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 150 分钟 分数 150 分) 姓名 分数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1 3 题。 项羽究 竟死 于何 地 太史 公书 问 世至 今已 两 千年, 随着 这部 巨著 的流 传 , 项羽 自杀 于乌 江似 是无 疑 的了。 其实, 这是 历史 上的 讹误 。 项羽 真正 的殉 难地 不是 乌江而 是东 城, 即今 安徽 定远东 南 (距 乌江约 三百 里) 。 史记 项羽本 纪论 赞中 就曾点明 ,项 王五 年卒 亡其国, 身死 东城 。只 不过一 般 人不去 注意 这点 罢了。 汉书 灌婴 传 也 记载: 项
2、籍败 垓下 去, 婴 将车 骑 追项籍 至东 城, 破之, 所将 卒五 人共 斩项 籍。 那么, 司马 迁何 以在 史记 中 有 于 是项 王乃 欲东渡 乌江 , 乌江亭 长舣 船待 一 段生 动的描 述呢 ? 这段描 述仅 为民 间传 闻, 理由有 三。 一 、 项王 垓下 被围时 已兵 疲食 尽, 至 东城, 乃 有 二十八 骑 , 又 汉 军围 之数重 。 当时 , 项 羽已 自 度不 得脱 , 又 何以 能忽而 来到 三 百 里之外 的乌 江呢 ?再 说, 项羽垓 下之 败, 其势 是急 转直下 的, 纵乌 江亭 长有 救籍之 心, 又何 以会料 事如 神, 预先 舣船 以待? 二、
3、史 记 项羽 本纪 通篇 叙事 谨严 而缜 密, 尤 其是 对战 事的描 述, 双方 渡江 涉河、 斩关夺 隘时 的地 理形 势, 都能于 回旋 曲折 之中 , 给 人以条 理分 明、 江山如 望之 感。 东城 之后 却为何 三百 里沙 场竟 无所 交待, 情节 亦淡 然松 驰了 呢?司 马迁 只说 于是 项王 乃欲 东渡 乌江 , 巧 借一 欲 字将 流传 在乌江 的一 段民 间佳 话与 东城真 实的 血 战情节 缝缀 弥合 了。 这就 是江淮 一带 的专 家、 学者 多年来 频频 质疑 并作 出种 种臆度 误解 的根 源所在 。 三、 项羽 崛起 于 吴中, 与江 东子 弟八 千 人渡江
4、而西 , 在 南征 北 战中, 吴中 子弟 以及江 东父 老与 项羽 是建 立了感 情的 。 因 而, 在他 死后即 传说 起 项王 乃 欲 东渡乌 江, 乌江 亭长舣 船待 的 佳话 。 司 马迁曾 游历 过此 地, 自然 有充分 的机 会采 撷到 这些 民间传 闻, 以完 善这个 英雄 形象 ,也 实在 是十分 自然 的。 其实, 项羽 身 死东 城 , 从来有 史迹 为证 。 高 达数 丈的虞 姬墓 至今 犹在 , 定远县 志 载: 虞姬 墓即 嗟虞 墩, 县南六 十里 近东 城 。 阴 陵、 东城 两地 , 定 远县 志 记载 则更 为 明确: 阴陵 城, 县 西北 六十里 , 镆 邪
5、山 南, 周 围 二里。 羽溃 围南 驰, 汉骑将 灌婴 追羽 过淮, 羽过 阴陵 迷失 道即 此。 东 城, 县东 南五 十里。 项羽 至阴 陵迷 失道 , 汉追 及之 , 羽复引而 至东 城即 此。 项羽殉 难前 在定 远县 境内 留下的 遗址 遗迹 , 除 阴陵 、 东城 , 至 今仍 存十 余处。 从霸王 寨 (项王 迷路 处) 到刘 会桥 (为汉 军追 及处 ) , 从 下 马铺到 嗟虞 墩, 构成 了项 王在这 块土 地上 与汉军 周旋 的一 条完 整路 线。 1从 文中 看, 下列 不属 于 项羽殉 难于 东城 的证 据的 一项是 ( ) A 史 记 汉 书 等 史书中 都有 项
6、羽 兵败 并死 于东城 的记 载。 B 据史 料记 载来 看, 项羽 东城突 围的 可能 性极 小。 C 定远 县内 的许 多遗 址、 遗迹均 证实 项羽 “ 身 死东 城 ” 。 D 项羽 崛起 于吴 中, 兵 败垓下 ,愧 对江 东父 老, 无颜东 渡乌 江。 【答案 】D 考点: 筛选 文中 的信 息。 能力层 级为 分析 综 合 C 。 2下 列各 项不 属于 对项 羽 同情或 肯定 的是 ( ) A 史 记 中有 “ 项王 乃 欲东渡 乌江 ,乌 江亭 长 舣 船待” 的生 动描 写。 B 乌江 一带 流传 着项 羽欲 东渡, 乌江 亭长 舣 船 待的 佳话。 C 江淮 一带 的专
7、家、 学者 频频质 疑并 作出 种种 臆度 误解。 D 作者 认为 司马 迁利 用 民间传 闻来 完善 项羽 这一 英雄形 象。 【答案 】C 【解析 】 试题分 析:ABD 分别 表现 了司马 迁、 江东 父老 和本 文作者 对项 羽的 同情 或肯 定, 而 C 却没 有。 考点: 筛选 并整 合文 中的 信息。 能力 层级 为分 析综 合 C 。 3下 列表 述不 符合 原文 意 思的一 项是 ( ) A 司马 迁知 道项 羽真 正 的殉难 地不 在乌 江而 在东 城。 B 项羽 从嗟 虞墩 到阴 陵, 再到东 城, 最后 死在 东城 。 C 史 记 记述 项羽 败至 东城和 东城 到乌
8、江的 细致 程度不 一样 。 D 项羽 战死 前的 主要 活 动在安 徽定 远县 境内 。 【答案 】B 【解析 】 试题分 析: 项羽 应该 是从 阴陵到 嗟虞 墩, 再到 东城 的。 考点: 归纳 内容 要点 ,概 括中心 意思 。能 力层 级为 分析综 合 C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 文阅 读(19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言 文, 完 成 4-7 题。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 平计, 间疏 楚君 臣 。 项羽 疑范增 与汉 有私, 稍夺其 权。 增 大怒 曰: 天下事 大定 矣, 君 王自 为之 ,愿 赐骸 骨,归 卒伍 。 归未 至彭 城,疽 发背 死。 苏子曰
9、: 增 之去 善矣 。 不 去, 羽 必杀 增。 独恨 其不 早耳 。 然则 当以 何事 去? 增劝羽 杀沛 公, 羽 不听 , 终 以此 失天 下, 当 于是 去耶 ?曰 : 否。 增之欲 杀沛 公, 人臣 之分 也。 羽 之不 杀, 犹有君 人之 度也 。增 曷为 以此去 哉? 易 曰 : 知几其 神乎 ! 诗 曰 :相 彼雨 雪 , 先集维 霰。 增 之去 ,当 于羽杀 卿子 冠军 (1 )时 也 。 陈涉之得 民也 ,以项 燕、 扶苏。项 氏之 兴也, 以立 楚怀王孙 心(2 )。而 诸侯 叛之也 , 以弑义 帝。 且义 帝之 立, 增 为谋主 矣。 义帝 之存 亡, 岂 独为楚 之盛
10、 衰, 亦增 之所 与同祸 福也 。 未有义 帝亡 而增 独能 久存 者也。 羽之 杀卿 子冠 军也 , 是弑 义帝 之兆 也。 其弑 义帝, 则疑 增之 本也, 岂必待 陈平 哉? 物 必先腐 也, 而 后虫 生之; 人必先 疑也, 而后 谗入 之 。 陈平虽 智, 安 能间无 疑之 主哉 ? 吾尝论 义帝 天下 之贤 主也 。 独遣 沛公 入关 , 不 遣项 羽; 识 卿子 冠军 于稠 人之 中, 而 擢以 为上将 。 不 贤而 能如 是乎 ?羽既 矫杀 卿子 冠军 , 义 帝必不 能堪 。 非 羽弑 帝, 则帝杀 羽。 不待 智者而 后知 也。 增始 劝项 梁立义 帝, 诸侯 以此 服从
11、 ; 中道 而弑 之, 非增 之意 也。 夫 岂独 非其 意,将 必力 争而 不听 也。 不用其 言而 杀其 所立 ,羽 之疑增 ,必 自是 始矣 。 方羽杀 卿子 冠军 , 增 与羽 比肩而 事义 帝 , 君臣 之分 未定也 。 为 增计 者, 力 能诛 羽则诛 之, 不能则 去之 , 岂 不毅 然大 丈夫也 哉? 增年 已七 十, 合则留 , 不 合则 去。 不 以此 时明去 就之 分, 而欲依 羽以 成功 名, 陋矣 ! 虽然, 增, 高帝 之所 畏也 。增不 去, 项羽 不亡 。呜 呼!增 亦人 杰也 哉! 注:(1) 卿子 冠军 :即 宋 义。公 元前 207 年 ,秦 围 赵,楚
12、怀王 封宋 义为 上将 军,项 羽 为次将 ,援救 赵国, 途中 ,宋义 畏缩不 前,被 项羽 矫诏杀 死。(2 )楚 怀王孙 心:楚 怀王孙 子熊心 ,项 梁拥 立他 为王 ,仍称 怀王 。项 羽称 霸后 尊熊心 为义 帝。 4 下 列各 句中 加点 字解 释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 ) A 汉用 陈平 计, 间 疏 楚 君臣 间: 离间 B 项羽 疑范 增与 汉有 私, 稍 夺 其权 稍:稍 微 C 其弑 义帝 ,则 疑增 之 本 也 本: 根本 ,质 本的 东 西 D 增与 羽比肩 而 事义 帝 比肩 :并 肩, 引 申为地 位相 等 【答案 】B 中华资源 库 ziyuank 【解析
13、】 试题分 析: (稍 :渐 渐) 答案: 理解 常见 文言 实词 在文中 的含 义。 能力 层级 为理 解 B 。 5 依 据文 意, 范增 离开 项 羽的最 佳时 机的 主要 依据 是( ) A 汉用 陈平 计, 间疏 楚 君臣。 项羽 疑范 增与 汉有 私,稍 夺其 权。 B 增劝 羽杀 沛公 ,羽 不听 ,终以 此失 天下 。 C 羽杀 之卿 子冠 军也 ,是 弑义帝 之兆 也。 其弑 义帝 ,则疑 增之 本也 。 D (义 帝) 独遣 沛公 入 关,不 遣项 羽。 【答案 】C 考点: 筛选 文中 的信 息。 能力层 级 为 C 。 6 下 列各 项对 文章 理解 和 分析不 当的
14、一项 是 ( ) A 范增 既不 能促 使项 羽 抓住机 遇除 去刘 邦, 又没 有帮助 项羽 抢在 刘邦 之前 进军关 中, 更没有 阻止 项羽 弑杀 义帝 。所以 作者 评价 时说 范增 “陋矣 ”。 B 作者 认为 项羽 怀疑 范增 是两人 之间 矛盾 的必 然结 果。 两 人初 期的 政治 地位 为后来 的 矛盾埋 下伏 笔, 后来 政治 主张上 的巨 大分 歧又 加剧 了这个 矛盾 。 C 作者 分析 问题 时 , 能 从 两方面 着眼 。 比如 作者 认 为项羽 先有 怀疑 范增 之心 陈平的 离 间计才 能发 挥作 用; 又比 如从一 方面 指出 范增 浅陋 , 从另 一方 面又
15、 指出 范增 也是人 中豪杰 。 中华资源 库 ziyuank D 本 文结构 上很 有特 色。 从 “ 增之 去” 这一 点 铺开 , 多次 运用 引证 和比 喻论证 的方 法推理 证明 ,层 层深 入, 逻辑性 强。 【答案 】A 【解析 】 试题分 析: (范 增没 有见 微知著 , 没 有审 时度 势, 更没有 在政 见不 合时 果断 除掉项 羽或 者果 断离开 ,所 以作 者认 为范 增“陋 矣” ) 考点: 归纳 内容 要点 ,概 括中心 意思 。能 力层 级为 分析综 合 C 。 7 把 文言 文阅 读材 料中 加 横线的 句子 翻译 成现 代汉 语。(10 分) (1 )增 之
16、去 ,善 矣; 不去, 羽必 杀增 ;独 恨其 不早耳 。(3 分) (2 )义 帝之 存亡 ,岂 独为楚 之盛 衰, 亦增 之所 与同祸 福也 。(4 分) (3 )合 则留 ,不 合则 去,不 以此 时明 去就 之分 ,而欲 依羽 以成 功名 ,陋 矣!(3 分) 【答案 】 (1) 范增 离去是 对的, 如果不 离去, 项羽 一定会 杀了他 ;只遗 憾他 没有早 早离开 罢了。( 翻译 时必须 落实 对“之” “善 ”“恨 ”的 理解)。 (2 ) 义帝的 生死 存亡, 岂 只关系 到楚 国的 盛衰 成败 ; 也 和范 增的 祸福密 切相 关。 (这 一句 考查 学生 能 否结合 语境
17、灵活理 解的 能力 , 语言 点 在 “ 独 ” ; “ 之 ” 可 理解 成 为取独 , 但翻 译时 可以 灵 活处理 。 ) (3)意 见一致 就留下 来, 意见不合 就离 开他, 不在 这个时候 弄清 去留的 时机 ,却想 依靠项羽 成就 一番 事业 ,( 见识) 浅陋 啊! (翻 译时 必须落 实对 “则 ”“ 以” 的理 解 。 ) 考点: 理解 并翻 译文 中的 句子。 能力 层级 为理 解 B 。 【参考 译文 】 刘邦采 用了 陈平 的计 策, 离间疏 远楚 国君 臣。 项羽 怀疑范 增和 汉暗 中勾 结, 渐渐剥 夺 了 他的权 力。 范 增大 怒, 说 : 天下 大事 已经
18、大 致成 为定局, 君王 也自 为之 吧 。 希望能 让我 这 把老骨 头回 乡务 农。 回 乡时, 还没 到彭 城( 今江 苏省徐 州市 ), 背上 痈疽 发作就 病 死了。 苏子说 , 范 增离 去是 对的 , 如果 不离 去, 项羽 一定 会杀了 他; 只遗 憾他 没有 早早离 开罢 了。 既 然如此 , 那么 范增 应当在 什么 时候 ( 也可 译 为 因为 什么 事 ) 离开 呢?当 初范 增劝 项羽杀 沛公 , 项 羽不 听; 终因此 而失 去天 下; 应当 在此时 离去 吗? 回答 说, 不。 范 增想 要杀 死沛公 , 是 做臣 子的 职责 。 项羽 不杀 刘邦 , 还 显得
19、有君王 的度 量。 范增 怎能 在此时 离去 呢? 易经 说 : 能洞 察事 情的发 展趋 势, 大概 很神 明吗? 诗经 说 : 观察那 气象 , 若 要下雪 ,水 气必 定先 聚集 成雪珠 。 范增 离去 ,应 当在项 羽杀 卿子 冠军 的时 候。 来源:ww w.ziyuank 陈涉能 够得 民心 , 因 为打 出了楚 将项 燕和 公子 扶苏 的旗帜 。 项氏 的兴盛 , 因 为拥立 了楚 怀王孙 子熊 心; 诸侯 背叛 他,因 为他 杀了 义帝 。况 且拥立 义帝 ,范 增实 际上 是主要 谋划 者 。 义帝的 生死 存亡 , 岂 只关 系 到楚国 的盛 衰成 败; 也和 范 增的祸
20、 福密 切相 关。 绝没 有 义帝被 杀, 而单单 范增 能够 长久 得生 的道理 。 项羽杀 卿子 冠军 朱义 ; 就 是杀义 帝的 先兆 ; 他 杀义 帝, 就 是怀 疑范 增的 本源 。 难道 还要 等到陈 平出 反间 计吗 ?物 品必定 先腐 烂了 , 然 后才 能生蛆 虫 ; 人 必定先 有了 怀疑之 心 , 然 后 谗言才 能够 乘机 而入 。陈 平虽说 智慧 过人 ,又 怎么 能够离 间没 有疑 的君 主呢 ? 我曾经 评论 义帝 ; 认 为他 是贤明 君主 。 只派遣 沛公 入关却 不派 遣项 羽, 在稠 人广众 之 中 发现了 卿子 冠军 、 并 且提 拔他做 上将 军 ;
21、这两 件事 , 如 果不 是贤 明之君 能做 到这些 吗? 项 羽 既然假 托君 王之 命杀 死了 卿子冠 军, 义帝 必然 不能 容忍。 因此 , 不 是项 羽谋 杀义帝 , 就 是义 帝杀了 项羽 , 这 用不 着智 者 (指 点) 就可 知道 了。 范增当 初劝 项梁 拥立 义帝 , 诸侯 因此 而服 从 (楚 的指挥 ) ; 中 途杀 义帝, 一 定不 是范 增的 本 意; 其实 岂但 不是 他的 本 意; 他必 然极 力 劝谏又 没有 被接 受。 不听 取他的 忠告 又杀 死他 所拥 立之人 , 项羽 怀疑范 增 , 一定是 从这 时就 开始了 。 在 项羽 杀卿 子冠 军之时 ,
22、项 羽和 范增 并 肩 侍奉义 帝, 还没 有确 定君 臣之身 份, 如果 替范增 考虑 , 有能力 诛杀 项羽就 杀了 他 , 不能 杀他 就离开 他 , 岂 不是毅 然决 然的大 丈夫 吗 ? 范增年 龄已 经七 十岁 , 意 见一致 就留 下来 , 意 见不 合就离 开他 , 不在这 个时 候弄清 去留 的 时 机,却 想依 靠项 羽而 成就 一翻事 业( 见识 )浅 陋啊 ! 虽然如 此, 范增 还是 汉高 祖畏惧 的人 物。 范增 不离 去, 项 羽就 不会 灭亡 。 唉 , 范增 也是 人中的 豪杰 呀! (二) 古代 诗歌 阅读 (11 分) 阅读下 面一 首唐 诗, 然后 回答
23、问 题。 (11 分) 江汉 唐杜 甫 江汉思 归客 ,乾 坤一 腐儒 。片云 天共 远, 永夜 月同 孤。 落日心 犹壮 ,秋 风病 欲苏 。古来 存 老 马, 不必 取长 途。 8 这是 杜甫 晚年 客滞 江汉 时所写 的一 首诗 。 诗 中二 三联用 了 “ 片云” 、 “孤 月 ” 、 “落日 ” 、 “秋风 ”几 个意 象, 请分 析其情 景交 融的 意境 。(6 分) 【答案 】由 远浮 天边 的片 云,孤 悬明 月的 永夜 ,联 想到了 自己 客中 情事 ,仿 佛自己 就与 云 、 月共远同 孤一 样。(2 分 )见“落 日” ( 比喻 “暮 年”)而 雄心 犹壮。 临“ 秋风”
24、 , 反觉 “病 欲苏 ” , 表现 出诗 人身处 逆境 而壮 心不 已的 精神状 态 。 (2 分 ) “片 云 ” 、 “孤 月” 、 “落 日” 、 “秋 风” 几个意 象将 诗人 的感 情和 身外景 物融 为一 体, 表明 了诗人 虽 然远在 天涯 ,一 片忠 心却 象孤月 一样 皎洁 的报 国思 用 之情 。(2 分) 考点: 鉴赏 文学 作品 的形 象、语 言和 表达 技巧 。能 力层级 为鉴 赏评 价 D 。 9诗 人借 “老 马识 途” 的 典故, 表达 了怎 样的 情怀 ?这首 诗写 景的 作用 是什 么?(5 分) 【答案 】 老 当益 壮, 愿 为 国效力 。 (2 分)
25、 借景 抒情 , 融情 于景 , 表 达了作 者 思归之 情。 (3 分) 【解析 】 试题分 析: 对 “老马 识途 ” 典故 所表达 的诗 人情 怀 的理解, 要结 合诗 中的 诗 句来把 握。 “ 落 日心犹 壮” “不 必取 途” , 都可 以看 出, 诗人 老当 益壮, 想为 国家 效力 情怀 ; 写景 , 目 的是为 了抒 情。 这里 诗人 写情, 是借 景来 抒情 。 考点: 评价 文章 的思 想内 容和作 者的 观点 态度 。能 力 层级 为鉴 赏评 价 D 。 (三) 名篇 名句 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 下列 名句 名篇 中的空 缺部 分。 (6 分) (1) 携来
26、百侣 曾游 , 。 (毛 泽 东沁 园春 长 沙 ) (2) 到了 颓圮 的篱 墙, 。 (戴 望舒 雨巷 ) (3) 揉碎 在浮 藻间 , 。 ( 徐志摩 再 别康 桥 ) (4) 满载 一船 星辉 , 。 ( 徐志摩 再 别康 桥 ) (5)高 渐离击 筑, 荆轲和 而歌, ,士皆 垂泪 涕 泣。 (战 国策 荆 轲刺秦 王 ) (6) 真 的猛 士, , 敢 于正 视淋漓 的鲜 血。 (鲁 迅 记念刘 和 珍君 ) 【答案 】 (1 ) 忆往 昔峥 嵘 岁月稠 (2) 走尽 这雨 巷 (3) 沉淀 着彩 虹似 的梦 (4 ) 在 星辉 斑斓 里放歌 (5 )为 变徵 之声 (6)敢 于直
27、 面惨 淡的 人生 考点: 默写 常见 的名 句名 篇。能 力层 级为 识 记 A 。 乙 选考 题 请考生 在第 三 、 四 两大 题 中选定 其中 一大 题作 答 。 注意 : 作 答时 必须 用 2B 铅 笔在答 题 卡上把 所选 大题 对应 的题 号方框 涂黑 。 只 能做 所选 定大题 内的 小题 , 不 得选 做另一 大题 内的 小题。 如果 多涂 按所 答第 一大题 评分 ;多 做按 所答 的第一 大题 评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 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1 ) (4 )题 。(25 分) 绍兴的 大梦 陈瑞琳 一早 醒来 , 我竟是 睡在 绍兴城
28、古老 的风 则江 畔。 推窗望 去 , 那 典雅浪 漫的 廊桥就 在 眼 前,近 得我 有些 恍惚 :这 真的是 绍兴 吗? 真的 是那 个让我 梦里 千回 的地 方? 车子 进城 , 我 的心 加速 了跳动 , 路 旁还 看得 见从 前的那 些古 旧的 砖瓦 参差 在高楼 崛起 的老街 上, 好似 青苔 白发 , 感觉 绍兴 的英 魂永 存 。 在熙攘 的市 中心 , 环 绕的 商铺之 中, 蓦然 就先看 见了 那古 老的 轩亭 碑! 心 头一 紧, 叫司 机慢 行。 古 碑虽 然已 显得 有些 矮小, 但依 然撞 击着每 个行 人的 眼睛 :当 年的秋 瑾先 烈就 是在 此断 头。斑 驳的
29、 轩亭 碑啊 ,你 永远都 会记 得 , 那个 1907 年 7 月 15 日, 一个绍 兴的 女子 , 身 穿白 色汗衫 , 外 穿原 色生 纱衫 裤, 脚 穿皮 鞋, 钉有铁 镣, 两手 反缚, 由山 阴县署 至轩 亭口 。 离 轩亭 口不远 , 便 是秋 瑾当 年住 过的和 畅堂 。 我轻轻 走进 那座 老式 的院 子, 石板 铺成 的小天 井 , 三间坐 北朝 南的 平房 , 与 餐室毗 连的 耳房 为秋瑾 的卧 室, 里面 的古 式雕花 木床 和书 桌都 是她 用过的 原物 , 书 桌上 还放 着秋瑾 当年 使用 过的文 房四 宝和 她牺 牲前 几天留 下的 遗墨 。 最 让我 心颤
30、的 是墙 上挂 着的 秋瑾 男装照 片, 巾 帼 轩昂, 风采 动人 。怀 想 1906 年, 秋瑾 从日 本返 回绍 兴,亲 自主 持大 通学 堂, 开启民 智, 投 身革命 启蒙 。这 些年 来, 我一直 在想 :年 轻的 秋瑾 本出生 在官 宦人 家, 又嫁 给了豪 门富 商 , 正可谓 锦衣 玉食 ,何 以要 抛去身 家性 命, 誓死 追寻 救国救 民的 共 和 之梦 ? 绍兴 的 硬骨 中, 除 了 秋瑾, 更有 一个 魂灵, 就诞 生在那 座立 在新 台门 的周 家祠堂 。 闪过一 段亭 台楼 阁, 远远 就看见 长长 的围 墙上 如今 竟画上 了鲁 迅的 巨幅 头像 , 没 有上
31、 彩, 木 刻般的 强烈 效果 。先 生的 头发短 立着 ,手 里夹 着烟 ,那袅 袅的 烟丝 顺着 围墙 好像飘 到 很 远 。 先生! 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 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 家祠堂的 门前 。 那是 上世 纪的 八十 年代 , 也是 一个 初夏, 脸上 还是 红扑扑 的我 忽然 就站 在这 绍兴城 的 周家祠 堂前 。记 忆中 的我 ,迈进 新台 门的 脚步 是雀 跃的, 寻找 百草 园的 眼睛 是欢喜 顾盼 的 , 品尝咸 亨酒 店的 酒是 香甜 醉人的 。 在 周家 祠堂 后门 外的小 运河 上, 一艘 旧旧 的乌篷 船载 着我 们三个 年轻 人, 穿过 一
32、座 座小拱 桥, 驶向 了鲁 迅儿 时的外 婆家 。 将近 三十 年过 去, 一路 的风雨 沧桑 , 当年的 小辫 姑娘早 已无 法雀 跃, 周家 祠堂早 已 不 再是从 前那 般轻 松游 览的 胜地。 这些 年中, 我几 乎 怕 谈 到鲁 迅, 甚 至怕 写下 鲁迅 这 两个字 , 因 为 觉得 自己 不 配。 在中 国, 谁能 说不 知道 鲁迅呢 ?只 是觉 得所 谓的 狂 人 和 阿 Q 、 闰土 和 祥林嫂 都已 走远, 鲁迅 的声 音 只属于 他的 那个 历史 。 其 实, 鲁 迅的 笔 又何曾 离开 过我 们? 他所 揭露并 致力 改造 的 国民 性 依 旧在 今天 的 看客 身上
33、 显现 , 他 所抨击 的 精神 胜利 法 无处不 在发 酵, 今天 的闰 土还会 叫一 声 老爷 , 执著的 读 书狂 人还 会呐 喊着 救 救孩 子! 鲁 迅的 身影 ,从 上世 纪走来 ,他 还将 走进 下个 世纪去 。 又见 三味 书屋 。 轻 轻地 , 我 不敢 惊醒 鲁迅当 年上 学的小 桌 , 那 上面有 他亲 手刻着 的 一 个 早 字, 桌面 上有 他 那小小 少年 一丝 不苟 的眼 睛 。 书 屋的 后面 是百 草园 , 当年 的草 木竟 然被换 成了 一方 玉米 的青 苗, 只 有那 一截 矮矮 的土 墙, 还 告诉 我那 里曾 留存 过少年 鲁迅 的手 印。 我 不禁
34、仰望 苍天, 正看 见屋檐 上密 密的 野草 , 它 正在风 里独 自垂 看着 我等 人间 过客 。 Ziyuank 说起 来, 绍 兴的 大梦 里 应该还 有王 羲之 那青 山绿 水的兰 亭, 虽说 梦里已 千 回, 但 是兰 亭 的古韵 清雅 还是 远远 地超 出了我 的想 象 。 借 着山 影, 走过吊 桥和 凉亭 , 身边 正是 茂 林修 竹 , 与友人 对坐 在 曲 水流 觞 的石 头上, 天地静 阔, 等那千 年的 酒杯。 我想 象 着当年 群贤 毕 至 畅 叙幽 情 的 情景 , 脑海里 翻卷 着羲 之先 生 的笔 墨 豪情, 品咂 起他 发 出的那 种 死 生 亦大矣 的 对
35、生 命价 值的 深沉思 考和 感慨 ,那 是一 种何等 高贵 的文 缘和 情缘 。 春夜 里 , 漫 步在护 城湖 畔, 浓浓 的思 绪交织 在一 起。 感觉 自己 也从那 千年 的大梦 中 走 来。 在 这大梦 里, 曾 浸透 着秋瑾 的血, 飘游 着鲁 迅 的魂, 弥 漫着 王羲 之的 气 脉。 其实 啊, 在 绍兴的 怀抱 里, 还有 多少 古今英 灵, 深藏 着他 们尚 未完成 的春 秋大 梦! (选 自 新华文 摘2013 年第 13 期,有 删改 ) (1) 简要 点评 第 段中 画 线句子 的表 达效 果。 (5 分) 【答案 】运 用比 喻 修 辞, 将古旧 的砖 瓦比 喻成
36、青苔 白发, 一方 面表 现了 其年 代久远 的特 点 , (2 分 ) 另 一方 面年 代久 远 仍旧挺 立在 崛起 的高 楼间 , 表现 了其 厚重 的生 命力 , 引出 对 英魂的 缅怀 和敬 仰之 情。 (3 分) 考点: 体会 重要 语句 的丰 富含意 ,品 味精 彩的 语言 表达艺 术。 能力 层级 为鉴 赏评 价 D (2) 第 段作 者插 叙第 一 次游览 周家 祠堂 的经 历有 什么作用 ? 请简 要分 析。 (6 分) 【答案 】 插叙 的文 字与 下 文形成 对比 ( 或为 下文 做 铺垫 ) 。 (2 分 ) 第 一次 到 周家祠 堂 , 作 为年轻 姑娘 , 周家祠
37、堂仅 仅是轻 松游 览的 胜地 ; 这 一次到 周家 祠堂 , 作 者已 经历三 十 年 的风雨 沧桑 , 走 进周 家祠 堂, 深 深感 受到 了鲁 迅的 思想价 值, 联系 社会 现实 , 内心 深处 充满了无 限的 感伤( 酸楚 )。(2 分) 通过对 比, 凸显鲁迅 大梦 的价值 与现 实意义(2 分)。 【解析 】 试题分 析 : 本 题考查 插叙 在文中 的作 用 。 插叙 当年 的小辫 姑娘 游览 周家 祠堂 , 周 家祠 堂仅 仅 是轻松 游览 的胜 地; 作者 经历了 三十 年的 风雨 沧桑 后, 再一 次到 周家祠 堂 , 深深感 受到 了鲁迅 的思 想价 值, 内心 深处
38、充 满了 无限 的感 伤; 前后形 成对 比 , 来写 鲁迅 大梦的 价 值 与现实 意义 。 考点: 欣赏 作品 的形 象, 赏析作 品的 内涵 ,领 悟作 品的艺 术魅 力。 能力 层级 为鉴赏 评 价 D (3)第 段 中“ 鲁迅的身 影,从上世纪走来, 他还 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 一句在 文中有 什么含 义?(6 分) 【答案 】(1) 鲁迅 在上世 纪以毕 生精力 致力于 揭露 并改造 “国民 性”的 事业 ,其理 想与精 神已成为 促进 社会发 展的 动力,凝 聚成 民族文 化的 精魂;(3 分 )(2) 当下 以至未 来 鲁迅所 痛心 的“ 国民 性” 以不同 的形 式依 然存
39、在着 ,鲁迅 的“ 大梦 ”还 没有 完全实 现 , 中华民 族仍 然需 要鲁 迅精 神。(3 分 )( 意思 对即 可) 【解析 】 试题分 析 : 本 题考查 理解 句子的 含义 。 回答本 题时 首先答 出鲁 迅的 大梦 是什 么, 然后 指出 当 下以至 未来 鲁迅 所痛 心的 “国民 性” 以不 同的 形式 依然存 在着 , 鲁 迅的 “大 梦” 还 没有 完全实 现, 中华 民族 仍然 需要鲁 迅精 神。 考点: 体会 重要 语句 的丰 富含意 ,品 味精 彩的 语言 表达艺 术。 能力 层级 为鉴 赏评 价 D (4) 从全 文看 , “ 绍 兴的 大梦 ” 有哪 些具 体内 容
40、? 请 分条概 述。 (8 分) 【答案 】 (1) 以 秋瑾 为代 表的志 士仁 人的 救国 救民 之梦; (2) 以鲁 迅为 代表 的思想 家揭 露 “国民性 ”, 力求改 造人 的灵魂的 “立 人”之 梦; (3)以 王羲之 为代表 的“ 群贤” , 沉浸在 青山 绿水 之中 , “ 畅叙幽 情” , 追 寻生 命价 值之梦 。 ( 两点 6 分 , 三 点 8 分 , 意 思对即 可, 注意 “梦 ”的 内容应 该是 具体 且符 合文 意的。 ) 考点: 分析 作品 结构 ,概 括作品 主题 。能 力层 级为 分析综合 C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阅 读下 面的 文字
41、,完 成(1 ) (4 )题 。(25 分) 最具中 国性 的文 人 梁 实秋 提起梁 实秋 , 很 多人 都会 条件反 射般 地想 到 资本 家的乏 走狗 与抗 战无 关论 之类 的名称 , 想 到他 与鲁 迅, 与左翼 文人 之间 的争 论和 恩怨。 如果 我们 抛开 这些 , 而以 一个 客观 的立场 来衡 量他 ,就 会发 现一个 与我 们的 成见 不一 样的梁 实秋 。 鲁迅、 梁实 秋都 是现 代中 国屈指 可数 的大 家, 他们 一个深 刻, 一个 通达 ; 一 个锐敏 , 一 个温煦 ; 一 个忧 郁沉 痛, 一个旷 达潇 洒; 一个 终生 与现实 苦斗 而身 心疲 惫, 一个
42、与 现实 保持 距离而 洁身 自爱。 两人 区 别甚大 , 然又 各具 风采。 梁实秋 晚年 曾云: 曳杖 街头人 不识, 绿 窗前营 自家 生计 , 富 与贵 , 浮云 耳。 诚如 此言 , 梁 实秋一 生淡 漠名 利, 胸襟 洒脱, 对人 生, 他总是 保持 着一 种充 满智 慧的微 笑, 而且 , 一 直笑 到最后 。 梁 锡华 在 一叶 知秋 中评 论他 说: 他 有胡 适先生 的温 厚亲切 , 闻一 多先 生的 严 肃认真, 徐志 摩先 生的 随 和风趣。 而 余 光中对 他的 印象 是: 他 的谈吐 , 风 趣中 不失 仁蔼 , 谐谑 中自 有分 寸, 十足 中国文 人的 儒雅 加
43、上西 方作 家的 机智 ,近 于他散 文的 风格 。 梁实秋 是他 那一 代作 家中 最具有 中 国性 的 作家 之一, 他的 生活 习惯 、 审 美趣味 、 处 世态度 等 都 具有 传统 中国 的影子 。 他 出生 、 成 长于 北京, 受传 统文 化影 响很 深, 对 古老 中国 在情感 上具 有一 种亲 切感 。 因 而尽 管他 在清华 学校 受的是 美式 教育 , 后 又赴 美留学 , 但他 骨 子里却 还是 中国 化的 。 然而, 恰是 这个 最具 中国 性 的 作家 后半 生却 是飘 零孤岛 , 远 离故 土, 饱 受相 思之苦 。 1987 年 11 月 , 梁 实秋 病 逝于
44、台 北 , 遵 照他 觅地 埋葬 , 选 台北 近郊 坟山 高 地为宜 , 地势 要 高 的 遗嘱 , 被 安葬 在台 湾淡水 北新 庄北 海公 园墓 地。 梁 夫人 透露 说: 为 的是让 他能 够隔 海遥望 魂牵 梦绕 的故 乡 。 此时 , 让 人不 禁想 起那 千 古名句 : 鸟飞 反故 乡兮 , 狐死必 首丘 。 既惜且 悲, 唏嘘 不已 。 1937 年 7 月 28 日, 北京 城 陷入日 军的 铁蹄 之下 , 作 为一个 最具 中国 性的 文人 , 梁实 秋 内心无 比沉 痛 , 他 涕泣 着对 大女儿 梁文 茜说 : 孩 子, 明天你 吃的 烧饼 就是 亡国 奴的烧 饼了 。
45、 北京沦 陷后 , 梁 实秋 面临 着走或 留的 两难 选择 。 走 , 意味 着要 抛妻 别子 , 远 离年迈 的父 母, 任 由他 们在 日军 的铁 蹄下浮 沉; 留, 则意 味着 要忍受 亡国 奴的 耻辱 , 甘 当日军 铁蹄 下的 顺民。 考虑 再三 , 他 最终 决定只 身逃 离北 京。 他先 到天津 , 后 转道 济南 奔赴 南京。 在济 南车 站, 梁 实秋遇 到他 从前 的 一位学 生。 两 人之 间的 对 话耐人 寻味: 老师 到哪 里去? 到 南 京去 。 去做 什 么 ? 赴 国难 , 投 效政 府 , 能 做什么 就做 什么 。 师 母呢? 我 顾 不得她 ,留 在北
46、平家 里。 辗转抵 达南 京后, 情况 并 不像他 所预 期的 那样 乐观 : 到南 京我 很失望 , 南京在 敌 机轰炸 之下, 人心 浮动 , 各方 面的 情形很 乱 。 南京政 府对 于梁 实秋 等 知识分 子如 何安 置迟迟 没有 着落, 他油 然 生出 报国有 心、 投 效无 门之感 。 周 旋两天 后, 梁实秋 接到 的命 令是 急速离 开南 京,在 长沙待 命。 在开往 长沙 的船上 ,面对 伤兵 难民 挤得船 上甲板 水泄不 通 的情 景, 梁实 秋精 神陷 入极 度痛 苦 。三天 后, 邸达 岳阳 ,洞 庭湖烟 波浩 淼 ,岳阳楼 巍然 高耸 。 于 此地 , 梁 实 秋想
47、起了 飘泊 一生 、 有家 难归 的杜 甫, 感慨 万端, 心头 涌起 杜甫的 诗句 : 留滞 才难 尽, 艰 危气 益增 。 图 南未 可料, 变化 有鲲 鹏。 乱 世羁旅 , 千 古同 嗟,想 必梁 实秋 此时 对杜 甫这首 诗的 理解 更有 一份 身世之 慨吧 。 1938 年夏 , 梁 实秋 以参 议 员身份 来到 重庆 , 几经 周 折, 定居 于重 庆北 碚 。 他 与吴景 超、 龚业雅 夫妇 合建 了一 所瓦 房, 取 名 雅 舍 , 不 过 是一所 标准 的四 川乡 下的 低级茅 舍, 窗 户要糊 纸, 墙是 竹篾 糊泥 制灰, 地板 踩上 去颤 悠悠 的吱吱 作响 。 居重庆 期间 , 梁实秋 受邀 出任教 科书 编委 会主 任一 职。 抗 战期 间我 有机 会 参加了 这一 项工作 , 私 心窃 慰, 因为 这 是特 为抗 战时 期需 要而 作的 。 尽 管任 编委 会一 职全天 工作 , 他 却拒绝 接受 薪金 , 原 因是 他认为 自己 作参 政员 已领 了一份 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