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2018年北京市高考压轴卷 理综生物(解析版).doc

  • 上传人:cjc2202537
  • 文档编号:6576574
  • 上传时间:2019-04-18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3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8年北京市高考压轴卷 理综生物(解析版).doc
    资源描述:

    1、页 1 第2018 北京卷高考压轴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图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 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B. M6P 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C. 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D. 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

    2、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2.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B. 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3.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 节机制。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页 2 第A. 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B. 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 在酶促反应中,反应

    3、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 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C. 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 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5.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原因A 色素提取液的颜色较浅 加入无水乙醇的量过大B 培养的菊花愈伤组织被杂菌污染 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C 尿素培养基上少数菌落周围没有红色环带 这些细菌可能不以尿素作为氮源D从洋葱细胞提取 DNA,加入二苯胺,沸水浴

    4、后未显现蓝色处理洋葱细胞研磨液时为去除杂质加入了蛋白酶6.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1d 和 33d 属于同种核素页 3 第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 de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单质 b 和 cD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29 ( 16 分)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 ,也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1)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 c 嵌入在线粒体内膜的_中,参与有氧呼吸第_阶段的化学反应。(2)当紫外线、DNA 损伤、化学功率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

    5、 c 被释放到_中,与蛋白 A 结合,在 ATP 的作用下,使_,引起细胞凋亡。(3)活化的 C-3 酶可作用于线粒体,加速细胞色素 c 的释放,从而加速细胞的凋亡,这是_调节机制。(4)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的_死亡,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细胞内的_将其消化。30 (18 分)打破昼夜节律会提高肠道中某些微生物数量。为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利用正常小鼠(N3 +)和 N3 基因敲除小鼠(N3 -)进行了相关研究。(1)用高脂肪食物饲喂小鼠 10 周后,测量小鼠体脂含量百分比及 N3 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 1、图 2。给、组小鼠饲喂抗生素的目的是_。小鼠小肠上皮细胞中 N3

    6、 基因表达 N3 蛋白,推测 N3 蛋白能够_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储存。综合分析图 1、图 2 结果推测_。(2)Rev 蛋白是 N3 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科学家检测了 24h 内(0-12h 有光、12h-24h 黑暗)正常小鼠与无菌小鼠 N3 基因和 Rev 基因表达水平的节律变化,结果如图 3。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绘制出肠道微生物影响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图,如图 4。页 4 第根据图 3 结果分析,Rev 蛋白_ N3 基因的表达。结合图 4 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_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呈递给_淋巴细胞,促使该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IL-22。IL-22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_结合,激活 S

    7、TAT3,从而_,进而使 N3 基因的表达增加。(3)打破昼夜节律(如熬夜)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如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请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角度解释其分泌增加引发肥胖的原因_。31 ( 16 分)红豆杉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但红豆杉生长十分缓慢,数量有限且紫杉醇含量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尝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产生紫杉醇的柴胡,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需要微管聚合和解聚的正常动态平衡,从而在有丝分裂的_期染色体能够随微管解聚产生的拉力和微管聚合产生的推力,向两极移动。紫杉醇通过_影响癌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8、从而抑制了癌细胞分裂和增殖。(2)科研人员剥离红豆杉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经过_处理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3)将红豆杉愈伤组织和柴胡愈伤组织用_酶分别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柴胡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诱导融合,得到融合细胞。(4)诱导融合后,科研人员只统计了 7 组染色体数目不大于 24 条的细胞,如下表所示。融合细胞组号材料1 2 3 4 5 6 7染色体数(条)911 12 1214 1216 13 14 24科研人员筛选的目标细胞不包括染色体数目大于 24 条的细胞,因为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 12

    9、条,并且红页 5 第豆杉细胞_。实验时,科研人员判断组号为_的细胞为杂交细胞,并进一步采用 PCR 方法鉴定这几组细胞。PCR 扩增 DNA 时,需要分别以_为引物,扩增红豆杉、柴胡和杂交细胞的 DNA,观察并比较扩增 DNA 的电泳结果。(5)图中 A、B、C 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A 中的愈伤组织是杂交细胞经_形成的。(6)红豆杉和柴胡的_较远,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_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北京卷)1.【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

    10、、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都不属于胞内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以及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A 正确;M6P 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且溶酶体来自于高尔基体,因此 M6P 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M6P 受体不能正常合成,则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高尔基体积累,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C 正确;据图分析,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D 正确。2.【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是有丝分裂、乙、庚和辛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戊是细胞坏死、已是细胞衰老。甲是有丝分裂过程,乙是细胞分化,其

    11、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A 项正确;丙是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基因,B 项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页 6 第命历程中,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细胞受到种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细胞代谢紊乱的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C 项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辛(细胞分化)过程是由组织、器官或系统发育成个体,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

    12、完整个体的潜能,D 项错误。3.【答案】D【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 正确;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 正确;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C 正确;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 错误。4.【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则

    13、表示呼吸作用,AC 错误;根据能量传递的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甲含有能量最多,则其含有的碳元素液最多,B 正确;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与丁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D 错误。5.【答案】D【 解析】提取色素实验中若加入无水乙醇的量过大,导致色素提取液浓度小,而颜色浅;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会导致杂菌污染;若细菌不能以尿素为氮源,则不能分解尿素,菌落周围就不能形成红色带;提取的 DNA 加入二苯胺没有变色,可能是研磨时加入了 DNA 酶,使 DNA 水解。6. 【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中,a 为2 价、e 为+6 价,处于 VI 族,可推知 a 为 O、e 为 S,b

    14、有+1 价,原子序数大于氧,则 b 为 Al,由原子序数可知 c、d 处于第三周期,化合价分别为+3、+5,则 c 为 Al、d 为 PA 31d 和 33d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故 A 错误;B非金属性 a(O)e (S)d(P) ,故氢化物稳定性:aed,故 B 错误;C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冶炼钠,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故 C 正确;D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含有共价键,故 D 错误,故选:C29 ( 16 分) 【 答案】 (1). 脂双层 (2). 三 (3). 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 ) (4). 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 C-9 酶,活化

    15、的 C-9 酶激活的 C-3 酶 (5). 正反馈 (6). 程序性(或“编程性”) (7). 溶酶体【 解析】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 c 被释放到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 )页 7 第中,与蛋白结合,在 ATP 的作用下,使 C-9 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 C-9 酶,活化的 C-9 酶激活 C-3 酶,引起细胞凋亡。(1)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 c 嵌入在线粒体内膜的脂双层中,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其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2)由图可知,当紫外线、DNA 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 c 被释放到细胞

    16、溶胶(或“细胞质基质” )中,与蛋白结合,在 ATP 的作用下,使 C-9 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 C-9 酶,活化的 C-9 酶激活 C-3 酶,引起细胞凋亡。(3)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活化的 C-3 酶可作用于线粒体,加速细胞色素 c 的释放,从而加速细胞的凋亡,这是正反馈调节机制。(4)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或“编程性” )死亡,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消化。30 (18 分) 【答案】 (1). 去除小鼠肠道微生物 (2). 促进肠道微生物 (3). 通过促进 N3 基因表达(出 N3 蛋白) ,促进小肠上皮细

    17、胞对脂质的摄取和储存,进而影响小鼠脂肪代谢 (4). 抑制 (5). 抗原 (6). T (7). 受体 (8). 抑制 Rev 基因表达 (9). 胰岛素促进血糖被细胞摄入,转化成为脂肪【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敲除 N3 基因,饲养条件(是否无菌) ,因变量是小鼠体脂含量百分比及 N3 基因表达量;根据图 1、2 分析,敲除 N3 基因的小鼠的体脂含量百分比在两种条件下都下降,且下降后的百分比相似;正常小鼠在无菌条件下的体脂含量百分比及 N3 基因表达量均下降。(1)据图分析可知,给、组是无菌条件饲养,因此给 小鼠饲喂抗生素的目的是去除小鼠肠道微生物;N3 基因在小

    18、鼠小肠上皮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N3 蛋白,说明 N3 蛋白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储存。综合分析图 1、图 2 结果,推测通过促进 N3 基因表达(出 N3 蛋白) ,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和储存,进而影响小鼠脂肪代谢。(2)根据图 3 曲线图分析可知,Rev 蛋白抑制 N3 基因的表达。根据图 4 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呈递给 T 淋巴细胞,促使该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IL-22;IL-22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 STAT3,从而抑制 Rev 基因表达,进而使 N3 基因的表达增加。(3)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被细胞摄入,并转化成为脂肪,

    19、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引起肥胖。31 (16 分) 【答案】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敲除 N3 基因,饲养条件(是否无菌) ,因变量是小鼠体脂含量百分比及 N3 基因表达量;根据图 1、2 分析,敲除 N3 基因的小鼠的体脂含量百分比在两种条件下都下降,且下降后的百分比相似;正常小鼠在无菌条件下的体脂含量百分比及 N3 基因表页 8 第达量均下降。(1)据图分析可知,给、组是无菌条件饲养,因此给 小鼠饲喂抗生素的目的是去除小鼠肠道微生物;N3 基因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N3 蛋白,说明 N3 蛋白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储存。综合分析图 1、图 2

    20、结果,推测通过促进 N3 基因表达(出 N3 蛋白) ,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和储存,进而影响小鼠脂肪代谢。(2)根据图 3 曲线图分析可知,Rev 蛋白抑制 N3 基因的表达。根据图 4 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呈递给 T 淋巴细胞,促使该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IL-22;IL-22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 STAT3,从而抑制 Rev 基因表达,进而使 N3 基因的表达增加。(3)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被细胞摄入,并转化成为脂肪,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引起肥胖。【 解析】由图可知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分析应

    21、用能力。(1)染色体移向两极是在后期,所以是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是在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此时需要纺锤丝的牵引,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2)外植体要接种在灭过菌的培养基上,在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无菌。(3)愈伤组织含有薄的细胞壁,要获得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掉细胞壁。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物质是 PEG。(4)因为题干说明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红豆杉的一个染色体组应含有 12 条染色体,柴胡含有 12 条染色体,所以融合在一起的杂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应超过 24 条。因为目标是染色体数目大于 12 但小于 24

    22、的,所以第 3、4、5、6 组是初步筛选的符合目标的杂交细胞。因为此时的细胞是融合细胞既含有红豆杉的部分 DNA 也含有柴胡的 DNA,所以应分别用红豆杉和柴胡的特异 DNA 序列作为引物进行 PCR,分别扩增出红豆杉、柴胡和杂交细胞的 DNA,再进行电泳检测。(5)图中的 A 是愈伤组织,B 是丛芽,C 是根,这主要和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关。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的形成是脱分化形成的。(6)红豆杉和柴胡的亲缘关系较远,所以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红豆杉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这样既能产生较多的紫杉醇又能减少排斥。页 9 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年北京市高考压轴卷 理综生物(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57657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