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6574610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外文化史(经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外文化史,前言,探索中西文化发展的规律,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综合性特点。目的在增加学生中西的文化知识,加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以便在纵向和横向联系中开拓比较研究的思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学习目标,教师主讲和学生适当讨论相结合; 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指定书目; 根据选课学生数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尽量安排每一位学生对事先给定的主题做至少一次的课堂发言。,授课方式,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书报告、闭卷考试 平时10%,作业30,期末考试占60。,考核方式,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二册,南京:中山书店,193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重印,1987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2、编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001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2003,参考资料,第一章 导论,关于文化的概述,文化之界定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明/文化发展阶段与体系 “文化史”的文化研究和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区分(补充) 本课程的框架和思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主要

3、内容,一、“文化”之界说,汉语中的“文”: 通“纹”,各色交错,纹路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衍生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象征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衍生2:伦理教化、休养、人为的装饰。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衍生3:美、善、德行之义,德行的修炼过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1)甲骨文,正立的人形,头和四肢,胸前有美观的花纹;(2)金文,花更精致;(3)小篆,胸前的花纹省略;(4)楷书,看不出“人”形。 “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也恰恰反映了“文化”

4、的过程。,汉语中的“化” 变化、改动、生成。 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汉语中的“文化” 文明教化。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力”,文成为一种统治手段,“文化”意为以文德教化的一种统治手段。简而言之,古代汉语中“文化”是用一定的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近现代中国学者受到西学的影响,对文化有更为现代的定义: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0 年):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蔡元培何谓文化(1920 年在湖南的讲演):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梁启超什么是文化(1922):文化者,人类心

5、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第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贺麟文化与人生(1947):所谓文化就是经过人类精神陶铸过的自然。,英文中的“文化” 英文的culture是指通过人工劳作,将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加以驯化和培养,使之成为符合人类需要的品种,原意是物质性的栽培。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精神和身体的发展和培育,特别是艺术和道德的培养。进而广泛指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人们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英文中的“文化” 1952年,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

6、探讨,161种。 目前,概有300多种。 经典的文化定义: 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复合论。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兰登贝格(社会学家) :意义论。文化可以被定义为是一套从社会活动中习得并传递的判断标准、信念、行为,以及因此出现的行为的习惯模式,及其物质的和象征意义上的产物。” 赫斯科维兹(美国人类学家):工具论。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 辞海:广义-狭义,物质-精神。 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社会遗产论。一个共同体的社会遗产:由一个民族在他们特殊生活条件下不断发展的活

7、动中创造并且从一代传向一代的物质手工艺品,集体的思想和精神制品,以及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总体。,文化的结构划分有着多重标准 二分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四层次说: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本课程对于文化定义的概括: 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以及由语言和符号构成的全部世界。包括以及几个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本课程认为精神文化处于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以精神文化为主,同时兼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释它们之间的

8、关系。,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是什么?,复习一下文化学概论中的内容:中国文献中的文明 易经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尚书虞书:“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疏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意为:第一是“经天纬地”,是“应乎天而时行”,是人必须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第二是“照临”,指破除蒙昧黑暗,追求光明。 这两层含义基本上已经包含了现代关于文明的基本定义:第一,文明是人类利用自然,创造出自然本身所不具有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第二,人类社会一文明进步来战胜黑暗和蒙昧,追求文明是个个民族共同的理想。,西方世界的“文明”内涵:公元前5世纪,罗马人星期之后,势力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建立

9、辽阔的大帝国,希腊人与罗马人将殖民地的民族特别是尚未被征服的日耳曼人看成是野蛮人 (barbarian).文明与野蛮之分成为希腊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思想。Civil:公民的、人类社会的; Civilian:平民的、非军人的; Citizen:市民、公民; Civitas:城市自治; Civilitas:公民身份,特指罗马共和国所颁定的公民 。公民化、市民化的演化过程,文明是城邦化社会与蛮族的区别,野蛮民族是外在于城邦居民社会的,是非社会化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文明。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文明一词依然包含欧洲中心主义的意味。比如: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是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民族的自我意识,包括他们最近三两

10、百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西方用这个概念表达他们的自豪感。,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是什么?,文明的历史分期划分标准时是多重的 以生产形态为主要标准 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以社会整体开化为标准: 蒙昧、野蛮、文明 以物化形态(生产工具) 石器时代、(铜器)(玉器)、铁器时代、 以文明的生成变化为标准: 本原型文明、主合型文明、从合型文明、复合型文明。,文化culture与文明civilization的区分和联系 复习文化学概论中的相关内容:,补充概括的知识点:埃利亚斯关于文明与文化区分的概括: 第一,文化是使得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而把文明看成是是使得各个

11、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文化使得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得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第二,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而把文明看成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 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等词语联系。第三,在某种意义说,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不变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常常是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行的影响,而文明与未来有关,表现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文化和文明又是有联系的,很多时候,文明被看做是文化的发展形态 : 两者之间没有共

12、同的词根,从语源学上来看,具有非同源的可能性。前者以农耕为本意,后者强调城市化、市民化。但是真正的文明是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才开始的,有农业生产才有城市与公民。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导致文明的产生,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形态。所以,两者有一致之处和联系的。日本学者伊东俊太郎认为:使用文明的研究,可是帮助人们从“国家“的狭隘单位中脱离出来,超越本民族中心主义,认识各种文明的特点,通过对诸文明的比较,谋求共生共存的地球文明。他认为,文明是指伴随着城市形成的“都市革命”以后创造的内容,它是文化发展的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文明与文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连续的,文明是更高一级的“特殊的”文化的存在方式。,

13、小结:,这种关于文明和文化的联系,可以说是广泛被接受的。因此,国内很多关于文化史,或者文明史的研究,其实并不能严格地进行区分。因此,本课程的文化史其实是在一定的文明史框架下来讲述的。离开文明史的框架和体系,没有办法学习文化史。,三、文明/文化发展阶段与体系,文明发展四阶段划分,1.世界古代文明阶段,2.世界经典文明阶段,3.近现代文明交流与转型,4.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交流,八大文明体系,1.亚洲太平洋文明体系,2.南亚文明体系,3.地中海大西洋文明体系,5.北美大洋洲文明体系,6.拉丁美洲文明体系,7.非洲文明体系,8.犹太文明体系,4. 中东阿拉伯文明体系,全球文化发展脉络,世界文化的黎明时期

14、,被称之为野蛮时代。,文明之火在世界多个地点点燃,知识文化蓬勃发展。Eg:古希腊罗马、中国、印度等等。,东亚儒家文化、南亚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暴露;非理性主义思潮流行;社会主义革命、民族独立革命的爆发。,科技革命、经济一体化、后现代主义、女权思潮、第三世界文化的勃兴。,关于文明体系划分注意之处:,上述划分,只是一种多数人认同的大概的划分。 任何一种文明的特点产生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文明体系有着各自的差异。Eg:不同的婚姻习俗 文明体系内部是复杂的,多因素构成。Eg:中国

15、封建妇女 不同的文明形成有先后,有的消亡,有的变化,有的还独立存在。,四、本课程的框架和思路,首先,在上述文明史的框架下,按照区域文化体系分节进行讲述。比如,在世界古带文明阶段之一时期,我们会分别讲述在这个时间段内世界上所产生的不同的文化现象。举例。其次,人类的文化发展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通过各个地区或民族内部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来实现,另外一方面也通过各个地区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而实现。因此,我们还会注重各个文化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再次,我们会 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文明的比较,探索关于文明和文化的一些本质性的认识。,五、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作

16、为文化产业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素养。1.对人类的文化历史有一种总体性的认知,从而明晰本民族文化和文明在世界多元格局中的位置。知己知彼,弘扬文化自觉和加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也能竖立全球文化观、文明观,从人类的更高角度来反观世界。,2.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性反思世界历史文化状况,了解文化变化和文明兴衰的内在规律,从而辨证地扬弃传统。3.有助于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从而净化人们心灵、增进社会和谐。4.对于文化产业专业而言,有助于挖掘文化的经济资源,促进社会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发展。,参考书目:,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方汉文:比较文明史: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

17、纪,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二册,南京:中山书店,193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重印,1987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路明书店,1949;学林出版社重印,1987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编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冯天瑜著: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4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孟昭毅、曾艳兵外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张忠利:中西文化纵横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001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