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西县协和中学教学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第 1 页 共 4 页课 题:8.1 平均数(一)授课教师:陈永才 八(3) 数学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 课的类型 启发性教育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
2、算。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讨论与启发性教 学 过 程 标 注一、引入新课: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引例:下面是某班 30 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甲小组:X= =91(分)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乙小组:X= = 91(分)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
3、不同求法吗?黔西县协和中学教学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第 2 页 共 4 页丙小组:先取一个数 90 做为基准 a,则每个数分别与 90的差为:5、9、-3、0、0、-4、2、2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 X=1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 X=X+90=91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1)X= (X1+X2+Xn) 算术平均数(2)X= (f1+f2+fk=n) 利用加权求平均数(3)X=X+a 利用基准求平均数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
4、某一数据。3、练习:P213 利用计算器(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4、加权平均数:例 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 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 4:3:1 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小结: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如例 1 中 4,3,1 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为 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三、练一练:P216 随堂练习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五、作业:黔西县协和中学教学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第 3 页 共 4 页课堂练习黔西县协和中学教学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第 4 页 共 4 页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本课作业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2019 年 4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