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使用教师姓名:_使 用 班 级:_泸州七中八年级备课组 编华东师大版1使用说明本教案是泸州七中 06 级数学备课组,经过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集体研究,确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突破的关键,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这一基本过程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每一程序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况和备注栏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备注栏,供教师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对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即进行二次备课。泸州七中 06 级备课组2004 年 8 月 29 日2教学内容: 11.1 平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
2、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平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性质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关键: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辅工具:教学时间安排:3 教时第 1 教时 图形的平移 1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投影:引言及插图。2、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3、观察图片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与手扶电梯上的人,回答以下问题:(1)传送带上每台电视机做什么运动?手扶电梯上的人呢?(2)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手扶电梯上的人呢?(3)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引出内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进行初步分类,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
4、移。3(4)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EFGH(课件演示) ,那么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 EFGH 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4、图案欣赏(课件演示)探究新知1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它由什么要素决定?3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1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2学生回答问题3、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4试一试反馈训练应用提高教材:P3 页练习 1、2、3 1 题分组举出实例2 题学生讨论后回答3 题动手画探究新知2(二) 、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1、想一想:(课
5、件演示)(1 )在上图中,线段 AE,BF,CG ,DH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 )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做一做:(课件演示)如图所示,ABE 沿射线 XY 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1、 学生分组讨论2、 分组回答3、 学生讨论后回答4、 边看边思考回答。5、讨论后回答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练习:P7 页 1、2 、32 思考: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 2cm,能通过平
6、移 ABC得到其它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1、 按照要求完成。2、 讨论完成。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观察分析探索 学生讨论回答GFHEDCBAYXEBA FDCEACFB D4提高 概括。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布置作业教材第 7 页习题 1、2。反思第 2 教时 图形的平移 2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举例 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探究新知1投影:例 1如图 11.1.8(1) ,ABC 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投影:试一试在如图 11.1.9 的方格纸中,画出
7、将图中的 ABC 向右平移 5 格后的ABC ,然后再画出将ABC向上平移 2 格后的ABC。ABC是否可以看成是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呢?如果是,那么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是什么呢?例 1:先看懂题意,看教师演示,从中体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回答题目问题。5投影:做一做如图 11.1.10,在纸上画ABC 和两条平行的对称轴m、n。画出ABC 关于直线 m 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直线 n 对称的ABC。观察ABC 和ABC,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充分地动手,可在小组讨论得出: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实际进行了一次平移。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 平移方格纸中的
8、图形(如图) ,使点 A 平移到点 A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图案欣赏(提高认识)按照要求完成后,相互检查讨论完成。小结提高1、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观察分析探索概括。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学生讨论回答布置作业教材第 8 页习题 3、4。反思6第 3 教时 图形的平移练习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前面你学到了什么?举例 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探究新知1例: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 2cm,能通过平移 ABC 得到其它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随堂练习:(投影)1、 填空:(1 )将线段 AB 向右平移 3cm
9、 得到线段 CD,如果 AB=5 cm,则CD= cm.(2 )将ABC 向上平移 10cm 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BF= cm.(3 )将面积为 30cm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向下平移 20cm,得到MNP,则MNP 是 三角形,它的面积是 cm2.2、 图中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3、 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AB=CD,ADBC,要探究B 与C 的关系,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如图 2、3)。请你分别说明图形的形成过程,同时判断B 与C 的关系并叙述理由,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在图 1 中画出你的方案。先看懂题意,分组
10、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注意讲评教师注意讲评小结提高1、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学生讨论回答(3)(2)(1) FEEA DC CDACDAB B BGEACFB D7布置作业教材第 25 页习题 2、3。反思教学内容: 11.2 旋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3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它的基本性质 . 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3.培养学生创造图案的设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
11、关系与数量关系.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从而体会到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 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重视对学生自行设计旋转对称图形的能力的培养,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交流等活动,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难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作
12、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认识理解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理解旋转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辅工具: 教时安排:4 教时(即第 47 教时)第 4 教时8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 课件演示,旋转而动产生的奇妙画面。2 你能自己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吗?学生对每一种画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扩展思维,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图形。探究新知11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2.概念:旋转、旋转中心1 观察、分析、讨论出共同特征。它们绕上面的悬挂点转动2理解概念: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探究新知21 做一
13、做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 的纸上,在薄纸上画出与AOB 重合的一个三角形。然后用一枚图钉在点 O 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 O)转动一个角度 45 ,薄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标上 A、O、B,我们可以认为AOB 旋转 45 后到了上 AOB 。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做一做后,讨论回答:图中,可以看到点 A 旋转到点A,OA 旋转到 OA, AOB 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 B 的对应点是_;线段 O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_;线段 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 ;A 的对应角是 _;B 的对应角是_;旋转中心是点_;旋转的角度是
14、_。探究新知3做一做如图 11.2.5,如果旋转中心在 ABC 的外面点 O 处,转动60 ,将整个ABC 旋转到ABC的位置。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角是如何对应的呢?1学生尝试2交流9探究新知41、 如图 11.2.6,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 BC 上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如果 M 是 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 M 转到了什么位置?2、如图 11.2.7(1) ,点 M 是线段 AB 上一点,将线段 AB绕着点 M 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如果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呢?反馈训练应
15、用提高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注意讲评小结提高说说“旋转”的概念,旋转的等量关系。说说描述“旋转”的过程要注意哪几方面?讨论、体会。布置作业课本 P11 页 2、3反思第 5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回顾旋转的概念 理解概念: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10探究新知1探索观察上面两个图形,你能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有哪些角相等?你认为图形旋转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 分组讨论2 交流。3 完成下面填空:图 11.2.4 中,线段 OA、OB 都是绕点O 旋转 45 角到对应线段 OA与OB,而且OA_,OB _,
16、AB _;AOB _,A_,B_。在图 11.2.5 中,旋转中心是点 O,点A、B、C 都是绕点 O 旋转 60 角到对应点 A 、B、C,而且OA_,OB _,OC_;AB_,BC_,CA _;CAB _,ABC _,BCA _。讨论后统一意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练习1确定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指出这一图形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多少度、旋转几次而生成的(不计颜色) 。2画出AB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 90 后的图形。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注意讲评11小结提
17、高说说“旋转”的概念,旋转的等量关系。说说描述“旋转”的过程要注意哪几方面?讨论、体会。布置作业画出所给图形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图形。旋转几次后可以与原图形重合?反思第 6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回顾旋转的概念2.如图,画出 ABC 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60的图形 ABC. 1.理解概念: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2.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新知1实验 1、画出正方形绕对角线的交点顺时针旋转 90的图形.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正方形有何关系?实验 2如图 11.2.8 所示,电扇的叶片转动 120 、螺
18、旋桨转动 180 后,都能与自身重合。1一个正方形,和大头针,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作图后发现,正方形旋转 90后与原图形重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12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实验 3、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如 11.2.9 所示的图形上,在薄纸上画这个图形,使它与如图 11.2.9所示的图形重合。然后用一枚图钉在圆心处穿过,将薄纸绕着图钉旋转,观察旋转多少度(小于周角)后,薄纸上的图形能与原图形再一次重合。问题:前面 3 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的特性?概念:旋转对称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 (小于周角)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一些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
19、合。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独立操作完成,小组交流谈心得。5、讨论得出: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操作训练操作 1:用类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对如图 11.2.10 所示的图形进行探索,看看它是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想一想旋转中心在何处?该图形需要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操作 2:图 11.2.11 所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用类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对图 11.2.11 所示的图形进行探索,它能通过旋转与自身重合吗?用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如 11.2.10 所示的图形上,在薄纸上画这个图形,使它与如图 11.2.10 所示的图形重合。独立操作完成。用半透明的薄纸覆
20、盖在如 11.2.10 所示的图形上,在薄纸上画这个图形,使它与如图 11.2.10 所示的图形重合。独立操作完成。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 找找看,下面图形中有几匹马?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注意讲评132 如图所示的图形绕哪一点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3如图,画出 ABC 绕 O 点逆时针旋转 60的图形 ABC. 小结提高说说“旋转对称”的概念。说说描述“旋转对称”的过程要注意哪几方面?讨论、体会。布置作业P15 页 1、2、3、4想一想:正方形旋转 180后能与自身重合吗?还能旋转几度与自身重合?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最小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反思第
21、7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回顾旋转对称的概念2. 举出日常生活中旋转对称图形的几个实例3在纸上任意画一个ABC,再任意画一条直线,然后画出ABC 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复习轴对称)1.理解概念: 2.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新知做一做如图 11.2.12,在纸上画ABC 和过点 P 的两条直线PQ、PR 。画出 ABC 关于 PQ 对称的三角形ABC,再画出ABC关于 PR 对称的三角形1按照要求独立操作完成,小组交流谈心得。 141ABC。观察ABC 和ABC,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结论:如果两条对称轴相交于一点,那么两次翻折就相当于一次
22、旋转,且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旋转中心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归纳出结论操作训练1、你能设计分别一个旋转 30 、45 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设计得最好。3、 如图请你通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设计出更加美丽、更加大型的图案试一试,可以分小组进行。利用教材后面的方格若课上不能完成,移作课外作业。小结提高两次翻折(对称轴相交)与图形旋转的关系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构成了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讨论、体会。布置作业利用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设计图案。反思15教学内容: 11.3 中心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具体 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 “连结对称点的线
23、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中心对称是旋转角度为 180的特殊的旋转对称” 2、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自己通过丰富的具体图形认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体会中心 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 180的特殊的旋转对称图形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特殊的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交流等活动,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24、,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性 质作出简单的平面 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难点: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作出 简单的平面图形中心 对称图形。关键:认识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中心 对称图形 。教辅工具: 教时安排:3 教时(即第 810 教时)第 8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6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演示如图 11.3.1 所示的三个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上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旋转 180能与自身图形重合?你能自己举出日常生活中旋转 180的一些事例吗?学生对每一种画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扩展思维,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图形。探
25、究新知11、一个图形绕着中心点旋转 180 后能与自身重合,我们就把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这个中心点叫做对称中心。你能举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吗?他们的对称中心在哪里?2、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如图 11.3.2 所示, ABC 与ADE 就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点 A 是对称中心, 1、解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是旋转角度为 180 的旋转对称图形。举出例子。2、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间的关系。3、点 B 关于对称中心 A 的对称点为点_,点
26、C 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为点_,点 A 关于对称中心 A 的对称点为点_。点 B 绕着点 A 旋转 180 到达点 D 处,因此,B、A、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AB 。讨论得出:可以发现,点 A 绕中心点O 旋转 180 后到点 A,于是A、O、A三点在一直线上,并且AO_,另分别在一直线上的三点还有_,_;并且BO_ ,CO _。17探究新知2探索在图 11.3.3 中,ABC与ABC 关于点 O 是成中心对称的,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等量关系?归纳板书: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
27、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讨论归纳: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探究新知3例:如图 11.3.4( 1) ,已知ABC 和点 O,画出DEF ,使DEF 和ABC 关于点 O 成中心对称。解:(1)连结 AO 并延长 AO 到 D,使 ODOA ,于是得到点 A 的对称点 D;(2 )同样画出点 B 和点 C 的对称点 E 和 F;(3 )顺次连结 DE、EF、FD。如图 11.3.4(2) ,DEF 即为所求的三角形。学生先画。试着写出作图步骤。看教师的板书,体会。18反馈训练应用提高课本 P18 页 1、2读一读 P19
28、页完成在课本上。小结提高说说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中心对称有什么基本的性质?讨论、体会。布置作业课本 P21 页 1、2反思第 9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积极回答19探究新知11、点 A 和 O,求作 A 关于 O 点对称的图形。2、已知线段 AB 和点 O,求作 AB 关于点 O 对称的图形。3、已知三角形 ABC 和点 O,求作三角形 ABC 关于点 O对称的图形。4、已知四边形 ABCD 和点 O,求作四边形 ABCD 关于点O 对称的图形。学生独立完成。试着写出作图步骤。探究新知2试一试:如图
29、 11.3.5 所示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你能找到对称中心吗?说说你这样画的理由。学生可在课本上直接画。根据基本性质反馈训练应用提高课本 P21 页 1 完成在课本上。小结提高说说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中心对称有什么基本的性质?讨论、体会。布置作业课本 P22 页 3、4反思第 10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20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回顾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并完成1、点 A 和直线 l,求作 A 关于 l 对称的图形。2、已知线段 AB 和点 l,求作 AB 关于点 l 对称的图形。3、已知三角形 ABC 和点 l
30、,求作三角形 ABC 关于点 l 对称的图形。积极回答独立完成。探究新知1做一做如图 11.3.6,在纸上画 ABC 、点 P,以及与ABC关于点 P 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ABC。过点 P 任意画一条直线,画出ABC 关于此直线对称的ABC,如图 11.3.7。观察ABC和ABC,这两个三角形对称吗?画出使这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两次翻折(对称轴互相垂直)与中心对称的关系:如果对称轴互相垂直,那么两次翻折就相当于一次中心对称 ,且两条对称轴的垂足为对称中心.一步一步地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两次翻折(对称轴互相垂直)与中心对称的关系:得出结论。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如图,已知AB
31、C 和过点 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x、y,画出ABC 关于直线 x 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直线 y 对称的 ABC,ABC与ABC 是否关于点 O 成中心对称?阅读材料: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学生可在课本上直接画。提高审美能力。小结提高两次翻折(对称轴互相垂直)与中心对称的关系。 讨论、体会。布置 课本 P22 页 3、421作业反思教学内容:小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巩固基本变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变化画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体会培养学生之间合作、自主式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基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
32、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交流等活动,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与关键:用知识结构中的要点自查掌握情况。教辅工具:多媒体,投影仪分为 2 教时,即第 11、12 教时第 11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一、知识回顾:投影:22说明:采用边复习边展开的方式进行。注意鼓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应用举例与反馈训练1投影 1:课本第 25 页 1 题 巡视、评价。2投影 2:课本第 25 页 2 题。巡视、评价。3投影 3:课本第 26 页 3 题。巡视、评价。4投影 4:课本第 26 页 B
33、组 7 题。 5投影 5:课本第 27 页 C 组 10 题。1动笔解答,谈自己的解题思路。2动笔解答,谈自己的解题思路。3动笔解答,谈自己的解题思路。4动笔解答,谈自己的解题思路。5.学生可以借助实物观察。小结提高1.平移、旋转与轴对称都是图形之间的一些主要变换,在这些变换下,线段的长度与教的大小都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2 自我评价体会布置作业A 组:第 26 页复习题:4 、5、6B 组:第 27 页 8、9反思23第 12 教时教学程序设计: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理清知识结构图重复投影第 20 页知识结构图采用边复习边展开的方式进行。注意鼓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再
34、次理清知识结构。操作实践1用硬纸板剪出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按照下列两种情况将ABC 和ABC放在桌面上。动手试一试,如何通过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将ABC 运动到ABC上,使两者互相重合。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2现有如图所示的 6 种瓷砖,请用其中的 4 块瓷砖(允许于相同的) ,设计出美丽的图案。然后通过你设计的图案,通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设计出更加美丽、更加大型的图案。利用课本后面方格准备材料,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注意,不能与题目相同)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小结提高1自我评价。 体会布置作业A 组:第 21 页复习题:4 、6、8、12、13B 组:第 22 页 15反思24第 13 教时单元检测题目选用:试卷分析:1检测情况:考试人数 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90 以上 89/80 79/60 59/4039 以下2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