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59529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1 -第 21 届“运河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作 品论文题目: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 的金融支持研究学科专业 社科类(国贸 金融 技经 ) 所在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2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研究摘 要农信社的建设影响着“三农” 的发展,尤其对浙江省这样一个私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来说,研究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 的金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特殊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 三农” 问题的现状,根据各自的特点,我们对促

2、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以及浙江省乃至全国解决“三农” 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三农,农村信用社,浙江,金融支持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3 -Zhejia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n the “three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for research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ffect “three rural“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such a private econ

3、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more developed. Study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n the “three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 special course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with “three rural“ issue of the status quo,

4、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 hav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s well as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ry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 a number of options.KEY WORDS:Three rural;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Zhejiang province; Financial Support 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

5、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4 -目 录1.绪论 62浙江省的“三农”概况 62.1“三农”问题现状 62.2“三农”问题解决措施 83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引导资金流向方面的作用 93.1 农村信用社资金短缺的原因 93.2 农村信用社采取的应对措施 103.3 农村信用社取得的初步成效 104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支持力度及绩效 114.1 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渠道金融投入 114.2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现状 124.3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绩效 135浙江农信社运行机制再造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135.1 资本充实机制的建立效果与问题并存 135.2 资本充实机

6、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45.2.1 浙江省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给予以下金融扶持 145.2.2 浙江省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妥善处理有关遗留问题 145.3 浙江省农信社金融支持绩效 156.浙江省(临安县和宁波市两地)农信社对“三农”问题以及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5 -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166.1 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176.2 宁波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197.浙江农信社运行机制再造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207.1 资本充实机制的建立效果与问题并存 21

7、7.2 资本充实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7.3 信用社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仍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228金融危机形式下,浙江省乃至全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 238.1 应对金融危机,如何促进农信社对“三农”的健康发展 238.2 金融危机下,浙江省乃至全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 259.结束语 2610.参考文献 2711.附录 28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6 -1 绪论随着我国对“ 三农” 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反过来也在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三农” 的发展。从 2003 年改革至今,

8、浙江省农信社通过建设服务型的省级金融机构,全面实施分类管理,积极发起组建村镇银行,促强扶弱,鼓励推选合作银行跨区域设立异地支行等,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实力明显增强,综合效益位居全国各省、区农信社系统前列。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门还对农信社发展设置障碍。浙江省是一个私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我们将基于对浙江省地区的调研材料,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对“ 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对 三农 的金融支持” 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参考价值,为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现改为杭州联合银行)做更好的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发现“三农” 经济发展中的不足,能使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更好地为“三农 ”经济服务,从而使浙

9、江省的“三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浙江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概况2.1 发展历程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从 1954 年普设至今已历时 50 个春秋。50 年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支持“三农” 为己任,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宗旨,集中信贷资金,优先支持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支持个体工商户、个私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经过 50 年岁月的艰苦磨砺,农村信用社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农村金融的一大片天,形成了农村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与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回首这五十多年,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与普设省农村信用社始建于

10、1952 年 10 月,普设于 1954 年,到 1954 年年底,全省信用社发展到 4565 个,全省 78.5%的乡成立了信用合作社或信用部,有 40 个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7 -县(市)乡乡建立了信用合作社,实现了信用合作机构普遍化。而经过两年的整顿、巩固和合并,到 1956 年底信用社数为 2569 个,实现了乡乡有社。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资金困难,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发放贷款,帮助生产合作社解决生产资金需要,促进了生产互助合作的巩固和发展,打击了农村高利贷活动,社会主义农村借贷阵地不断扩大,成为国家银行的有力助手。(2

11、)农村信用社恢复“ 三性 ”的改革全省农村信用社建立后的前 30 年中,信用社的体制经历了从农村信用社-信用分部- 恢复信用社的过程。管理主体也从银行管理-人民公社管理-贫下中农管理-银行管理,经过了四个阶段。但是,农村信用社相当一个时期成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的诸多变更,直至 1983 年才最终给信用社的性质作了定论。1983 年至 1987 年,省委、省政府以恢复“三性” 为主要内容,对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试点。通过清股扩股,扩大社员入股面,进一步体现合作金融组织的群众性,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固定工制为合同制,改信用社正副主任任命制为选举制,建立和健全各项民

12、主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上的民主性,其次,拓展信贷服务范围,增设服务网点,推行贷款合同制,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执行贷款浮动利率政策,针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努力探索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同时,还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及联奖承包责任制等制度,调动了干部职工改善管理、用活资金、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积极性,逐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3)积极稳妥组建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信用社在 1983 年富阳县恢复“ 三性 ”试点基础上,又率先进行了组建县联社的试点,并于 1984 年 9 月完成了改革试点,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 。在之后的两年中,又选择了不同地区、不同经

13、济类型的 10 个联社进行扩大试点。1987 年至 1992 年,根据我省实际,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求实”的建社指导思想,以普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重点,建立由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信用社,农业银行通过县联社领导农村信用社的领导管理体制,分期分批全面展开了县联社的组建工作。到 1993 年底,全省拟组建的 79 个县级联社中,除 2 个属新分设的区域外,都完成了县联社的组建工作,实施了对基层信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8 -用社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并配备专职常务副主任主持联社日常工作(主任由行长兼任),初步理顺了行社关系。在此期间,我省鄞县和绍兴县还进

14、行了行社“脱钩” 试点,萧山联社进行了“行政挂靠地方、行业管理上挂市农行” 的半脱钩试点。同时,县联社以基层信用社入股的形式,先后建立了联社营业部,办理公众存、贷业务和内外的各项往来结算业务,逐步使县联社从管理服务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较好地实施了“管理、指导、协调、服务” 的联社办社宗旨,完善了由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社的管理体制。(4)行、社脱钩和省信用合作协会建立1996 年 7 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浙江实际的改革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计划,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1996 年 11 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行社脱钩后

15、,主要通过由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农金改办” 和 1997 年 7 月成立的省分行农金处,具体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能。而在 1999 年 11 月份,浙江省信用合作协会正式成立,在之后的 4 年多里,较好地行使了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在上下共同努力下,在人民银行、银监系统领导、监管下的全省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也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快速、稳健发展期。2003 年末比 1999 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增加幅度数额大,成倍数增长,而不良贷款比例也降低许多,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及社会地位、社会形象大大提高。(5)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管理总部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

16、社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诞生2003 年 8 月浙江省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试点省。在此之后,省委、省政府开始了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历程。至此,浙江省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省农信联社)于 2004 年 4 月 18 日 正式成立,由浙江省内 81 家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出资组成,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合作制金融机构。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浙江省政府授权省农信联社对浙江省境内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履行管理、指导、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9 -

17、协调和服务职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 和中小企业,是浙江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2.2 发展现状由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是小法人金融机构,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包袱、自身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1)历史包袱沉重。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自组建以来,几经体制变迁,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调查显示,至 2002 年末,浙江省有 552 家农村信用社有亏损挂账,挂账亏损额达 20.2 亿元,占比 52%,亏损信用社 138 家,亏损额 16693万元;至 2003 年末,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累计亏损挂账仍有约 19

18、.4 亿元,亏损信用社仍有 34 家,亏损额 6517 万元。这些历史包袱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而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完全靠信用社自身消化难度很大。(2)不良资产相对较高。由于长期担负服务“三农” 的政策性任务,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积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就其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国家政策强行并给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二是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地方政府要求信用社贷款所造成的不良资产;三是将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所产生的不良资产。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3 年 11 月末,浙江省仍有高风险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二呆贷款超 30%、备付金比例低于 1%)163 家,占比为 15%

19、;账面资不抵债的信用社 141 家,资不抵债金额 18.95 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 9.44%,相对于浙江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4.47%来说,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于高位,若进行五级分类试点和推广,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率还会大幅增加。(3)产权处置困难。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据调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一般由农民、乡镇私营企业入股组成,但这些股份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基本不参与经营管理,入股实际上已演变为“ 存款” ,社员没有独立产权,不符合产权明晰条件下“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此外,由于长期忽视农村信用社社员的股权,不分红或少分红,信用社盈利大多

20、转化为集体积累,而按照现行制度,集体形成的积累不可分割,浙江工业大学课外科技作品 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10 -这部分资本金应由谁来代表的问题,始终没有明确,客观上造成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处置困难的状况。3.浙江省的“三农”概况3.1“三农”问题现状近年来,我省的“ 三农” 工作成绩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创建农产品品牌、培育特色优势农业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但“三农 ”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1)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狭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无一技之长,因此他们没有很强的商业意

21、识。农民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近年的外出务工潮影响,务农队伍多是老弱病残妇,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经营效益差,使得商品化程度低,粮储型生产结构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很难改观。农民的发展意识不强,我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民们祖祖辈辈都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生产。多数农民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发展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导致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农民负担未得到根本减轻,农业税免了,农民的农资价格却上涨了。(2)农村改革发展的投入偏低。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极度薄弱。二是资金极度匮乏。由于国家对“三农” 的资金投入大多倾向于业主自主经营的营利性项目,而很少用于考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

22、境的公益设施上,致使农村的改革发展不充分。(3)近年来 ,浙江省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耕地总量从 1978 年的 1838 千公顷下降到 2003 年的1592.14 公顷,减少了 245.86 千公顷。工业用地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在浙江越来越尖锐,尤其像温州这些地方, “土地瓶颈” 已经成为执政者的口头禅了。耕地面积的锐减,对于“三农” 问题,无疑是致命的障碍。(4)农民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目前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分散经营方式,不仅从客观上给金融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也为贷款投入主体即贷款对象的选择带来了难题。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容纳少量的小额农贷资金,也没有实力承担更多的资金。农村要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