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妆品店成功铺货解密一、成功铺货七大策略1、避实就虚策略目的:另辟蹊径,提高铺货速度方式:避开渠道竞争,走新的终端网点。如可采的药房策略和金霸王的电话亭。避开常规铺货时间,选择淡季铺货。如今世缘在南京,劲酒在重庆。2、示范效应策略目的:重点突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方式:启动核心终端,发挥示范效应案例:某乳品在武汉铺货时采用主要超市不铺货,在广场先搞活动,差价返超市,带动超市铺货进展。3、搭便车策略目的:减少阻力,加快进度方式:利用畅销产品,捆绑销售铺货4、启动消费者策略目的:绕开中间环节,激发购买热情方式:找出直接顾客,直效传播影响5、制造畅销假象策略目的:加深终端印象,减小铺货阻力方式:集
2、中询问,集中回购。6、适量铺底策略目的:提高铺货率,降低直接费用方式:给商家和经销商铺底,刺激进货7、赠送铺货策略目的:快速启动方式:免费赠货,快速推进铺货六大误区一、铺货目标不明确 1、目标过大,不切合实际 (1)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与预测 铺货目标的制定不是靠个人主观臆断做出决策的,它需要建立在分析市场机会及企业优势的基础上,市场调研和预测是目标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有很多企业宁愿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销货工作,而很少愿意抽出部分资金在销货之前对目标市场、销货对象等状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分析,结果销货目标的制定失去了决策基础,同时又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东北一著名家具企业在进入北京市场时,企业
3、没有进行市场调查,认为产品的质量很好,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于是制定出了在两个月内进入北京市场的销货目标。可待销货时发现,市场上流行的是欧美风格的家具,而自己的暗红色的古式家具在市场上销路并不好,经销商不愿铺货,两个月后,这家企业匆匆告退。目标市场群体选择的错误导致了市场进入的失败,这是企业铺货前期缺乏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必然结果。 (2)忽视自身的实力 部分企业盲目地认为目标越大越好,甚至叫嚣在一个月内将产品铺到全国市场,而企业自身实力、人员配备和资源状况等根本达不到那个条件。A饮料企业制定了3月4月一个月内铺开华中市场的目标,可操作中铺货人员根本就不够用,仅有的几个人疲于奔命的在市场上穿梭,其
4、中张某在一个月内就跑了河南、河北两个省的市场。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全都是蜻蜓点水般的。把货物铺上就立刻转移阵地,为了完成任务而销货,只讲数量而不讲质量。虽然两个月后,企业勉强完成了销货任务,但由于铺货工作不扎实,致使整个市场很不稳定。结果在竞争品牌的围攻下,该饮料市场迅速变为一摊烂泥。这种为了销货而铺货的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当然也失去了企业开辟市场的真正意义。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企业自身的人员不够,仅有几个人要铺开那么大的华中市场,工作不可能做得很细; 任务过大,销货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容易造成盲目的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的情况; 不切合实际。在竞争对手的进攻下,其失败是一种必然。 2缺乏
5、层次性 目标也是有其主次的,先铺哪个市场,后销哪个市场;是先销市区的市场,还是先铺周边市场,都应该明确规定。如某服装在开发河南市场时,先是以郑州为龙头,然后通过郑州市场的影响力迅速辐射周边城市,接着又带动了全省市区的发展,效果良好。很多企业往往因为销货目标主次不明、缺少条理性而致使铺货效果不佳。一奶制品企业在制定铺货目标时就忽略了这个问题,花了大量的费用,在5月份同时进入石家庄和其周围的农村地区市场,市场范围大,需要的销货人员多,各种的成本花费也高,尽管把产品铺向了市场,可农村市场终端很分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农村奶制品的需求量也比较小,很多销货人员是无功而返。由于农村的投入过大,牵制了石家
6、庄市场的销货,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失败。 二、缺乏可行的铺货计划 1、计划过于笼统、不具体 很多企业的铺货计划不具体,只是笼统写着“2001年2月3月,将货物全部铺到郑州市场“,“要在3个月内,将货物铺向全国大部分的市场“、“力求在2个月内打开华北地区市场“那么“大部分“ 、“部分“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又如何衡量。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具体该干什么?铺货对象是什么?是家属区附近的小型零售店、超市;还是经销商、批发商;衡量货物全部铺到市场的标准是什么;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呢;计划是后期工作的基础,计划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实际执行时错误百出。而计划完不成,后期产品推广、促销策略等根本无法正常的操作运行。 2计划无法实施 有些企业在制定计划时根本没有经过调查,凭想象办事,没有充分考虑到产品铺市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经销商不愿合作,竞争对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产品在销货初期遭到消费者的投诉等,使得计划无法实施。如河北一个化妆品生产厂家本来计划进入某区域市场,可由于前期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全部占领了市场,而且竞争对手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将价格下调了外,产品进入市场也是无利可图,面对竞争对手设置的障碍,只好放弃,当然计划也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