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度,提高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注重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度,提高学生德育工作实效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对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素质教育,德育为核心。有效性是确立德育核心地位的根本立足点。其内容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必须遵循徳育工作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入微。在这方面,处于学校德育工作第一线的班
2、主任负有特殊的责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学会运用辩证法,注意把握学生教育工作的效度,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个度。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无论是过度还是不及度,都是错误的,都会改变事物的基本性质。班主任的工作也应把握好几个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师生距离的远近度教师与学生之间,从情感上说,距离越近越好;从管理上说,又必须留有一定的距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既可亲,又可敬的班主任形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3、心理交流” 的过程,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探寻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拉近师生情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的教育” ;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师生之间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要让学生在这适度的距离中,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老师在学识、能力、经历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老师也只有依*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合起来,使班
4、级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之中。而师生之间如果距离过近,片面强调和学生“ 打成一片” ,那么学生则会与你称兄道弟,轻慢老师应有的权威。不尊其师,何谈“信道” ,何以“服管”?二、班级管理的虚实度踏踏实实地抓管理,是班主任的应尽职责,既是对学生爱的奉献,更是学生健康成长之必需。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个性形成、尤其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应该切切实实地实行全程管理、全面管理。但是,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既要完成自身担负的学科教学工作,又要协调各科的教育教学,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全面落实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如果事无巨细,一一躬亲,每每顶真,久而久之,就只能疲于应付,效果极差
5、。那种“ 坐班” 或“站班”式的警察型管理,那种大包大揽、唠唠叨叨式的保姆型管理,其效果往往都不佳。过“实” 的管理,一是会把学生管 “死”了,太多的约束和强制,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班内工作不推不动,不问不行。二是会把学生管“懒” 了,太细的指导和帮助,会造成学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尽早完成和自主能力的快速形成。其实,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不妨“虚” 晃几招,把管理渗透到 “不管”之中。譬如,实施宏观控制,进行科学引导,将权力下放,让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点名簿交给班长,团队活动让团支书主持,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寄宿生派生活委员管理让整个班集体“
6、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让学生在参与班集体的服务与管理中,实现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有时,我们也不妨来点“大而化之 ”,故作糊涂。有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不要婆婆妈妈每次计较,待问题比较突出时一并处理可能效果要好得多,“话多不灵” 嘛!如此,管不过“ 实” ,“虚”而有度,“虚”“ 实”结合,达到 “无为而治” 、“不教而正”的管理最高境界。三、批评惩处的宽严度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 真心诚意地爱学生,就必然会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合理的批评,适当的惩处。一味地宽松、放纵,只会造成管理的随和松散,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对学生身上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适时、适
7、当地提出批评,有时甚至应该有分寸地进行合理的惩处,切切不可姑息迁就。要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激起他们的羞耻、内疚、痛苦的情感,教育他们从所犯过失中吸取教训,纠正缺点和错误,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但是,对学生的批评惩处又不可过度的严厉,适当的宽容,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那种冷淡的威严、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惩罚,只会造成师生间感情的隔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逆反心理,极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因此,我们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帮助和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学生犯了常见的小错误,教师有时可进行“含糊的批评”,不点名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
8、题。即便是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教师也应当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行导之;让学生“明其理” ,“感其情”,“ 信其道”,“改其行”。决不以势压人,以气逼人,以行惧人。这样,既见宽容,又见理智;既讲“融洽”,又讲批评;既有正激励,又用负激励;真正使学生在一个严宽适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四、表扬批评的多少度表扬批评的多少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批评表扬人数的多少度。二是指对某个学生的批评表扬的多少度。表扬和批评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数量过少,很容易使受表扬和受批评者产生离群感和孤独感,使绝大多数同学产生与己无关的消极心理。反之,人数过多,你好我好大家好,你错我错大家
9、错,彼此一样,等于没有表扬和批评。所以只有表扬批评的数量得当,才可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尤其是当学生大面积犯错误时,更不可对所有人进行惩戒。俗话说“法不责众” ,大面积的“责罚”,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对某个学生的批评表扬,也不宜过多或过少。譬如,对那些所谓“ 没问题 ”的学生,要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表扬。 “响鼓还得重锤敲,好马也须扬鞭催” ,对他们要立足一个 “严”字,不偏爱,不护短,不放松。因为,这一类学生由于成绩优异,往往被家长、老师喜爱和同学羡慕;他们也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若一味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则会严重地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10、。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细致洞察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适当地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好上加好。而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更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法国教育家费雷内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它方面的成功。”班主任要善于寻找突破口,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及时地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即使是极小的),使他们在平等温暖的氛围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发展、进步。五、目标期望的高低度对学生目标期望的高低,一定要适度。适度,则会激起学生的深刻的情感体验,达到促进其积极行动的目的。若目标期望过低,不经努力便可轻易达到,会使学生产生浮躁狂妄、骄傲自满情绪,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被完全诱发,也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若目标期望过高,经过辛勤努力却经常达不到,则会使学生兴趣全无,感到难以接受和承受,以致垂头丧气或对立逆反。因此,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对一般学生,或是对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或是奋斗目标,都要符合实际。所提目标,所抱期望都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 胜利的果子,给他们一个向上“ 跳”的刺激。把握班主任工作的 效度,是一个说来简单,做来相当不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规律,取得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学校徳育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