗存的最早发现地来命名该文化。因而良渚文化本身并不是局限在良渚这个小范围内,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因此,广义上的良渚遗址应当是在上述地区发现的所有属于良渚文化的遗址。但笔者在此仅仅介绍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良渚遗址群的发现过程。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 75 年前

3、。 “良渚遗址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它最早在 1936 年被发现,同年和 1937 年由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主持发掘,1938 年出版了良渚一书的发掘报告。 ”1施昕更先生从 1936 年 12 月开始,相继在棋盘坟、荀山、长命桥、钟家村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石器、陶器等遗物。在报告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发掘的经过和收获,还根据发掘资料提出若干颇有价值的看法。但受制于当时的条件,他的很多看法是有待商榷的,如他认为浙江的“黑陶文化”晚于山东龙山文化而且前者是由后者的传播关系而产生的,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事实的。真正比较深入地了解良渚文化,是从发掘吴兴钱山漾遗址 (图

4、1) 和杭州水田畈 (图2) 遗址开始的。钱山漾遗址原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村落,距今 4700 多年,属良渚文化。1 良渚遗址发掘的意义 吴汝祚 1987 年 2 月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2早在 30 年代,慎微之先生首先发现并有著述发表。1956 年,在河水干涸的浅滩上采获石器数千件。同年 3 月和 1958 年 3 月,又进行过两次科 学发掘,出土了陶质的鼎、罐、壶、盆、钵等器皿以及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出土物中还有石质刀、斧、锛、犁等生产工具和稻谷、蚕豆、甜瓜、毛桃、花生等植物种子,从而说明湖州当时的农业生产已具相当水平。遗址中出土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

5、品,证明了湖州是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个遗址距今四千七百多年左右,相当于黄河流域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它的发现填补了原先几乎一片空白的湖州原始文化的历史。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良渚文化的了解。水田畈遗址位于杭州北郊,1958 年为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师生们所发现。同年九月和翌年八月,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了两次小规模的发掘。获得的资料表明,它和钱山漾遗址的内涵基本相同。特别是第四文化层所出的稻谷、瓜子、桃核等,与钱山漾所出互为印证,进一步确认了它们的历史存在。而且,两个遗址出土的某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例如石犁、木桨、竹木器等,反映出来的水平要比后人想象的高得多。 2以上遗址的发现揭开了良

6、渚文化遗址发现的序幕。从 1936 年初次发现开始,发掘工作遗址断断续续地进行至今。形成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 100 余处遗址群。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在遗迹群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遗迹有反山遗址、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莫角山遗址和庙前遗址等。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回顾一下反山遗址和莫角山遗址的发现过程,其他遗址不意义赘述。反山遗址 (图 3) 约 2000 平方米,是良渚遗址群内第一次正式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墓地。考古工作者于 1986 年在其

7、西部 600 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排列较为有序的良渚文化墓葬 11 座,它们大多有宽大的土坑墓穴,整齐地排列在人工营建的高约 5 米的墓台上,有棺甚或有椁。占全部随葬器物 90%以上的三千余件的玉器中不乏盖世精品,尤以雕刻有完整的神人兽面图纹的“大琮“、“大钺“令人叹为观止,显示出反山墓地在良渚遗址群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反山是一处良渚文化的“王陵 “。 3这意味着良渚遗址的考古工2 良渚文化回顾与探讨 汪济英 1987 年 7 月3 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 第二章第二节 张童心 吕建昌 曹峻 2009 年 8 月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3作自 1936 年施昕更发现以来,至 1986 年

8、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莫角山遗址 (图 4) 的面积达三十万平方米,1992 年 9 月至 1993 年 7 月考古工作者在其部位发现了良渚文化夯筑建筑基址。在近 1400 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了成片的砂土堆积,其下叠压了大面积的夯土,局部的解剖确认这里的夯土由 9-13 层较纯净的砂土与泥土间隔构成,总厚度约 50 厘米,并在泥层层面发现了明显的夯窝。同时在发掘区以西约百米的水田耕土下又发现了成排的柱坑与柱洞遗迹。初步钻探表明该夯筑基址面积达数万平方米,这是良渚文化中最为恢宏的建筑基址。莫角山遗址的发现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笔者认为还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所谓“良渚古城”的发现。20

9、07 年 9 月,在莫角山北侧的河池头村发现了东西分布的底部铺垫石头的类似遗迹,东段与雉山相接。10 月下旬,在莫角山东侧找到了南北向分布的相关遗迹;11 月找到了莫角山南侧的相关遗迹。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种底部铺垫石头的遗迹应是良渚文化时期围绕莫角山四周的古城墙。 (图5) 2007 年 12 月,为保护良渚遗址,当地的农民需外迁安置,当地政府打算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建农民房。在建房前,因为良渚遗址的特殊重要性,考古队先进场试掘。谁料一挖下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考古队员先发现了良渚时期的古河道,又发现了几块人工堆筑的石块。由于这一遗迹位于良渚的最重要地带莫角山遗址西侧平行约 200米,

10、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是莫角山遗址的西城墙。于是,省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在莫角山周边的考古调查,并得到了批准。经过三四年的努力,良渚古城已经一步步向我们露出真面目。但是自从 2007 年底宣布发现良渚古城墙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争议。 “良渚古城”的真实性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证实。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一旦这一考古发现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它的考古价值绝对可以与殷墟相媲美。二、 良渚地区的出土文物良渚文化遗址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玉器 (图 6) 和陶器 (图7) 最具代表性。笔者在此就对这两种文物进行简单的介绍。良渚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

11、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分布地域范围广、品种数量多、存世量大,这是其他各文化所不能比的。2、在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材质一般为就地取材。在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中,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有少量蛇纹石。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43、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在器型上一般以扁平器居多,讲究左右两边对称。4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由于在江南水乡的地下埋藏了四千多年以及玉质的关系,出土时大部分呈鸡骨白形态。5、良渚文化的纹饰极富地域特点,主要是神人兽面纹( 包括简化了的神人兽面纹)、兽面

12、纹和太阳纹。6、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传承有序。在良渚文化所在的同一地区环太湖流域,向上可追溯到 7000 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这 3000 多年中,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中间没有间断。 4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多泥质轮制的黑陶。因此在良渚遗址发现之初,考古学家称其为黑陶文化遗址。典型器皿有柱足盉、高圈足镂孔豆、高颈贯耳壶等。陶胎细软,大多轮制。表面打磨,烧后呈黑色光泽。造型规整。纹饰线条纤细工整,以几何形纹为主,有弦纹、竹节纹和各种形态的镂孔纹等,并出现有彩绘陶,在薄而黑或黄黑色陶器上绘以棕红或黄色纹样。三、 良渚地区考古发现的意义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良渚地区的考古发现无论

13、在 20 世纪还是 21 世纪都是十分重大的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国家起源甚至文明的起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了作用。笔者认为,良渚地区考古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为研究城市和国家的形成、社会制度变革提供珍贵材料日本学者中村慎一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指出,良渚文化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中国地方考古学之内,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为城市、国家及文明的形成这一人类历史或者说世界史的重要研究课题提供珍贵的资料。 5。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14、。 (指考古人员 2007 年 11 月 29 日在杭州宣布发现的“良渚古城” )而古城墙的发现无疑标志着城市的出现,意味着早期国家的形成。另一方面,墓葬遗存也为当时社会出现了等级阶层的分化提供了佐证。而玉器制作更是体现了在良渚文化时期,在氏族和部落里已经出现了具有很高权威的领袖人物,有着组织大量劳动力进行这类大规模营建工程的社会权力。因此,良渚地区的考古发现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制度变迁的过程。4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上册) 第一章 章正义 2008 年 7 月5 良渚文化的政治考古学 (日)中村慎一 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5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理解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

15、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这句话说的很准确。良渚遗址群的考古发现与后来中华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来说,建筑传统上的夯筑的高台宫殿建筑,它与良渚文化的土筑高台是有一定联系的。尤其是玉器的制作,在中原地区原本是不够发达的的,但是到了夏商周时期,有了高度琢玉技术的产生,如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得相当精湛。这不可能突然产生的,应是长期吸取了良渚文化的制玉技术的结果。段周青铜礼器上的所谓饕餮,与良渚文化的神面纹有着一定的联系。殷周时期璧、琮、圭、璋等玉礼器的出现,也应该是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6因此,至少良渚文化应该是夏商周三代文明产生的渊源之一。此外,从田野考古资料来看,

16、礼或者礼制在良渚文化中已经萌生。至于证据,笔者在此不予论述。这种礼或者礼制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华文明最具特色、最具实际性意义的内涵恐怕就是古代的“礼”或者礼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良渚文化的中前期,也就是距今 5000 年前后,中华文明已经诞生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那么,对于这一地区的考古无疑是我们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并经之路,良渚地区考古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推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生产的认识有人曾说,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最辉煌的文化。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大大推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发展。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在新石器末期,

17、全国范围内,良渚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力,最殷实的经基础,最发达的宗教,最超前的文化,最强悍的集权统治,最大最牢固的城池,最广泛的势力影响。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的鼎盛时期。因此,良渚文化无疑是新石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文化。良渚地区的考古发现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参考文献: 施昕更 良渚 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R 浙江省立西博物馆 1938 周膺,吴晶 中国 5000 年文明第一证: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国 M 浙江大学出版 2004 吴光主 良渚文化史话M 宁波出版社 19996 良渚遗址发掘的意义 吴汝祚 1987 年 2 月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6 余继明 中国古玉器图鉴:良渚文化玉器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周膺 美丽洲:良渚文化与良渚学引论M 中华书局 2000 章正义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上册) M 中国传媒大学 1999引用图片:图 1 钱山漾遗址 图 2 水田畈遗址出土文物图 3 反山遗址 图 4 莫角山遗址图 5 城墙 图 6 玉器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论文7图 7 陶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