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要点及技巧发布时间: 2011-03-03 来源:拱墅分局 作者:陈建新 发布部门:局办公室近年来,分局紧紧围绕药品生产质量安全这个中心,督促企业开展风险排查,严格按照 GMP 要求组织生产。通过几年的监管实践,我们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要点及技巧进行了梳理,供同行参考:一、检查要点一查企业生产资质。企业应保持资质的一致性。一是企业实际生产药品的场所、范围等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证和 GMP 认证证书内容一致。二是企业在生产许可证和 GMP 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生产条件、检验 手段、生 产处 方工艺发生变化的,应按规定许可备案。具体查看: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 GMP 认证证书、
2、营业执照的有效性。是否存在生产的药品超出认证或许可范围,是否存在伪造和冒用认证证书或许可证现象。可能存在的问题:超范围生产或生产条件、 检验手段、生产处方工艺发生变化后,未按规定许可备案。二查生产原辅料。企业应保证原辅料合法安全有效。一是按规定履行对物料抽样全检和进货验收制度。二是建立供货商档案,索取原辅料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业务员授权委托书、法定批准文件等材料,重要原辅料应现场审计。三是企业建立和保存原辅料贮存、保 馆、 领用出 库等记录。 具体查看: 1、查看现场原辅料抽样情况,有无按规定抽取。取样数量:一般总件数3 时,每件取样;为 4-300 时,取 样 数为 n 的开平方+
3、1;300 时,取样数为二分之 n 的开平方+1 。中 药材一般总件数5 或为贵细药材时,每件取样;为 5-99 时,取 样 数为 5;为 100-1000 时,按 n 的 5%取样;1000 时,超出部分按 1%取样。;抽样件须贴 有取样证,注明名称、批号抽样者和抽样日期等信息。2、查看验收台帐,进货日期、原辅料名称、来源、数量、批号、结论、验收人等信息是否齐全。 3、查看堆放区域有无明显标志,标明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标识。4、查看有无建立货位卡和出入记录。日期、名称、产地、批号、数量、去向、收料人、发料人等内容齐全。 5、查看供应商档案是否齐全。可能存在的问题:索证不齐或关键原辅料未现场审
4、计、抽样未按企业规程实施、验收台帐内容不全等三查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应保证按照法定工艺处方生产合格药品。一是企业生产过程原始记录应完整和准确。二是企业应在省局数据库录入法定工艺处方。三是企业应建立详细的工艺规程,并适时予以修改。四企业应保障药品生产过程洁净度要求。具体查看:1、查看法定 处方工艺(参考省局数据库),比照企业现行工艺规程和生产批记录,是否有擅自添加其他成份或改变生产过程现象。2、查看企业 厂区、生 产车间的卫生环境情况、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及生产流程场地有无重大变更;生产人员是否着洁净服、卫生是否良好(不能化妆、戴手饰),每个人都必须有健康体检档案(每年不少于一次)。3、 查看批生 产
5、记录的填写是否及时,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可靠,数据完整,有操作人、复核人签 名。操作人员现场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记录中不得留有空格,如不需填写要用“或/”表示;填写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或“同上” 表示;品名及操作者、复核者应填全名,不得简写或用代号;日期要横写,不要写成 1/10 或者 10/1,应写成 10 月 1 日等;更改时应可辨认原数据,一般在原数据上划线,然后在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现象。4、查看生产车间洁净室(区)检测报告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净化空调设备运行时压差、温湿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初、中、高效 过滤器是否按规定清洗、
6、更换 ;送、回 风过滤 器的框架是否采用易脱屑、产尘、长菌的材质。可能存在的问题:过程记录无台帐,记录不完整、不规范。变更处方工艺未审批,生产设备等变更未备案。生产过程中洁净度管理不到位。四查看企业检验能力和状况。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药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能力。一是企业应具有成品和原辅料检验原始记录。二是企业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检验能力。三是企业委托检验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四是企业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并在计量检定或校准的法定有效期内使用。具体查看:1、成品和原辅料检验原始记录是否完整,检验是否按法定标准全检,投料时间是否在有效期以内。2、企业检验人员是否具有相关学历或
7、资质证明,企业是否对员工岗位针对性培训并考核。3、企业委托 检验是否有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是否备案,是否在有效期内。4、企 业是否具有必备的检验设备,其精密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周期性)校验,计量检定合格证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贴于相应的计量器具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检验不全或伪造,计量器具超期未检。五查不合格药品处理。一是企业应建立不合格药品处理程序和制度。二是建立存在质量风险隐患药品召回处置制度。具体查看:1、不合格 药品处理台帐是否内容完整,是否有原因调查和处理结果。2、药品生产企业 是否建立药品退货和收回的书面程序,并有记录。药 品退货和收回记录内容是否包括品名、批号、
8、规格、数量、退货和收回单位及地址、退货和收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3、退货或收回 药品是否存放于货退区,做好货位卡和台帐。4、退货和收回药品是否及时予以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台帐资料不齐,召回药品未处理到位等。六查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情况。企业从业人员健康情况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一是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二是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药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具体查看:企业员工花名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培训记录等。可能存在问题:从业人员未按规定健康体检,未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七查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一是药品标签、说明书应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
9、字相一致。二是标签、说明书应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校对无误后印制、发放、使用。三是标签、说明书应按品种、规格专柜或专库存放,应凭批包装指令发放。具体查看:1、标签说明书内容、式样、文字 应与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是否一致。包括文字内容、颜色装饰性内容、纸质、规格、核对用编码(在印刷包装材料边上一定位置印刷一种色块,当混入其他大小相同,但内容不同的印刷包装材料时,易于检查出来)或计算机条码等。2、药品标签及 类标签样稿是否经质量部校对无误后印制。专职保管员依据车间生产计划填写印制审批表,是否经批准后交印刷单位;印刷单位样张是否经质量部门审核后印制;印制完成后是否经质量部门检验合格后发放、使用。3、
10、标签及类标签是否放入专库(柜)内存放,按品种、规格存放,并上锁;是否根据批包装指令下达的标签、说明书批领取数量发放。可能存在问题:标签说明未按规定保管,印制不规范,领用数量不准确。八查企业仓库管理。仓库应符合存放物料要求。具体查看:1、检查仓库条件( 诸如飞禽、老鼠、虫害、温差程度、干湿程度、安全措施等) 是否符合规定,保障物料质量。2、检查仓库 分布平面布局合理性,划分标志是否明显 3、防止差错和污染的措施是否到位,如:仓库设货位标识;使用货架/垫; 同一货架只存放同一品种同一批号或编号的物料;物料、中间体等开包取样后贴已取样标签、包装再密封、取样器具及取样车的清洁措施;领发记录和建帐;中间
11、产 品按品种、规格、批号、 贮存条件存放等; 进厂来料、物料、中间体、成品的待验、合格、不合格及拒收、放行、退回的管理。可能存在问题:物料堆放混乱,台帐不清,分区不明。九查药品包装材料。企业使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体查 看:1、包装材料进货索证是否齐全。2、包装材料保管是否良好,与药物相溶性是否符合要求。可能存在问题:索证不齐,使用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二、检查技巧一看。“看” 是现场检查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目的的现场检查都应盯住两头,监控中间。所谓“ 盯住两头”, 是指查看原辅料进出库和成品出库,查看生产的原辅料、包材是否合格,其使用量是否异常,在企业中是否有其生产并不
12、需要的原辅料及包材等;查看出厂销售的药品是否经检验合格等。“ 监控中间” 是指重点看生产操作环节,看质管人员如何工作,操作人员如何操作,检验人员如何操作等,特别注意质管人员的指导过程,仪器设备的清洗消毒过程,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等等。而判定的依据是每个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是否符合 GMP 相关要求。二读。“读” 是指有针对性地调阅资料。一般是由生产指令入手,依次调阅已批准的工艺处方资料(参考省局数据库),原辅料来源资料(包括供 货 方资质材料、原辅料药生产批件、 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购货发 票等),进厂检验资料(包括该企业的原始记录和报告书、委托检验证明等),入库验收资料(包括数量、生产日
13、期、批号、储藏条件等),车间领料资料(包括领料单、领取量、剩余量等),投料资料(包括批生 产记录等), 半成品资料( 包括数量、检验记录等), 成品检验资料( 包括 检验记录,仪器、对照品等使用记录 ,留样等),入库资料(包括数量、批号、 储藏条件等),产品销售资料( 包括去向、数量等 )。由此就能将产品从头到尾跟踪检查一遍。对于有因案件稽查还可以采用抽查法,针对某些能集中反映问题的资料进行重点查阅。如查阅关键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制水记录、药液贮罐和过滤器的清洗记录等;检验方面查阅大型仪器的检验存盘记录、对照品和培养基的购进、领取、配制及销毁记录等。 对于生产现场检查应重点查阅工艺验证和清洁方
14、法验证资料,从中往往能够找出新产品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三问。“问” 是向企业相关质管人员和操作人员询问。要因事、因人、因环 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总体来说,检查人员的问话要尽量简练、干脆 ,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被询问人。对于新人、新品种的相关询问可采用启发式、提醒式的问话方式,而对于涉案人员、老练世故者提问应一针见血,极专业地指出对方的问题等。总之,询问得当,将事倍功半,反之将会引发不快。四追。“追” 是指抓住疑点、追踪溯源。现场检查的关键是应能快速发现问题,找到关键,进行追踪,以达预期的效果。现场要特别关注异常,如物料存放的异常、数字书写的异常、仓库账目的异常、人员行为的异常等。对于异常不应轻易放过,应去寻找其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