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及文献翻译姓 名: 党子珺班 级: 08 城建城规(2)班专 业: 城市规划课题名称: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指导教师:马明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目录1. 实习报告 -P3 2. 文献翻译 -P123. 文献翻译原文 -P22- 0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中镇区的规划标准以肥东县马湖乡为例【摘要】在城镇总体规划中,镇区规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占整个规划的 50%。小城镇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小城镇的发展有这指导性的作用,也推动社会发展的进度的作用。本文以肥东县马湖乡
2、总体规划规划为例,分析了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镇区规划的作用,并结合探讨了小城镇总规中镇区的规划方法。【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标准第一章 城市概况1.1 区位条件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东与广德县为界,西、南与宣州区相连,西北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 280 km,至常州 115 km,南至杭州 200 km,西至宣城 58 km,西北至合肥 250km,北至南京 115 km。宣广高速、318 国道、214 省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即将开工建设的扬绩高速将进一步拉近郎溪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芜申运河郎溪定埠港连接长江、太湖,是长三角高等航道网和安徽骨
3、干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 绿地系统现状分析2.1 现状绿地系统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1 -目前城区绿地面积为 122 公顷,主要以绿地长廊景观带、道路绿化、水系景观、街头游园、防洪防护林、湿地景观构成城区绿化景观虽然近几年,郎溪县围绕创建安徽省园林县城目标,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郎溪县城区新增绿地面积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各项绿化指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因城市所处环境与经济实力所限,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2.2 现状存在的问题2.2.1 城市绿地系统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郎溪县城的绿地系统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城区内部公园绿地还比较缺乏,楔
4、形绿地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2.2.2 城市绿地指标与国家园林县城的生态环境指标存在差距截止 2011 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郎溪县城 4.55 37.79 16.5国家标准 9.00 38 33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2 -其中:人均绿地面积:11.29人,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500米,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5000 人日等指标也与国家园林县城的生态环境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2.2.3 城市各类绿地发展不平衡,公园绿地尤为突出从以上分析可知,郎溪县绿地总面积相当可观,但各类绿地所占
5、份额存在较大的差距,郎溪县城现状绿地资源主要以道路绿地为主,其次为城市防护绿地,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方面,所占比率较小,欠缺较大。2.2.4 城市绿地建设质量有待完善近年来,郎溪县虽然加大了环境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公园绿地和广场,但是精品绿地较少,绿化水平和档次有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应和生物多样性有待改善;绿地系统细节处理不够科学,如部分道路的沿线边坡开挖后,未予进行专门的生态修复;也存在绿化植物结构单一,乔、灌、草、藤等未能合理运用等问题。第三章 城市绿地防灾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经验3.1 日本:不断健全法律规范标准体系,分类分级建设防灾公园。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四面临海的岛国。由于
6、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 、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等引起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1923 年的关东大地震对日 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多数市 民逃 向了 城市 绿地 这样的 开敞 空间 。基于这次惨痛的经验,日本有意识地加强了城市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3 -绿地的防灾建设。1956 年日本颁布城市公园法 ,对城市绿地的分类、服务半径、面积等指标均作了规定,使得人均公园面积达到较高水平 ,也使得城市公园的设置和分布趋于均匀合理。1973 年在城市绿地保全法中,把城市公园列入防灾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1993 年日本进一步修订城市公园
7、法 ,明确提出了“防灾公园”的概念,并在 1998 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 ,就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设置标准及有关设施等作了详细规定。在日本以防灾公园为主体的防灾体系中,有暂时避难的临近公园,也有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广域公园,还有宽度 10m 以上的绿色避难通道。大小不同,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广场和绿道在防灾、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一个层级结构合理、相互联系紧密的网络体系。3.2 美国:结合公园系统和社区建设的防灾规划早在 1871 年美国芝加哥火灾之后的重建规划中,芝加哥公园 系统通过公园与公园路分割建筑密度过高的市区,用系统性的开放性
8、空间布局来防止火灾蔓延,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规划方法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 的先驱。2001 年美国“9.11”事件后,为强化整体防卫,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中心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其“防灾型社区”需具备三大功能,即灾前预防及准备功能、灾时应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4 -变及抵御功能、灾后复原及整体改进功能。美国国土安全部规定社区事故风 险状况评估要先确认社区易受灾的地点及环境,再确认灾害源及可影响的范围,找出易发生灾害的建筑或区域,并制作社区防灾地图等。其中也包括了将社区公园与灾时避难结合的计划。3.3
9、我国台湾地区:建立防灾绿地系统,将公园纳入防灾空间规划。我国台湾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长年湿热多雨,地震、台风频发,自然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且人口与建筑物密集。1996 年台湾“内政部营建署”总结公园绿地功能,指出功能性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景观绿地系统和游憩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主要包括防灾路径、防灾空间、防火绿道和缓冲绿地等。指出城市公园广大的绿地空间具有阻隔噪声、防尘等促进环境卫生的功能,并且可作为防空、防灾的紧急避难场所 “9.21”大地震唤起了台湾各界对防灾相关领域的重视,随着灾后重建展开了城市防灾体系的建构。都市防灾规划的内容包括避震疏散方案、避难疏
10、散组织、疏通通道和防灾救灾空间。第四章 城市防灾绿地系统规划所谓灾害,一般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自然和社会事件,它们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等方面以及人类自身的失误,形成超越本地区防救力量的大量伤亡和物质损毁。4.1 防灾绿地的作用随着城市开发强度的增加,城市的抗灾能力日趋下降。城市绿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5 -地防灾作用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近几年美国洛杉矶、日本阪神等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都说明城市绿化的减灾作用是其他类型城市空间所无法替代的。1995 年初日本阪神地区地震后,有关部门针对城市绿地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震后产生了 30 万人以上的庞大的避难人群
11、,城市公园及小学、体育馆等,是主要的避难场所,而且直至灾后 2 个月,仍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生活在公园中。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各市区各公园绿地也同样成为防灾、救灾的中心基地。由于大量树木、草坪的存在能够切断火灾的蔓延,防止飞火延烧,一定面积的公园在熄灭火灾、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方面有明显效果。灾后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均成为防灾、救灾、物资保管发放、医疗急救的中心和基地;而规模较小的公园绿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临时避难场所,使用率很高。公园内的园林、游戏设施、树木等,为居民的避难生活提供了方便。如:水景设施的水成为供水中断状况下的用水补充;亭、廊、秋千等成为临时帐篷的搭设处。从上所述,可以
12、看出震灾、火灾的情况下城市绿地的突出作用。因此,城市绿地是具有减灾功能的隐性“韧”环境,它在平时和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都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多功能的“柔性”空间。4.2 防灾绿地规划郎溪县城自然环境较脆弱,各种灾害较易发生。以国家的防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6 -震减灾法等法规为依据,从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此次防灾绿地的规划研究。防灾绿地规划采用防灾通道、救灾通道、滨水防灾减灾绿带将各个防灾据点、救灾据点、防灾公园串联相通,成为系统。4.2.1 滨水防灾减灾绿带滨水绿带是城市的特色景观,也是防汛的河岸堤防。因此,在滨水绿带的规划建设中,要考虑市民的游憩
13、使用的要求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同时,又要结合布置防汛、防灾设施,发挥岸边防护林的作用。如:郎溪县城郎川河防护带的规划,就要结合防洪设施,既考虑到绿化景观设计以及游人亲水、近水的要求,又要满足抗灾的要求,达到足够的安全系数。4.2.2 灾据点与防灾通道的规划布置防灾据点与防灾通道的规划,主要是针对地震及震灾后引起的二次灾害,如:火灾、水灾等,利用城市广场、绿地、文教设施、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浅谈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以郎溪县为例- 7 -起城市的防灾体系。(1)一级防灾据点一级防灾据点,是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场所。规划中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的分布
14、在市区范围内。一级防灾据点,多数是利用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型公共设施组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 ,因此,它需要在城市的详细规划中具体定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尚不能完全定位定量,只能提出建议性位置。为保证一级防灾据点的安全性、可达性,首先必须保证它与崩塌、滑坡等危险的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一般控制在 500m 以上。其次,它要与防灾通道有直接联系,保证道路通畅;第三,防灾据点周边建筑物倒塌时,应不致于威胁其中避难人的生命安全,人均防灾空间建议控制不小于 0.5 平方米。(2)二级防灾据点二级防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二级防灾据点,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城市恢复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在进行这些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不同的使用特点,以提高城市的减灾、救灾、防灾能力。人均防灾空间建议控制不小于 1.3 平方米。(3)防灾通道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