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霖 铃 教案 教学目 的 1 理解 融情 入景 ,虚 实相 济的特 点。 2 理清 思路 ,熟 读成 诵。 教学重 点 鉴赏词 ,体 味融 情入 景, 虚实相 济的 艺术 特点 。 教学难 点 品位诗 词意 像, 体会 作者 感情。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步 骤 导入新 课 我们在 讲宋 词简 介的 时候 说过, 宋词 可以 分为 几个 流派? (生 :两 派。 豪放 派和婉 约派 。) 豪放派 的代 表人 物是 ?( 苏轼、 辛弃 疾) 婉约 派的 代表人 物是 ?( 柳永 、李 清照) 传说苏 轼曾 问一 个善 于唱 歌的幕 士 : “我 词何 如柳 七( 柳永) ? ” 这 个人 回
2、答 : “柳 郎中 词 , 只 合 十七 八女 郎, 执红 牙板 ,歌 杨柳 岸晓 风残 月 。学士 词, 须关 西大 汉, 铜琵琶 铁绰 板, 唱大 江东 去 。” 由此 大家可 知这 两个 流派 的不 同特点 。 能让苏 轼与 之一 争高 下的 “杨柳 岸晓 风残 月” 出自 哪首词 ?( 生: 雨 霖铃 ) 今天我 们就 来学 习这 首 雨霖铃 (板 书) 一 关 于柳 永 柳永, 原名 三变 ,排 行第 七,世 称柳 七。 他 少年 时 到汴京 应试 ,由 于擅 长词 曲,熟 悉了 许多 歌妓, 并替 她们 填词 作曲 ,表现 了一 种浪 子作 风。 当时有 人在 仁宗 面前 举荐 他
3、,仁 宗批 了四 个字说: “且 去填 词” 。柳 永在受 了这 种打 击之 后, 别无出 路, 就只 好以 开玩 笑的态 度, 自 称 “奉旨 填词 柳三 变” ,在 汴京( 即开 封) ,苏 州, 杭州等 都市 过着 一种 流浪 的生活 。大 约在 少年时 的“ 怪胆 狂情 ”逐 渐消退 时, 才改 名柳 永, 考取进 士, 在浙 江的 桐庐 、定海 等处 做过 几任小 官。 晚年 死于 润州( 江苏镇 江县) 。死 时家 无余 财,群 伎和 金葬 之于 南门 。 他精通 音律 ,变 旧声 为新 声,在 唐五 代小 令的 基础 上创制 了大 量适 合于 歌唱 的慢词 ,这 首词 调名 雨
4、霖铃 , 就是 取 唐时旧 曲翻 制 。据 明 皇 杂录 云 ,安 史之 乱时 , 唐玄宗 避地 蜀中 , 于栈道 雨中 闻铃 音, 起悼 念杨贵 妃之 思, “采 其声 为雨 霖铃 曲 ”。 所以 这支曲 本来 就是 寄托相 思的 ,词 调极 尽哀 怨。” 柳永 充分 利用 这一 词调声 情哀 怨、 篇幅 较长 的特点 ,写 委婉 凄侧的 离情 。此 词当 为词 人从汴 京南 下时 与一 位恋 人的惜 别之 作。 二 整 体感 知。 1 范读 雨 霖铃 。 (让学 生感 受词 的感 情基 调) 师:能 感受 到这 首诗 的感 情基调 吗? 生:能 。哀 婉、 悲伤 、凄 清。 (板 书) 2
5、 指导 诵读 。 我们讲 过诗 词诵 读要 把握 的几个 要点 ,首 先要 读准 字音; 其次要 读出 节奏 ,宋 词不 比唐诗 那样 整齐 划一 ,每 句是不 同的 。再 注意 韵脚 的读法 ,要 短促 而清晰 ;带 领学 生试 读一 遍,划 分节 奏。 最重要 的要 读出 感情 ,刚 才大家 已经 感受 到了 ,现 在就试 读一 遍, 自己 体会 体会。 学生自 由朗 读 指 明学 生朗读 学生 齐读 。 3 疏通 词句 :( 注释 中有 的不在 讲解 之列 。) 寒蝉: 初秋 乍寒 时的 蝉, 偶尚自 鸣, 但短 促无 力, 至深秋 则噤 。 烟波: 烟雾 弥漫 水波 动荡 的水面 。
6、无绪: 古, 没有 心思 。今 ,没有 头绪 。 念去去 :想 到将 来 ( “行行 重行 行” )。 应是: 即便 是。 三鉴赏 学生自 读, 思考 :从 时间 角度看 ,这 首词 的层 次应 如何划 分? 明确: 别前 、别 时、 别后 。(板 书) 师:这 首词 的重 要特 点是 情景交 融、 虚实 相济 。( 板书) 鉴赏 时注 意词 中哪 些是景 语, 哪些 是情语? 哪 些是 情景 和说 ? 词中 哪 些是 实写? 哪 些是 虚 写? 上片 “寒蝉 凄切 ,对 长亭 晚, 骤雨初 歇。 ” 师:起 首三 句写 什么 ?是 情?是 景? 生:写 景。 明确: 对。 写别 时景 。点
7、明了季 节、 时间 、地 点和 事件。 勾勒 了一 个情 人离 别的典 型环 境。 师:地 点呢 ?( 长亭 )时 间呢? (晚 上) 季节 (秋 季) 提到秋 季会 有怎 样的 感觉 ?(萧 瑟) 时当秋 季, 景已 萧瑟 ;且 值天晚 ,暮 色阴 沉, 而骤 雨滂沱 之后 ,继 之以 寒蝉 凄切: 词人 所见 所闻, 无处 不 凄 凉。 加之当 中“ 对长 亭晚 ”一 句,句 法结 构是 一、 二、 一,极 顿挫 吞咽 之致, 更准 确地 传达 了这 种凄凉 况味 。 起首句 已给 全诗 定下 了基 调:“ 凄切 ”。 “都门 畅饮 无绪 ,留 恋处 兰舟催 发。 ” 师:这 写什 么?
8、(写 情) 极写饯 别时 的心 情, 委婉 曲折, 欲饮 无绪 ,欲 留不 能,依 依不 舍, 难舍难 分。 恋人在 都门 外长 亭摆 下酒 筵给他 送别 ,然 而面 对美 酒佳肴 ,词 人毫 无心 思。 (问: 为什 么? 他的思 绪正 在想 什么 ?) 正专注 于恋 人, 所以 词中 接下去 说“ 留恋 处、 兰舟 催发” 。这 七个 字以精 炼之 笔刻 画了 典型 环境与 典型 心理 :一 边是 留恋情 浓, 一边 是兰 舟催 发,这 样的 矛盾 冲突何 其尖 锐。 关于这 样的 环境 和心 理描 写古人 有很 多。 林逋 相思 令 云: “君 泪盈, 妾泪 盈, 罗带 同心 结未成 ,
9、江 头潮 欲平 。” 这仅是 暗示 船将 启碇, 情人 难舍 。 刘 克庄 长相 思 云: “ 烟迢 迢, 水迢迢 , 准 拟江 边驻 画桡 , 舟人 频报 潮。 ” 虽较明 显, 但仍 属含 蓄之 作。可 是柳 永的 “兰 舟催 发”, 却以 直笔 写离 别之 紧迫, 虽没 有他 们含蕴 缠绵 ,但 却直 而能 迂,更 能促 使感 情的 深化 ,可见 留恋 之情 浓。 于是后 面便 迸出 “执手 相看 泪眼 ,竟 无语 凝噎。 ” 师:这 句写 情态 。语 言通 俗而感 情深 挚, 形象 逼真 ,如在 目前 。 启发学 生想 象这 副画 面, 把语言 形象 化进 而图 象化 ,以体 会诗 的
10、意 境。 (提 示:两 人相 对而 立, 手握 手, 眼对 眼, 泪 眼婆娑 。 是“ 举手 长劳 劳 ,二 情同 依依 。” 是“ 此 时 无声 胜有 声” , 是“相 对无 言, 惟有 泪千 行。” 也既 然这 么不 舍得 ,那词 人为 什么 要离 开呢 ?也许 是统 治者 不欣赏 ,也 许是 迫与 生计 。总之 是不 得不 离开 。古 往今来 恋人 离别 都是 一样 的。所 以江 淹在 别赋 中 说: “黯 然消 魂者, 唯别 而已 矣! ”) 后来传 奇戏 曲中 常有 这样 一句唱 词: “流 泪眼 看流 泪眼, 断肠 人对 断肠 人” ,语出 于此 ,然 却不如 柳词 凝炼 有力 。
11、词 人 “ 竟无 语凝 噎。 ”那 么 词人凝 噎在 喉的 是什 么话 呢? “念去 去, 千里 烟波 ,暮 霭沉沉 楚天 阔。 ” “念去 去” 二句 便是 他的 内心独 白。 师:这 句写 什么 ? 生:写 景。 这里的 “念 ”字 用得 特别 好。“ 念” 字是 上声 还是 去声? (是 去声 。) “名 词转折 跌荡 处, 多用去 声, 何也? 非 去则 激 不起。 ”此 词以 去声 “念 ”字作 为领 格, 承上 启下 ,表明 是设 想别 后的道 路遥 远。 “念” 字后 “去 去” 二字 连用, 则愈 益显 示出 激越 的声情 ,读 时一 字一 顿, 遂觉去 路茫 茫, 道路修 远
12、。 “千 里” 以下 ,声调 和谐 ,景 色如 绘。 既曰“ 烟波 ”, 又曰 “暮 霭”, 更曰 “沉 沉”, 着色 可谓 浓矣 ;既 日“千 里” ,又 曰“ 阔” ,空间 可谓 广矣 。 (提示 学生 想象 这副 画面 :作者 站在 河边 ,放 目远 眺,面 前所 见: 一望 无际 的海面 ,远 处山 色朦胧 ,海 面上 层层 灰蒙 蒙的雾 气升 腾, 整副 画面 是灰色 调。 好象 一副 山水 画。) 这样 的画 面给人 怎样 的感 觉? (生 :压抑 、苦 闷) 诗人 想到 前路茫 茫, 自己 将越 走越 远,离 心爱 的人 越来越 远, 心越 来越 苦, 愁思也 越来 越深 。全
13、句写 景,又 全句 写情 。 下片 “多情 自古 伤离 别, 更那 堪冷落 清秋 节” 师:下 片换 头写 情, 叹息 古往今 来离 情之 可悲 。“ 伤别离 ”点 名这 首词 的主 旨。“ 更那 堪冷 落清秋 节 ” 一 句 , 又 推进 一层 , 更 何况 我正 在这 冷 落凄凉 的秋 季 , 多 么难 以 忍受 ! 江 淹在 别 赋中 说: “黯 然消 魂者 惟别而 已矣 。” 柳永 把这 种感受 融化 在自 己的 诗中 ,又扩 大了 这种 感受, 以“ 更那 堪” 衬托 自己的 离情 比古 人更 深。 师:“ 清秋 节” 一词 ,照 应前面 哪句 ? 生:起 首一 句“ 寒蝉 凄切 ”
14、 师:前 后照 应再 次点 明离 别时的 凄清 氛围 。比 起首 三句的 以景 寓情 更为 明显 、深刻 。 “今宵 酒醒 何处? 杨 柳岸 、 晓风残 月。 ” “今宵 ”三 句蝉 联上 句而 来,后 来竟 成为 苏轼 相与 争胜的 对象 。那 么它 究竟 好在什 么地 方? 词 中有 画, 景中 含情。 (提 示学 生想 象画 面:一 舟临 岸, 词人 酒醒 梦回, 只见 习习 晓风吹 拂萧 萧疏 柳, 弯 残月高 挂杨 柳梢 头。 ) 联系特 定情 境。 画面 出现 在“酒 醒” 之后 ,离 人借 酒消愁 ,但 举杯 消愁 愁更 愁,帐 饮时 已然 无绪, 更何 况酒 醒之 后? 诗 人
15、此时 ,前 晚“ 执手 相看 泪眼” 的图 景依 然鲜 明的 留在心 上, 而前 路是“ 千里 烟波 ”, 继续 前行离 爱人 越来 越远 ,可 以想见 他的 心情 。 感受画 面色 调。 古人 有折 柳送行 的习 惯。 “昔 我往 矣,杨 柳依 依” ,折 柳送 行,取 其依 依之 态。另 外, “柳 ” 留” 谐音, 折柳 赠人 有挽 留之 意。所 以古 代文 人写 离别 之情, 往往 要写 到杨柳 。清 秋的 晓风 是凉 的,恰 合别 后心 境的 凄凉 。残月 清冷 的形 象暗 合凄 清冷落 之感 。词 人寓情 于景 ,借 景传 情, 以风之 凉, 月之 残透 露离 情别绪 。 结合全
16、诗旨 趣。 这首 词的 主题句 是“ 多情 自古 伤离 别,更 那堪 冷落 清秋 节” 。这两 句叙 述全 篇本意 ,是 词的 主文 ,“ 今宵酒 醒何 处” 两句 烘染 本意, 将诗 人的 立意 渲染 为 幅 深秋 羁旅 图。“ 杨柳 岸” 、“ 晓风 ”、“ 残月 ”三 个典 型意 象“列 锦” 式的 组合 在一 起,引 起读 者无 尽的想 象和 遐思 。这 两句 诗暗含 旨趣 ,画 面生 动。 师:整 个画 面的 基调 如何 ? 生:整 个画 面充 满了 凄清 的气氛 。 师:客 情之 冷落 ,风 景之 清幽, 离愁 之绵 邈, 完全 凝聚在 这画 面之 中。 比之 上片结 尾二 句,
17、虽同样 是写 景 ,写 离愁 , 但前者 仿佛 是泼 墨山 水 , 一片苍 茫 ;这 里却 似工 笔 小帧 ,无 比清 丽。 词人采 用了 画家 所常 用的 点染笔 法。 “多 情自 古伤 离别, 更那 堪冷 落清 秋节 。”二 句点 出离 别冷落 ;“ 今宵 酒醒 何处? 杨柳岸 、 晓 风残 月。 ”在 上两句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渲 染这种 离别 时的 凄清。 这四 句密 不可 分, 相互烘 托, 相互 陪衬 ,中 间若插 上另 外一 句, 就破 坏了意 境的 完整 性,形 象的 统一 性。 “此去 经年 ,应 是良 辰好 景虚设 。便 纵有 千种 风情 ,更与 何人 说? ” “此去
18、经年 ” 四句 ,构 成 另一种 情境 。 因为 上面 是 用景浯 , 此处 则改 用情 语 。他 们相 聚之 日, 每逢良 辰好 景, 总感 到欢 娱;可 是别 后非 止一 日, 年复一 年, 纵有 良辰 好景 ,也引 不起 欣赏 的兴致 ,只 能徒 增枨 触而 已。 师:“ 此去 ”二 字, 遥应 上片“ 念去 去” 。“ 经年 ”二字 ,近 应“ 今宵 ”。 在时间 与思 绪上 均是环 环相 扣, 步步 推进 。 “便纵 有千 种风 情, 更与 何人说 ”, 益见 钟情 之殷 ,离愁 之深 。 其以问 句做 结, 更留 有无 穷意味 。 如此归 纳全 词, 犹如 奔马 收缰, 有住 而不
19、 住之 势; 又如众 流归 海, 有尽 而未 尽之致 。 师:我 们再 回头 看整 首词 ,情语 在写 情, 景语 也并 非只写 景, 每句 中都 包含 无限情 思。 正所 谓 “一 切景 语皆 情语 ”。诵 读时 注意 体会 词融 情入景 的特 点。 再就是 虚实 相济 。哪 些写 虚?别 后想 象。 写实 ?别 时情景 。 再想想 词中 的三 副画 ,给 人的感 觉都 是: 哀婉 、无 奈、凄 清。 这是 这首 词的 特点, 也是 婉约 词共同 的特 点。 四 小结 今天我 们学 了婉 约词 的代 表作 雨霖 铃 ,重 点让 大家把 握词 融情 入景 ,虚 实相济 的特 点。 另外还 让大 家品 位词 中意 象,体 会作 者感 情。 在此 基础上 了解 婉约 词的 风格 。 学生齐 背 雨霖 铃 。 五 作业 1 诵读 2 自己 任选 一句 诗, 做幅 画,再 现诗 中意 境, 体味 作者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