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聊斋志异》导读.ppt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657420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导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聊斋志异》导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聊斋志异》导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聊斋志异》导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聊斋志异》导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聊斋志异导读,蒲松龄生平,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屡试不第 坐馆为生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清初大诗人王士祯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创作,聊斋志异 康熙十八年春,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 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词集 聊斋俚曲 农桑经、省身语录 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 长篇白话小说,异史聊斋焚余存稿:雍正年间抄本六卷485篇(1990年中国书店影印本、1993年安徽

2、文艺出版社盛伟校释本) 蒲氏手稿本半部(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影印本) 铸雪斋抄本:十二卷,乾隆十六年(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排印本) 二十四卷抄本:1963年山东周村发现 青柯亭刻本:十六卷,乾隆三十一年 三会本: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任笃行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本(2000年齐鲁书社排印本),情感世界,恋爱题材和知己情结 连城、乔女、瑞云 、宦娘“骚士” 豪侠题材与理想的生命形态 “狂生” : 席方平、娇娜 黄英:不含机心、真率旷达 隐逸题材和操守的砥砺 “拙”的人格,艺术成就,

3、文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魏晋志怪:粗陈梗概 唐传奇:“有意为小说”, 描写细腻 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人物形象 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 真和幻的融合 诗情浓郁 黄英 、宦娘、 婴宁 语言艺术: 在醇雅的文言中,注入生活的新鲜与清纯,考城隍,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席方平:反抗之子,狐谐花妖狐魅,多具人情,狐谐(一),万福字子祥,博兴人,幼业儒,家贫而运蹇,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乡中浇俗,多报富户役,长厚者至碎破其家。万适报充役,惧而逃,如济南,税居逆旅。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问姓氏。女自言:“实狐,然不为君祟。”万喜而不疑。女嘱勿与客共,遂日至,与共卧

4、处。凡日用所需,无不仰给于狐。,狐谐(二),居无何,二三相识,辄来造访,恒信宿不去。万厌之,而不忍拒,不得已以实告客。客愿一睹仙容,万白于狐。狐曰:“见我何为哉?我亦犹人耳。”闻其声,不见其人。客有孙得言者,善谑,固请见,且曰:“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闻声相思?”狐笑曰:“贤孙子!欲为高曾母作行乐图耶?”众大笑。狐曰:“我为狐,请与客言狐典,颇愿闻之否?”众唯唯。狐曰:“昔某村旅舍,故多狐,辄出祟行客。客知之,相戒不宿其舍,半年,门户萧索。主人大忧,甚讳言狐。忽有一远方客,自言异国人,望门休止。主人大悦,甫邀入门,即有途人阴告曰:是家有狐。客惧,白主人,欲他徙。主人力白其妄,客乃

5、止。入室方卧,见群鼠出于床下。客大骇,骤奔,急呼:有狐!主人惊问。客怒曰:狐巢于此,何诳我言无?主人又问:所见何状?客曰:我今所见,细细幺麽,不是狐儿,必当是狐孙子?”言罢,座客粲然。孙曰,“既不赐见,我辈留勿去,阻尔阳台。”狐笑曰:“寄宿无妨。倘有小迕犯,幸勿介怀。”客恐其恶作剧,乃共散去,然数日必一来,索狐笑骂。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群戏呼为“狐娘子”。,狐谐(三),狐之诙谐。不可殚述。居数月,与万偕归。乃博兴界,告万曰:“我此处有葭莩亲,往来久梗,不可不一讯。日且暮,与君同寄宿,待旦而行可也。”万询其处,指言“不远。”万疑前此故无村落,姑从之。二里许,果见一庄,生平所

6、未历。狐往叩关,一苍头出应门。入则重门叠阁,宛然世家。俄见主人,有翁与媪,揖万而坐。列筵丰盛,待万以姻娅,遂宿焉。狐早谓曰:“我遽偕君归,恐骇闻听。君宜先往,我将继至。”万从其言,先至,预白于家人。未几狐至,与万言笑,人尽闻之,而不见其人。逾年,万复事于济,狐又与俱。忽有数人来,狐从与语,备极寒暄。乃语万曰:“我本陕中人,与君有夙因,遂从许时。今我兄弟来,将从以归,不能周事。”留之不可,竟去。,云翠仙悲天悯人,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之南面王岂易哉!己则非人,而怨逢恶之友,故为友者不可不知戒也。故以善规人,如赠橄榄;以恶诱人,如馈漏脯也。听者固当省,言者可勿戒哉!”,宦娘知音,婴宁

7、理想的生命,婴宁: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纯聪慧的女性。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庄子大宗师),聂小倩,狂生宁采臣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聊斋志异的风格,聊斋志异之前有牡丹亭和才子佳人小说等浪漫主义作品;之后有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它们代表着写实艺术的高峰。 聊斋志异处于浪漫思潮和写实思潮之间,决定了其基本品格: 一、浪漫思潮的殿军 二、鲜明的写实倾向,聊斋志异中的狂生形象,豪放自纵,富有激情,富于胆略 耿介、方正、浪漫 不必离尘脱俗,具有自然清韵,聊斋志异中的佳人形象,知己情结 韵、德重于外表 才:持

8、家的本领,聊斋志异中的花妖鬼狐,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未必尽是邪恶。亦有善良者。寄寓了作者的“孤愤” 及美好愿望。,纪昀与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字晓岚。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极具学术价值。,纪昀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 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

9、随意装点; 今燕昵之词,媟xi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见盛时彦(姑妄听之跋),纪昀的小说观,纪昀坚持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观念 中国传统的小说观 子部小说:“以议论为宗” 史部小说:“以叙事为宗” 阅微草堂笔记明确地以子部为归属,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 尚质黜华,追踪晋宋。又好发议论。欲有益人心。 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雍容淡雅,天趣盎然。 鲁迅:“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顿减,终乃

10、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如是我闻 二,某妇事亲无失礼,然文至而情不至;某妇亦能得舅姑欢,然退与其夫有怨言。一神曰:风俗日渝,神道亦与人为善,阴律孝妇延一纪,此二妇减半可也。佥曰:善。俄一神又曰:某妇至孝而至淫,何以处之?一神曰:阳律犯淫罪止杖,而不孝则当诛,是不孝之罪重于淫也。不孝之罪重,则能孝者福亦重,轻罪不可削重福,宜舍淫而论其孝。一神曰:服劳奉养,孝之小者;亏行辱亲,不孝之大者。小孝难赎大不孝,宜舍孝而科其淫。一神曰:孝大德也,非他恶所能掩;淫大罚也,非他善所能赎。宜罪福各受其报。侧坐者罄折请曰:罪福相抵可乎?神掉首曰:以淫而削孝之福,是使人疑孝无福也;以孝而免淫之罪,是使人疑淫无罪也,

11、相抵恐不可。一神隔坐言曰:以孝之故,虽至淫而不加罪,不使人愈知孝乎?以淫之故,虽孝而不获福,不使人愈戒淫乎?相抵是。一神沉思良久曰:此事出入颇重大,请命于天曹可矣。,如是我闻三,吴惠叔言,“医者某生素谨厚,一夜,有老媪持金钏一双就买堕胎药,医者大骇,峻拒之;次夕,又添持珠花两枝来,医者益骇,力挥去。越半载余,忽梦为冥司所拘,言有诉其杀人者。至,则一披发女子,项勒红巾,泣陈乞药不与状。医者曰,药以活人,岂敢杀人以渔利。 汝自以奸败,于我何尤!女子曰,我乞药时,孕未成形,倘得堕之,我可不死:是破一无知之血块,而全一待尽之命也。既不得药,不能不产,以致子遭扼杀,受诸痛苦,我亦见逼而就缢:是汝欲全一命

12、,反戕两命矣。罪不归汝,反谁归乎?冥官喟然曰,汝之所言,酌乎事势;彼之所执者则理也。宋以来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者,独此人也哉?汝且休矣!拊几有声,医者悚然而寤。”,槐西杂志 二,雍正末有丐妇一手抱儿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妇弃儿于水,努力负姑出。姑大诟曰,“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胡弃儿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食死;妇呜咽不成声,痴坐数日,亦立槁。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则姑重,姑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l ,止一线之孤子,则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家责人无已时 。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 使姑死而儿存,不又有责以爱儿弃姑世耶?且儿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使姑死而儿又不育,悔更何如耶? 此妇所为,超出恒情已万万,不幸而其姑自殒,以死殉之,亦可哀矣。犹沾沾焉而动其喙,以为精义之学,毋乃白骨衔冤,黄泉赍恨乎?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二百四十年内有贬无褒;胡致堂作读史管见,三代以下无完人,辨则辨矣,非吾之所欲闻也。”,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传达关于狐的知识 塑造出一些新的形象 与人相安,可作诤友、义友之狐。 破人邪念,解构士人“白日梦”之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