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典资料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 SARS,是一种因感染 SARS 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首发病例,也是全球首例,于 2002年 11 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2002 年 11 月2003 年 8 月5 日,29 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 8422 例,死亡 916 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 9.3%。 患者
2、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此病病死率约在左右,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
3、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其实在医学界,人们对 2003 年发生的这场传染病的名称存在争议,因为已经查明,这种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肺传统医学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抗菌素治疗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体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感染那么明显,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无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诊断。其
4、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 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 1930 年末,与典型肺炎相对应,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20 世纪 60 年代,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随后又发现了其他病原体,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体(引起 Q 热肺炎),尤以前两者多见,几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 13 。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渗入细胞内的
5、广谱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治疗有效,而 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无效的。 目前所知,造成全球非典灾难的病毒为冠状病毒,该类病毒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还有人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初生犊腹泻冠状病毒、大鼠冠状病毒、火鸡蓝冠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 岁儿童有 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冠状病毒
6、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在美国华盛顿 D.C.地区,连续 4 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 10%-24%。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 岁占 29.2%,40 岁以上占 22%,在 15-19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据科学家研究,此次引发非典蔓延的(SARS)病毒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一种 RNA 病毒,它与
7、现在已有的冠状病毒比较结果显示,其核苷酸水平的相似性极差。当 RNA 病毒(比如 HIV 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活细胞内迅速增殖(基因组复制和病毒体装配)时,它们可以在短期内较容易地在不同组织中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应用指征如下: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热不退,经对症治疗 3 天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 39;X 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48 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 1/3 以上;达到急性肺损伤(ALI)或 ARDS 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上
8、指征之一即可应用。 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 80 320mg/d,静脉给药具体剂量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当临床表现改善或胸片显示肺内阴影有所吸收时,逐渐减量停用。一般每 35 天减量 1/3,通常静脉给药 12 周后可改变 口服泼尼松或泼尼龙。一般不超过 4 周,不宜过大剂量或过长疗程,应同时应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还应警惕继发感染,包括细菌或/和真菌感染,也要注意潜在的结核病灶感染扩散。主要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
9、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注意居室环境清洁卫生,勤晒衣被。(室内安装空调的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证送风安全。) 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长时间呆在密闭的空间内。 出现病症应及时就医。抗击非典的英雄们: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 年 2 月 1 日,他连续工作 15 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 年 4 月 21 日光荣殉职,终年 53 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 2 个多
10、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 3 月 24 日光荣殉职,终年 46 岁。 梁世奎 1970 年 8 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 年 4 月 24 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 57 岁。 陈洪光 1987 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 70 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 100 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 月 16 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 5 月 7 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 39 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与“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里,她用 28 岁的生命留给这个世界一个令人心碎的微笑,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连续奋战 6 天,诠释了“白衣天使” 的最高荣誉。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她身上体现了全体医务人员舍生忘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