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要点说明,一、知识积累 字词:匀称 古朴 惟妙惟肖 雄跨 雄姿残损 推崇 巧妙绝伦 记载 几乎混凝土 暴涨 弧形 陡坡 交头接耳煞风景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孕育 点缀 纤细 大概 口吻 彻底摧毁 销魂 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幅,池沼 模样 琢磨 着眼 斟酌 蔓延 闲适 因地制宜 阅历 自出心裁 俯仰生姿 藻井 钟磬 鎏金 妃嫔 鳌头 琉璃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绚丽 额枋 湛蓝 金琐窗 缭绕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伧俗 屏风 纳凉 忒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别 擅长 韶光 书斋 闺房 休憩 流萤 徒劳,作家、画家:茅以升 郦
2、道元 叶圣陶 杜牧 汤显祖 吴冠中 张择端(时代、名字、作品、简评)马可波罗(国别、作品、简评) 背诵: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黄鹤楼 名著导读:细读朝花夕拾课外篇目,二、能力方法1. 整体把握快速理清各段间关联。迅速梳理出说明顺序。回忆文中所举的重要例子。归纳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贴切简明、周密有序。 严谨准确: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贴切简明: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国石拱桥) 周密有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
3、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三、情感态度1. 树立科学研究态度细心地观察,详细地了解,严谨地说明,大胆地创设。 2.了解人类建筑之美建筑记录了人类的创造活动的历史,希腊神庙、罗马斗技场、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故宫、园林、桥梁、屏风,这些都是凝固在时间长河里的美妙音乐,是如诗如画的新风景。3. 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的智慧、诗情、胸襟、雅趣,让我们感佩自豪。,1、在与同题记叙文比较中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2、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点分散到各课落实3、利用课后练习和自读课本的相关文章、文段,进行比较阅读,单元教学建议,中国石拱桥,教学设想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及其与
4、记叙文的区别。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3、了解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周密的语言。 4、了解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记叙文的区别。 2、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2、理解选取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教学要点 1、辨析文体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 3、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说明文,阅读课后练习三的两
5、段文字(辞海中对卢沟桥的介绍和陈寿儒的夜宿卢沟),第一课时,三、整体感知,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学习阅读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不妨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理清说明顺序之后,接着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结构。”“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1、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2、理清思路(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的?),3、理清说明顺序。(1)介绍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
6、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4、把握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小结: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2)本文的主要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和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四、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2、特征,教学要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学习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第二课时,一、重点探究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语段,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卢沟桥进行了介绍?其结构特点如何?,卢沟桥,卢沟桥,赵州桥,4、中国石拱
7、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3、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这些特征。,5、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二、学习其他的说明方法1、列数字2、打比方3、引资料4、下定义5、作比较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文章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5赵
8、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四、小结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学习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小品文的特点。,桥之美,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的眼中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
9、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 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三、感受“桥之美”用“ 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的美。 例:乌镇小河两岸的桥之美,美在与密密的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江南细柳下的桥之美,美在与纤弱的细柳配合的刚柔相济。长桥之美,美在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风雨桥之美,美在与险峻的山峰、湍急的流水配合给人的安闲、自在之感,四、感受语言美 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
10、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这些隽永的文字,展现出了或刚劲或柔美或娴静的各种桥梁的魅力,使人如沐春风,如品甘霖。,五、归纳小结我们在生活中从哪些艺术角度可以欣赏到各种桥的美呢?从桥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形体的搭配、色彩的调和、强弱的对比,动静的配合)等不同方面进行赏析。,七、作业:1、收集有关桥的诗文,了解了解文人眼中的桥。 2、找找自己旅游途中的风景照,给
11、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积累“美丽的桥”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并借鉴课文内容配上解说词。 4、高高耸立的塔有着与桥不同的美,试写一段文字,说明“塔之美”。,六、比较阅读: 同是写桥的文章,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审美情趣。,苏州园林,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苏州园林”美景二、简介作者、苏州园林,第一课时,三、整体感知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2、作者概括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3、苏州园林
12、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个“讲究”4、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5、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6、文章结构有何特点?7、本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四、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一、研读重点文段(4、5段) 第四段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3、归纳假山和池沼的特点。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第二课时,第五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
13、 2、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二、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三、揣摩语句1、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不感到寂寞。(描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描写)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议论)2、结合课后练习二的例句,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如“标本”、“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14、”等。,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或介绍你所居住的街道、小区)。 2收集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组织一次以“苏州园林大家谈”(或“园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六、阅读练习 可以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设计练习,指导阅读七、推荐阅读1、自读课本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园日涉以成趣 2、晋祠,【教学设想】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也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首先组织学生熟
15、悉课文,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的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在理清说明文的顺序后,重点研读文章的610段介绍三大殿的部分,尤其是58段对太和殿的介绍,学习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3了解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必须确定立足点和准确地使用方位词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5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
16、清本文的说明顺序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明确按空间顺序写作一定要确定立足点和准确地使用方位词,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所知道的故宫。2、观看 “故宫”视频。,故宫博物院,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2、请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3、本文是采用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的方式?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明确:从全文看,作者的立足点在不断变化。第3段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等词语。4、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
17、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5、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1)读完课文,你对故宫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故宫建筑群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2段是总说。 (2)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 315段是分说。 (3)最后一段的作用 (4)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进行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一、重点研读410段,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1、文章重点介绍
18、的是故宫的哪一部分?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3、第6段在介绍太和殿的内景时,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大殿_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_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是雕龙屏。方台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_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_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_的宝座。梁坊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_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周围,太和殿藻井,4、 在介绍太和殿的内景时,为什么多次写到“龙
19、”?,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6、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7、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好处?,二、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1、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先要确定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然后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语,有条理地加以说明。2、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三、说话训练:变个顺序说故宫,四、布置作业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和分说相结合。,五、拓展阅读:自读课本27课故宫三大殿与课文里介绍“三大殿”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28课巍巍中山陵的说明顺序与本课的说明
20、顺序进行比较。 画出中山陵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布局。29课凡尔赛宫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设想】教学时不要以传授关于屏风的知识为目的,也不宜当作规范的说明文来进行分析,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说“屏”,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以屏为媒介,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
21、文章生动的语言,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入“屏世界”)设计一:由故宫博物院导入 设计二:由口技导入 设计三:出示一面工艺品小屏风。赏“屏”(屏风大观园),二、朗读课文,探究问题1、本文各段依次介绍了“屏”的总特点、 、 、 以及作者对屏美好前景的期盼。2、第一段中介绍了屏风的什么特点?3、第二段介绍了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作用,请依次作答。,4、第四段中作者谈到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中的作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作者认为屏怎样设置才合适)?5、本文虽说是一篇说明文,但饱含了作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请结合第1段相关语句,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
22、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三、品味赏析1、与一般的说明文相比,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2、文章三处引用古诗词各有什么作用?(1)秋夕: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牡丹亭: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结尾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3、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语言风格?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4、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1)“银烛
23、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3)“抱膝看屏山”,四、拓展延伸 1、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一件纸制小屏风,并附上一段文字说明,在班级中展览,或制作成小小的装饰品。2、课外收集与屏风有关的诗句或相关的材料,进行交流。3、仿照本文或桥之美的写法,写一篇小品文,介绍我国的一种器物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提示:纸扇、中国结、茶具、陶器、剪纸等。,五、推荐阅读1、 中国古代的茶具(自读读本)2、中国结3、文房四宝,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活动目标1、比较全面地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2、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3、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设想1、“桥梁大观”: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桥; 2、“迷人的桥”:从文化的角度了解桥; 3、“思考、调查和研究”:(按教材题目开展活动)(1)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2)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更接近于写作应用说明文;(3)是一项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活动,是很好的口语交际机会。 4、“我是桥梁设计师”:侧重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