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8220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专题一上古神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上古神话第一讲 上古神话的界说(冯淑静)课程名称:先秦文学概论本课内容:上古神话的界说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授课时间:2 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上古神话与传说、仙话、寓言的不同;3、掌握上古神话的文献来源。二、教学意义上古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具有着“永久的魅力” ,不仅成为后人认识先民生活与思维方式的某种参照,而且它产生于我国文学史初始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本讲重点讲述上古神话的定义、特征及文献出处等,是学习上古神话的基础。三、教学重点1、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2、神话的源起;3、神话与传说、

2、仙话、寓言的不同;4、上古神话的文献来源。四、教学难点1、神话的源起;2、神话与传说、仙话、寓言的不同。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一、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神话的概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1 这个始于 20 世纪初的论断直到今天仍然令人

3、信服。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袁行霈的文学史中认为:“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具体说来有如下特征: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

4、是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二、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其实,神话起源的情况复杂的多,既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也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从今天看到的上古神话看,不管它描述的多么神奇,但是它表现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如战胜干旱、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鲧禹治水神话、后羿射日神话)都是与劳动生活紧密相关的。此外,初民思维能

5、力的不断发展,也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正是劳动,才促使初民的大脑不断进化和发达起来。因此可以说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同样神话与原始宗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底下的人类童年时期。面对林林总总的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诸如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都使原始人迷惑惊异、神奇莫测,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他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盲目崇拜思想,凭藉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创造出了人格化的神的形象, “神”的产生,意味着神话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神话这一文学形式的诞生。三、 上古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的产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漫

6、长历史过程,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的演变。最先出现的应是自然神,而最早的神话则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神为标志的灵性神话。然后出现了关于祖先神、创世大神、以半人半兽形和人形为标志的神性、人性神话。神话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即生产力极为低下、意识原始、思维幼稚。随着自然力的实际上被人类所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神话和传说经常相提并论,虽有区别,界限难分。 辞海给传说下的定义是:“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

7、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 。由此可见,神话和传说都是在当时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神话往往表现为纯属幻想或虚构的故事,而传说则往往含有曾经发生过的史实的影子;神话的主角是神,传说的主角是人;神话产生的年代早、传说比神话要晚;神话多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传说反映的内容则常常带有阶级或阶级斗争的性质。在创作方法上,它们都以幻想和想象为主,又多为集体的口头创作。实际上,神话和传说是很难分清的。例如,

8、 山海经里西王母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这是神话里的西王母。 山海经西次三山经说:“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又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由此可知,西王母作为神仙尊长,具有修道成仙者所不可比拟的自然神力。发展到庄子 ,在庄子大宗师篇里,曰:“夫道,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终。 ”西王母一变而为“得道”的“真人” ,即“大宗师”之一,不过还涂有一层“莫知其始,莫知其终”的神秘色彩。 淮南子览冥训说西王母已经掌握着不死之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9、,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到了汉武帝,其欲求长生,迷恋神仙之道,西王母亦顺时而变俨然成了仙人,据庄子大宗师成玄英疏, “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 ”汉武内传所记更为明快:“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 ”这里,西王母已经演变成为美貌的仙人了。这里由神话中的西王母转化为传说中的西王母,等到发展到汉代以后,西王母的形象中又具有了道家仙话的特点。又如,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由于洪水滔天,鲧盗窃了黄帝的息壤(一种会生长的神土) 去平治洪水,黄帝就命令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可是从鲧的肚子里诞生出禹来,黄帝害怕了,终于被迫答应禹用息壤去完成他父亲未完成的治水功业。这就是神

10、话里治水的鲧和禹。 后来又有书籍记载,把具有神性的鲧“人化”了,说他有一个妻子叫女嬉,女嬉吞薏苡受了感动,剖开胸胁,生出禹来。禹治理洪水,一靠神通和法力,二靠诸神和百姓的帮助,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取得成功。这就是传说里治水的鲧和禹。 所以,神话和传说虽有区别,但无明显的界限。神话:虚幻和虚构的;以神为主;产生的时间早;人与自然的争斗 。传说:有历史的影子;以人为主;产生的时间晚;带有阶级争斗性(人与人之间的) 。四、仙话与神话的关系袁珂先生说:“仙话可说是中国神话的变种,末流,其起源也不算太晚。约当战国初年,已有仙话起于燕齐海滨的民间。大约是受了海市蜃楼变幻不测的影响。因而人们设想海岛上有仙人,

11、仙人都快乐逍遥,长生不死。 ”根据这个意思,仙话应是从神话演化出来的,记述仙人活动及仙人与凡人交往的种种奇异故事。仙话起于民间,由于它宣传长生不死,使一些封建统治者,如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深信不疑。后来它结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意思,经道士煽扬,仙话大盛,产生了许多谈仙的作品。仅宋以前写仙人的书籍就有列仙传 、 神仙传 、 续仙传 、 集仙录 、 集仙传等,共有神仙四百余人,这些仙人,根据不同来源可分为这样几种:一是神仙家,诸如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他们原都是人间方士, “为方仙道“,长期修炼,达到“形体销化“永生成仙的(见史记封禅书 ) ;二是由神转化来的,如盘古、黄帝、西王母等

12、,他们原是古神话中的神,在神话流传演变中转化成仙了;三是一些历史人物被仙话作者写成了仙,如老子、吕尚、介之推、范蠡、东方朔等。此外是民间传说中的仙人、真人、大师、如赤松子、鬼谷子、张天师、许真君、陈抟老祖,还有八仙等等。仙的名称又因其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别。 无隐子神解说:“在人曰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通变之曰神仙“。仙也分等级。有尊显,有卑微,有大仙,有小仙,有师有徒,实际上这是仿照人间等级制度编制而成的。/ 仙话的内容极为复杂。起初多是练丹采药,吃了丹长生不老,飞升成仙。其思想是荒诞的,其实质是利己的,这和古神话里的神所表现的那种奋斗牺牲、拯民济世的精神截然不同,但在仙话

13、的流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健康优美的作品,如有些仙专门救苦救难,有的仙也除暴安良。这种仙话虽迎合当时百姓的心理,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成了救世主,人民却成了等待被救的奴隶,只能靠他们来搭救,它宣扬奴化等待思想,其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分析仙话故事的中心思想,指出它的不足和消极一面。五、神话、传说、仙话与迷信的区别神话、传说和仙话中无疑都有神、仙当主角,就故事情节来看,千奇百怪,朴朔迷离。阅读神话、传说和仙话与宣扬迷信是有本质区别的。什么是迷信?辞海解释说,迷信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古人” 。在阶级社会里,剥削

14、阶级利用鬼神、风水、命相、星占、卜筮等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论等等。让人们相信人对神鬼的无力,必须做鬼神的奴隶和牺牲品。要人们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好在命运面前低头。迷信是迷惑、蒙骗和恐吓劳动人民的工具,是企图套在人民头上、扼杀人民反抗精神的枷锁,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和毒药。迷信是为剥削阶级压迫人民、巩固其统治服务的。 在神话中,人是自然的主人,神话中的神是理想化了的人。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在恶势力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绝不屈服于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征服命运。神话对世界的认识是积极的,它让人民不向困难低头,绝不放弃斗争,绝不作自然的奴隶,绝不作恶势力以及鬼神的奴

15、隶。哪怕上天入地,变龙变虎,变熊变蛇,也要坚持斗争。这种基本精神,正是神话的本质及其强大魅力所在。这是仙话等迷信的作品中所不具有的,因此要分清界限,同时要明白上古神话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学作品,与后世出现的诸多迷信作品根本不同。由于神话、传说和仙话中都有神、仙当主角,剥削阶级常常歪曲和纂改这些作品,用来宣扬迷信,以达到为他们服务的目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指导阅读时要对每一篇作品做具体分析,不能单看表面,要看问题的实质。有些作品表面上看来写某人尽作善事,最后无疾而终,仙乐引导,飞升成仙等等,实质上是宣扬迷信,有些作品,表面来看有迷信色彩,但反映的是人民的愿望和幻想,其中蕴含了劳动人

16、民的思想感情。对待神话,传说和仙话作品,应该做政治的和艺术的科学分析,抛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六、神话与寓言的区别第一,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人们通过神话解释万物,总结经验,传授历史,组织劳动,表达愿望,鼓舞斗志,评辨美丑是非,表彰英雄能手,颂扬祖先和神灵。因此神话促进了生产,又形成了道德标准,对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神话可以说是原始人类萌芽状态的文学、历史、宗教、哲学、法律、和自然科学。神话的全民性和它实际上具有的多种意识形态的功能,在民间文学领域中是比较特殊的。 第二、神话是民间文学中最富有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 神话通过神奇的幻想来表现生活。 神

17、话通过自发的幻想反映客观现象,不仅赋予一切对象以生动奇妙的形象,而且自然而然地倾注了人们的愿望和爱憎。这一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程,是由原始人的生活和意识条件决定的。因此,作为这一过程的产物神话,也只能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第三、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神话以这群象为焦点,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 神话中的神或半神,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自然力和自然物。二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中的英雄人物和首领。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

18、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 , “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团结,打击敌人。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这些教训,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另外,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 ,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寓言来自民间,其作者是人民大众。它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以便

19、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苦头。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南辕北辙则选自战国策魏策 ,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七、文献原典:先秦诸子散文:山海经 、 淮南子 、 庄子 、 穆天子传等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 春秋先秦诗歌集:诗经 、 楚辞由于时代久远,也由于儒家具有“不语怪力乱神”的观念,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能够系统而完整地保存于史诗当中。中国古代文献当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多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而且这些神话传说往往只是片断,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不多。具体看来, 诗经的商颂玄鸟 、 大雅生民载有商部

20、族与周部族之始祖的神话传说:商的始祖名契;他的诞生颇为神奇,是由其母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周部族的始祖名弃,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在情节上与契有相似之处:其母姜嫄因踩了巨人脚印而受孕,生下了他。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郑玄笺曰:“ 天使鳦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有娀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 ”大雅生民中记载了姜嫄踩神的足印有感而生后稷,后稷为周部族的始祖。其中记载:“诞寘置 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 载路。 ”屈原的离骚 、 天问等作品熔铸了一些神话传说形成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左传 、 国语 、 逸周书中偶尔提及了一些

21、神话传说;如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 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阏 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 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 ”商星居东方卯位,参星居西方酉位,此生彼没,永不相见。参星居西方酉位,此生彼没,永不相见。高辛氏两个儿子不能和睦相处,被高辛氏迁往两处,分别掌管商星和参星,实则上是初民对商星和参星不能见面这一自然现象所作的神话解释。穆天子传5 篇,是关于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的故事。周穆王好巡守,得盗骊、绿耳这样的好马,命造父为御手,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相

22、会的故事。在诸子作品中, 庄子的神话色彩最为浓厚,鲲化为鹏、望洋兴叹、黄帝失玄珠等都是很有名的故事。 庄子 “寓言十九” ,神话流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现。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后世思想家为宣扬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主张或伦理道德观念,常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寓言,神话便文学化了。在先秦诸子,尤其是庄子中,寓言不胜枚举,如庄子 应帝王中“倏忽与混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 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则神话当脱胎于山海经西山经 “帝江”:“有神焉,其状如黄囊,

23、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江读作鸿)也。 ”庄子把植根于原始思维的神话,加工改造为别有寄托的寓言,宣扬道家“顺物自然”的思想和“天道无为”的主张。黄帝失玄珠: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即黄帝在赤水遗失了玄珠,相传玄珠入土化为三株能防病强身的树,后世称为三珠树或三宝树。陶渊明诗:“粲粲三株树,寄生赤水阴 ”,即是为此。此外, 孟子 、 墨子 、 韩非子等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秦汉时的吕氏春秋 、 淮南子由众人编篡而成,有着较多的神话传说,尤其是 淮南子一书,载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广为人知的故事与典故。山海经除了载

24、有异国人奇异形貌、习性、风俗之外,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黄帝战蚩尤等神话传说更是流传广远,深入人心。当然,还应提一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思考题:1、上古神话概念及特征?2、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主要是与西方古希腊神话进行比较?第二讲 上古神话的分类课程名称:先秦文学概论本课内容:上古神话的分类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授课时间:2 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各类著作中对神话的分类;2、掌握袁行霈一书中神话的分类情况;3、掌握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4、掌握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教学意义上古神话产生于我国文学史初始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

25、响,因此掌握上古神话的分类及对应的经典神话,掌握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以及了解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了解整个上古神话的状态,把握这种最初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三、教学重点1、上古神话的分类;2、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3、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上古神话的分类;2、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一、各类著作中对神话的分类在袁行霈一书中共包括了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五类。可以说分得比较细,但是在不同的文学史中对神话的分类是不同的,比如:在罗宗强主编,张峰屹、赵季撰写的

26、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可以说没有了袁书中的始祖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而把袁书中的洪水神话扩大为自然灾害神话。在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神话分为自然神话(山海经中关于雷神、海神、水伯、风师等自然神的描述季精微填海、夸父逐日等都归入此类,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为描述对象,反映了初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 ) 、创世神话(包括了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也包括了女娲的抟土作人等始祖神话) 、英雄神话、传奇神话(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这多载于山海经中,出自所谓山、海、大荒之四裔。如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此外还有一身三首的三首国。食稻啖蛇

27、的“黑齿国”等。传奇神话这一类神话的主要反映了远古人民企图突破种种自然条件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表现出惊人的超现实、超自然的想象力。其中也含有了描述华夏四裔氏族社会野蛮生活状态的痕迹。传奇神话数量多,涉及面广,形象奇特,别有意趣)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对神话的划分,类别相对来说要细,但是也不是很合理,如对洪水神话的划分虽然反映了灾害神话的一个方面,但是太窄,就不如划分为自然灾害神话。另外郭预衡主编的文学史中包括的自然神话,包括了山海经中出现的大量的自然神的描述,而袁行霈一书中则缺少了这一类神话的划分。诸斌杰先生把原始神话概括为三类:(一)关于自然神的故事;(二)关于英雄神的故事;(三

28、)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自然神诸如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神,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电有电母,水有水神,火有火神等等。风神叫飞廉、雨师叫屏翳、水神叫共工、旱神叫女魃、火神叫祝融。英雄神诸如鲧、大禹、后羿、神农、黄帝、蚩尤等等。异人故事中,羽民国的人生有翅膀,罐头国的人是人面鸟喙,长臂国人手垂到地,结胸国人胸前骨头凸起,大人国都高大异常。异物故事,诸如飞车,鹣鹣、神树等等。袁珂先生把它概括为四类。 (一)对祖先征服自然力的歌颂,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羿射九日,鲧和禹治理洪水等等;(二)表现人对命运不屈的精神,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三)反映人民和非正义斗争的精神,如刑天舞干戚,鲧窃帝

29、之息壤等等;(四)表现对劳动创造的歌颂及对事物起源的幻想,如钻木取火的燧人,发现药草的神农,教民耕稼的后稷,女娲造人等等。二、上古神话的分类下面仅就袁行霈一书中的神话分类进行讲解:(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 (太平御 览卷二引徐整三五历记)盘古开天地,是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神话,讲的是创造天地。它反映了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寄托着象盘古一样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愿望。当然,神造天地,也是古

30、代人对自然界起源的一种猜想。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 为雷霆,左眼 为 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 江河,筋脉 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 为雨泽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 黎氓。 ”(绎史卷一一引五运历年纪)这里,人与万物同源合体,万物与人共生交感,彼此相融,物我不分,这种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互渗”现象,恰恰是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盘古之君, 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二)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造

31、人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年龄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背方州,抱圆天。这个故事大概也是产生于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在天塌地陷的自然灾害面前,女娲临危不惧,脚踏实地,经过炼石、断螯、杀龙、正极、止水的艰辛斗争,终于战胜了一场大浩动。这个故事是动人的,它包含着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对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也很有教育和启示意义。女娲造人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

32、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 贫贱 凡庸者,絙人也。女娲造人的传说,大概产生于原始的母系社会。女娲是母亲的象征。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妇女的尊重和赞颂,是母系社会的缩影。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尊崇,同时是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传说中有关富贵贫贱的根源是错误的,也有人说:这是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强加的。但是,我读此故事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母亲在后代成长中的作用。(三)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在袁书中单独设立洪水神话这一类,正是因为鲧禹治水的神话在先秦典籍中的突出地位决定的,尤其是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如在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海内经时,引

33、开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禹是鲧腹所生(父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父子都是半人半神,关于禹的出生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见于楚辞天问 ,说禹是崩裂母背而生,他的母亲因之而全身碎裂委地。一说见于世本 、 吴越春秋 、 蜀王本纪等典籍,说禹的母亲吞食了神异之物而生禹。关于禹的出生,具体说法各异,而神异则一。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更是丰富多彩。 (见课本 P44) 。这类神话的出现,说明了洪水浩劫作为远古时期真实的自然灾害对当时及其后的人民心灵的回应。(四)战争神话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黄帝与炎帝、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斗争,课本上说了,黄帝与炎帝是中原的两个大部落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

34、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 战 ,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 顺 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黄帝是中原

35、部落的首领,蚩尤委南方九黎族酋长,蚩尤与黄帝之战,反映了氏族社会南方与中原部落之间的斗争。 帝王世纪说,黄帝“征诸侯” ,擒蚩尤于“逐鹿之野” ,又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 “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文艺类聚 ,卷十一)黄帝与炎帝及蚩尤的战争正是以神话的方式记载了当时中原地区及中原与南方部落之间的兼并融合,从中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华夏民族融合的过程。而黄帝正是通过他杰出的才能,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两场大战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正因为此黄帝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及后代文化中成为一位深受人民尊重的神人形象。 (五)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

36、食。猰貐、凿齿、九 婴、大风、封 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 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 ya 貐 yu,断修蛇于洞庭,擒封 豨 xi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 经训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后羿凭借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六)英雄神话(袁书没有作此归类,但是列举了相关例子)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海外北经 )这是一个悲壮的传说。塑造了一个敢于同太阳竞走的英雄,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伟大气魄。同

37、时也反映了古代先民壮丽的理想。后代许多文人壮士,常常用夸父逐日的精神,激励自己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证明自身的价值,进行不息的奋斗。另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精卫填海 ,发生在一个纤弱的弱女子身上: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陶渊明高度赞扬精卫的反抗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咏山海经十三首)两则神话都是以悲剧结尾,从中也显示了人类英雄在与自然抗争中悲壮命运及不向自然低头的抗争精神。夸父、精卫在强大的自然面前,虽然显得极为渺小,但

38、是相比起前面的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等,却更能体现上古时期先民在与自然抗争中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三、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为什么中国古代神话中充满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因为原始先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中华文明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的地域。在 3000 多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的洪水和旱灾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从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中那些怪兽的描写我们就可以对中国原始先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窥见一斑。所以由中国的原始先民所创造出的神,人们就希望这些神可以为自己作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替自己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所以中国神话中的神大多

39、数都在为人类造福。女娲面对的是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鸷鸟祸害人间。后羿面对的是猛兽、还有旱灾。大禹面对的是连续泛滥多年的洪水。(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厚生就是对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爱民是对人民的爱护。看课本(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刑天与帝至此(至此二字是衍文,郝懿行考证过了)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解释:干,盾;戚,斧。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象征头可断、志不灭的英雄浩然之气四、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一)在思想内容方面1、我国神话传说首先是远古时代(主要指氏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40、,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从神话传说里随处可以看到当时先民们是如何为了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那些著名的神或文化英雄,都是杰出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稷教民稼穑,等等,都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许多关于制作发明的神话,更是对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从神话传说里,还可以经常看到我们的祖先如何同大自然进行斗争。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他们绝不退缩屈服,而是与之顽强搏斗。羿、禹等英雄形象,可以看做他们与自然力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的纪念碑。从神话传说里,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现实。如黄帝与蚩尤之战,反映了部族间的争斗;而围绕着汤伐桀、武王伐纣的神话传说,则是奴隶主贵族内部冲突的反映。

41、2、我国上古神话作为初民的口头创作,塑造了一系列代表他们自己利益和愿望的艺术形象。不少神话人物身上都体现着珍贵的精神品质,体现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女娲、精卫、夸父、羿、鲧、禹、黄帝等著名英雄形象是这样,其他一些神话传说人物也是这样。如断头英雄刑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 海外西经刑天的形象反映了先民反抗暴力的强烈要求,也是他们的斗争意志、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的艺术结晶。3、我国上古神话传说的高度思想意义,还在于它们最早对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了艺术的概括并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神话传说里,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

42、憧憬。上古神话传说还反映了我们民族坚忍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如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在我国上古神话里,死亡往往被战斗者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所战胜,于是这个斗争便以新的形式继续下去。对死亡作如此的理解和描写,十分深刻地表明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坚韧、乐观的特质。(二)在艺术形式方面1、我国上古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时代多方面的现实,在上古神话里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但是,神话所反映的只是经原始人的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同自然力及社会恶势力的斗争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无数英雄业绩,逐渐形成了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

43、性格。我国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2、我国上古神话传说成功地运用了幻想、想象和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神话作者们对于害人的怪物,总是将其描写得异常凶恶,如人形而牙长五、六尺的凿齿牛形、赤身、人面、马足的犭契 豸俞 ,九首,蛇身自环、遍体巨毒的相繇;而对于有功于人类的神或神性英雄,则将其神威与法力加以大胆夸张,如女娲、羿、禹、黄帝等都被描写得气魄宏大、威力无边。在这类奇特的幻想与大胆的夸张里,怪物和英雄的面貌一望即知,作者的爱憎褒贬判然不同,上古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美学理想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山海经里种种关于殊方异物、奇人怪事的神话,也可说明我们民族是何等富于奇思妙想。3、我

44、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的美学特征。它的不少故事,而且又通常是那些主要的、著名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甚至是悲剧性的。可以说,以悲剧形象为主人公的故事,构成了我国神话的基本内容。在这些故事里,一方面写了自然力的强大和人们的悲惨的死亡,另一方面又写了初民控制自然的信心、力量和最后胜利(尽管只是幻想的胜利) ,以及他们为了这个胜利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上文述及的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起舞、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与英雄的崇高情怀。因此,这类神话形象不仅是悲剧性的,同时又是乐观主义的。而这种乐观精神,正是悲剧美的灵魂。五、上古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上古神话

45、传说产生于我国文学史初始时期,在文学史上有开创作用。它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对后世文学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神话传说里蕴含的优良的民族性格,对后世文学在思想性方面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上古神话传说本是先民口头创作,植根于他们的劳动与斗争的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对我国古代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有关步可磨灭的功绩。后世作家那种善善恶恶的褒贬精神,也当从体现先民爱憎感情的神话作品里受到过有益的启示。屈原对清明政治的追求,陶渊明对桃花源式的乐园的向往,李白“谈笑安黎元”的抱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都与富于理想的民族性格一脉相通。干将、草邪之子的头被楚王放在汤镬里

46、煮了三天三夜还不烂,而且“踔出汤中,踬目大怒”(搜神记卷十一) ,这种复仇抗暴的精神,同刑天反抗天帝的“猛志”就极其相似。六朝志怪小说、唐人传奇以及后来小说戏剧中关于死后变厉鬼报仇的故事,也在某种意义上再现了神话英雄死而不已、执着顽强的斗争意志。(二)上古神话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传说往往是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后世文人因而喜欢加以利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历代以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对禹、契、后稷等神话传说人物的讴歌,一直到清代小说镜花缘对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奇禽怪兽的利用,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形在敢一个很大的以神话为素材的作品系

47、列。(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创作方法产生影响。神话传说里固有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因素,经后世文学艺术家反复提炼、加工之后,便逐渐构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1、最早以神话为素材,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当推作于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 。它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广大、神奇的旅游天地,可以使人开阔心胸和眼界;而且它的一部分人物和故事,刚从上古神话脱胎而出,更能显出上古神话的影响。2、广泛取材于神话,并继承、发展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当首推屈原。 九歌细致地描绘了日神、云神、山神、水神、司命神等一系列神话人物的活动和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

48、求。 离骚所述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体解未变、九死不悔的决心,同神话英雄的斗争精神是相通的。 天问所提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大多是关于神话传说的。3、战国时代,受神话影响较深的,还有庄子一书。书中不少寓言是根据上古神话改编的:逍遥游里的鲲和鹏,都是山少经大荒东经所记黄帝的孙子、北海神而兼风神的禺强的化身;同篇藐姑射,就是海内北经所记的“姑射国” ;应帝王里的没有七窍的浑沌,即西次三经所记“浑敦无面目”的神鸟帝江;这些神话材料的采用,使庄子散文更加焕发出浪漫主义的光彩。4、汉魏六朝的诗歌、小说及赋体作品(特别是从张衡的二京赋以后的作品)中,采用神话材料和形象的情况很普遍。如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里的第九首(

49、“夸父诞宏志” )和第十首(“精卫衔微木” ) 。至于列女传有虞二妃时磋于娥皇女英教舜穿鸟工龙裳,以免于涂廪浚井之难的故事,以及搜神记里所记蚕马、盘瓠故事,都比较接近原始的神话材料。5、唐代诗歌取材于神话者,为数相当多。如李白、卢仝、李贺、李商隐都喜欢以神话入诗。卢仝的月蚀和与马异结交二诗,几乎全用神话素材定忧。李贺常常在自己的诗篇里运用“羲和敲日玻璃声” (秦王饮酒 ) 、 “七星贯断女亘 娥死” (章和二年中 )一类神话形象,构成凄艳奇幻的浪漫主义特色。李商隐的诗作中则有许多巧用神话典故的佳句,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无题 )等。李商隐尤其喜欢取嫦娥神话入诗。如嫦娥一诗即通篇皆以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