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近年来,由于煤炭煤种多元化,煤质有较大的变化,煤种杂、煤质差、煤种质量严重偏离设计煤种,引发了职工劳动强度显著加大,锅炉辅助设备故障率显著增加,职工工作环境恶化,环保工作难度更加突出,造成锅炉燃烧运行困难,锅炉出口难度不达标。煤炭的燃烧过程:煤从进入炉膛燃烧完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水分的蒸发阶段,当温度达到 150左右时,水分全部被蒸发;挥发物着火阶段,煤不断吸取热量,温度继续上升挥发物随之析出,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挥发物开始燃烧。挥发物燃烧速度快,一般只占煤整个燃烧时间的 1/10 左右;焦炭燃烧阶段,煤中的挥发物燃烧后,余下的碳和灰组成的固体物便是焦炭。
2、此时焦炭温度上升很快,因固定碳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煤的燃烧速度和燃尽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使灰渣中的焦炭尽量燃完,以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良好的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燃烧越快。炉膛温度通常在 900950之间;2、空气。空气冲刷碳表面的速度越快,碳和氧接触越好,燃烧就越快;3、时间。要使煤在炉膛内有足够的时间燃烧。碳燃烧时在其周围包上一层灰壳,碳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往往透过灰壳向四外扩散运动,其中一氧化碳遇到氧后,又继续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碳粒燃烧时,灰壳外包围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空气中的氧,必须穿过外壳才能与碳接触
3、。因此,加大送风、增加空气冲刷碳粒的速度,就容易把外包层的气体带走;同时加强扰动,就可以破坏灰壳,促使氧气与碳直接接触,加快燃烧速度。如果氧气不充足,搅动不够,煤就烧不透,造成灰渣中有许多未参与燃烧的碳粒,另外还会使一部分一氧化碳在炉膛中没有燃烧就随烟气排除。对于大颗粒的燃料,必须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停留时间过短,燃烧不完全。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一般采取供给充足的氧,采用二次风来扰动,提高燃烧温度,风量不宜过小等措施,保证燃料充分燃烧。1、对煤种的要求:煤种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挥发份 15%以上、灰熔点高于 1250以上的若黏结、粒度适中、热值在 35004500 大卡以上的煤最为适宜。煤的灰分:
4、应控制在 1030%,粒度控制在 015mm 应不超过5055%、010mm 应控制在不超过 30%,煤的最大粒径不超过 20mm。煤中含水推荐值:煤中粒径小于 3mm 占总量的 2040%时,含水量应控制在 8%,煤中粒径小于 3mm 占总量的 80%时,含水量应控制在 7%以下,煤中粒径小于 3mm 为 100%时,含水量应控制在 6%以下。煤质存在的问题:煤炭灰分较多;煤的粒度不均匀;煤中含有大量杂质;煤的发热量较低;燃烧不易引燃着火;煤中含水分不定;煤炭不好烧,炉渣含碳量高。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相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质有很大的差异,对锅炉的稳定燃烧
5、和正常供热运行带来很大影响。2、煤质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煤的发热量是反映煤质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煤的发热量低到一定数值时,不仅会影响燃烧不稳定、不完全,而且会导致锅炉灭火,使锅炉出口温度很难达标,影响正常运行。挥发份在较低的温度下能够析出和燃烧,随着燃烧放热,焦炭粒的温度迅速提高,为其着火和燃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另外,挥发份的析出,又增加了焦炭内部空隙和外部反应面积,有利于提高焦炭的燃烧速度。因此,挥发份含量越大,锅炉难燃的固定碳成分越少,煤越容易燃尽、挥发份析出的孔隙多、增加反应表面积,使燃烧反应加快。挥发份含量低时,煤着火温度显著升高,着火热随之增大,着火困难达到燃烧所需的时间延
6、长,燃烧稳定性差,火焰中心上移,炉膛辐射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减少,对流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增加,尾部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煤的灰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度降低,造成飞灰可燃物升高。灰分含碳量增大,碳粒可能被灰包裹着,碳粒表面燃烧速度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减小,造成燃烧不良。另外飞灰浓度增加,使锅炉受热面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效率。煤的粒度对锅炉的燃烧有很大影响。煤粒过大时,煤粒在锅炉内燃烧时停留的时间过短,煤炭中的焦炭,没有完全燃尽,炉渣中的含碳量增大,
7、增加了锅炉炉渣中的物理损失;颗粒度过小,细颗粒的煤被风带走,碳与氧不能很好的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同时细颗粒的煤,也容易被风吹起,很快随着烟气被带走,增加了锅炉烟气中的飞灰损失,因此要根据煤炭粒度,合理调整风量。煤的水分在一定含量限度内,与挥发份对煤的着火特性影响一致。少量的水分对着火有利,从燃烧动力学角度看,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汽对燃烧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强焦炭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温度,加强燃烧室水冷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汽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传导率。但水分含量过大时,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一部分燃烧用来加热水分并使之汽化,降低了炉内烟气温度,从而使煤粒被吸卷的烟气温度
8、以及火焰,对焦碳的辐射热都降低,这对着火不利。煤中杂质不仅会吸收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阻碍煤与氧气充分接触,影响煤的燃烧,降低锅炉效率,增大锅炉运行时的除渣、除灰量,而且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危害。3、煤质对锅炉及辅助设备运行的影响:当进入炉膛的煤质与锅炉设计煤质校核煤质要求相差较大时,会对锅炉燃烧和辅助设备带来如下不良影响: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锅炉的出口温度达标;炉膛容易形成焦块,对水冷壁和过热器管等受热面磨损严重,且容易积灰,锅炉送风阻力增大,影响锅炉热效率;灰分太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而且增加了除灰、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容易
9、出现运行故障,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煤质含碳量大时,容易引起水冷壁高温腐蚀,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空预器等处的低温腐蚀,造成锅炉爆管,影响安全运行。4、建议采取的应对措施:针对煤质变化引起的锅炉运行困难,应该面对现实,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积极试验和摸索,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应对措施,努力调整好锅炉的燃烧稳定工作,保证锅炉出口温度达标和减少辅助设备的运行故障,保证整个工作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措施:加强锅炉运行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使锅炉运行人员及时掌握入炉煤的分析情况,特别是煤的发热量、挥发份、灰分、颗粒度大小等,以便针对不同的煤质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加强各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
10、煤技术,通过不断进行燃烧调整、试验,探索出不同煤种燃烧时的配风等运行参数,并且在此基础上试验摸索不同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煤技术,以提高各煤种、特别是劣质煤的利用率,降低供热运行成本。加强对锅炉运行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要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调整锅炉负荷按规定操作,监视炉膛负压、排烟温度、氧量、二氧化碳等含量,使锅炉运行参数,保持最佳数值。对于煤颗粒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的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均匀,对锅炉进行调整。加强输煤工作的管理。对不同煤种尽量采取按类别堆放,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燃用不同的煤种或按不同的比例搭配使用。输煤时,输煤工要与当班司炉及时沟
11、通,对含水量较低或粒度较小、较大时可采用适当加以搅拌地方法,及时进行破碎机的调整等。加强锅炉燃烧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巡检及检修工作,及时排除锅炉辅助设备特别是本体密封、给煤机、旋过、过热器、省煤器、空预器等设备出现的故障。加强对锅炉送风机和炉膛温度的控制,保持较高的炉膛温度,有利于煤的着火和燃尽,炉膛温度越低越不利于燃烧。对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的控制,尽可能采用高压、高温贴参数运行,有利于气轮机的做功。高温、高压在一定负荷时,随着主汽流量的降低,相应的对于节支降耗有力。加强煤质化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准确的化验结果,及时提供给相关车间,以便于管理人员选择较为适应本单位特点的运行调节,最大程度的降低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燃烧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锅炉优化运行,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整个系统运行正常、安全、稳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