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570247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总目录和中国历史朝代年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1 页 共 6 页七上第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3 课 华夏之祖第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10 课 “秦王扫六合” 11 课 “伐无道,诛暴秦”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四、 政权分立

2、与民族融合18 课 三国鼎立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1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七下第一、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2 课 “贞观之治” 3 课 “开元盛世”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7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8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三、统一多民

3、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8 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1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22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2 页 共 6 页八上第一、 侵略与反抗 1 课 鸦片战争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 课 收复新疆4 课 甲午中日战争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 近代化的探索 6 课 洋务运动 7 课 戊戌变法 8 课 辛亥革命 9 课 新文化运动第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

4、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 课 北伐战争 12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 课 难忘九一八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6 课 血肉筑长城第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7 课 内战烽火 18 课 战略大决战 第六、 经济和社会生活19 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1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22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八下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课 最可爱的人 3 课 土地改革 第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 4 课 工业化的起步 5 课 三大改造 6 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7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9 课 改革开放 10 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11 课 民族团结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4 课 钢铁长城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 科技教育与文化 17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8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9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20 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第七、 社会生活 21 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6、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3 页 共 6 页九上第一、 人类文明的开端 1 课 人类的形成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4 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三、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6 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7 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8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9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 步入近代 10 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1 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 课 美国的诞生 13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4 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5 课 血腥的资本积

7、累 16 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7 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 课 美国南北战争 19 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20 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 璀璨的近代文化 22 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3 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九下第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2 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 课 经济大危机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7 课 世界反

8、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8 课 美国经济的发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第五、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1 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六、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 13 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18 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19 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4 页 共 6 页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 ;商 ;周(西周、东周、春秋、

9、战国);秦 ;汉(西汉、新朝、东汉);三国 (魏、蜀汉、吴)两晋 (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 ;唐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宋(北宋、 南宋、辽、金、西夏);元 ;明 ; 清 。中华王朝之五路:1、休养升息;2、XX 之治;3、XX 盛世;4、XX 之乱;5、灭亡。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夏 约前 2070-1600 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商 约前 1600-1046 年 亳 河南商丘 汤西周 约前 1046-771 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

10、文王姬发周东周 前 770-256 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春秋 前 770-476 年 战国 前 475-221 年 秦朝 前 221-207 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西汉 前 206-公元 8 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新 9-23 年 王莽汉东汉 25-220 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魏 220-265 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蜀汉 221-263 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三国吴 222-280 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晋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五胡十六国 304-4

11、39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南朝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386-534 洛阳 河南洛阳 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北朝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5 页 共 6 页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唐朝 618-907 长安

12、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五代十国十国 902-979 - -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宋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宗李元昊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中都 北

13、京 海陵王完颜亮金 1115-1234开封 河南开封 金宣宗完颜珣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太宗皇太极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备注:一直以来,夏商周的起讫年代以夏朝“约前 2146-1675 年”,商朝“约前 1675-1029 年” ,西周“约前 1029-771 年”出现在史料上。但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商朝是“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西周是“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771 年”

14、。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因为内乱加上水灾,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约公元前 14 世纪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公元前 841 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测的,历初中历史 6 册目录 第 6 页 共 6 页史事件是凭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们的传说来叙说的,断断续续,无从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记载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

15、分。所以争议很大。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 8 年23 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 23 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 25 年,东汉王朝建立。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汉(前赵)、后赵(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武则天(公元 624705 年)于 690 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

16、”。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 67 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直到 705 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五代十国”指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

17、、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 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定都是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东汉,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同样的情况还有北宋和南宋的划分。1912 年共和体制在中国确立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组成中国朝代。中国一共出现了 83 个王朝,共有 559 个帝王,包括 397 个“帝”和 162 个“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