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8840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察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文阅读题常见考查点一标题针对文章标题的考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考查标题的含义,一是考查标题的作用,只是有时候相同的考查方式问法上有所差异。解读题目的作用或用意答题思路及角度,首先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考虑,然后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梳理:内容上: (1) 解析标题的含义,尤其是特殊含义陆地上的船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阳光走着猫步来 刚柔并济龙应台(2) 揭示或暗示主旨(主旨一定要写出)我爱水 惜别樱桃园 白杨礼赞形式上:(1) 设置悬念或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充满趣味性,生动,富有吸引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塔上的树 陆地上的船 绝妙的错误 药杯里的莫扎特(2) 交代描写对象或故事发

2、生的环境、背景(窗前的树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荷花淀 静虚村记 )(3) 表达作者感情或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纪念刘和珍君 痛苦和珍 白杨礼赞(4)特殊手法:比喻、拟人、象征永不熄灭的烛光 孤石 一枝白玫瑰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5)句式:反问句,语气强烈 张友鸾:报纸岂可无风趣(6)统领全文(往往与 B 连在一起使用)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7)点明行文线索或起线索作用(如马缨花 项链 )二段落(一)开头段的作用常见问法: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开始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五三学生用书 375 页我爱水第一题)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了(五三学生用书 377 页吟风第一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写这样写有

3、什么作用? (五三学生用书 381 页泥泞第一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三学生用书 382 页灯火的温情第一题;皮影王规律方法:(1)照应题目 (我爱水 严冬海猎 ) ;(2)设置悬念(倒叙一定是悬念) ,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逃兵梦里有你 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 )(3)开门见山,开篇点题;(议论文或散文中)(4)总领全文;(议论文或散文中)(5)从开始写起,行文自然,为下文的做铺垫(生命的胡杨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 ;(6)烘托、渲染或反衬、对比了什么 (晚秋 严冬海猎 ) 。(7)文章开头写了,引出下文的 祁连雪2(8)首尾呼应(两块面包 塔上的树 朱启

4、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 ;(9)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严冬海猎(10)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严冬海猎(二)中间段的作用常见问法: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五三学生用书 367 页第一题,372 页碧云寺的秋色383 页麦天 )规律方法:(1)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继而引起下文的(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梦里有你 ) ;(2)总领下文;(3)总结上文;(4) 呼应前文(或后文) 。 锈损了的铁铃铛(5) 为下文做铺垫孤石(三)结尾段的作用常见问法:文章末尾写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三学生用书 373 页阳关古道苍凉美 )本文后半部分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三学生用书 402 页黄山寻泉

5、 )规律方法:(1) 与前文呼应,使文章显得紧凑,点明或抒发、强化了;两块面包塔上的树(2)与 形成对比(张大千与黄宾虹)(3)总结全文;(散文议论文)(4)点明主旨或卒章显志;(5)深化主题,升华感情;(6)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余味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形象(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人物身份(2)外貌特点(3)性格特点:A. 工作能力B工作态度C思想品行D待人接物E. 他人评价【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表现艺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对比、衬托。【3】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用意:(1)首先明确文章所

6、刻画的形象的特点,(2)然后从作者想借助该形象要表达的情感、对表达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起的作用。(3)有的还应考虑对文章前后内容的呼应。(4)对比反衬衬托张大千与黄宾虹(5)引出人物秋祭【4】评价或分析人物形象3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要点包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意义”两个方面。(二)事物形象因为前面“形象”分析中已经涉及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所以此处的特点已经不包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而是主要指自然万物的特点。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所描述的事物及环境的修饰限定语,主要指定语、状语、补语。定语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状语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补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

7、、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而事物的特点往往从定语、状语、补语中概括、提炼。如:2007 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18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 ,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概括)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2006 全国卷二绵绵土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 分)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掉下来的净土。四作用好处类:(与前面的段落部分有交叉)这类问题的答案大致可分为“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在内容方面所起的作用”两大类,综合近五年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说法,总结如下:(一)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1)总领后文(2

8、)引出下文(3)为下文作铺垫 (4)承上启下(过渡)(5)上下文前后照应。(6)首尾呼应 (7)文章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的作用。(8)由表及里,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例如:2007 江西卷泰山很大汪曾祺17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2007 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

9、人的“我” ;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二)在内容方面所起的作用:(1)衬托(2)点明主题,(3)构成对比 (4)对照作用(5)照应题目4(6)上下文前后照应。(7)凸显、深化、升华主题,总领全文。(8)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例如:2006 全国卷一阳光的香味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 分)(1) “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 “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

10、代等内容前后呼应。2005 广东卷壶口的黄河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 分)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 ,凸显主题,总领全文。五组织材料的考查(一)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或名言警句或某人的某段话等的作用常见考法:(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结合例题自己浏览了解题型及解题答案)例一:367 页歌德之勺第 3 题: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例二:411 页纯朴的嗜血者第 3 题:本文认为,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例三:373 页阳关古道苍凉美第 4 题:文章末

11、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读出题目及答案,然后分小组讨论,利用已做过的题目总结此类题的答题方法:小组代表上黑板分条板书讨论的结果。然后班内讨论补充,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方法:(1)从论证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2)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典故等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厚重,增加文采、韵味、有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3)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说明或突出人物的,突出全文中心,还可以增加人物的传奇色彩,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12、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此类题目的答案也要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答,以上方法侧重形式方面,内容方面结合具体文章详细回答。巩固练习:中华一考 91 页真名士自风流第 1 题中华一考 115 页两个李白第 20 题五三 407 页海边,望着浪花第 2 题五三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第 2 题创新教师书 402 页乡愁第 2 题(二)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常见考法:(学生自己浏览)410 页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第 2 题: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5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已做过的题目总结

13、此类题的答题方法:(1)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2)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交代(人物或事件),让读者更充分的了解,或引出下文对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如 2004 年天津卷选文春从心出第 20 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其结构上的作用无疑是“起过渡作用” ,并“引发议论以深化作者的思考” ;其内容上的作用则是“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

14、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巩固练习:中华一考 123 页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21 题(三)文章写的 A,却又写到了 B,有什么作用?常见考法:(学生自己浏览)马樱花第 3 题: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朦胧的敬慕第 3 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分析。药杯里的莫扎特作者在讲述莫扎特的音乐时,为什么要举中国文学家苏东坡的例子?皮影王 (写的是皮影张)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对皮影道具的制作进行细致的描写?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已做过的题目总结此类题的答题方法:(1)B 与 A 形成对比

15、,强调或突出 A马樱花(2)用 B 来衬托或类比 A,烘托或渲染了 A朦胧的敬慕(3)用 B 来反衬 A,突出了 A世界最大膜(4)为下文做铺垫,或深化主题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创新教师书 405 页看病第 2 题(5)用 B 来引出 A。六理解句子的含义需要解释含义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辞句等等。弄清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有重要意义。而且理解句子含义必须结合语境,即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对于句子含义的分析经常有下列情形:(一)一个句子的表述对象有两个以上时,要分别对前半句和后半句加以解释。例如:200

16、7 年重庆卷15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二)句子的含义往往在它的前后相邻的句子中有所阐释,用原文中的话来阐释或者从原文6中归纳概括就可以。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

17、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七赏析句子:一般情况下,要求赏析的句子,都使用形象性修辞,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最大的特点,是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可感。例如:2007 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2006 天津卷造心毕淑敏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

18、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2005 天津卷看树 (高林瑜)18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3 分)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这类题目的分析格式一般为:使用的修辞手法+对语句的分析+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八景物描写的考查(一)小说中对环境描写的考查回答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一要分析景物本身的特点;二是分析到在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分析到情节方面的作用,如推动情节的发展;四是分析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如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烘托或推动人物

19、性格的发展,触发人物性格的转变,暗示人物的命运,抒发主人公的什么感情等。【附】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五种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烘托人物形象。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7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情结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结为一句,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所以,小说中描写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5、

20、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结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具体答题时,要辨析清楚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其次,看看环境描写与小说人物、情节有什么样的联系,是渲染、烘托人物性格,还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再次,要弄清楚环境描写与小说主体的关系。(二)散文中对环境描写的考查散文中对环境描写的考查,大部分是和句子的理解、句子的作用以及段落的作用一起进行考查。考法示例:五三P377吟风第一小题:为什么作者在文章那个开头写了一盆银杏?五三P383麦天第二小题:“”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五三P385阳光的香味第二小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这句话在

21、文中的作用。规律总结:1、引出下文的描写2、分析表达特色,往往要从表现手法(修辞) 、语言特色、事物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3、分析作用时,往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下手,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以及句子的理解进行分析,同时兼顾表现手法;结构上的作用往往是铺垫、前后呼应(或者是和文中某一部分呼应)等等。九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法)学生在平时往往对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这四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混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确这四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表现手法:比兴、衬托、双关、对比、用典、联想想象、运用叠词、象

22、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白描(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最好让学生熟记常用修辞的作用: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拟人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一般地,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考察集中在修辞方面,而修辞的分析集中在形象性修辞上,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最大的特点,是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可感。8例如:2007 辽宁卷炉火 (臧克家)19第四、

23、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 ,请简要赏析。 (5 分)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2006 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周涛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6 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章的转折作铺垫。由此可见,赏析修辞手法时

24、,一般格式为:使用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作者采用各种表达技巧,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主旨的,鉴赏表达技巧主要看它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因此一般应结合文章主旨来回答问题。十行文思路、结构安排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

25、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安排,行文思路就会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大致了解,所以解决了这类题,相当于掌握了解读一篇文章的钥匙。常用结构及行文思路:感性到理性 ,层层深入 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前后呼应 抑扬结合 总分结合(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析文章思路时注意表达清晰: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文章的结构层次一般有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四种结构形式: A、并列式:文章各

26、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B、总分式:指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a.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b.先分后总。c.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C、对照式:文中两

27、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如马樱花 。9D、层进式:层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并层层推进。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内容一层深似一层。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递进式结构的特点。如写作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层递进思路。十一.写作特色(语言特点或者写作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可从以下角度考虑:1. 修辞手法:(见九)

28、智斗天利第 12 套)2. 表达方式:(见九)3. 表现手法:(见九)4. 句式: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的好处,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适宜于叙述性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的好处,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内容。整句和散句“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 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 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整散句结合,读

29、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充满激情;散句穿插其中,又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散句是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它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句式还包括设问

30、句、反问句、排比句、对偶句等。5. 语言风格:风格朴实,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隐讳曲折 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酣畅淋漓 亦庄亦谐 幽默风趣 尖锐泼辣 感情奔放 凝练含蓄 恬淡明丽 清新隽永 娓娓而谈 亲切动人 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含蓄委婉、清新自然、清新明快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简洁精炼、 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笔调婉约、飘逸洒脱 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 语言洒脱 古朴有味静虚村记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比如古代的: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错,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秾丽朦胧。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6. 描写手段以对话为主,

31、切合人物身份以及思想性格。107.人称变化: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二人称很少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8.引用名人名言,诗词等9.化用诗词,使文章有文采。10.炼字:(1)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活用字。(2)独到的数量词,色彩词(3)恰当的副词(4)别致的叠词11.选材:典型,有代表性,剪裁合理,详略得当。12.以小见大13.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由浅入深,有个别到一般,层层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