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化与自我.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75987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化与自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化与自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化与自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化与自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化与自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一、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

2、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二、社会化的内容(一)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继而在学校中教会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因而,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二)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现代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三)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个体是有理想的,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

3、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四) 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内容之一是使其成员按社会角色的要求行事。三、社会化的条件(一)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这是由于人脑有大约 1000 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网络,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

4、会化的可能性。四、社会化的载体(一) 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二) 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三

5、)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四)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五、社会化的外延(一)政治社会化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政治社会

6、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爱国意识的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1国家形象阶段 此阶段以国歌、国旗及领袖作为国家象征。儿童对国家的热爱,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象征的崇敬。升国旗、唱国歌、悬挂领袖肖像是培养爱国意识的有力手段。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此阶段以有关国家、政治组织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依据。因此应通过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享有公民权利,参与政治活动来培养爱国意识。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此阶段爱国观念扩展到本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与国际责任之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二)道德社会化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

7、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3道德行为 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1 “性” 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2 “性别” 表示男女在

8、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3 “性别角色” 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9、;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 (四) 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72 国家职业资格

10、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个体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二、社会角色的分类(一) 按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后者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二)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

11、色与开放型角色 前者对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警;后者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自由度较大,如朋友等。 , ,(三) 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前者是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如银行家、 企业家、商人等,主要发挥实现效率之功能;后者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功能。(四)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前者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并尽力感染“观众” ;后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只是以习惯的方式行动。三、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一) 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

12、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二) 角色领悟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三) 角色实践 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四、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一) 角色冲突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二)角色不清 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

13、,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三) 角色中断 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 (四) 角色失败 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一、自我第三单元 自我, 、身份和自尊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19 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曾对此做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自我及其评价、自我测量又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一) 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 )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

14、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主我与客我 这是詹姆斯的自我概念,前者是个体的主观经验,后者是经验的内容。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活动。镜我 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二)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1物质自我 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2心理

15、自我 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3社会自我 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 的层面。4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5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三)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2解释经验 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

16、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3决定期待 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他们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四)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1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 这阶段大致从三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3心理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

17、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五) 自我概念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概念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 。这种测量简单易行。要求被试者在六七分钟内写出十五个“我是谁”的叙述句。要求他们:这些句子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写的;按照你思考时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我是谁?身份当我们说到某人的身份,实际上是指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身份的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社会地

18、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75身份与角色 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例如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就是家长、教师和公众对他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二)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 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因而是客观身份以自我概念为表现形式,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3多重性 个体在社会中往往具有许多身份,因为每一个体都有一个以上的社会地位;至于个体的处境的多重性更是显而易见的。4稳定性 某些身份如出身、民族、性别等是终生不变的;其他社会身

19、份在一定时期也是相对稳定的。身份的稳定性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与行为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个体的社会地位往往有较大改变,个体可能会失去自我。如失去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对其心理健康是有害的。5契约性 现代社会,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身份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个体应予履行。三、自尊在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自尊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一) 自尊的概念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

20、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自尊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为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心。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成功自尊: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二) 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以下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

21、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2行动表现的反馈 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自尊。有益于增加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作为对自尊的单维测验已得到广泛运用。这个量表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引自 Robinson,Shaver&wrightsman 主编: 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远流出版公司,中国台北,1997):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1)非常同意(2) 同意(3) 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x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x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