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关于跨选专业理转工易,理工转文易,经济类转纯文科易,反之 则难 。你能考什么?前面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问题,对专业有了初始锁定目标,但是还要考虑你能不能考这个专业,也就是说你还要考虑你的学科基础,专业学科跨度不要太大,例如:文学类可以跨法学、教育学、哲学,最好不要跨经管类、理工类、医学;经济和管理之 间可以互跨,如果数学不好,可以考行政管理,或者可以跨考法硕、教育、历史、心理 ;理工科最好不要跨考偏文的科目,因为学习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但可以跨考经管类等,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几大专业硕士介绍:1.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是专业学位的一种,招生来源主要是有实
2、践经验的现职人员。目前考取 MBA 学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加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 MBA 联考; 另一种是在 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2.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培养的是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MPA 的 报考招生考 试采取全国授 权单位联考的方式进行,统一命题,统一录取标准。招生对象主要为获 得学士学位后、有 4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3.法律硕士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要求考生有大学本科非法律专业毕业教育背景,是专门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法律 硕士不同于法学硕士,前
3、者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 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后者则是法学学位系列的一个层次。我们通常所说的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都是指报考法学硕士。三、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学术型研究生初试考英语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考英语二细看英语二与英语一的区别:(1)语法 英语二规定了总共有八个语法点,具体的语法点是要考的。只要把这八点做到了,基本上就没问题了。首先第一个就是名词、代词它的用法,数和格,就是可数不可数,这种会考。第二个是形容词。第三个是 动词 ,动词包括时态、语态,时态就是常见的,比如一般现在、一般将来
4、 这样子的过去时, 语态就是主动和被动。第四点常用连词,连词大家知道常用的就是七个, 这个大家把它准备好了,估 计在考察语法方面不大。第五个就是非谓语动词,就是不定式和名词。第六个虚 拟语气,具体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以及虚 拟语气在语言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个应该是一个考察的重点。第七个就是从句,列了宾语从句、主 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第八个同谓语从句,只要把这些语法点梳理下来了,大概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没问题了。(2)词汇第二个就是词汇,英语二的词汇表,大 纲后面主要是 词汇表, 词汇表没有任何的差别。及时说从单词量上的要求来说,英 语一何英语二是一样的。(3)阅读理解关于阅读理解的部分。1)
5、英语二没有英语一中规定的阅读理解中会出现3%的超纲单词。2)英语二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要求比英语一低一些英语一只是说你需要能够看的懂,即使你在上硕士期间所需要看懂的一切东西,英语 一从内容和题材上来 说它考察的内容可能更加广泛一些。而英语二,从内容上主要考会考这样几类:经济、管理、社会、文化和科普。注意它是把经济和管理放在最前边的,也就是 说经济类文章、管理 类文章可能是比较重要的, “科普”这个词放在最后说明科普考的可能比较小。体裁方面也规定了就是考三种类型:说明文、 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也就是英语二在考试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抽象性的比较难的文章概率会低一些。 针对具体的阅读的要求,英语二也是低一
6、些。比 较如下:第一点,英语一要求大家能够理解文章中概念性的含义,而英语二是没有的。也就是文章中不太会出现一些特别抽象的,特别复杂的费解的概念。第二点,它只要求进行相关的判断、推理,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引申,没有引申,也就是说在英语二中如果出现我们阅读理解中的一种题型,叫做推理题的话,它推理的难度要小于英语一。第三点,英语二中没有要求区分阅读理解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所以举例题,肯定不会考了。第二部分,英语一这部分规定了三种题型,一种是七 选五,给你七个选五个。第二种是搭配,第三个是排序。最近几年一直考的是七选五,是比较成熟的题型。英语二第二部分,就是新题型部分也规定了三种题型, 这三种题型跟英语
7、一非常不一样,第一种题型就是它给一篇文章,让你看,看完了以后 让你做一个配队,左边有一系列小短句子,右边有一系列补全这个句子的成份,七个选五个,配比下来,有两个选不到,这个难度比较 低,只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大概的理解应该都可以做。第二种就是小标题,我们也叫搭配题,就是用 标题和文章段落进行搭配,这个跟英语一是完全一致的。第三种,是 让你先读文章,有五个句子,让你根据文章的意思判断正误, 这个难度更低了,你猜一下也有五成的把握。所以英语二第二部分,就是 Part B 这个难度比较低。最后一部分,就是英语 Part C 翻译部分, 这个跟考研英语一 Pact C 也不一样,英语一 Part C
8、是给你一篇文章,有五个划 线的句子,一般来说那些句子让你翻译的,肯定是看起来就比较费解,而且比 较绕,比较难 懂的这样的句子。英语二中出现的翻译是一个全文翻译,给你一个英语文章, 让你从头到尾翻译下来。跟英语一比,更像是一个体力活,你要写的字可能多一些,但是整个文章的难度要小一些。因为边翻译边去理解的话,有 时候比孤零零地理解一个句子,翻 译一个句子可能难度还要容易一些,因为有上下文,大概蒙一下, 这个句子也能大概同时的翻译过来。而且这样的话,采分点就会比 较分散,有些很简单的句子也是采分点,你把它翻译对了也能得分。而英语一就是给你五个孤零零的句子,有的翻不出来,看不懂,就是没有得分。英语二我
9、担心的是,大家能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那些字写下来的问题,它的难度是降低的,量是加大了,所以 这个还是需要大家回去好好训练一下,就是有没有这个速度感,不 仅要求质,求量, 还要追求一个速度,把这个掌握了可能情况会好一些。(4)小作文 英语二的考试的写作,小作文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过去五年大纲,英 语一教育部是这样一句话,就是考察私人或公务信函、 备忘录、摘要和 报告,但过去小作文考察的都是信函,另外三种题型没有考到过,但是今年大纲明确提出了,不管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明年小作文分成两种题型,二者选一。第一种 题型还是信函、备忘录、报告,写一百 词左右。 这种题型还有。第二种题型,是新加的或者说特别
10、点出的,就是根据给出的一篇汉语文章,中文文章,用英文写一篇 80到100个词的文章摘要。摘要这种题型以前大纲也提到了,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点出。大纲出来之后,针对明年的考试,英 语让他的考生,小作文大概可能有 60%左右的可能性还是考书信,复习思路40%的可能性可能会考摘要。(5)大作文 针对大作文,英语二大纲和英语一一样, 还是论说 文。但是有一点小区别,就是英语一大纲是160到200个词,英语二是150词以上,所以字数稍微少了一点。一般来讲写到150到180也就差不多了,不需要写太多。今年英语一大纲样题改成了06年考题,就是给希望工程写一封信,请求捐款, 这个写作难度更大一点。英语二大纲样题改
11、成了08年考研写作真题,就是给你房东写一封信,借了 CD,忘还了,道歉,并且写一些建议 。英 语二就是日常书信,相对来讲简单一些。大作文大纲样题也变了, 过去八年都是2000年的考题,就是世界商业简史,而英语二的大纲,提供的 样题是一篇图表作文,是 2005年中国某一个城市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给出了一个表格图。通过大纲题我们可以看的出来,明年英语二考生大作文60%可能需要准备一下图表作文,40%还是需要关注一下图画作文。(一)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办法要求与2009年相同。除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基 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
12、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政治理 论、外国语、基础课 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 150分) 。从2010年起增加一套统考英语试题( 即英语二)供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选用,原统考英语名称相应改为英语一。(二)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单元(外国语) :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律 硕士(法学)、建筑学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 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专业采用统考英语一(日语 、俄 语);翻译硕士采用翻译硕士外语试题;其余各专业可选用统考英语一(日语、俄语)或英语二试题(英语二重点考查考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
13、是阅读和翻译能力)。 满分均为100分。四、确定专业前对分数线的了解: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 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 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 此外还要看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考生要考虑个人的综合 实力和经济能力。五、如何查询和选择学校的问题:首先,可利用人脉关系了解所报考的院校。人脉也是“ 生产力”,能帮你提高成绩。如果决定报考哪个学校,你可以向在那个学校读研的同乡或已考上研的学长询问。可 问一些有关于院系的导师情况,就 业问题 ,学 术风气问题等,也可以向你大学老师
14、求助。其次,利用网络了解院校。网络是最便捷的信息查询工具。你可以登 陆你想报考的学校网页,查询招生 简章,了解 历年录取情况、导师简介、联系方式及如何能得到复习资料等方面的信息。你也可以到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有关信息,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网罗了很多考研方面的信息,甚至是调剂信息。每年的七月过后,各学校的招生 简章陆续公布,这时要注意关注考研参考书目有无变化,招生人数有没有增减的情况。信息确定以后,基本上心中的学校就出来了。心动不如行动 喜欢就多关注选择学校之后,行动就是报考成功的决定因素。 为了实现愿望,研友就要开始了艰苦的复习。期间,大家要多关注考研的最新信息,搜集专业考试方面的资料,并保持一定
15、的人际关系。首先是研友们要设法搞到近几年的专业真题。真 题最能体现命题的重点与思路,是复习专业课最好的参考资料。有了真题, 还要多加研读出卷老师的论文与著作,这样能帮你打开思路,积累素材。另外,最好能认识你报考专业的研究生,复 习中,与他 们保持联系,他们能给你很多有用的信息,甚至包括复试的具体流程和大体内容六、学硕与专硕的区别(一)、培养目标不同:定义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 术型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
16、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二)、培养方向不同: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一月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硕 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学历教育:一月考试, 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个就和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一样了)2.非学历教育:十月考试,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 (这
17、里指的是在职的研究生)(三)、招生条件不同: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指在职的研究生的条件),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 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我们学生平时说的专硕是和普通学术型的一起报名,一起考试的那种, 应届的往届的都是,和在职研究生的要区分开来。具体的报考条件上所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去看,一般有明确说明,一般学生当然全满足了。(四)、招生考试不同: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 ”,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阅卷。我 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同样是统考,和学术的一起在一月
18、份进行考试。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这里偏向于说在职)(五)、入学难度不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 2005 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 万,招生人数只有32 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 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 考者众多, 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
19、校和专业。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 (在 职那种)和年初的“统考”(我们学生的理解的那种)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 这 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 题、 阅卷。不同 专业的入学 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 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 MBA 的录取比例在6:1 左右; 2004 年全国法律 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 。此外, “联考”和“统考” 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 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 “联 考”的考 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六)、学习方式不同普通硕士:全日制学
20、习。一般为3 年。专业硕士:半脱产,学制23 年(这里偏向指在职的)。具体的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学术和专硕,有两年、两年半、三年。具体以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上显示的为主,具体学校具体分析了。(七)、学习费用不同: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 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 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 为8000 元/ 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 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 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
21、请国家助学贷款(偏向于说在职研究生)。学费标准具体也以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注明的为准。(八)、文凭颁发不同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在职)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 硕 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 “统考”生拿“双证”, “联考”生拿“ 单证” 。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专硕也发双证的,和学术一样 。(九)、认可度不同普通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 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 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 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 方向
22、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 议这类毕业 生通过实习、兼 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硕士:参加1 月份 统考的 MBA 能拿双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学位证,因此对专业硕士的市场认可程度略有差异。当然,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逐渐上升,很多企业不再苛求学历证书,而是更关注专业学位证书本身的含金量。七、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区别我国的高层次法律研究生教育目前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设与1995年,96年首批招生,
23、2000年开始联考并限招非法律专业考生,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法律教育接轨,满足社会对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法律硕士(简称 JM)限招非法律专业考生,不再划分具体专业,其知 识结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主要 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及企事业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 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等。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法学硕士
24、与法律硕士的区别有:(一)、培养目标不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与法学硕士学位处在同一层次上,各有侧重。前者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后者是学术型、专业型高 级法律人才。在一些法治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其法律教育是在大学之后,如美国等。从长远来看,随着法律教育的发展,法学本科将逐 渐 减少,法学 硕士最终与法律硕士并轨,教学、科研人才应主要通过法学博士生教育来培养。法律 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学位,一方面为法律实务部门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也将为法学博士生教育提供宽广的生源基础。(2(、招生条件不同:法律硕士要求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而法学硕士无此限制。即不得报考法律硕士13个法律专业为:法学、
25、经济法、国际法、国 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 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对于同等学历是否招收从各校规定,关于网上“法学法学 硕士不招生同等学历”的说法是 错误的。(三)、招生命题方式、试题难度、应试难度不同: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考研公共课都参加全国统考,但专业课法律硕士是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法学硕士是有资格招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参加法学硕士专业课考试,其难度有目共睹;法律硕士专业课考试为全国联考科目,有统一大纲,已形成了规范的复习教材,难 度有限。法律硕士考生在应试之前都没有学习过法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诸多考生不了解,作为新生事物,
26、目前录取分数线目前相 对较低,达到国家 线就能考上,名校录取分数线比国家 线相差不大, 录取比例高,入学竞争压力小。而法学硕士考生大多数为法律专业考生,竞争压力大,名校考取比例高达1/20-50。法律硕士考前培训已经走向成熟,考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个好的培训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参加系统 培训的考生通过率高达50以上,有的达到7080。但随着生越来越多的非法律专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法律行 业,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的亦呈难度增大的趋势!(四)、教育方式不同:法学硕士入学时就固定导师,专业划分较细,研究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方向,研究有向深度发展。法律硕士不分专业,入学后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注重实践和应用
27、,入学后才设导师,每个 导师带的学生相对要多。对于非法律考生,如果学习法律从一开始就选定一个较细专业方向,并无益自身的发展,故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取决于考生的起点与背景,并非主要区别。暂时没有相应新闻 暂时没有相应新闻(五)、未来的就业情景、发展潜力有稍有不同:法律硕士 vs 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的就业范围要比法学硕士宽广的多,除了法学硕士就业的范围外,法律硕士还为企业管理及行政管理培养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在法律实务方面,法律硕士因其跨专业的背景,在实务工作中更易发挥其专业优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在法律教学和研究方面,读博士是必有之路,法律硕士因具有其他专业背景,在其研究领域能够结 合专业特点,似乎也不比法学硕士处理劣势。八、34所自划线学校具体指哪些学校?北京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吉林吉林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浙江浙江大学福建厦门大学山东山东大学湖北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湖南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重庆大学四川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甘肃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