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8389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解读摘 要:蝴蝶梦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小说中大量哥特式意象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神秘和恐怖的氛围。本篇哥特式风格论文拟从吕蓓卡、丹弗斯太太、石南花和大海四个方面剖析哥特式意象对于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蝴蝶梦 为英国女性小说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该作品发表于 1938 年,作品描写了“灰姑娘”式的人物“我”在海边偶遇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德温特先生,一见钟情,经短暂交往后即成为了夫妻,婚后,两人住进了马克西姆的曼陀丽庄园。然而,“我”并未成为曼陀丽庄园实际的女主人,马克西姆已故的妻子吕蓓卡美貌和智慧并存,赢得了曼陀丽的管家丹弗斯太太、女仆和宾客的欣赏和崇拜,虽已故去,

2、却仿佛以无形的力量在掌控着曼陀丽庄园。“我”时刻感受着吕蓓卡的音容笑貌,整个庄园也笼罩在神秘而恐怖的氛围中。然而,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播开来,吕蓓卡的尸体在海边被找到,马克西姆成为了嫌疑对象,后来,在“我”等人的帮助下,被马克西姆枪杀的吕蓓卡被证明为自杀,然而曼陀丽庄园却在一场大火中消失殆尽。本文拟从蝴蝶梦 中所营造的哥特式意象入手,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领会作者的意图及其现代价值。 一、哥特式意象 “哥特式 ”一词来源于“哥特”,哥特原本是日耳曼民族一个部落的名字,被称为“蛮族”,人们常常把其与无知、野蛮联系在一起。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哥特部落逐渐消失。公元 12 世纪至 16 世纪,起源于法国

3、的哥特式建筑流行起来,这类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修长的束柱、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等,给人以黑暗和神秘的感觉。公元 18世纪,哥特成为一种文学形式,通常被称为哥特式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充满暴力、复仇、甚至有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人物心理也多有扭曲。 意象是被赋予主观情感的物象,通过物来表达意,物是意的外在表达。各种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都可以运用意象。意象的运用可以展现作者较高的创作才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层次。哥特式意象的运用可以使读者感受小说恐怖和神秘的氛围,使其身临其境,甚至可以主宰主人公的情绪和感情,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

4、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 (一)鬼魂:吕蓓卡之死及丹弗斯太太 鬼魂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飘忽不定,可以无孔不入。在哥特式小说中,鬼魂的出现可以增强小说营造的恐怖式氛围。 吕蓓卡死后仿佛化作鬼魂,自始至终存在于曼陀丽庄园,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在蝴蝶梦中,作者在开篇即用死亡给整部小说奠定了哥特式的基调。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提出死亡本能,且分为两种情况:能量向外投放和向内投放。吕蓓卡的种种行为则表现了她的死亡本能,抓住丈夫迈克西姆的家丑,生活糜烂,放荡形骸,为所欲为,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不久于人世后,巧设圈套,借丈夫之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死亡本能从向外投放转向了向内投

5、放,一方面她具有破环性和攻击性,对他人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她也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在众人的陈述中,吕蓓卡的形象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女人”。 1(p141) “她魅力无穷,男人、女人小孩,还有狗都会被她迷住。”1(p198) 在外人眼里,吕蓓卡长相美丽,头脑睿智,有着良好的教养,在骑马,管理家族事务,经营产业等很多方面超过男人,她的芳名也远近闻名,连马克西姆挑剔的奶奶也认为吕蓓卡拥有一个妻子所应具备的种种美德。然而,在马克西姆的眼中,妻子却是个十足的坏女人,心肠狠毒,活该下地狱,根本不懂得爱,他们之间也没有感情。在吕蓓卡死后,马克西姆郁郁寡欢,而且由于其对她的死一直保

6、持着沉默,使得“我”无法确定马克西姆对“我”的感情,致使“我们”的婚姻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吕蓓卡的死亡本能延续至她死后,对“我”和马克西姆产生了消极影响,始终生活在恐惧之中。 丹弗斯太太在蝴蝶梦中虽然只是一个管家,但实际上,她有着多重角色。对于吕蓓卡而言,她不仅是一位仆人,而且像一位母亲和吕蓓卡忠实的守护神。吕蓓卡自幼丧母,丹弗斯太太一直陪伴其左右,看着她成长,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倾注了所有的感情,除此之外,她也在管理庄园方面成为了吕蓓卡的得力助手。在英国社会,男女管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在庄园,她被尊称为太太,拥有着特殊的地位,统领着所有的仆人,甚至连马克西姆也知道丹弗斯太太的厉害。在吕蓓卡死

7、后,她像鬼魂一样,缠绕着“我”,打击着“我”,使“我”迷失自己。她通过管家的身份,控制着曼陀丽庄园的一切。在她心里,吕蓓卡作为德温特夫人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她试图将曼陀丽维持在吕蓓卡去世前的原状,如保持房间的原貌,使主仆们的饮食习惯和菜谱保持不变,不许任何人冒犯像神殿一般的吕蓓卡的卧室,这就使本来就自卑、怯懦的“我”划向更深的深渊。不仅如此,丹弗斯太太还与“我”正面交锋,从言语和行为上,对我进行打击和压迫,试图驱赶“我”,曼陀丽的第二夫人。第一次与她见面,她组织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我”的到来,使不喑世事的我窘态毕露。“我”先后两次误入吕蓓卡生前的房间,被丹弗斯太太控制在房间里,听她激情澎湃

8、、惟妙惟肖地讲述吕蓓卡生前的生活细节,仿佛吕蓓卡仍然活在这个世上。她甚至设计圈套使“我”穿上吕蓓卡生前穿过的衣服,使马克西姆对“我”产生了误解。丹弗斯太太竭尽全力地捍卫着吕蓓卡的一切,在精神上主宰着“我”,使“我”产生幻觉,“诱”我自寻死路。是吕蓓卡在凡间世界的延续。 (二)自然景物:石南花和大海 蝴蝶梦 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其中以石南花和大海最为突出,作者用力甚勤。从创作理论来看:自然景物描写,也即写景,是指对与人物、事件发生、发展有着某些联系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它对交代背景、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2 (86)。 石南花是吕蓓卡的象征,美丽而又邪恶。吕蓓卡偏爱这种带

9、着血腥的石南花,曼陀丽在她的布置下,随处可见石南花。当“我”初次见它,便被它红得像鲜血的颜色吓了一跳,它出现在“我”的噩梦中,浓艳、怪异。吕蓓卡在“我”初来曼陀丽,便以石南花给我的生活抹上了恐怖的色彩。石南花的生长和姿态也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处境。吕蓓卡葬身于大海,在通往大海的幸福谷里,石南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不是像血一样鲜红,低垂着花穗,仿佛在悼念着吕蓓卡。当石南花开始褪色凋败,“我”感慨着“石南的美是短暂的,决不能永远驻颜”。1(p143)石南花开放、盛放和枯萎是吕蓓卡一生的写照,经历了光芒万丈,然而转瞬即逝。 大海在蝴蝶梦中多次出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景观。大海既是女主人公吕蓓卡向往自由的

10、象征,也是另一个主人公“我”心情变化的晴雨表。大海和吕蓓卡的生命、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海陪伴着她度过在曼陀丽的每一天,因为她生前居住的房间靠近大海。她经常在夜晚驾船出海,与汹涌的大海搏斗,只有这样,她才能忘却烦恼,她向往自由,渴望逃离男权社会和家庭。大海是自由的象征,充满着自由的力量。同时,她也有羞愧之情,寄托于广阔的大海能够包容她。吕蓓卡最终死在大海的怀抱里,不仅有了容身之处,灵魂也得到了安宁。 蝴蝶梦 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部浪漫的女性小说,而且在于作者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使主人公的形象和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营造了神秘、恐怖的氛围,使小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成为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

11、榜样。关键词:蝴蝶梦论文;哥特式;意象论文摘要: 自 1938 年出版以来,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莫里埃的代表作蝴蝶梦在各国读者当中享有盛誉,但并未引起文学批评界的关注.仅有的几部评论多注重于对作者本人生(略)少有评论家对作者的哥特写作技巧进行系统分析.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略)作者独特的哥特写作技巧及文本所蕴含的强烈的女性意识,重新探讨蝴蝶梦作为 20 世纪首部主要女性哥特小说的重要地位,希望能为文本和作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略)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简介作者生平、蝴蝶梦相关文学评论,探讨作(略)写作的深层原因,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缘起和写作意图. 论文主体部分第一章纵览哥特发展史,尤其是

12、女性哥特发展史. 第二章及第三章主要从哥特场景、人物、情节模式和哥特叙述成规几方面出发,分别针对男性哥特和女性哥特写作传统,分析蝴蝶梦(略)哥特写作技巧,并揭示其独特的哥特技巧所蕴含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第四章深入探讨文本中蕴含的作者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基于前几章的分析,本论文试图得出一个结论:蝴蝶梦不是对传统哥特的简单模仿,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38, the British authoress Daphne du Maurie(omitted)Rebecca has enjoyed high p

13、opularity among readers. In con(omitted)tle critical attention has it aroused from the literary circle, especially the high-brow critics. (omitted)several critical works, it seems that c(omitted)d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ers life rather than her writing. Actually critical

14、 work on the writers Gothic writing skill has hardly begun. I(omitted)t of the research situati.目录:Acknowledgements 第 4-5 页摘要 第 5-6 页Abstract 第 6 页INTRODUCTION 第 9-14 页Chapter One A BRIEF SURVEY OF GOTHIC FICTION第 14-19页An Overview of Gothic Fiction第 15-16页Female Gothic第 16-19页Chapter Two REBECCAS U

15、NIQUE GOTHIC WRITING SKILLS: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MALE GOTHIC WRITING第 19-41页Gothic Setting第 19-24页Gothic space: Manderley第 19-22页Nature in Gothic: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第 22-24页The Arrangement of Characters第 24-31页The shift of central characters from male to female第 24-27页An ingenious arrang

16、ement of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among characters第 27-31页The Transformation of Male Gothic Plot Pattern第 31-35页Love pattern第 31-33页Bluebeard pattern第 33-35页The Shift of Male Gothic Narrative Conventions第 35-41页Chapter Three REBECCAS UNIQUE GOTHIC WRITING SKILLS:TRANSCENDENCE OVER TRADITIONAL FEMAL

17、E GOTHIC WRITING第 41-54页A Thorough Disintegration of Patriarchal Symbol: the Gothic Space Manderley第 41-42页The Arrangement of Female Characters第 42-45页The Shift of Female Gothic Plot Pattern第 45-48页Cinderella pattern第 45-47页Bluebeard pattern第 47-48页The Transformation of Narrative Conventions in Fema

18、le Gothic第 48-54页Chapter Four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REBECCA第 54-63页The Lack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raditional Male Gothic第 56-58页The Incomplet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lassic Female Gothic第 58-60页Rebecca: the Real Independenc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第 60-63页CONCLUSION第 63-65页Works Cited第 65-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