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象棋与中国思维.docx

  • 上传人:kpmy5893
  • 文档编号:6608649
  • 上传时间:2019-04-1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3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象棋与中国思维.docx
    资源描述:

    1、象棋与中国文化谈起象棋,国人一定不会陌生,这个与茶道、诗赋相齐名的文艺竞技游戏,现已深入人心。会玩者数不胜数,大师者十步芳草。那为什么国人喜欢玩象棋,且象棋的历史起源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谈象棋的起源。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约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

    2、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但是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

    3、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总之,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

    4、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其次,在了解了象棋的起源后,我们再来探讨象棋的文化内涵,同茶道,诗赋,绘画等文艺活动一样,象棋作为一种文艺竞技活动,也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1. 棋品即是人品,棋品高人品好。 2. 下棋是君子之争,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3. 输气学功夫,贏棋长志气。 4. 比赛双方对奕前,点头示意或是握手,互相说“请多多指教“。 5. 下棋时需体态端正,宜专心思考。 6. 拿棋时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拿起棋子,轻轻拿起轻轻放下。 7. 谋定而后动,先想好棋步,再移动棋子。 比赛时,仪容端庄,衣著整洁,保持风度。象棋的意义。战略意义:中国象棋就像一个战场,因此而

    5、充满的厮杀气,它的每一个棋子都是在军队部署中可以找到的。下象棋就像打一次战役,目的是为了战胜对方的老将。而在中国的战役中,也正符合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理念,一旦战胜了老将,那么这场战役就算赢了,因此象棋给人很强的厮杀气。 文化意义:象棋棋盘为古代中国传统的方格,但是也有个别区域,将帅活动的区域为九宫格,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意义。楚河、汉界也来源于“楚汉之争”,正体现了刘邦、项羽那种帝王战争的豪气。 思想意义:象棋规则复杂,走起来需要智慧作理论指导。“马走日,象走田,车走一条线”,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可以说下象棋的人就是一个居室指挥官,他要以他的智

    6、慧来统帅部队,以他的思维来克敌制胜,因此下象棋也正能体现一种战略艺术思想的伟大意义。下面,让我们通过与国际象棋的对比,来阐述象棋的特殊中国文化内涵。棋盘上。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 88 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 和 9 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

    7、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从棋子上看。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而国际象棋上没有。 (1) 炮。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没有炮的,有了炮后,才和现代象棋相近。 而国

    8、际象棋里是没有这个棋子的。有人认为象棋可能定型于炮战(北宋为开端)流行之后,而国际象棋定型于出现炮以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时间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从两棋历史可以看出,象棋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定型的时间明显早于国际象棋。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火药的使用时间上是不同的。中国古代自从发明“火药”,便发展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时便被用于军事。而火药在西方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大约 15 世纪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时的国际象棋已基本定型。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不断增添与人文社会更接近的东西。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成败的因素,决定于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

    9、有车、马、炮这样物的因素。而古西方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所以在国际象棋中更体现人的因素。 (2) 将(帅)King。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而国际象棋里特定了一种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侧翼。 国际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成年人。”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它可以

    10、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这与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区别。而且将、帅还不能见面,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古国情,在古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 (3) 后 Queen。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 1475 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 1/3 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意大利称它为 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古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著名的就有埃及女

    11、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而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这个棋子的,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父权的历史”。将(帅)旁边是两个士,喻意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4) 车 Rook。两个棋种中,唯一一个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国际象棋里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与中国象棋一样。后来才被确认为城堡。 (5) 象 Bishop,马 Knight。国际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战象”,然后改为“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变为“教士”。它与中国象棋中的相(象)的区别是没有河界的阻隔。“相”是个文官,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它是不出门打仗的。

    12、 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在走法上,国际象棋的要求比中国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制度比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要宽松许多的缘故吧。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伎俩,纵使你是一匹良驹俊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6) 兵 Pawn。无疑这在两个棋种中都是人数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在这点上中西方对士兵的要求都一样。 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小兵永远都只是一只小兵,最多在过河之后

    13、变得稍微厉害了一点。但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勇敢地冲到底线将升格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这个规定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才确定的。最初人们不愿接受一方有两个甚至多个后,这不就变成了一夫多妻了吗?但游戏毕竟是游戏,还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兵的区别恰恰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与西方“论功行赏”的传统。综上所述,两种棋完全反映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体点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它们的思维方式是富于实践的、具体的。它们的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功能,各有分工、各尽其职,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来得以在民间或是宫廷广为流传。棋的发

    14、明与每一次演变无不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思想影响,棋的发明、变革和发展最终体现的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了解了文化差异,确定了文化自身的内涵,那么象棋是如何做到老少通吃,长久不衰的呢?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 仁 、义 、智、 礼 、信、 忠。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 ,于是有了 “升变” 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 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

    15、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 “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 、义、 智 、礼、 信、 忠。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 ,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 不需要将 、仕、象都出动。 战斗到一兵一卒,也不需要兵力殆尽,只要一方大势已去就胜负明了, 也体现了象棋中的“礼”。其次是“义”-象棋中的 “兵”勇往直前、不畏生死,明知 冲到底线是“老兵”不像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的升级制度,明知老兵不能升级也义无反顾的冲杀,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

    16、儡 但是宁死不出九宫 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 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 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 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 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所以象棋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象棋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国粹。 一副象棋就可以体现一部兵法,有些传统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进的,但象棋规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单单是象棋本身的棋规,更重要的是当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的仁 、义、智、 礼、信 、忠 ,以及中国人对待事务的中 、正 、仁 、和。传统的还是让他保留吧。留给中国象棋一片净土, 让我们还能感受到传统的中国象棋风,甚至通过棋谱能和古人对话 ,希望中国象棋像美酒一样 酝酿越长,回味越浓文人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象棋与中国思维.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6086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