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60323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二一、单选题(135=35 分。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括号中):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

2、朴素唯物论观点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可感知性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

3、义理解10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生活资料,动物不能1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12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4、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1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17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

5、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8、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20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2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C、应

6、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3222、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可避免的23、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2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25、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B

7、、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C、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D、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2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2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C、价值 D、价格2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

8、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30解放思想,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31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4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主体性活动而起作用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英国哲学 B 法国哲学C 希腊古代哲学 D

9、 德国古典哲学3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34、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 )A 质变和量变 B 联系和发展C 对立和统一 D 肯定和否定35、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 ( )A 斗争性是稳定的,同一性是可变的B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C 斗争性是内容,同一性是形式D 斗争性是无形的,同一性是有形的3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规律性 B 可知性C 客观实在性 D 矛盾性3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否定之否定

10、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 对立统一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8、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既 抓 住 主 要 矛 盾 又 兼 顾 次 要 矛 盾 就 是 坚 持 ( )A 一 点 论 和 均 衡 论 的 统 一 B 重 点 论 和 两 点 论 的 统 一 C 一 点 论 和 两 点 论 的 统 一 D 重 点 论 和均 衡 论 的 统 一39、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普 遍 真 理 指 导 下 , 从 中 国 的 具 体 国 情 出 发 , 走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这 体 现 了 ( )A 矛 盾 普 遍 性 和 特 殊 性 的 统 一 B 量 变 和 质 变

11、 的 统 一C 矛 盾 同 一 性 和 斗 争 性 的 统 一 D 肯定和否定的 统 一40、联系是 ( )A 不可知的 B 主观的 C 普遍的 D 无条件的41、认识的本质是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 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542、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 )A 从实践到认识 B 从感性认识到实践C 从认识到实践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43、真理是 ( )A 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B 标志客观的范畴C 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的范畴 D 标志主观的范畴4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 )A 与客

12、观实际相符合 B 被权威所肯定 C 对人有用 D 被多数人所肯定45、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 ( )A 相对主义 B 绝对主义 C 怀疑主义 D 不可知论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 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 先验论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 不可知论4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历史人物 D 生产方式48、生产方式包括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D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49、 上 层 建 筑 由 两 个 部 分 构 成 ( )A 政 治 思 想 和 法 律 思 想 B 政 治 关

13、系 和 法 律 关 系C 政 治 上 层 建 筑 和 思 想 上 层 建 筑 D 政 治 制 度 和 法 律 制 度5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领袖意志 B 反动历史人物 C 人民群众 D 杰出历史人物51、 社 会 发 展 的 最 终 决 定 力 量 是 ( )A 阶 级 斗 争 B 社 会 革 命 C 杰 出 历 史 人 物 D 生 产 力52、 在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中 ,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的 的 直 接 动 力 是 ( )A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B 社 会 革 命 C 阶 级 斗 争 D 改 革53、在 劳 动 资 料 中 最 能 标 志 生 产 力

14、发 展 水 平 的 是 ( )A 能 源 系 统 B 仓 储 系 统 C 生 产 工 具 D 运 输 系 统54、 生 产 关 系 反 映 的 是 ( )A 思 想 关 系 B 法 律 关 系 C 政 治 关 系 D 经 济 关 系5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分配关系C 产品交换关系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5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 军队 B 国家政权 C 法庭 D 警察57、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 ( )A 轿车速度快 B 轿车使用价值大6C 生产轿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轿车安全、舒适58、资本主

15、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产品供不应求 B 生产的绝对过剩C 固定资本更新 D 生产的相对过59、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 获取商品 B 获取剩余价值C 获取价值 D 获取使用价值6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资本的原始积累 B 劳动力成为商品C 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货币为资本家所有6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 剩余劳动时间决定 D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6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 )A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6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

16、理论基础是 ( )A 利己主义 B 自由主义C 资产阶级人性论 D 民主主义6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65、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 )A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66、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 )A 管理国家和社会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 成为统治阶级 D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6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6

17、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改造与依存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6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7、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70、1998 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是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上来看,这属于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 D、同果异因71、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

18、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72、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二、多选题(215=30 分。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正确

19、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3.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主要表现有(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重的地位决定的D、社会意识没有任何独立性,完全依赖于社会存在 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8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

20、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5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6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8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包含的哲理有( )A、现象是本质

21、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9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10唯心主义认识论(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反映具有摹写性

22、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9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E、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14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23、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1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16.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包括 ( )A、国体 B、政体 C、议会 D、政党1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的条件包括 ( )A、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B、商业的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 D、大机器工业的出现1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24、C、资本全球化 D、货币全球化19.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C、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简答题1、简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2、如何认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103、简述人民群众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四、论述题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坚

25、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参考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B,3A,4D,5B,6C,7C,8B,9C,10D,11D,12D,13C,14C,15D,16B,17B,18A,19B,20C,21D,22A,23C,24D,25A,26B,27C,28D,29A,30D,31B,32D,33A,34B,35B,36C 1137C 38B 39A 40C 41C 42A 43A 44A 45B 46C 47D 48A 49C 50C 51D 52D 53C 54D 55A 56B 57C 58D 59B 60B 61A 62B 63C

26、64B 65B 66B 67A, 68D,69D,70C,71A,72A二、多选题1ABC,2ABCD, 3ABD, 4 ABCD, 5ABC, 6ABCE, 7ABC,8CD, 9ABC,10BCDE, 11AC, 12AC, 13CD, 14ACDE, 15BCD,16,AB,17,ABC,18,ABC,19,ABC,20,ABCD三、简答题1、答: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2、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7、。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越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蔽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四、论述题矛盾的普

28、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其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二,共性比个性更深刻、更抽象,个性比共性更具体、更丰富。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相互代替。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统一。其一,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其二,个性都是包含共性的个性。其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12矛盾普遍性,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国具体国情是矛盾特殊性,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践、具体国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