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75830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一、什么是章草“大多数人对章草的印象只停留在一些名家刻帖的认识范畴,对章草萌生的时代及其渊源于流变了解不多。从近百年来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墨迹来看,章草完全不同于今草,是与隶书一并产生的,由篆隶草写演化而来的书体,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不断趋变的过程(刘青凯语)。”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

2、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章草”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它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章草的得名,旧说或曰为章帝所爱、或曰用于当时奏章、或曰元帝时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均不确切。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它的准确含义是篇章、章法、章则,含有法度的意思。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逐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所以说,把当时规范化的、章法化的草书称之为“

3、章草”,还是十分允当的。“我们今天谈论的章草,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一是俗体的章草,即通常所谓的原始状态,笔画简直、用笔源自篆隶,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处于不成熟的初创阶段,如“平复帖”、“济白帖”和简牍中的草书墨迹。其最根本的用笔方法基本延续了篆隶书的平铺直叙,运笔过程中体现出拖和绞转的特点,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结字灵动和变化,纵横交错、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线条用得较多,整体上有浑朴烂漫的色彩。有人将这些书体称之为草篆、草隶、隶草。总的来讲,这些书迹应该称之为篆书或隶书草化的产物,或称之为草书的雏形,它们都是草书最古老的形态,是章草艺术的源头,是章草艺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二

4、是严格意义上已经规范化了的章草,字势基本取横势,且每字中有明显的波折特征,虽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化,其字法的成熟与严谨,显然已(基本)衍变为一种新书体了。我们只能从其明显而夸张的波折来认同它与隶书的亲缘关系,这一类作品以皇象急就章为代表,后世书家习章草者,宋克、赵子昂等多以此法为宗。规范化了的章草除了波折外,已经很少能见到隶书的痕迹了,用笔的提按使转渐趋成熟,字法结构也更加严谨而精美,几乎无异于行楷。”因为纸张的出现,简牍书写机制的失传,真迹埋藏在地下,章草的源头渐被人们遗忘。在庞大的新章草资源面前,研究、整合、消化、在创作是当代章草(草书)艺术家们面临的新使命。(摘自 2009 年香港书谱杂志(

5、总第九十五期)刘青凯“章草艺术持续发展的时代机遇”) 二、章草的特点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使之省易简便,故其用笔仍然多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圆转如圜,索连的笔法,形成了章草独特的“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的笔法和“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字体有则、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的总体特征。其用笔和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第一笔起笔和最后一笔收笔的横画,常带有隶书“蚕头雁尾”的笔调,向右捺斜挑,但不是都有,就是有则不重二。二、最后收笔的右斜捺,凝重而长,带动整个字形既险峻又灵活。三、重笔多在字的末笔,收尾都

6、比较沉稳。四、字的部件之间连写比较普遍,尤其是笔画之间联系频繁,大量使用牵丝,且笔画多为圆弧形,俯仰卧盼,相互呼应,分写的点,连势也十分强烈。五、左右结构能不连一般不连,字与字间断而不连。六、章草的一些字和行书差不多,有些和草书差不多,极少数字和楷书差不多。七、走之平捺,像“乙”字那样,向右旋绕,弯向上钩。八、由于章草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有些字完全和行、草、楷书不同,绝对不是把上述“蚕头雁尾”和右斜捺凝重的笔调参杂写成的,要参考前人的书迹,要有本有源,才不至于谬误。三、章草的分类如何对章草分类,余德全先生在章草大典的前言中有精辟的论述:因为章草传帖较少,风格近似者,每类人数也寥寥,三两个人便说

7、已成流派,毕竟有些勉强。正因为如此,这一部分只就章草的纯正程度及章草所占比重的大小做一个划分。以纯正程度,章草可大致可分为七个类型:一是原始型。其特点是章草法度在字中当属不稳定状态,或者说正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还具有初步的性质。各种汉简属于此类;二是简章型。其特点是章草带有一定的汉简风格。陆机的平复帖和一些西晋残纸墨书属于此类;三是标准型。其特点是全帖之章草法度稳定,在简率的笔意中显现隶书的底蕴,堪称章草之典范。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是其代表;四是章今型。特点是以章草为主,间或参以今草。全帖仍然是章草面目。祝允明的长门赋等属此类;五是今章型。特点是各字细看是今草,但全帖使用章草笔

8、法,带有浓厚的章草韵味。敦煌章草,孙过庭佛遗教经等属于此类;六是正章型。特点是全帖皆用章草笔法,但每个字的基本骨架仍然保留正楷的某些特征。杨嘉祚的先文贞敷仁庙碑等属于此类;七是章篆类。特点是章草融入了篆书的笔意,而显得高古厚朴。王蘧常的千字文属于此类。四、学习章草的重要性章草、今草和狂草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表明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若欲今草大成,当学章草。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又说:“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 书学概论又言“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欧阳中石先生说:“在我国书法史上,这种章草字既是一个时代的

9、产物,更为我书坛艺术提供了一种字体的特殊风貌,成了一种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不能用它来解决实用,但作为艺术却流传至今,尤其在行草中偶一为之,极见情致,既显得古雅,又显得深沉;既显得丰富,又显得隽逸,很能展示艺术的表现能力。所以我们学习草书,不能把章草置之其外,哪怕是稍作涉猎,也应是必修的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学习章草的重要性。章草“因其别具一格,且有古朴厚重的特点,一、两千年来,深受书家的青睐。古代写今草的大家,大都会写章草,王羲之、赵孟頫、祝允明等就是卓越的代表。不少有影响的书家认为,学习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否则今草会缺少深层的内涵”(语出何继善院士章草大典序)。再者,章草“不仅在汉字学中有

10、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我们对章草书体的特点、成就及影响进行一些探索,无论对书法史的学习研究,还是书法作品创作,都是有意义的。”(语出杜维钧、杜金锋先生编著的章草辨异字典之前言)五、如何临习章草碑帖如何学习章草,辛一夫先生在怎样写草书一书中有全面的论述,摘要如下:研习章草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临摹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前一阶段要求酷肖,待结体、使转熟练后,再融入陆机的平复帖的笔意,求其简峭古拙;第二阶段,临摹皇象的文武将队帖、顽闇帖,隋人出师颂,献之江东帖,羲之豹奴帖及亮白帖,最初力求肖似,而后放大临摹,用以壮大自己腕下的气宇,书势自然逐渐走向开张、雄阔;第三

11、阶段,临摹索靖的月仪帖,宋克的急就章,郭雍的兰亭序跋,用以丰富章草的笔意,求其结体变化多姿,矫健有力,而又气韵生动;第四阶段,临摹分析研究秦、汉期间带有浓厚篆书笔意的简书,一方面要理解:古人书写的初期章草出现幼年期稚拙感的成因;同时辨别清楚哪些是僿陋之作,以及它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要有分析的进行约取。深入研究这些原始章草,其主要目的在于浸润吸收简书的气韵和结体上的简峭巧思,最后达到简古痛快的境界。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研习,大体上可以领悟到章草的结体、用笔特点和章法要求。比如:章草的结体有如隶书,应当方而略扁一些;运笔时,环转取篆书法,其它和隶书接近;章法要求竖成行,而不必强调横成列;字与字之间

12、不相牵连(意应连,但不以萦带相连);一幅作品中,单字各有姿态,同体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掌握了章草的特点和丰富的结体变化,又能融会吸取众家之长于腕下,积时长久以后,当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这种书体抒发情怀时,自可穷通妙造、风格独具了。六、学习写章草应注意的事项沈鹏先生在 2009 年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九十五期)举行的“十家论坛之名家访谈”时,在谈到学习章草注意事项时说:“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章草的延续,如果能把两者融汇起来,可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学习章草应注意避免习气,章草具有特征性的笔法比如波磔,倘若过分夸张,便失去内在的美;如果没有这样的笔法,又失去了章草的味道。”“今章二体有异同,今草可

13、以连续书写,所谓字群结构。章草承隶法,每个字是独立的,所以我认为章、今二体结合会更完美。明代宋克写章草有很好的成就,习气也比较明显。有人一开始就学宋克,我觉得不好。钟繇、皇象都是章草的源头。” “汉代的木简、晋唐人写经,还有陶砖瓦文等,都可以学习的,如果可以追求某些笔法,可能令人生厌。我一向主张融合、博取。”陈巨锁先生近三十年来致力于章草创作,他说:“草书的产生,是实用之需,所谓“趋急速耳”、“赴急之书”。然而,章草作字非因急速而使然。我数十年来作章草,是对艺术的追求,无“赴急”之为。故所作书,一是下笔有源,无不遵循章草法则和规律,绝不臆度生造。其次,我在章草学习中转益多师,铸熔百家,以为我用

14、。汉魏迄今两千年来,章草由盛而衰,流传的作品也不是很多。凡所能见到的、我无不临习。从皇象急就章,到索靖月仪帖,到隋人出师颂,以及赵子昂、郑文原、俞紫芝、宋克、祝允明,到近代的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王遽常等名家作品,无不揣摩品味,以汲取营养,丰我羽翼。三是忘我,作书每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经意,嫌拘谨;不经意,则粗疏毛糙,流滑近俗。情之所至,沉着痛快。不沉着,难得醇厚高古;不痛快,常失风采韵致。四是不求变而自变。人之面目,由少年而青年终至老年,形态在渐变。若骤然变脸,人将不识某甲某乙。蒙养三味,不求速化,老而弥坚,境界也将不断升华。五是不求工,一任自然,下笔不激不厉,不温不火。心态平和,法而无法

15、,有而不为法缚,无而不离矩矱。”(以上摘自 2009 年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九十五期)十家论坛之名家访谈)谢孔宾先生(荷泽学院教授)在所著的怎样写章草一书中说:“在学习写章草时,要注意笔画的轻重,结字的体势和章法布局。书写时选用硬毫笔或兼毫笔为宜,用墨要浓润。在运笔的韵律中多半是:左轻右重,上轻下重;入笔较轻,出笔较重。在结字的特点上有些字是一字多写、一字多姿,姿致变化美轮美奂。章法上要求通篇和谐,气脉连贯,给人以水到渠成灿然成章之美。”又说:“古代的章草字数有限,因而我们能取法者也有限。文字学家余德权先生说:写章草要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书写时尽可能选择简率成度不很高的体型。如果没有简率成度不很

16、高的,亦可仿行书创造,只要用章草的笔法来写就行。真是至理名言。所以我们在认真继承传统时不可故步自封。应该在多写多读中不断积累书识;练手、练眼、练心,以求化古生新。”七、我是如何学习章草的1、潜心研习,打下坚实基础。十多年前,出于爱好,我转入章草的学习,并排除一切干扰,潜心临习了几年章草碑帖。按照辛一夫先生在怎样写草书一书中有关章草学习的论述,根据自己已有的碑帖,首先选择临摹皇象的急就章,在结体、使转熟练后,又临习了陆机的平复帖,将其简峭古拙的笔意融入进来;随后又临习了隋人出师颂,并放大临摹,用以壮大自己腕下的气宇,书势逐渐走向开张、雄阔;第三步又临摹索靖的月仪帖,宋克的急就章,用以丰富章草的笔

17、意,求其结体变化多姿,矫健有力,而又气韵生动;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习,初步领悟到章草的结体、用笔特点和章法的基本要求。即:在结体上有如隶书,应当方而略扁一些;运笔时,环转取篆书法,其它和隶书接近;章法要求竖成行,而不必强调横成列;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意应连,但不以萦带相连);一幅作品中,单字各有姿态,同体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等等。2、突出重点,多思考,多吸取先进经验,提高临习水平。在学习中,对出师颂更是爱不释手,因为出师颂是章草书迹中最好的一种,它把隶书的雍容浑厚与草书的流便简洁融合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字字隶意,又无一字是隶体,而字字皆为草。用笔是隶,结体似楷,意态是草。用笔沉稳严谨,毫无苟

18、且,气势飞动,结体宽博简洁,中宫凝聚,字字独立,气脉通畅。可谓流转至极,朴素到极致。所以对此帖曾下了不少功夫进行临习。在临习该帖过程中,为了便于看清笔画的细微变化、笔画间的萦带关系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关系,我在复印机上将原帖放大数倍,按原帖拼接起来,然后仔细观察,对贴上字的特点有了印象后,再采取用兼毫笔直接对临的方法进行临习。先后临了数月不下百遍,虽在形似上有了几分,但有些特点却写不出来,一些有特色的笔画形态特点差距则更大。后在一片文章上看到用笔锋稍秃的毛笔临习出师颂效果好,就拿以前用旧的笔临习,但写不出笔画的细微变化。后在一次培训学习中,吴振峰先生讲的临习方法深受启发:不要老盯住字本身,

19、思维要放开,模仿时要注意字帖中所有的信息,每个细节都要注意,字距、行距、章法,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迟速,黑白的对比等等。逐采取在掌握单字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原帖章法布局进行单行、行与行和通篇渐进的临习方法,重点在掌握整篇特点上下功夫,收到很好的效果。3、结合临习,进行作品创作。为达到尽快掌握章草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不写少字作品,以多字作品为突破口进行创作。九十年代末,我以黄夫亚先生的“关中名胜古迹歌”的四百余字为切入点,尝试用章草创作作品,先后用不同形式书写了上百遍,终于小有成绩。1999 年,用章草体书写的“关中名胜古迹歌”被收录在20 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和国际书画交流大展专辑;二零零六年,一千余

20、字的章草作品白云山赋入选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字是帖上没有的,虽然化费些时间推敲研究,其效果还是不理想。为达到作品用字统一,有些简化字需转换成繁体字或异体字,由于没有这样综合性的工具书,搞清这些问题,则查阅许多典籍,花费许多时间。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常常我脑海中思考。至于如何用章草特征来写前人未写过的字,章草考言:“为之今计,当详为厘订,并旁搜博采而增意以补之,其偏旁字体,亦宜精考组合成字。更以简易字体,不背章草之原则者补之,务使字数足用,俾节省时间,便于人事,岂不善哉!”余德泉先生称此言为“金玉之言也”,接着又说:“看来,取今草乃至行书中不违背章草之原则以补章草字

21、数之不足,与章草偏旁组合成字,均不失为有效途径”。这正是我在创作中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4、注意知识的点滴积累,集腋成裘。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掌握得字逐渐多起来,为了克服以前查字的烦恼和避免记忆的差错,我就按照新华字典音序的排列顺序,把常用字、通用字打印装订成册,将学过的章草字统一上册,后来,每遇到新字,就记录上册。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不断补充,竟集字二千多。进入新世纪,有关章草的字典、书籍相继问世,特别是余德泉先生、孟成英女士编著的章草大典,使我受益匪浅。但所收字数仍感有限,据粗略统计,大典约收字三千三,其中有些字已被淘汰,不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基本映照了章草考所言:“古之字数,势不能曲尽情意

22、以供使用,。考章草字数,今所得见者可三千,不免有欠缺之感。”逐渐萌发了能否结合自己学习章草的体会,编著一本部以章草书体写就的七千通用字,并标注汉语拼音、笔画数,可辨识繁体、异体字,并例举简化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互换的综合性书籍之念头,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章草的总结,可把自己学习章草的体会与广大章草好者进行探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另一方面将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草书者正确使用汉字带来便利。并将此付诸行动。 选用的二千五百个常用字、一千个次常用字和三千五百多个通用字,全部来源于一九八八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些字在用章草书写过程中,为达到字字有出处的要求,采用了三

23、种方法:首先是在章草大典里查找通用字表中有的字,再依照该字的原形临写;二是对查不到的字,则查大典中可以参考的偏旁部首,进行组合书写;三是对连可参考的偏旁部首都找不到的字,则查找草书、行书字典,然后用章草的特点进行书写。所选例字为让更多的人认识,达到“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效果,对于同一字有多种写法的,一般选用典型的,草率程度不很高的形体,与现行标准字形有明显偏差的字不用,或尽量少用,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间隙进行,从版面设计,文字电脑录入,查阅资料,逐字书写、校对,又三易其稿,由横式版面过渡改为现在的竖式,先后四次书写收字全文,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至今已有七年之久。其实编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写一遍,对章草书体的特征、结构变化规律都有新的认识,对把握章草书体都有新的提高。经过近五年来认真的编著,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章草字汇终于于 2007 年 10 月面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