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师专业技能知识测试试卷一、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4、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 ( )5、不应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 ( )6、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 ;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的表述。 ( )
2、 7、3 个 5,可以写作 35,也可以写作 53。3 和 5 都是乘数。 ( )8、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 )129、 1 ( )112 123 134 19910010、2 米长的绳子用去 米,还剩 1 米。 ( )12二、单项选择:(每题的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 ) 。A、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B、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
3、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C、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D、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2、数学课程标准划分的第二学段应为( ) 。A、13 年级 B、34 年级 C、46 年级 D、79 年级3、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是对过程性目标“( ) ”的表述。A、经历 B、感受 C、体验 D、探索4、属于第一级运算的是( )A、加法和减法 B、乘法和除法 C、加法、减法和乘法、除
4、法 D、以上都不是5、最小的一位数是( )A、0 B、1 C、9 D、a6、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的长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7、4 名学生,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 )次话。A、4 B、6 C、10 D、128、用如左图所示的印章印制的图形应该是( )9、10、5 条直线最多将一个平面分为( )部分。 A、16 B、15 C、14 D、13三、多项选择:(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
5、、科学性 C 普及性 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
6、合应用6、下面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A、教材与教师用书 B、实践活动材料 C、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D、报刊杂志、电视广播7、下面照片中,长、宽的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A、 B、 C、 D、8、下面( )可以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课标 P26 例 49、一个正方体,锯下一个“顶角” (三棱锥) ,可能剩下( )几个顶点。A、7 B、8 C、9 D、10四、解答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它的 后,得到的新正方形的周长是 48 厘米,原正方形的面积是13多少平方厘米?2 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 4 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 9 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
7、隔 7 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多少分钟?3、设有马 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马三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问牛、马价格各几何? 摘自御制数理精蕴这道题的意思是:假如有马 4 匹、牛 6 头,总的价格是 48 两银子;假如有 3 匹马、5头牛,总的价格是 38 两银子。问 1 匹马和 1 头牛的价格各是多少?4、有席 二领,长阔相同。先以一领作囤较之,盛米二石五斗;若以二领作囤,盛米几何?摘自翠薇山房算学丛书这道题的意思是:有同样的正方形草席 2 领,以其中 1 领席子围起来作一个粮囤,可以盛米 2 石 5 斗;如
8、果用 2 领草席合起来围作一个粮囤,使盛的米尽可能多,这个粮囤可以盛米多少?(不考虑草席搭口的长度,石、斗是已经废止使用的粮食计量单位,一石=10 斗)五、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如何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这四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2、结合下面的例题,谈谈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 14 米,小强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 15 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六、案例分析题(共 18 分)材料 1:某教师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按以下几步走:(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知识缺陷,使
9、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2 )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的新的差距。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5 )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最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水平了。材料 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
10、,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摘自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第 22 条请就这位老师“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结合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房山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知识测试试卷参 考 答 案一、 二、D C D A B A B A A 三、1、ACD 2、ABC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
11、AD 8、BD 9、ABCD 10、ABC四、 1、484(1 ) 81(平方厘米)132、解:设公共汽车的速度每小时 x 千米,则7x28=9x-362x=64x=32.3、1 头牛 4 两,1 匹马 6 两4、10 石 五、1、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2、平均数,这个就是把所有数据相加,除以个数。这是数学平均数的简称。它是一种统计量,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非是某个具体数据。六、案
12、例分析题(共 10 分)1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2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这位老师较好地落实了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选用恰当教法,因材施教”的要求。3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辅导下愉快的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