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绪 论一、名词解释:1.中国医学史 2.四大经典 3.戾气学说 4.疠迁所 5.封诊式 6.五瘿丸 7.五毒之药二、填空1.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是 、 、 、 。2.中医学经典著作 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3.秦简中记载的 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4.秦简中记有 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法医检验鉴定书格式和样本。5.在世界医学史上, 最早记载了用腹腔穿刺放腹水的内容。6.华佗发明的 ,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7.唐代开创了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 。8. 唐代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9. 宋王朝为了刊行医书,成立了世界最
2、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 。三、单项选择题1.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的“五瘿丸” ,它记载于( )A.肘后备急方B.僧深集方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 诸病源候论2.最早记述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D.肘后备急方E. 外台秘要3.我国最早能制作珠制的义眼是在( )A.晋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4.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清代5.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
3、.元代 E.明代6.我国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E.明代7.记载了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 )A.僧深集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类苑E. 白猿经8.下列诸项中哪项属于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 )A.针灸铜人 B.消渴病尿甜 C.经络 D.脏象 E.针灸麻醉9.下列诸项中哪项属于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明创造( )A.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B.麻黄平喘 C.黄连治痢 D.雷丸杀虫 E.人工取火10.中医学术基本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黄帝内经B.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C.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D.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
4、杂病论E.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11.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以哪部著作为标志( )A.黄帝内经B.黄帝八十一难经 C. 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 以上都不是12.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 )A.唐代 B.宋代 C.秦代 D.明代 E.以上都不是13.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 )A.由晋至唐 B.商周时代 C.宋元时代 D.秦汉时代 E.以上都不是14.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 )A.商代 B.周代 C.南北朝 D.唐代 E.宋代15.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 )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 C. 刘涓子鬼遗方D.肘后备急方E. 伤
5、寒杂病论16.下列各项中利用动物垂体激素的是( )A.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 B.人工体外转胎术 C.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 D.外科缝合曲针E.人工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17.中医史上在什么时代记载了最早的免疫实践(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四、多项选择题1.明清时期药物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其标志有( )A.本草衍义B.本草纲目C.本草纲目拾遗D.植物名实图考E. 救荒本草22.五十二病方中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记载有( )A.三联律脉搏 B.详细记录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 C.手术治疗痔瘘病 D.从人尿中提取秋石 E.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3.记载了用腹腔穿刺放
6、腹水内容的著作有(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诸病源候论E. 外台秘要4.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 )A.蜜煎导法治大便秘结 B.人工呼吸法抢救自缢之人 C.胆道蛔虫症及其治疗D.金针拨障术 E.三联律脉搏5.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 )A.治大便不通用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 B.符合现代腹腔穿刺要求的放腹水穿刺法 C.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及食道异物治疗 D.人工呼吸法抢救自缢之人 E.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6.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多项发明发现,如( )A.记载了肠吻合手术 B.漆过敏症 C.鉴别了天花和麻疹 D.结扎血管止血 E.烧烙断脐7.宋代的世界医
7、学之最有( )A.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 B.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C.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 针灸铜人 D.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E.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8.在医药研究方面,宋代做出了诸多发明发现。如( )A.用烧烙断脐 B.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 C.从人尿中提取秋石 D.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 E.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9.我国古代重要的免疫实践是( )A.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 B.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C.从人尿中提取秋石 D.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 E.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10.唐代的重要发现发明是( )A.消 渴 病 人 尿
8、甜 B.金 针 拨 障 治 疗 白 内 障 C.人 痘 接 种 预 防 天 花 D.利 用 狂 犬 脑 浆 免 疫 狂 犬 病 E.黄 疸 的 尿 检 验 法五、简答题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2. 从战国到秦汉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性成就是什么?3.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晋唐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5.宋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6.戾气学说是由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六、论述题1.试述中医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性成就及完成的历史任务。2.从中医学历史成就中举例说明中医学发明发现。3.试论明清时期中医学创新趋势的标志性成就及意义。参考答案一
9、、名词解释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 、 黄帝八十一难经 、 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 ,这四部经典著作标志中医学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建立起来。3.戾气学说:明代吴有性提出的学说,是对温病在病因方面的伟大创见。4.疠迁所:云梦秦简中记载的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5.封诊式:云梦秦简中记载的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法医检验鉴定书格式和样本。6.五瘿丸:南北朝时期僧深集方 记载,用鹿的甲状腺制成用来治疗甲状腺素缺乏的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也是有效的脏器疗法记载。7.五毒之药:是一种化学腐蚀药,是后世外科白降丹的前身。二、填空1
10、.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2.伤寒杂病论3.疠迁所 4.封诊式 5.黄帝内经6. 麻沸散 7.太医署 8.新修本草9.校正医书局三、单项选择题31.B 2.E 3.C 4.C 5.D 6.E 7.E 8.B 9.A 10.E 11.D 12.C 13.A 14.B 15.A 16.A 17.B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C、E 3.A、C 4.A、B、C 5.A、B、C、E 6.A、B、C、D7.A、B、 C、D 8.A、C、D、E 9.A、B 10.A、B、E五、简答题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到汉代是中
11、医学术体系形成时期;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实用经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医学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是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2.从战国到秦汉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性成就是什么?从战国到秦汉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中医学术体系的建构。其标志性成就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著作的完成。3.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产生的意义是什么?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所载的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
12、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思想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是伤寒杂病论 ,已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4.晋唐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实用经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 )实用的临证医药著作激增,以荟萃实用方药为主要内容。 (2)各医药著作论理内容较少,直接陈述病、证、方、药的为多。 (3 )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也纷纷出现。5.宋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宋元时期是中医学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 )医药著作中大大加深了理论讨论的内容。对医理药性开始展开多方面的探索,论述内容不再
13、限于经验结果,而是追索原因和道理。(2)宋元时期出现了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这正是理论总结和探索的产物。6.戾气学说是由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吴有性提出了戾气学说,其内容是:(1 )戾气致病由口鼻而入,戾气不同致生不同疾病。 (2)戾气致病具有“人病而禽兽不病” 、 “牛病羊不病 ”等特异性。 (3 )外科化脓性感染与瘟病一样也是由戾气造成的。 (4)戾气是物质性的,致病具有传染性。六、论述题1.中医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性成就及完成的历史任务。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药经验的总结提升,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体系。这一时期完成了中医学术体系
14、的建构,其标志就是著成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 “四大经典”所载的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思想等,在“四大经典”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是伤寒杂病论 ,已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 (2)实用经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在已建立的学术范式支配下,大力发展实用经验的时期,是医学的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均取得突出成就,其标志就是此时期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纷纷出现。
15、诊断、病源证候、药物炮制等方面都出现了专门著作。临证方面,儿科、妇产科、外科、骨伤科都有专书,五官科在综合方书里设有专篇。在医学教育方面,晋唐时期的医学分科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要丰富完善得多,如唐代太医署的分科等。 (3)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以对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升华为其重要的发展内容。学术发展呈现由博返约的特点。这一时期完成了对历史积累的经验的理论总结。其标志就是此时期医家著书大大加深了理论讨论的内容。不论全书总论还是各门概论,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陈述和分析,论述问题也表现了由博返约的倾向。医药两方面均呈现专科化、专病化和专题化的倾向。其次,宋元时期出现了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
16、4)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中医学的传统模式发展到鼎盛时期,学术体系达到了高度完善。这一时期中医药学传统模式达到鼎盛,并出现革新趋势。其标志就是此时期各种专书、专著增多,全书、类书、丛书、本草研究著作大量出现。临床各科多领域出现革新倾向。此时期的革新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本草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其标志4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第二,温病学突破热病学传统限制,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明末医学家吴有性提出了“戾气学说” 。清代温病学说又按照传统模式建立起了新热病学体系。第三,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清代王清任著成医林改错一书,
17、大力倡言解剖。 (5)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医的冲突,中西医的关系现实地提了出来。这一时期的核心历史任务是:探讨中西医学的关系。其标志就是此时期出现中西医汇通学派和中医科学化思潮。近百年来,出现了一批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医家。但他们没能指出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也远远没有完成他们汇通中西医的任务。2.从中医学历史成就中举例说明中医学发明发现的特点。中医学历史上的发明发现有很多。列举如下:灵枢四时气记载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用腹腔穿刺放腹水的内容。东汉的伤寒杂病论中,曾用蜜煎导法治大便秘结,用人工呼吸法抢救自缢之人,并记载了胆道蛔虫症及其治疗。这
18、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相当先进的。三国时的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晋代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治大便不通用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符合现代腹腔穿刺要求的放腹水穿刺法;最早记载了食道异物治疗;提出了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是免疫疗法的先驱。南北朝时期的“五瘿丸”治疗甲状腺素缺乏的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也是有效的脏器疗法记载。梁代类苑中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粉配方,用于牙齿保健。隋朝,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肠吻合手术和漆过敏症,鉴别了天花和麻疹,并记载了结扎血管止血等等。唐代, 外台秘要中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此外,唐代能制作珠制的义眼。
19、宋代,在医学教育上,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在医药研究方面,用烧烙断脐并用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从人尿中提取秋石;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另外,还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我国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明末白猿经记载了提炼纯白结晶的乌头碱,大概是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载。3.试论明清时期中医学创新趋势的标志性成就及意义。随着中医学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明清时期,中医学的传统模式发展到鼎盛时期,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进一步丰富和成熟,已进入全面、系统、规范化的总结阶段。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
20、综合性著述和集古代中医学大成的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成就是各种专书、专著增多,大型全书、类书、丛书、综合性医书、本草学研究著作大量出现,临证各科全面发展。在中医学传统学术范式得到了完善,各方面被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其内部便必然会出现革新的力量。明清时期中医学发展出现了创新趋势。中医药学出现革新趋势最鲜明的标志性表现有三方面:一、药物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明清以前的本草学著作多按实用要求编写,重视产地、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按照实用功效分类,满足实用要求,但对药物的自然性质却多有忽略。明清时期有三部药学著作可以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植物名实
21、图考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本草学之大成,分类科学、内容丰富,接近近代的生物分类学边缘,是新的学术方向。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提出了生物进化观点,明确认识生物因环境差异会出现物种的变异,其认识方式和思想指向是对传统的超越。吴其? 的植物名实图考注重植物药用价值,对植物名称与实物进行考证,对植物学的分类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上均有重要贡献。这三部著作,提出了有近代气息的科学思想,标志着药物学研究的创新意识。二、传染病学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温病学属于中医传统热病学,但与伤寒不同。明清以前,传染病的认识都是在传统学术范式内展开的。明末医学家吴有性提出了“戾气学说” ,突
22、破了热病学传统限制,超出了传统病因学水平,在辨证、治疗、病因、病症描述上揭示了温病学本质和传染病的特异性,已猜到了后来被证实的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体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三、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中医学历史上,并不乏解剖记载。但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支配下,在中医学有机整体观引导下,中医学术体系未能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却建立起了另一种超越解剖学的理论。明清时期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清代王清任著成医林改错一书,大力倡言解剖,并试图以自己的解剖发现说明人的生理现象。由于时代局限以及他的研究方法的限制,其解剖生理研究是充满错误的,整体水平也不高,不足以在其上建构生理病5理学说,但他的研究方向具有
23、近代科学思想的倾向。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 公元前 21 世纪)一、名词解释:1.新人 2.内婚制 3.导引 4.砭石 5.灸法 6.新石器时代二、填空1.我国迄今发展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已有 万年。2. 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 的认识、使用和掌握。3.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社会末期。 4. 帝王世纪 中记载“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5.18 世纪法国人卢梭曾断言“文明社会的历史,同时就是人类 史。 ”6.据考古研究, 已经有了语言。7.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专管祈祷、祭祀的 。 8.氏族社会末期,在婚姻制度上逐渐从 向着固定的 过渡。9. 文献记载及考
24、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 时代。三、单项选择题1.古人类学中所说的“古人”阶段大约处在( )A.20 万 5 万年前 B.50 万 20 万年前 C.10 万 20 万年前 D.20 万 10 万年前 E.30 万 20 万年前2.“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出自( )A.庄子 B.韩非子C.周礼 D. 墨子E.诗经3.“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出自( )A.资本论B.反杜林论C.自然辩证法D.马克思选集E. 恩格斯选集4.恩格斯说:“科学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出自( )A.资本论B.自然辩证法C.反杜林论D.马克思全集E. 恩格斯全集5.人类发现并使用了矿
25、物药的时间大约开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母系社会 E.父系社会6.据历史学家研究,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药物是( )A.动物药 B.矿物药 C.植物药 D.生物制品 E.化学药物四、多项选择题1.关于医药起源的问题以下不科学的观点是( )A.医源于圣人 B.医源于巫 C.医源于实践 D.医源于保健 E.医源于动物本能2.历史传说中的医学人物有( )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桐君 E.雷公五、简答题1.导引是怎样起源的?2.中国婚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3.火的发明与使用具有什么意义?4.外治法是如何发明的?5.中医学起源与地域特征的关系如何?6.中医学起源
26、与人文特征的关系如何?六、论述题: 1.医药是如何起源的? 2.试论药物的发明与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新人:指人类的体态已经逐渐摆脱了猿人遗留下来的原始性的人类。2. 内婚制:我国古代婚姻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指同辈兄弟姐妹的血缘群婚。3.导引:是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4.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5.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6.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古代文化阶段或水平。以磨制石器为特征。二、填空:1.170 2.火 3.原
27、始社会 4.伏羲氏 5.疾病 6.北京猿人 7.巫 8.交互群婚 对偶婚 9.新石器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C四、多项选择题: 1.A、B 、E 2.A、B、C、D、E五、简答题1.导引是怎样起源的?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锻炼方法。导引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在长期的实6践中,人们逐渐发现,舞蹈不但可以振作精神、解除疲劳、锻炼体魄,而且身体原有的一些痛楚不舒,经过舞蹈以后,会减轻以至消失。相传在尧舜时代,人们已知舞蹈的健身作用了。据古籍记载,尧舜时期,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水湿淹渍,空气湿冷阴郁,使人们心情很不舒畅,筋骨不舒,
28、腿脚肿胀。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编创了一些类似跳舞的动作,常作这些活动,可以运动身体关节,宣畅气血,以祛除水湿之气,犹如宣通积水,疏导江河,故曰:“宣导” 。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对防治某些疾病确有一定功效,故流传至今,成为体育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导引的出现,为古代医疗卫生保健增添了更为积极的内容。2.中国婚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原始早期阶段,两性关系混乱,这时婚姻有如家庭一样,实际上并不存在。随着发展,劳动中按年龄分工,促使原始人不断分化,加之不同年龄的男女之间,生理条件的悬殊所引起的反映,人们的思维进步,于是便逐渐排斥了不同辈分的两性之间的乱婚,而朝着同辈兄弟姐妹的血缘
29、群婚过渡,这是婚姻史上的一大进步。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就大致处于这种血缘群婚(内婚制)的阶段。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向中期过渡之际,也是人类社会由内婚制向外婚制转变之时。这时,一方面由于长期固守血缘内婚制,致使生育的后代发育不良,有的过早夭折;另一方面,两个不同血缘的男女所生育的后代,远比内婚制生育的后代发育好,身体也较强壮。外婚制的优越性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慢慢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后来,氏族外婚制复经“野合而婚” 、 “公共房屋” 、 “个别偶合的房屋”等不同阶段,才最终过渡到相对固定的对偶婚。3.火的发明与使用具有什么意义?对人类卫生保健至关重要的是对火的使用,它使原始人开始掌
30、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这不仅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对人类自身的进化,健康的维护和最终脱离动物界,也同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火的使用和发明,使人类进一步征服了黑夜、严寒和野兽的侵袭。其次,火的使用和发明改变了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方法,提高了对自然界占有的程度。第三,火的使用和发明,在原始社会的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四,火的使用和发明,推动了人们由生食走向熟食,从而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对食物进行加热,起到了消毒灭菌的作用,大大缩短了人体的消化食物的过程,对人类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无疑是很有裨益的。可见,火的使用和发明,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1、。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4.外治法是如何发明的?原始社会人兽杂处,环境险恶,人们在寻找食物及与野兽搏斗中,经常会遭到伤害,跌打损伤也是经常发生的。他们在出现体表创伤出血时,很可能用一些随手可得的物品涂敷伤口,从而发现有些东西可很快地止血止痛,由此认识了一些适用于敷治外伤的外用药,这便是原始的止血法。有时伤痛比较严重,他人在受伤者身上进行按抚,以减轻其痛苦。这些动作虽然简单,但有时能起到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人们消化不良腹部不适时,用手抚摩也有一定的疗效。这些便形成了原始按摩疗法。人们还发现一些烧石附在身体某些部位,除舒适外
32、,还能减轻疼痛。如对因受寒引起的腹痛及关节痛有一定的疗效。这便是热熨法的起源。随着制作工具技术的进步和与疾病斗争经验的积累,原始人还逐渐学会用燧石刀切除脓肿,施行剖腹产、穿耳鼻及穿颅手术等。5.中医学起源与地域特征的关系如何?我们国家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的山岳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天然的屏障;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环抱着东部和东南部;蒙古高原雄踞北部。这使我们的先民在早期难以与外界交往,所以古代文明才长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富有河流水源以及亚热带气候和平原地理,使我们很早就发展起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而这一切都对包括医药学在内的科技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学之所以形成了以阴阳五行理论
33、思想为骨架,以突出的自然倾向为理论技术特征,以强烈的直接实用取向为动力,以不可分析分割的整体认识为规范的学术体系,无一不以这种地理环境和农业经济为基础条件。中医学的顺应自然,与天地日月相应相参的观念,调整气血的针刺疗法,利用自然竹板木片为骨科固定器材的技术,以及至今仍以自然物产为主的药物等等,都是中医特有的。追溯其终极根源,只能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去寻求答案。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支配人们创造出不同的物质文明,也同时支配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精神文明和相应的文化产品。6.中医学起源与人文特征的关系如何?原始氏族,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公社制度,在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支持下,从未彻底中断,乃至组成
34、国家时也把这种7血缘关系带进了整个历史过程。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制度,不能不强烈地制约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因此,中国才产生了特有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系统的人伦思想,并由此建立起了完善的礼制。这些观念都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中医理论中会出现以人伦关系比喻说明脏腑关系,并以此去制定用药组方的君、臣、佐、使法则。甚至还有以道德修养方法等同养生保健方法的倾向,以人伦关系去说明治疗方法等等。六、论述题1.医药是如何起源的?关于医药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由于历史久远,所以很难下确切的结论。现在普遍存在如下观点和学说:“医源于圣人” 、 “医源于巫” 、 “医源于动物本
35、能、 “医食同源”等。 “医源于圣人” ,世人所称圣人,多指伏羲、神农和黄帝等。无庸讳言,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英雄,他们以其智慧才能和创造性,在历史的文明进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遵循神话描写的特殊规则去分析这些传说,可以看到,远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往往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 “医源于圣人”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将神话传说中集中与升华了的文化英雄神与个体人物混同,将古人按他们的思考方式描述的历史(即神话)简单地作为历史史实,因此必然夸大了作为个人的力量。 “医源于巫” ,这种观点认为医学发展史上最早的医术是巫术。医学史上曾有过医巫混淆的阶段,这是符合人类早期的认识规律的。但医
36、学毕竟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排除迷信与荒诞的历史,随着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和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附着在它身上的巫术成分逐渐被抛弃,医巫最终分离。 “医源于巫”之荒谬,在于从时间顺序上颠倒了原始社会早期的经验医学与巫医这两个阶段,把医学发展中的某个片断当作历史的全部,因而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 “医源于动物本能”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患病寻求医治是最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的医疗行为同动物在伤病时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是一样的,是以动物行为为基础的。自然界中的动物进行自我救护的现象是存在的。就动物而言,这种本能只是条件反射,是简单地利用自然界,是一种被
37、动行为。而早期医学是一种经验医学,经验的积累属于无条件反射行为,具有主动性和意识性。动物的本能不能真正导致经验的产生,也就不可能发展为医学。人类患病也要寻求自我医治,但人类大脑具有超出动物的思维功能,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去认识和掌握某种医疗方法,可以将本能的医疗行为上升为经验医学,这正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本能论”无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救护行为与人类早期经验医学之间的界限,因而否定了生产生活实践在医学起源中的决定作用。正确的观点是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人类为了生存下来,就要采取一些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便是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随着工具、火的发明与使用,随着药物、针
38、灸、导引等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医药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还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漫长过程。远古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经常受到创伤,创口部位往往感染化脓,一些外科疾病如疮疖痈疽,也会导致脓肿。在疼痛难忍时,原始人可能会用石块的锐利部位刺破患处,排脓放血以减轻疼痛,从而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病痛。到新石器时代
39、,人们掌握了磨制等技术,便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病的石器,这就是“砭石” 。砭石可谓最古老的医疗工具。有时局部的烧灼会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情形的多次出现,给原始人以启发,而发明了灸法。人们在出现伤痛时,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用双手去抚摸患处,有时伤痛比较严重,也会由他人在受伤者身上进行按抚,以减轻其痛苦。这便形成了原始按摩疗法,后世的按摩推拿术就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此可见,医药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及病痛的斗争中起源的,并受到了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直接影响。2.试论药物的发明与应用。关于药物的起源,历史上流传着各种传说。其中流传较广和实际影响较大的是
40、关于“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两种说法。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人类最先发现的药物应是植物药。远古时期,人们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过程中,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植物,从而引起呕吐、腹泻甚至昏迷死亡。但与其相反,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量的不同而产生或中毒或减轻病痛的不同效果。这些现象的反复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些植物的性能及毒性与药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意识地选择食用以减轻病痛。这便是人类最初积累的植物药知识。继植物药之后,为人们所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动物药。原始人在食用动物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动物的肌肉、脂肪、血液、骨髓及内脏的治疗作用
41、。 山海经有许多关于动物药的记载,如“河罗之8鱼食之已痈”和“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便是古代先民从食用动物过程中发现其药性的佐证。矿物药的发现,已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事。随着采矿冶炼业的出现,人们对矿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并认识到某些矿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如发现了盐水明目、芒硝泻下及硫黄壮阳、水银杀虫的作用。由此可见,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漫长过程。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 春秋 公元前 21 世纪 公元前 476 年)一、名词解释:1.百工 2.干支纪日法 3.圭表测日影 4.卜辞 5.疾
42、年 6.降疾 7.雨疾 8.五毒 9.蛊 10.龋 11.六气致病说 12.藏冰 13.变火 14.鬯其酒 15.伊尹 16.食医 17.疾医 18.疡医 19.兽医 20.医师二、填空1.甲骨文中有关于 、 、 、 的记载,是我国最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2.公元前 541 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3.周礼和左传关于“藏冰 ”“变火”的记载探讨的是的方法。4.在养生方面,中医学在早期就体现了突出的 的思想走向。5.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是目前所知关于 的最早记载。6.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7.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 、 、 、 四种。8.西周时期专门用来
43、治疗疮疡的外用腐蚀药称为 。三、单项选择题1.“干支纪日法”出现于( )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 E.战国2.“圭表测日影”发明于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春秋 E.战国3.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 ) A.甲骨文 B.山海经C.周礼 D.尚书E.易经4.“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见于( )A.易经 B.礼记C.山海经 D.尚书 E.周礼5.目前所知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见于( )A.易经 B.礼记C.山海经 D.尚书E.周礼6.左传记载“病入膏肓”的典故,实质上比较系统地提出的治法规范是( )A.按摩 B.食养 C.砭法 D.
44、针刺 E.“攻” 、 “达” 、 “药”7.阴阳的记载始于( )A.周易 B.尚书C. 周礼 D.吕氏春秋E. 淮南子8.五行的记载始于( )A.周易 B.尚书C. 春秋 D.礼记E. 论语9.世界上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是我国的( )A.甲骨文 B.尚书C.左传 D.易经 E.山海经10.“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的记载最早见于( )A.周易 B.尚书C.周礼 D.礼记 E.内经11.我国关于“国人逐瘈狗”以防狂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 )A.甲骨文 B.尚书C.左传 D.吕氏春秋 E.礼记 12.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 )A.甲骨文 B.周礼C.诗经 D.易经E.山海经13.山海经中记
45、载的药物功用中没有的是( )A.补药 B.种子药 C.发汗药 D.解毒药 E.醒神药14.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是( )A.甲骨文 B. 周礼C.诗经 D. 易经E.山海经15.将酒应用于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创造,商代甲骨文中已载有( )A.“仪狄造酒”B.“杜康造酒”C.“酒为百药之长”D.“鬯其酒”E.“ 邪气至时,服之万全”16.相传创制汤液的是( )A.仪狄 B.岐伯 C.扁鹊 D.华佗 E.伊尹17.“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的日常卫生习惯是在( )9A.原始社会 B.夏代 C.商代 D.周代 E.战国18.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是在( )A.周礼 B.礼记 C.山海经 D
46、.尚书 E.左传 19.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出自( )A.黄帝内经 B.诊籍C. 周礼 D. 史记E.尚书20.根据诊治病人的疗效判定等级:“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晋代 D.唐代 E.宋代21.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 )A.有医理和哲理之分 B.是中医的说理工具 C.是中医的指导思想和哲学基础,并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阴阳学说是辩证法,五行学说是循环论 E.以上都不是22.“六气致病说”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医缓 B.扁鹊 C.医竘 D.医和 E.文挚23.“六气致病说”的“
47、六气”是指( )A.风、寒、暑、湿、燥、火 B.酸、苦、甘、辛、咸、淡C.阴、阳、风、雨、晦、明 D.冷、热、风、雨、寒、暑 E.以上都不是24.汤液出现的意义( )A.建立了最早的中药服用原则 B.建立了方剂理论 C.创立了中药炮制方法 D.标志方剂的出现,应用了复方,降低了毒性,提高了疗效 E.把食物应用到了医疗之中25.为什么说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 )A.因为酒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B.因为酒为 “百药之长” C.因为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可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 D.因为酒可以杀菌消毒 E.因为酒的发明促进了药物学发展26.周礼中的“医师”是( )A.医学技术的
48、权威人士 B.主管医药政令,负责医药事务的官员 C.是掌握专门技术的专科医生 D.是主持医学教育的卫生行政官员27.周代的医学分科是( )A.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B.内科、伤科、针灸科、按摩科 C.内科、外伤科、针灸科、营养科D.内科、外伤科、营养科、针灸科 E.以上都不是28.周代“疡医”的职能是( )A.专治疮疡病 B.专治金创骨折 C.专治跌打损伤 D.专治刀箭创伤 E.主治疮疡、金创、骨折29.“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 )A.兄弟姐妹不许通婚 B.婚配要遵守社会道德风俗 C.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 D.同姓男女不能通婚E.以上都不是30.“六气致病说”载于( )A. 周礼 B. 礼记C.左传 D. 周易E.诗经31.“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 E.医师四、多项选择题1.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