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8074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什么是“三变”?具体讲,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是没在农村生活过,读者恐难明白“三变 ”对农民意味着什么?我不懂神机妙算,有此预感是因为从小长在农村,当过农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汪洋副总理批示:“三变” 有值得从更深层次考虑其价值的意义。是的,对“三变 ”的研究目前还只是破题,的确值得深入研讨。三个星期前,我专程赴六盘水调研,从钟山到水城、再到盘州,发现农民谈起“三变” 个个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米箩乡与农民座谈时我问:“三变” 到底有什么好?一位李姓农民说: “以前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上,搞三变后家里富了,现在不仅娶了媳妇,还买了汽车。”类似的故事所到之处皆能听到,这大概

2、就是“三变”的魅力吧!人们拥护改革,一定是改革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但应该追问的是,“三变” 为何能让农民收入奇迹般增长?近两年报刊推介“三变 ”经验的文章很多,我也读过一些。可遗憾的是,从学理层面进行讨论的却不多。从学理层面看,“ 三变” 改革的核心要义究竟何在?这些日子天天想,我想到的答案:是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我的思考是这样:古往今来,农民一直是低收入群体。农民何以收入低?是农民不勤劳么?非也;原因是农民没有资产。过去地主比农民富?绝不是地主比农民勤劳,而是他们拥有土地,可取得资产性收入。众所周知,经济学讲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而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比例,则取决于不同要素的稀缺度。

3、这是说,谁掌握的生产要素稀缺,所占的分配比例就越大。问题就在这里。土地与劳动力相比,由于土地供给不能增加,而人口却不断增长。比较而言,土地会显得相对稀缺。这样,地主的资产性(土地)收入当然会高于佃农的劳动收入。由此推之,其一般性的推论是:一个人若拥有资产,不论资产为何,只要该资产的供应比劳动力稀缺,则资产性收入皆会高于劳动收入。对此推论,马克思早就作过论证。资本论三大卷最后得出的结论,资本积累将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一极是无产者的贫困积累。无产者要摆脱贫困,唯有剥夺“剥夺者”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依据的就是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要让农民拥有资产。留心观察

4、,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群体,有谁不是靠资产性收入致富的?回头再说“三变”。前面我说,“三变”的核心要义是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而要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前提就得让农民有资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政府为何要推动“资源变资产” 了。是的,政府的用意很明显,将资源变资产不仅可盘活农村资源;更重要的是,只有将资产确权给农民,资产才能变股金,农民才能变股东。然而这只是农民增收的前提。让农民有资产,并不等于有资产性收入,有资产与有资产性收入是两回事。举个例子,你投资 1000 万元办厂,一年下来若利润为零,那么你的资产性收入就是零。同样道理,即便农民有资产,但如果资产不增值,同样也不会有资产性收入。故

5、我的第二个推论是:要让农民有资产性收入,还得让农民的资产增值。所谓资产增值,通俗地讲,就是让资产涨价。资产怎样才能涨价呢?经济学家费雪说:资产价格是人们对该资产预期收入的贴现。用公式表示:资产价格=资产预期年收入/银行年利率。根据此公式,费雪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说:由于利率相对稳定,资产价格实际决定于资产的预期收入。于是,资产增值就转换成了提升收入预期。影响资产收入预期的因素多,不过我认为重要的因素就两个:一是资产的稀缺度;二是资产的当期利润。物以稀为贵。供应稀缺的资产,收入预期当然看涨;而资产当期利润,也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的判断。六盘水的经验可以佐证:政府以“平台公司” 为支点,用 PPP

6、 模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是要提升农民资产的稀缺度;而推动规模经营,则是为了提高农民资产的当期收益。实际效果如何呢?那天在百车河乡考察,水城县王县长介绍说,当地农民的房子之前并不值钱,去年通了公路,农民在自己家开旅馆,现在每平米涨到了 3000 元。米箩乡的农民也告诉我,过去一家一户种猕猴桃,8 分钱一斤卖不掉。现在土地入股实行“标准化 ”生产,每斤涨到 30 元却供不应求。行文至此,读者应该清楚了“三变 ”的要义。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要讨论。在我看来,六盘水的“三变 ”目前还是资产租赁与股份合作并存。比如从分配看,企业前三年要为入股农民保底分红,三年后再按比例分红。保底分红实际是资产租赁,按

7、比例分红才是入股。经济学“MM 定理”说,以负债筹资还是以股份筹资皆不影响企业的市值。可企业为何采用这种“先租后股” 的筹资方式呢?我的解释,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事实上,上面的“MM 定理” 有个重要假设,即交易成本为零。读者知道,果树栽种不同于其他产业,很特殊,通常要等三年才会挂果。若按比例分红,意味着农民入股三年内不能有收益。倘如此,想让农民入股谈何容易?企业为减少与农民谈判的交易成本,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筹资安排。六盘水与西安,虽然区位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市情不同,但其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三变”改革做法,对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值得认真借鉴学习。比如,六盘水有个千年古银杏村落,叫妥乐村,那里有 1415 棵古银杏树,通过“三变”改革,村子做成了旅游景区,这些古银杏树入股到了旅游公司,农民既能获得门票分红,又能出售银杏果获得增收,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很显然,这样的有效连接资本和农民利益的“三变”改革做法,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指示的生动诠释。六盘水的“三变”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要不被陈旧观念局限、不被坛坛罐罐束缚,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敢想敢试敢创新、

9、敢闯敢干敢担当,我们就能在新时代走好追赶超越新征程。下一步,我们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像六盘水“三变”改革一样,坚持“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无奇不股”,广泛运用“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小镇”、“三变+现代金融”等模式,将荒山、土地、林业、水域、闲置房屋、村集体资金等生产生活要素,都盘活起来、运用起来,让更多农村资源实现增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变”改革在脱贫攻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完善农村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实担当、增强合力,在“三变”中求新、求变、求进,努力为大西安大发展贡献新智慧、新举措、新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