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11 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12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13 几何作图14 平面图形的绘制15 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绪 论课 题: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3、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教 具:长方体模型教学方法:本次课是介绍绪论部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讲课时尽可能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学形式,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适时可行的学习方法
2、。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二、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1、图样的概念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 (对此定义作简要说明,并强调: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2、机械制图的概念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建筑图样,在机械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机械图样。机械制图是以机械图样作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3
3、、图样的作用(1)图样是工厂组织生产、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依据。(2)图样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3)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誉为“工程界技术语言” 。4、图样的形成(1)立体图表示物体的大致形状可以用立体图。立体图是从一个方向、用一个图形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只能看见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后面、下面和右面无法看清;而且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构成的,但矩形都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对此长方体作进一步加工, ,则会发现:圆孔打得多深,方槽是否前后贯通,在立体图中表达不清楚,而圆形也变形为椭圆形。综上:立体图的缺点有:1)发生变形。2)物体内部和后面等看不见部分
4、的结构表达不清楚。3)没有尺寸和技术要求。可见,立体图不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形状,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在生产上。但是,立体图也有独特的优点:立体感强。因此可以作为生产图样的辅助性说明。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2)正投影法具体定义后面章节介绍。简单地说,在物体后面放一张图纸,眼睛正对着图纸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形状在图纸上反映出来。这里把平行的视线当作投影线,把图纸看作投影面,画在纸上的图形就是物体的投影,称为视图,这就是正投影法的形象说明。一般是从三个方向对物体投影,因此得到三个图形,称为三视图。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立体图产生变形的地方,视图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立体图表达不清楚的
5、地方,视图却能完全表达清楚,这样就能物体的真实形状完全地反映出来,如果再注上尺寸、技术要求,就构成一张完整的图样。(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学习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仪器、工具,掌握较强的绘图方法和技能。(2)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3)学习、贯彻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
6、作作风。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通过听课和复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外,还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系列的制图作业,进行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并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力。(2)正确处理读图和画图的关系。对于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人员,正确地读懂图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绘制图样也同样重要的,画图可以加深对制图规律和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提高读图能力。同样只有对图样理解得好,才能又快又好地将其画出。(3)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在学习中应注意
7、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三)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我国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工程图的文献是尚书 ,书中记载公元前 1059 年,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周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宋代李诫于公元 1100 年完成营造法式三十六卷,附图就占了六卷,其中有平面图、立体图和断面图等图样,画法上有正投影、轴侧投影和透视投影等,充分证明了我国工程图学技术很早以前就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宋代以后,元代王帧所著的农书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附有上述类似图样。清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 ,画出了许多农具图样,包括构造细部和详图,并附有详细的尺寸和制造技术的注解。但是由于长期的封
8、建统治和列强侵略,致使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解放以后,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于 1959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 。改革开放以后, 三、小结本次课主要是介绍性的内容,必须掌握的是图样的概念、内容、形成方法及其与立体图的对比。返回顶部11 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课 题:尺寸注法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则2、讲解常用尺寸的注法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教学重点: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教学难点:直径尺寸、角度尺寸的标注方法教 具:挂图“常用尺寸的注法”教学方法:本次课内容较多,不必都讲,可根据以后读图中的尺寸和抄画图形的需要进行选材。例如光滑过渡处的尺寸、弧长和
9、弦长等尺寸注法可以放到以后有关章节中再陆续进行介绍。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2、强调两个问题:(1)画圆形时,必须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细点画线来表示对称中心线,且线段的交点应为圆心。(2)比例的定义。二、引入新课题图样中,图形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它的大小,因此,图样中必须标注尺寸来确定其大小。国家标准对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有一系列的规定,本次课就来学习尺寸标注的初步知识。三、教学内容(一)基本规则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般以毫米为单位。以毫米为单位时,不注计量单位
10、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表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为了便于图样的绘制、使用和保管,图样均应画在规定幅面和格(二)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完整的尺寸标注包含下列四个要素:尺寸界限、尺寸线、尺寸数字和终端(箭头) ,具体如图 19 所示。1、尺寸界线作用: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用细实线绘制。它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本身作尺寸界线。强调: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允许与尺寸线成适
11、当的角度;尺寸界线超出尺寸线 2 mm 左右。参照图 110 说明。(a ) (b)图 110 尺寸界线示例2、尺寸线作用: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 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依次排列整齐。并且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 5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参照图 111 说明。(a )正确 (b)错误图 111 尺寸线示例3、尺寸线终端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细斜线。机械图样一般用箭头型式,箭头尖端与尺寸
12、界线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离开,如下图所示。当尺寸线太短,没有足够的位置画箭头时,允许将箭头画在尺寸线外边;标注连续的小尺寸时可用圆点代替箭头,如图 112所示。(a ) (b)图 112 尺寸线箭头4、尺寸数字作用:尺寸数字表示所注尺寸的数值。强调:(1)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左方或尺寸线的中断处,位置不够时,也可以引出标注。(2)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3)在同一张图上基本尺寸的字高要一致,一般采用 3.5 号字,不能根据数值的大小而改变。(三)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1、线性尺寸的标注线性尺寸的数字应按图 113(a)所示的方向填写,图示 30范围内,
13、应按图(b)形式标注。尺寸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当尺寸线为垂直方向时,应注写在尺寸线的左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如图(c)所示。狭小部位的尺寸数字按图(d)所示方式注写。(a ) (b)(c) (d)图 113 线性尺寸标注示例2、角度尺寸的标注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出的圆弧线。角度的数字应水平书写,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也可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外侧。角度较小时也可以用指引线引出标注。角度尺寸必须注出单位,如如图 114所示。264102图 114 角度尺寸标注示例3、圆和圆弧尺寸的标注标注圆及圆弧的尺寸时,一般可将轮廓线作为尺寸界线,尺寸
14、线或其延长线要通过圆心。大于半圆的圆弧标注直径,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小于和等于半圆的圆弧标注半径,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没有足够的空位时,尺寸数字也可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或引出标注。圆和圆弧的小尺寸的标注如图 115所示。 4、球体尺寸的标注圆球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半球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R” 。标注如图115所示。四、小结1、重述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2、总结各种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五、布置作业习题集 13返回顶部12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13 几何作图课 题: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线段和圆周的等分3、斜度和锥度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绘图工具
15、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讲解常用等分法3、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教学要求:1、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2、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教学重点: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教 具:丁字尺、图版、三角板、圆规、曲线板等教学方法:讲授和现场演示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2、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复习各种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二、引入新课题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
16、的使用。三、教学内容(一)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1、图版、丁字尺、三角板图板用作画图时的垫板,要求表面平坦光洁;又因它的左边用作导边,所以左边必须平直。(演示: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版上)图 117 图板和丁字尺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画图时,应使尺头靠着图板左侧的导边。画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 117 所示。一副三角板有两块,一块是 45三角板,另一块是 30和 60三角板。除了直接用它们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和其它倾斜线。用一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30、45、60的倾斜线。用两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 15、75、105和 165的倾斜线,如图 118
17、 所示。图 118 用两块三角板配合画线2、圆规和分规(1)圆规圆规用来画圆和圆弧。圆规的一个脚上装有钢针,称为针脚,用来定圆心;另一个脚可装铅芯,称为笔脚。图 119 分规和圆规在使用前应先调整针脚,使针尖略长于铅芯,如图 119 所示。笔脚上的铅芯应削成楔形,以便画出粗细均匀的圆弧。画图时圆规向前进方向稍微倾斜;画较大的圆时,应使圆规两脚都与纸面垂直,如图120 所示。(2)分规分规用来等分和量取线段的。分规两脚的针尖在并拢后,应能对齐,如图 119 所示。(3) 、曲线板曲线板是用来绘制非圆曲线的。首先要定出曲线上足够数量的点,再徒手用铅笔轻轻地将各点光滑地连接 起来,然后选择曲线板上曲
18、率与之相吻合的部分分段画出各段曲线。注意应留出各段曲线末端的一小段不画,用于连接下一段曲线,这样曲线才显得圆滑,如图 121所示。图 121 用曲线板作图(4)铅笔画图时,通常用 H 或 2H 铅笔画底稿(细线);用 B 或 HB 铅笔加粗加深全图(粗实线);写字时用 HB 铅笔。2H、H、HB 铅笔:修磨成圆锥形; B 铅笔:修磨成扁铲形。铅笔削法如图 122 所示。(二)线段和圆周的等分1、等分直线段(1)过已知线段的一个端点,画任意角度的直线,并用分规自线段的起点量取 n个线段。(2)将等分的最末点与已知线段的另一端点相连。(3)过各等分点作该线的平行线与已知线段相交即得到等分点,即推画
19、平行线法。如图 123所示。图 123 等分直线段2、等分圆周(1)正五边形方法:1)作 OA 的中点 M。2)以 M 点为圆心,M1 为半径作弧,交水平直径于 K 点。3)以 1K 为边长,将圆周五等分,即可作出圆内接正五边形。(a) (b) (c )图 124 正五边形画法(2)正六边形方法一:用圆规作图分别以已知圆在水平直径上的两处交点 A、B 为圆心,以 R = D/2 作圆弧,与圆交于C、D、 E、F 点,依次连接 A、B 、C、D、E、F 点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 125(a)所示。方法二: 用三角板作图以 60三角板配合丁字尺作平行线,画出四条边斜边,再以丁字尺作上、下水平边,
20、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 125(b)所示。(a ) (b)图 125 正六边形画法(3)正 n 边形(以正七边形为例)n 等分铅垂直径 AK(在图中 n = 7),以 A 点为圆心,AK 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点 S,延长连线 S2、S4 、 S6,与圆周交得点 G、F 、 E,再作出它们的对称点,即可作出圆内接正 n 边形。图 126 正 n 边形画法(三)斜度和锥度 1、概念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它的特点是单向分布。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正圆台的两底圆直径差与其高度之比。它的特点是双向分布。2、计算斜度:高度差与长度之比斜度H/L1
21、n锥度:直径差与长度之比锥度D/LDd/l1n注意:计算时,均把比例前项化为 1,在图中以 1n 的形式标注。3、画法以图为例讲解。四、小结1、线段的等分法(推画平行线法)和圆周的等分法。2、斜度和锥度的画法。注意斜度和锥度符号的方向性。五、布置作业习题集 14、15返回顶部13 几何作图课 题:1、圆弧的连接2、椭圆的画法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各种形式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2、介绍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形式圆弧连接方法2、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教学重点:圆弧连接和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教 具:挂图“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 、 “四心法画椭圆” 教学方法:讲授和
22、黑板作图演示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概念。二、引入新课题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一条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直线(或圆弧)的情况,这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称为圆弧连接。三、教学内容(一)圆弧的连接1、圆弧连接作图的基本步骤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弧的半径的条件。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2、直线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法归纳为三点:(1)定距:
23、作与两已知直线分别相距为 R(连接圆弧的半径)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的交点 O 即为圆心。(2)定连接点(切点)从圆心 O 向两已知直线作垂线,垂足即为 连接点(切点)(3)以 O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在两连接点(切点)之间画弧。3、圆弧间的圆弧连接(1)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的求法作图法归纳为三点:1)用算术法求圆心:根据已知圆弧的半径 R1或 R2 和连接圆弧的半径 R 计算出连接圆弧的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半径 R:外切时:RRR 1内切时:RRR 22)用连心线法求连接点(切点)外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上内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3)
24、以 O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在两连接点(切点)之间画弧。(2)圆弧间的圆弧连接的两种形式1)外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反(外切)2)内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同(内切)3、作与已知圆相切的直线与圆相切的直线,垂直于该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因此,利用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便可作圆的切线。方法如图 131所示。图 131 作圆的切线(二)椭圆的画法椭圆常用画法有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两种:1、同心圆法。如图 132(a)所示,以 AB 和 CD 为直径画同心圆,然后过圆心作一系列直径与两圆相交。由各交点分别作与长轴、短轴平行的直线 ,即可相应找到椭圆上各点。最后,光滑连接各点即可。2、椭
25、圆的近似画法(四心圆弧法)。已知椭圆的长轴 AB 与短轴 CD,(1)连 AC,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弧,交 CD 延长线于 E ;(2)以 C 为圆心,CE 为半径画圆弧,截 AC 于 E1 ;(3)作 A E1 的中垂线,交长轴于 O1 ,交短轴于 O2 ,并找出 O1和 O2的对称点 O3和 O4 ;(4)把 O1与 O2、O 2与 O3、O 3与 O4、O 4与 O1分别连直线;(5)以 O1、O 3为圆心,O 1A 为半径;O 2、O 4为圆心,O 2C 为半径,分别画圆弧到连心线,K、K 1、N 1、N 为连接点即可。(a ) 同心圆法 (b) 四心圆弧法四、小结1、总结
26、各类圆弧连接的特点,尤其强调要抓住圆心和连接点两个关键。2、简述四心法作椭圆的步骤。五、布置作业习题集 16返回顶部14 平面图形的绘制15 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课 题:1、平面图形的绘制2、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2、讲解仪器绘图和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教 具:模型“手柄”教学方法:讲课中要抓住尺寸分析这个核心,教会学生具有对平面图形分析尺寸基准和识读定位尺寸的能力。基准与定位尺寸紧紧相连,二定位尺寸又是画出第二基准线
27、、第三基准线的依据,在讲解时不可忽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结合作业中的问题,纠正错误,强调圆弧连接中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二、引入新课题平面图形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这些线段又必须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画出,所以就必须对图形中标注的尺寸进行分析。三、教学内容(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1、定形尺寸定形尺寸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如图 133 所示中的12、R13 、R26、R7 、R8、 48 和 10。一般情况下确定几何图形所需定形尺寸的个数是一定的,如直线的定形尺寸是长度,圆的定形尺寸是直径,圆弧的定形尺寸是半径,正多边形的定形尺寸是边长,矩形的定形尺寸是长
28、和宽两个尺寸等。2、定位尺寸定位尺寸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如图 133 中的 18、40。确定平面图形位置需要两个方向的定位尺寸,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可以以极坐标的形式定位,即半径加角度。图 133 平面图形3、尺寸基准任意两个平面图形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对位置,就是说必有一个是参照的。(由此引出基准这个概念,介绍基准时可联系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来讲解)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简称基准。平面图形尺寸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相当于坐标轴 x 方向和 y 方向),因此基准也必须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考虑。平面图形中尺寸基准是点或线。常用的点基准有圆心、球心、多边形中心点、角点等,线基准往
29、往是图形的对称中心线或图形中的边线。(二)线段分析根据定形、定位尺寸是否齐全,可以将平面图形中的图线分为以下三大类:1、已知线段概念:定形、定位尺寸齐全的线段。作图时该类线段可以直接根据尺寸作图,如图 133 中的 12 的圆、R13 的圆弧、48和 10 的直线均属已知线段。2、中间线段概念: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的线段。作图时必须根据该线段与相邻已知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133 中的 R26 和 R8 两段圆弧。3、连接线段概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其定位尺寸需根据与线段相邻的两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 133 中的 R7 圆弧段、
30、R26 和 R8 间的连接直线段。在两条已知线段之间,可以有多条中间线段,但必须而且只能有一条连接线段。否则,尺寸将出现缺少或多余。 (三)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以图 134 所示的平面图形为例,演示画图步骤,边画图边讲解。演示和讲解完以后,对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作以下总结:图 134 平面图形1、根据图形大小选择比例及图纸幅面。2、分析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已知线段,哪些是连接线段,以及所给定的连接条件。3、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关系确定作图基准、定位线。4、依次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5、将图线加粗加深。6、标注尺寸。(四)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平面图形中标注的尺寸,必须能唯一地确定图形的形状和大
31、小,不遗漏、不多余地标注出确定各线段的相对位置及其大小的尺寸。1、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1)先选择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基准线;(2)确定图形中各线段的性质;(3)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的次序逐个标注尺寸。2、参照图 135 所示的平面图形,分析讲解:图 135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1)分析图形。确定基准图形由外线框、内线框和两个小圆构成。整个图形左右是对称的,所以选择对称中心线为水平方向基准。垂直方向基准选两个小圆的中心线。(2)标注定形尺寸。外线框需注出 R12 和两个 R20 以及 R15 ;内线框需注出 R8 ,两个小圆要注出 212。(3)标注定位尺寸。左右两个圆心的定位尺寸 65
32、 ,上下两个半圆的圆心定位尺寸 5和 10。(五)绘图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徒手绘图。1、仪器绘图(1)准备工作(2)选定图幅(3)固定图纸(4)画底稿(5)检查并清理底稿,加深图形和标注尺寸等(6)全面检查图纸(可结合前面的平面图形画法略讲。)2、徒手绘图依靠目测来估计物体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徒手绘制的图样称为草图。在设计、测绘、修配机器时,都要绘制草图。所以,徒手绘图是和使用仪器绘图同样重要的绘图技能。绘制草图时使用软一些的铅笔(如 HB、B 或者 2B),铅笔削长一些,铅芯呈圆形,粗细各一支,分别用于绘制粗、细线。画草图时,可以用有方格的专用草图纸,或者在白纸下面垫一张有格子的纸,以便控制图线
33、的平直和图形的大小。(1)直线的画法画直线时,可先标出直线的两端点,在两点之间先画一些短线,再连成一条直线。运笔时手腕要灵活,目光应注视线的端点,不可只盯着笔尖。画水平线应自左至右画出;垂直线自上而下画出;斜线斜度较大时可自左向右下或自右向左下画出,如图 137 所示。(2)圆的画法画圆时,应先画中心线。较小的圆在中心线上定出半径的四个端点,过这四个端点画圆。稍大的圆可以过圆心再作两条斜线,再在各线上定半径长度,然后过这八个点画圆。圆的直径很大时,可以用手作圆规,以小指支撑于圆心,使铅笔与小指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笔尖接触纸面不动,转动图纸,即可得到所需的大圆。也可在一纸条上作出半径长度的记号,使其一端置于圆心,另一端置于铅笔,旋转纸条,便可以画出所需圆。如图 138 所示。图 138 徒手绘制圆形(3)徒手绘制平面图形徒手绘制平面图形时,也和使用尺、规作图时一样,要进行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先画已知线段,再画中间线段,最后画连接线段。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时,主要轮廓线和定位中心线应尽可能利用方格纸上的线条,图形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可按方格纸上的格数来确定。图 139 所示为徒手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的示例。四、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基准、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2、简述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五、布置作业习题集 17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