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童声训练.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7794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声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童声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童声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童声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童声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童声训练童声是美好的、纯洁的,是世界上任何声音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被誉为“歌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曾这样评价声乐艺术:“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的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我认为童声就更是如此了。每每我听到好的童声似乎有一种“天使飞来人间的感觉”,几乎每根神经都被它所牵动。因此,我特别珍爱童声,甘愿为它的更加美好做出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童声训练上,我个人认为“美声”的声乐理论与训练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且应用于童声的。大家都知道,“美声”讲究发声应有气息的良好支持,声带的有效的闭合,各共鸣腔自

2、然而充分的张开,以求音量的饱满与音色的丰润,运用声音的高位置求得声音的明亮与穿透力。经过数百年的实践,“美声”的理论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并被声乐艺术家、教育家广泛接受。虽然用这种方法训练童声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并要求少年儿童具备有一定的生理条件,但大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孩子们是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种科学方法的。笼统地说,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形态、大小与成熟度不同。如果在训练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那么它对于儿童与成人的效果也将是一致的。我们每位声乐教师在选择培养对象时一般都会尽可能地挑选嗓音条件好、音准好、表现力好的学生,但即使是达到这“三好”

3、条件的学生,个性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人天生丽质,歌唱较为完整;有人声音位置高,有自然头声,但低不下来,中声区像讲“大白话”;更多的人仅有中间一段声音,“高不就,低不成”。以上各类问题我们声乐教师能等同对待吗?我遇见过这样的教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让放开声音唱,甚至比平时讲话的声音还要响,认为只要唱出来就是好声音,结果造成一些学生“白声”,音偏低,喉头出现病变等现象。还有的教师走另一极端之路,一味地追求轻声训练,而忽视了声带的闭合问题,结果产生了带有严重漏气现象的歌声,这样的歌声虽然也会拥有较宽的音域,但它丧失了童声最宝贵的富有光泽的音质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同时,这种声音也过于苍白无力,更缺少

4、其应有的表现力。我认为,以上两种极端的教师不妨互相帮助一下(相互弥补),很可能会有一定的收效。但不论是“轻唱”还是“响唱”前提必须是声带要良好地闭合(以上现象更多地出现于合唱训练)。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有些教师出于盲目的模仿或对声乐艺术片面地追求,导致声乐训练出现偏差而丧失掉童声最宝贵的音色。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简单地认为这是进行了以“美声”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声乐训练的结果。比如,有些孩子经过训练唱出的歌声似“小大人”,很不自然。这只能说明孩子在演唱时夸张地模仿了成人的发声而使自己的发声器官的某些部位处于不自然、不正常的状态(如用力撑压喉头),而这正是与“美声” 理论相背离的。我们做教师的必

5、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声”的声乐理论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套科学的歌唱方法,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声音模式。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教师为了应付演出,别出心裁地让她与另一名同学唱一段成人的戏曲,且让她女扮男装。在相当一段时间的练唱过程中,要求她的声音越粗越好,模仿得越像越好(当时这位学生还不到 9 岁),结果使他失去了原有的清纯透亮的音色。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教师的是不是应该痛心疾首,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呢?!我们知道,再好的童声如果未经训练过,其音域的宽度、气息的支持、歌曲的表现力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限制。未经训练的童声音域较窄,在有限的音域中,普遍存在着低声区“压唱”、中声区“白唱”、高声区“喊唱”的症结

6、。虽然有些儿童会使用假声来唱高音,但其真、假声差异很大,听起来音色极不统一。为了让童声的特质得到充分展现,简单而言,就是训练学生在中低声区演唱时要带有“假声”演唱的那种融合感与高位置,而在高声区演唱时又尽可能地接近中、低声区,使整个音域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真假声结合”。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们声乐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在进行童声训练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训练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坚实、持久而富有弹性的气息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因此,首先应通过严格的呼吸训练来增强学生气息的力量(持久力与控制能力)。我常让学生在歌唱状态下摸一摸我的腰部,再摸一摸他自己的腰部,启发他们用吸气的感觉歌

7、唱,两只脚似两把剑向下插、向深插,而头却要向上顶。还启发他们歌唱似“放风筝”,风筝就好比声音,风筝飞得越高,线就要拉得越紧。在呼吸的训练上我常采用以下练声曲:(1) 1=D 4/4 1 2 3 4 5 4 3 2 1 - u(mi - - - - ma - - - - mi)(2) 1=D 4/4 5 5 5 5 | 5 - 54 32 | 1 0 ma mei mi mo mu (要求均匀连贯一气呵成)2、训练喉咽腔“打开”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

8、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

9、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 6 拍以上后,从 B 大调开始,逐音上行连续练习:1=B 4/4 5 4 3 2 | 10u(yu)由于开始的音区处于童声低声区,所用的“u ”母音又容易使喉腔张开,下行的音阶更利于放松咽喉部位的肌肉,因此有效地纠正了他发声中“挤”、“提”等不

10、良现象。在用“u”母音练习熟练后,在保持状态的前提下还改用“lu”、“ yu”等其他母音。为了使他放松舌根,我让他伸着舌头或拉着舌头练习,为了使他放松下巴和肩膀,我让他摇着头或摇着肩练习。同时,还让他多体会“大口啃苹果”、“吃滚烫的元宵”等感觉,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等他再回过头来歌唱时,声音有明显的进步,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会歌唱的那么轻松,那么有表现力。特别是在担任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领唱时(高音#f),他竟完全胜任,而且表现力极强。在正式比赛那天,他的演唱不仅感染了他所处的合唱队,也感染了许多观众甚至在座的评委。他是我最成功的学生之一,因为我所挑选的其他学生最起码在一开始时没有他这么多的

11、“毛病”,可以说他除了嗓音条件外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的歌唱跨跃式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这一生都难以忘却的事情。3、训练声音共鸣儿童的共鸣腔与成人没有本质区别,也分别由胸腔、口腔和头腔三部分组成,区别于成人的只是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各共鸣腔较小而稚嫩,这使得童声有一种天然的明亮、单纯而动人的音色。有较好发声习惯的人,喉咽腔在声带振动时自然打开并保持有一定的张力,使声音在这一共鸣腔得到共鸣润色。这部分的共鸣又贯穿整个音域。当声音由低声区向高声区改变时,胸腔共鸣的比例逐渐减少头腔共鸣的比例逐渐增多,而当音区由上向下改变时情况正好相反。在童声的训练中,中(低)声区避免白声演唱

12、、高声区要有良好的共鸣并进而扩展音域是一个难点。我经常采用以下两条练习:(1)1=C 或 D 4/4 5 4 3 2 | 1 - - 0 l l l l l (2)1=C 或 D 4/4 5 3 4 2 3 1 2 7 | 1- - 0 lu la lu la lu以上高音向下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头腔共鸣-通常人们说的高位置。由于练习时开始的高音(a或 g)已经超出了一般儿童真声(自然声)的范围,他们只能用假声“l”或“lu”、“la”来演唱。这种直接跳过换声点的练习方法使那些已经习惯用本嗓喊出高音的孩子也不得不使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会高音的演唱,这也正是“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它比较容易获

13、得声音的高位置。在开始阶段用“”母音,容易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以后再逐渐过渡到“i”、“a”等较难的母音上。在逐音下行的练习中,要随时提醒学生保持住唱高音时共鸣的感觉。也就是做到在中、低声区保持高位置。我常常启发学生“挂在房顶上歌唱”,像漂亮的“吸顶灯”一样,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决不能把气“挂起来”,强调在“挂着歌唱”的同时,地球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时我会轻轻地丢一样东西在地上,用于启发学生将气吸沉下来)。4、训练扩展音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后,音域会比以前有明显的扩展。但在各个声区也还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低音不够丰满,中声区不易控制,高音虽比较圆润但缺乏力度等等。各声区之间常常因

14、音色不够统一而缺少相互的衔接和流畅。这时,则需要增加贯穿整个音域的练习,使各声区的声音相互弥补上下统一乃至进一步扩展音域。我常用以下练习帮助学生扩展音域:1C 4/2 1 2 3 | 3 4 5 | 5 6 7 1 | 2 3 4 | 4 3 2 | 2 1 7| 7 6 5 4 | 3 2 1 mi you mi you mi you mi you mi you mi you mi you mi you 这条练习从低声区开始,穿过中声区进入高声区。练习的要求是:A、在起声时要尽量利用胸腔共鸣而获得较饱满的声音;B、中声区要有较好的控制并尽量带有较好的头腔共鸣;C、把中声区较结实的真声要尽量带

15、到高音区以获得尽量结实的高音。我常启发学生说:“高楼万丈平地起,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基,再华彩的楼房也只能称它之为空中楼阁,一阵大风刮过即会倒塌。地基越深,大厦就会盖得越高”。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歌唱气息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随着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以上练习可以从 C 大调逐音上行至 G 大调,使高音接触到 c,又不停留太多的时间。为了使学生体会不同的发声感受,练习可用跳音(快速)、连音(慢速)两种方式交替进行。以上我从四个方面,简单地谈了一些我进行童声训练的感受和做法,其实这些做法我不仅用于独唱训练,也常常用于合唱训练。我个人认为,不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歌唱的原理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独唱的特点在于“

16、独”,要充分展示“个性”;合唱的特点在于“合”,要充分展示“共性”。因此我认为,在童声独唱训练上一定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一般来说,除了气息的训练是一致的外,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错啥改啥”、“缺啥补啥”。在练声曲的选择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最好能用一至二条练声曲同时提出几方面的要求,做到一曲多用。比如可以用 a、ei、i、o、u 五个母音及开口、闭口哼唱练习,以达到不同母音状态调整及发音准确的目的。同时也便于让学生体会用气与用声的关系。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增长时期,在生理、心理与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声音训练而不能是简单照搬成人的训练。在练

17、习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操之过急。另外在用气、用声方面一定要留有余地,绝对不能超出孩子们的生理极限。确实要防止因一时疏忽而导致给学生娇嫩的发声器官造成损害而终身遗憾的现象发生。在训练的时间安排上要讲究计划性、合理性和持续性,随着声音逐步地稳定,尽可能缩短每次练声时间(以 20 分钟左右为宜),而更多的时间应投入于较完整的歌唱训练。分享 1顶童声训练钟维国一、 童声训练的特点和要求1、 高声区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唱。中声区要用比较“竖”的声音歌唱。低声区以下要求声音不压、不撑,用高位置的声音歌唱。2、 全部声区无论强弱、高低,都没需要坚持声音的高位置。3、 高声区真假声结合。4、 珍惜

18、脆嫩、稚气、明亮、甜美等童声的特色。5、 多用头声歌唱,或多用头腔共鸣占优势的混声来歌唱。6、 着重要求音色的优美和自然,让声音有“漂流感”,这是童声训练的生命线。7、 关于“半声”、“虚假声”与“直声”、“自然声”。二、童声训练的一些方法大致归纳为八个字,即“松、扬、竖、拢、上、下、变、开”。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竖“微微含着似的歌唱”、“打哈欠”等都是“竖”的形象说明。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上声音的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指气息要深,体会用“气柱”歌唱。变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开指唱通、唱开。三、练声的要领1、先闭口哼鸣,后开口唱。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3、先练长音,后练短音或弹跳音。4、音量上先弱后强。5、声区上先练习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第三练高声区,最后少量练习低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