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朱自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朱 自 清(18981948),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2、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写作背景,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
3、微妙幽深的情绪。,深情朗诵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经历,到荷塘去,受到荷塘景物的感染,而产生的一段联想。,荷塘,分组讨论:,1、请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 、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整体把握,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
4、缘由。7、8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2、综合、归纳。,明线,游 踪,带上门,走在小煤屑路上,欣赏荷塘,回到家门前,“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不宁静,郁闷,寻宁静,自由,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不宁静,依旧郁闷,本文的文眼哪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