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1030111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课程英文名称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开课学院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授课学院适用专业 农学先行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通论后续课程 耕作学、种子学学分数 3 总学时数 54二、课程定位及简介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了关于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
2、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三、课程基本理念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模式和评价等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解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结合当前农业生产
3、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 学 内 容 讲 授 实验/实践 合 计1、绪论 3 32、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3 33、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6 64、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3 35、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 3 36、水稻 9 97、玉米 9 98、小麦 6 69、马铃薯 6 610、甘蔗 6 6合计 54 54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3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涵义、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创新方向及其理论和技术体系;(2)了解作物栽培学发展历史、作物起源中心和作物引种时注意的问题。教学主要内容(1)
4、作物及作物栽培学得概念;(2)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3)作物生产概况:我国种植业的分区,10 个一级区和 31 个二级区;(4)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5)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作物栽培学的涵义、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创新方向及其理论和技术体系。难点研究方法、创新方向及其理论和技术体系。2、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3 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农作物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关概念; (2)掌握作物生产的光温反应和群体生产动态。教学主要内容(1)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5、2)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3)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4)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1)农作物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关概念; (2)作物生产的光温反应和群体生产动态。难点作物生产的光温反应和群体生产动态。3、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6 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2)掌握农作物构成产量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打下理论基础。教学主要内容(1)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2)作物“源、库、流” 理论及其应用;(3)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4)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重点(1)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2)农作
6、物构成产量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难点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4、作物栽培基本技术(3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作物的播种与育苗技术和种植密度与种植配置方法;(2)掌握覆盖栽培技术、营养调节技术、水分调节技术、灾害防控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等。教学主要内容(1)耕作制度;(2)土壤耕作:基本耕作、表土耕作、保护性耕作法;(3)播种与育苗移栽;(4)田间管理:作物施肥技术原则、作物施肥技术、作物调亏灌溉技术;(5)收获与贮藏。重点(1)作物的播种与育苗技术和种植密度与种植配置方法;(2)覆盖栽培技术、营养调节技术、水分调节技术、灾害防控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等。难点覆盖栽培技
7、术、营养调节技术、水分调节技术、灾害防控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等。5、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3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2)了解设施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 (1)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2)设施栽培。重点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难点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6、水稻(9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技术;(2)掌握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2)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反应特性;(3)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4)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5)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云南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6)水稻其他栽培技术。重点(1)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技术;(2)
8、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难点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技术。7、玉米(9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形成;(2)掌握玉米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玉米的起源与传播、世界玉米生产概况、中国玉米生产概况、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我国玉米产区划分;(2)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4)玉米栽培技术。重点(1)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形成;(2)玉米栽培技术。难点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形成。8、小麦(6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 (2)掌握小麦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生产小麦的意义、小麦的起
9、源、世界小麦的生产概况、中国小麦生产概况、我国小麦种植分区;(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技术;(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4)小麦籽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5)小麦栽培技术。重点(1)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 (2)小麦栽培技术。 难点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9、马铃薯(6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掌握马铃薯的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马铃薯的起源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我国马铃薯产区的划分;(2)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马铃薯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马铃薯的生育过程、马铃薯产量形成的过程、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马铃薯
10、的栽培技术;(4)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重点(1)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马铃薯的栽培技术。难点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0、甘蔗(6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甘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掌握甘蔗栽培技术。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发展甘蔗生产的意义、甘蔗起源传播及甘蔗糖业的发展、甘蔗生产概况、中国近些年甘蔗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国甘蔗种植的分区、甘蔗品种类型;(2)甘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甘蔗的栽培种、甘蔗的形态特征、甘蔗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甘蔗栽培技术;(4)甘蔗育苗移栽技术要点;(5)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6)宿根甘蔗栽培技术要点;(7)果蔗栽培技术要点。重点(1)甘蔗
11、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甘蔗栽培技术。难点甘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六、课程教学建议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以讲授为主,实行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根据各个章节的不同内容,结合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参观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另 一 方 面 要 促 进 学 生 掌 握 网 络 环 境 下 自 主 学 习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 应用 好 学 校 图 书 馆 和 网 络 数 字 化 教 学 资 源 , 鼓 励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 合 作 学 习 , 促 进 师 生 之间 的 相 互 交 流 。七、课程评价建议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式:出勤、作业、
12、课堂讨论、课堂提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期末总成绩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与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15%)+ 期中考查( 15%)+期末卷面考试(70%)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建议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作物栽培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胡立勇、丁艳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2作物栽培学总论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 ,曹卫星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6 年3作物栽培学概论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董树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年4作物栽培学总论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董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年2、网络资源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相关网址:http:/ 审核人: