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文化交流.ppt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657460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交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外文化交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外文化交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外文化交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外文化交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组员:姚本坤 潘文峰 班级:泰语班,中国文化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多元融合与交汇的态势,而并非单因子文化;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更是多元融合与交汇的结果,直到现在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故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就是与他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弃浊扬清,取长补短,已达到发展进程中的良性状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总是相互的,双向的,相互影响的.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吸纳了多元文化的成分,别具一种厚度、强度和融化力。,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徐福是否真的到了日本?这虽然是一个历史悬案。但中日之间的交往开始很早,却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二、海陆“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

2、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相互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和文化。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国。此后,汉使往来不断。 东汉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副使甘英远至波斯湾。与此同时,西域的使臣与商人也东来汉疆,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丝绸之路”东起汉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现在的吐鲁番、库车、喀什,南线经现在的若羌、和田、莎车,在今马里(古木鹿城)汇合,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7000余公里。 这条丝路的开通,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除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沟通中

3、国与外国的交往 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即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航线是:驶出珠江口,转向西南方,绕过海南岛东岸,在西南行,贴近越南沿海,越暹罗湾至马六甲海峡,沿海峡向西北,经印度半岛,过孟加拉湾抵达今伊斯兰卡,然后渡阿拉伯海,驶入波斯湾。,三、佛教东传与西行求法,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文化交融之一。印度佛教经陆路和海路传入中国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快发展 。公元四世纪,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公元7世纪。隋

4、唐佛教陆续东传,“禅门九山”盛极一时。,公元6世纪,佛教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传入日本 。,与印度佛教东传的同时,中国的僧人兴起了西行求法运动。著名的有法显、玄奘、义净等。,宗教的传播与交流,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渠道。由于宗教哲学涉及人生领域的许多重要课题,触及民族文化的内核,因此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巨大的,是人们所无法估量的。中外佛教交往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一点。,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日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势,如饥似渴地吸取中国文化,先后派出使团、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来吸取营养。,在隋代,日本共派出遣隋使五次,特使高向玄理等人专程来华学习佛法,在唐代,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34

5、年的200余年中,日本共派出遣唐使18次(有的资料作19次),其中16次(有的资料作15次)到了中国。,使团成员包括正副使、僧人、学生和各类工匠,每次人数由起初的250人左右增加到后来的500人左右,最多的一次达651人,船只也由两只增加到四只。他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锲而不舍,舍生忘死。,他们在中国学习的内容包括文物典章制度、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回国后终于在奈良时代以“文化革新”为契机,使日本实现了中央集权制度,进入了封建社会。,些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其中有许多成就卓著,对日本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南渊清安、高向玄理等都是仿照中国井田制实行班田制、促成“文化革新”的关键人物

6、;吉备真备、空海等则是借助汉子创造日本假名字母的直接贡献者。中国的围棋也由吉备真备带往日本。膳犬丘则将尊孔仪式带回日本。有一些留学生则留在中国,如阿倍麻吕(中国名字晁衡),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在长安完成了学业,接受了科举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官至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与李白、王维等大诗人交厚。,五、郑和下西洋,中外交通史上最 伟大的事件之一就 是明代“郑和 下西洋”。,郑和(公元13711433年),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晋宁县)人。其祖父与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因此自小对海外情况有所了解。明代初年入宫为太监,后归燕王朱棣,因随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赐姓郑,

7、升为内宫监太监深受朱棣信赖,被委以出使海外的重任。,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研究,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的船队曾达50余国,如印度支那半岛诸国、马来半岛诸国、南洋群岛诸国、阿拉伯半岛诸国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郑和船队的这些远航活动,大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并且与所到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联系。中国的特产锦绮、纱罗、绫绢以及各种瓷器、铜器、麝香、金银等通过郑和船队输到海外;而外国的各种珍宝、药品、颜料、棉布以及香料、珊瑚、象牙、宝石、珍珠等也经印度洋输入中国。,郑和等人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沧县浏河镇)出发,经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郑

8、和的举世壮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至今,南洋各地仍保留着许多有关郑和的遗迹,如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附近,有三保山、三保庙、三保井等,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还有一座城市叫三保垅。,六、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应当说,中西方的往来,特别是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如马可波罗于元代时期访华受到忽必烈的接待。他撰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虽被部分人怀疑,但我们仍不能否认马可波罗的巨大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船队及其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界耳目一新,同时让来往于欧亚之间的威尼斯商人十分震惊,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启示,

9、出现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奇迹。欧洲殖民者因此而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于公元1582年来华,在澳门研习中文,次年进入肇庆,获准建筑教堂,并开始传教。他与各级官员和社会名流交往,宣讲欧洲文物和典章制度,介绍西方的天文、算学、理化知识,将自鸣钟、地图、天象仪和三棱镜陈列于室内任人参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1589年,利玛窦到韶州,大力结交官绅,攻读儒家经典,改穿儒服,习用儒礼,企图北上进京。公元1

10、601年,利玛窦等人终于抵达北京,朝见明神宗,献上天主经像、自鸣钟、万国图及西洋琴等礼物,获准在宣武门内居住传教。,利玛窦在京期间,以尊儒为旗号,以所著天主实义为蓝本,不遗余力地进行传教活动,到他去世时已经有教徒2500余人。他的传教活动注意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融儒学与天主教义于一体,因而在明朝官绅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朝野名流先后受洗,成为明末天主教的三大支柱。徐光启还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李之藻则随利玛窦学习地理和历算。双方在编译科学著作过程中,交流中西学术成就,沟通中西学术传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1610年,利玛窦在京去世,葬于北京二

11、里沟。墓址在今北京市委党校内。其后,西方传教士龙华民、艾儒略、毕方济、汤若望等相继取得合法身份,先后供职朝廷,并且在徐光启的保举下参与修订立法、制造枪炮。清朝政府建立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第一次出任清政府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监正,直至光禄大夫;后来又有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出任钦天监监正,为清王朝主持制造天文仪器。有的传教士还在宫廷充当表师、药师、画师、御医等,为推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西方各国来华的传教士,以传教为其根本目的,也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了解中国社会,顺应中国风俗,从而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们开始向欧洲、向他们的国家,

12、提供中国的更真实的信息,介绍中国文化。,利玛窦首先于1593年将“四书”译成拉丁文;1626年,法国人金尼阁又将“五经”译成拉丁文,并在杭州印刊。其后,比利时人柏应理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等。在翻译介绍的基础上,西方人又陆续出版研究性的著作,如法国人白晋的易经要旨和马若瑟的经传议论等。,在介绍中国典籍的同时,传教士对中国的文明史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介绍中国历史和地理的著作便接连出现。最早的一门是西班牙人门多萨与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接着又有意大利人卫匡国的中国历史、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等。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也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成

13、为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此书的第一卷记述各省地理和历朝编年史,第二卷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第三卷介绍宗教、道德和医药等,第四卷则专门研究满、蒙、西藏、朝鲜。后来轰动欧洲的赵氏孤儿就收在中华帝国志之中。,中国这个地处远东,具有与欧洲各国完全不同气质的辉煌文明大国,经过传教士们的介绍,便成为欧洲启蒙运动者吸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古代哲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宋明理学所提倡的基本原则,大大丰富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伏尔泰,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等人的思想理论。欧洲国家一度出现了仰慕中国的风尚。总之,当欧洲传教士把西方学术与文化带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术与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欧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